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在信息學競賽輔導中引導學生“學會學習”
江山中學 趙明陽
內容提要:在信息學競賽輔導中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筆者分三個階段作了嘗試,基礎性課程階段:激發學生樂學精神;發展性課程階段:教師循循善誘;研究性課程階段:學生成為創造的實踐主體。
【關鍵字】信息學競賽 學會學習 基礎性課程 發展性課程 研究性課程
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聯賽(noip)是由國家教育部、中國科協批準,中國計算機學會主辦的一項面向全國青少年的信息學競賽和普及活動。也是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倡的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同步進行的一項競賽活動。宗旨:旨在向那些在中學階段學習的青少年普及計算機科學知識;給學校的信息技術教育課程提供動力和新的思路;給那些有才華的學生提供相互交流和學習的機會;通過競賽和相關的活動培養和選拔優秀計算機人才。
數年來輔導信息學競賽,筆者深切的感受到: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是信息學競賽輔導的關鍵所在。“學會學習”是學會知識的條件、基礎和基本路徑。一個人只有學會學習,才能不斷地學會新知,而學習新知的過程也就是展開自身無限潛能、探究學習方法和思考方法、適應社會變革需要的過程。正因如此,托爾勒在《未來的沖擊》一文中預言:“未來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那些沒有學會學習的人”。
那么,教師應當如何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呢?在這個問題上,筆者作了一些大膽的探索和嘗試。首先,筆者將信息學輔導活動分成三個基本階段:
基礎性課程階段:培養學生基本的學習態度,掌握競賽的規范語言pascal,熟悉簡單算法;
發展性課程階段:培養學生自我發展的態度,通曉競賽所需的基礎算法,在知識能力上有再生功能,具備編程解題的一般能力;
研究性課程階段:培養學生探索態度、批評與創新能力,積累設計算法和編程的經驗,能用開放性和多維性的眼光接納新知識。
三個階段的知識層次和教學要求不同,除了進入第三階段學習前需要擇優選拔外,學生由第一階段進入第二階段采取的是自愿原則,實行自然淘汰。顯然,在基礎性課程階段和發展性課程階段,教師作為教育的主體,其任務是激發學生“學會學習”所必需的積極情感和認知活動,使得學生進入研究性課程后能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學習,成為學習的主體。
本文按照以教師為主體(基礎性課程階段)à學生適度自主(發展性課程階段)à學生基本自主(研究性課程階段)的順序,談談對這個問題的認識:
一、基礎性課程階段:激發學生樂學精神
創造一個激發學生樂學的教育環境是消除課堂消極作用的杠桿,其中關鍵的兩點是: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目標和成功意向;創造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對讀書產生快樂感。
1、樹立成功的意向
樂學精神首先出自于由目標產生的意愿和自信。心理控制理論認為,個人為了達到某一個目標,大腦和神經系統都在有目的的狀態下運動。從功能上說,大腦和神經系統組成一部極為復雜的“追求目標的機器”,當人在潛意識中為自己確立了成功的自我意向后,就能按這個指令朝成功的目標行動。學習也是如此。
在課堂上,筆者常向學生講美國奧林匹克五項運動的金牌選手瑪麗琳·金的一句至理名言:“成功=熱情+遠見+行動”。經常問學生:“你為什么參加活動,想學到什么,達到什么程度,爭取在哪個層次的競賽中獲獎,是否希望自己長大了成為計算機軟件設計的專家?”激發學生的熱情。讓學生認清目標后,怎樣實現目標的景象開始魔術般的出現。此時筆者再幫助他們在通往目標的路上設置所有的路標,并為每一個步驟規定切實可行的期限。以后,他們在每一次活動中會樂此不疲的按照計劃實施,每一步行動都使得他們距離夢想更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