讓學生學會學習更重要
我在教學的過程中,發現了這類孩子不是不學習,而是不會學習。也就是沒有掌握好的學習方法,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這種情況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學生在很多時間是事倍功半,也就是許多家長所說的,看著他在學習,但就是不出成績。那什么是好的學習方法呢?所謂好的學習方法,就是要養成優秀的學習習慣。習慣,也就是學習的一些程序,是哪些東西先做,哪些東西后作的問題。下面是我總結的一些學數學的方法,希望對大家有用。
一、要學會預習
預習數學時,第一要閱讀課文,也就是把要學的內容讀一遍,這是最基礎的東西;第二掃除絆腳石,數理化的指示連續性強,前面的概念不理解,后面的課程就無法學下去。預習的時候發現學過的概念還有不明白、不清楚,一定要搞清楚;第三把定理、定律、公式、常數、特定符號等是數學課程的最重要的內容,是需要深刻理解,牢牢記住的。所以預習的時候要把新的公式等,多寫幾遍,多記幾遍;第三要試做練習,數學課本上的練習題都是為鞏固知識而出的。預習是可以試做那些習題。
檢驗預習的效果如何從兩個方面考慮:(1)下一講的基礎知識是什么?
(2)下一講還有哪一些內容有哪些問題,學會帶著問題去聽課。
二、要學會記筆記和整理課堂筆記
上課時除了要專心聽,勤思考,力爭當堂懂,基本完成理解任務外,還要做好課堂筆記,尤其是像奧數比較難的課程更要做好筆記。
記數學課堂筆記,抓住一個原則就行了,略記—就是只記錄主要內容,次要內容略去。這樣,可以省出時間來思考問題。課堂記的筆記內容是要整理的,要整理的系統完整,還要留出副頁。副頁的作用有:(1)、聽課時產生的見解或體會,已出現的錯誤,易混淆的概念,溫習筆記時產生的見解和體會。(2)、從課本以外的同類書中摘錄與筆記內容有關的內容。(3)、補充課本或老師講課中的不足,老師沒講到的,自己總結的規律。
還有,數學的筆記還是要復習的。不僅是溫故知新,還要對過去的筆記進行補充,和自己對過去的知識的更高認識的補充。
三、要學會復習
現在的學生大多數不會復習,尤其是數學。很多同學在課后不復習就做作業,不會的東西再查課本。這種做法的最終的后果是,學生對課堂知識掌握不了,效率很低—也就是費力不討好。正確的方法是,課后作的第一件事就應該是復習課堂的內容,而且要及時復習。當天的課程一定要復習!
還有的同學不會復習,這里我們介紹幾種僅供參考的方法。一是“過電影”,二是看課本,三是整理筆記,四是做作業,五是看參考書。這里整理筆記和做作業不作介紹。“過電影”全憑腦子想,把老師講課內容在頭腦中重現一遍,對于回憶不起來的內容,就要及時檢查預習和聽課兩個環節,尋找原因,盡快提高聽課的效率。看參考書,要有選擇的看,一般我們的數學老師會推薦你看哪一本書的哪一部分,不是看一本書的所有的內容。
復習的方法,一定要掌握方法。至少應從兩個方面考慮,自己是否復習好了。
(1)基礎知識掌握好沒有?(2)基本的解題方法掌握了沒有?
四、要學會做作業
做作業前一定要把課堂的內容全部掌握,把所有的公式,規律等全部記住,還要把課堂老師講的例題全部親自做一遍,直到把課堂的東西全部消化后才能做作業,這時學數學的很重要的一個原則!有的同學在聽完課后沒有把老師課上講的內容消化掉,或者復習的不及時(有的同學周六聽的課,到下周周五才復習)這就造成做作業很困難的情況。
作題要分為審題、解題、復查三步。審題,要認真閱讀、正確理解題意。題目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以及每一個符號、每一個數據都要看清楚、看準確。題目審不清楚,后面作對的可能是不大的。解題的要求首先是一次性正確率,包括解題的思路和答案正確,其次是速度快。這里特別提出的是,很多同學用計算器進行計算,這將大大降低學生的運算能力。而考試時是沒有計算器的,所以很多學生考試時,題目的思路正確,就是計算的結果不對,而各種競賽和重點中學的考試題,大部分是填空題,這類同學在無形中就吃了很的虧。做完作業后一定要復查。
五、要學會總結
當學生做了大量的題和看了很多參考書后,對某一類題可能會形成自己的看法,這時可以總結一些解題的規律。如果學生自己不能確定自己規律的正確性,可以向我們老師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