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課堂學法 讓學生學會學習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課堂學法指導,讓學生學會學習就是通過語文教學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掌握其方法,學會學習,進而獲得終身受用的能力。下面,我就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課堂學法指導,讓學生學會學習,談談自己的點滴做法:
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習題,教給學生預習課文的方法。
現行小語教材(人教版)中的每篇課文,在課后都設有“思考練習”,從第七冊開始在課文前設有“預習提示”,教師只要讓學生按“預習提示”和“思考練習”的要求去分析理解這些習題,就一定能掌握預習課文的方法。
1、利用“預習提示”掌握學習方法。
“預習提示”一般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前半部分大多是理解題意,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后半部分則提示預習的具體要求,這些要求大部分是圍繞課文主要內容設計的,既要求讀,又要求想,有時還要求畫(主要勾出有關的字詞句等)。每接觸一篇新課文,我都要求學生讀一讀預習提示,弄清預習要求后,再按這些要求在書上勾、點、圈、畫和批注。在預習過程中,學生已對課文內容有了初步了解,也標出了自己不懂的問題,這就為深入理解課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 以課后思考練習題為憑借,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提問題喚起注意,啟迪思維,而課后提示中的思考題又是文章的重點,帶著課后問題讀書,根據要求邊讀邊思,圈點勾畫,分層理解,提出疑難。久而久之,學生便會通過這些習題掌握怎樣去分析課文,理解課文。
二、以“問題解決”為主線,教給學生理解課文的方法。
為教給學生自主學習課文的能力,我改變了以往對教材內容講全講細的做法,代之以“問題解決”。通過三個環節:學生自學后質疑——小組合作討論——教師以問題點撥解答,對學生進行學習新課的訓練。當學生掌握了這種方法,便讓學生用學到的方法去探求未知,逐步形成能力。具體做法如下:(1)在學習新課文時,教師先不講,而是讓學生充分讀課文,找出讀不明白的地方(包括自然段、句子和詞語等),然后通過上下文看自己能不能找出答案,如果確實不懂,可以提出來。(2)對于學生個人提出的問題,我再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為便于合作探討,我按前后桌把四位同學分為一個學習小組,其中安排優等生1人,中等生1人,學習有困難的學生2人,這樣有利于優生帶差生,便于解決較難問題)
(3)小組討論解決不了的難點,再提交教師。但是教師絕對不能把現成答案奉送給學生,而是把難點分解成一個個學生理解起來較容易的問題,一步步地引導學生去解決,由學生集體討論,確定答案。教師通過在疑難處,多設置幾個淺顯的問題。答案便會水到渠成,根本不需要老師講全講細,既節省了教學時間,又培養了學生的能力。在討論解決問題時。教師切不可用固定的答案去限制學生的思維,學生對問題的認識,只要合理并說明理由,教師就要肯定,對一些有創意的想法或看法,教師更要多鼓勵。
在用“問題解決”進行教學時,教師還必須做到以下兩點:(1)教師在備課時,要先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找出章節的訓練目標,排列出每節課的重點、難點及關鍵的地方,并設計出問題,以問題去引導學生思維的方向。(2)如果在上課時,學生受到知識的限制,沒有提出或發現反映文章中心的問題,教師就應在學生認為讀懂了課文時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去討論,從中讓學生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