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信息技術 數據的查詢教案
i.課題名稱
數據的查詢
ii.教學目標
1、通過創建和運行查詢,學會對數據進行查找、篩選和排序
2、掌握創建查詢的一般過程
3、體驗數據檢索的基本過程,了解數據檢索的原理和優勢
4、培養學生的信息(數據)處理能力,增強對本門課程的學習興趣
iii.重難點分析
(1)教學重點:
根據任務需求,創建滿足條件的查詢
(2)教學難點:
①查詢與表的區別
在access中,將表及查詢視為同類型的對象,因為一個數據庫中的表及查詢的名稱是不可以重復的。表負責保存記錄,而查詢負責取出記錄,它們都可以將記錄以表格的形式顯示在屏幕上。查詢的內容是動態的,它會隨著基本表內容的變化而變化。
②約束條件的設定(“準則”的設置)
iv.教學策略
利用網絡教室,從學生熟悉的數據查詢要求引入課題,設置合理的問題和引導學生從實際的數據表出發,自主地分析問題,借助教師提供的教學資源,探究性地解決問題。
以任務驅動、問題解決為線索,引導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習查詢的使用,又在任務完成的基礎上引出新的問題,學習新的方法。另外在提出問題和布置任務時要注重漸進性、層次性,在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同時,教師適時對典型的操作過程進行演示和指導,并對常見的錯誤做出糾正,對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情況及時反饋和及時評價。
v.授課班級
高一(6)班
vi.教學環境
網絡教室
vii.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一、 問題引入
老師:請大家思考一問題并回答,如果對“參賽作品表”進行數據篩選,在篩選結果中只顯示所有參賽作品對應的作品類別和獲獎等級,能否得到滿意的答案?如果不行,有何辦法?
學生:(觀看屏幕并回答)。
老師:是的,我們會發現使用篩選并不能達到要求,那我們將通過今天的學習——數據的查詢來解決這些問題。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將了解到什么是查詢,什么時候使用查詢,創建查詢的過程是怎樣的。 開門見山、承前啟后。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回顧所學知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導入新課。
二、 新課學習
1.演示講授
老師:圍繞課本第一個學習任務,剖析例子。適時演示操作過程,根據創建查詢的一般步驟,詳細分析操作流程。
學生:認真觀摩并聽取老師的講解,仔細比較與篩選功能的區別。
2.完成學生任務一
老師:引導學生瀏覽學習任務,嘗試完成任務一:查找所有作品的作者、所在學校和聯系電話。并思考問題,若將表間的關系刪除,再運行查詢,查詢的結果是否會有所不同?
觀察學生操作情況,回答學生疑問,適時演示操作過程,糾正錯誤。及時對學生的操作作出反饋和評價。
學生:根據學習任務,嘗試建立查詢一,并運行查詢,觀看結果是否符合要求。在建立查詢一時,要嚴格按照創建查詢的整個過程。如碰問題及時向老師或同學請教。
3.完成學生任務二
老師:引導學生瀏覽學習任務,嘗試完成任務二:找出獲得一等獎作品的作者、所在學校和聯系電話。讓學生注意任務二與任務一的要求有何不同,要求不同對結果有何影響。并根據結果,提出新的問題:如何對查詢二的記錄進行排序?觀察學生操作情況,回答學生疑問,適時演示操作過程,糾正錯誤。
學生:根據學習任務的操作指導,設置查詢條件時,要在“準則”部分中輸入條件,嘗試對查詢二的結果進行排序,并運行查詢。進行排序時,如何確定字段的排序方式,要注意觀察學習資料和教師的演示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