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作指導課——一份特殊的禮物(北師版五下第三單元)
沒有什么準備,也可以說準備了很久。因為五年組的姜老師生病,便給她代節課。講什么呢?一邊上樓一邊想,走到教室門口,終于決定講這個單元的作文——關于禮物。早在開學初就同五年組的老師們講,要把本學期的作文教學承擔下來,第一篇要寫的就是“禮物”。構思的十來天,并沒有什么好的思路。盡管也查了一些資料,但還是腦海中零散的一片……今天怎么講呢?
走進教室,看到學生們,在喊上課的那一剎那,靈感有如神助似的從腦門直灌進來,恰似久歷了驕陽,忽然一股清爽的風拂過,頭腦中所有的細胞都活躍了起來。
“今天,王老師給同學們準備了一份小小的禮物!……”看著學生們面面相覷,我不禁暗樂。要的就是這種效果。
“……至于是什么,暫時保密。”我故作神秘地樣子,“接下來,老師要考一考你們。”
我把學生分成了四組,按組到黑板上寫下描寫人物心理活動的詞語。再從中挑出比較常用而學生又不太熟悉的詞語領著學生讀一讀。這一考,學生緊張的心理反而一下子放松下來,課堂上的氣氛活躍了許多。
“大家積累的詞語很多呀。還記得老師剛進教室說的話嗎?……當時,你是什么心情?能用一個詞概括一下,再說說理由嗎?”我說完,并不急于要孩子發言。而是示意馬上舉手的孩子先坐下,指了指頭,意思是注意思考。我不喜歡那種老師的話音未落,就先知先覺似的高舉著手喊著“老師叫我、老師叫我”的孩子,也不喜歡那種浮躁的課堂。
片刻之后,孩子們再舉手時,教室里靜了許多。“興奮。因為沒想到老師居然給我們禮物!”
“疑惑。平白無故,老師為什么要送我們禮物呢?”
“哦,看來這禮物里可能有陰謀呢!”我笑著說。孩子們也一陣場笑。
“驚奇……”
“你們注意到了嗎?王老師說要給大家送禮,你們誰注意王老師進教學時拿了些什么?”我提示孩子們。
“嗯——王老師說要送我們禮物,可是手里卻只有兩本書,一個聽課本。他是不是在騙我們呀?”
“是呀,王老師總不能把聽課本撕了分給我們吧……”這是個調皮的孩子,他的話立刻引來一陣笑聲。
我順著他的話,摸摸衣兜,又拍了拍褲兜,將兩手向外一攤——學生們笑得更厲害了。
“老師說要給我們禮物,可是他除了兩本書、一個聽課本,別的什么都沒有帶。我想,王老師不會是騙我們吧?可又一想,不能呀。老師怎么能騙學生呢?對,這份禮物可能不是物質的,是精神上的。”
說得多好。我們的學生在寫心理活動時經常前言不搭后語,一是因為沒有把心理同看到的、聽到的聯系起來,再是因為沒有深入地想,只言片語,草草收兵。這個學生的這段話說得多么具體呀!習作課堂上,教師要打開學生的思路,更要針對本次習作確定一個訓練的重點,圍繞這個重點展開切實有效的訓練。習作,練習寫作。這個練,不能只簡單地認為是寫一篇文章足矣!要在課堂上練,要在語境中練,要落實在筆上,更要先體現在嘴上——把想寫的先說出來,老師和同學都在聽,邊聽邊指導,這就是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