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從愛中體現
數學課上,同學們都在認真聽講我發現后排的一個學生在低頭玩東西,我一看又是王銳。他數學基礎較差,上課時經常走神,注意力不集中。這時我是否該打斷上課,批評他一頓呢?記得上次同樣的情況發生,我在課堂上點了他的名,雖然他的眼睛是在看書了,但腦子仍在想別的事。這樣,不但沒取得預期的效果,還打斷了正常的上課秩序。這次我沒有說什么而是把他的數學書打開放在他的面前。我發現上面畫滿了亂七八糟的東西,書皮也卷著,有幾頁已經破了,我知道這一定是他上課不聽講的杰作。這時,我心中有了想法。下課后,我把他叫到跟前,“把你的數學書給我用一下,中午再還給你好嗎?”他忐忑不安,并且是充滿疑惑地把書給了我。回到辦公室,我開始了行動:把書上的“字畫”擦掉,用透明膠把破的地方粘好,最后包了一個漂亮的書皮。完工。
當我把書放到他面前時,他驚訝地張大了嘴,“老師,怎么回事?這是我的書嗎?”我微笑著說:“你看一本書經過修補可以煥然一新,一個人也可以努力把自己身上的不足改正,不斷的進步。老師可以幫助這本書恢復原樣,也希望能夠幫助這本書的主人不斷進步。并且我還知道著本書的主人不但會答應我,而且一定會用行動告訴我,他會以全新的姿態面對煥然一新的它。對嗎?”這番話也許讓他有些出乎意料,他低著的頭慢慢抬了起來,認真的點了一下頭。看著他眼睛里閃動的光芒,我知道我的目的已經達到了。第二天上課,當我走進教室,迎接我的是一雙友好而充滿信任的眼睛。課堂上的自由練習,他猶猶豫豫似乎要舉手問我一個問題,我知道這是他的轉變的一個開始,一定得抓住這個機會。我對他報以鼓勵的眼神,當他終于勇敢的舉起手時,我知道這對他意味著什么,對我又意味著什么。
改變一個人并不像修補一本書一樣簡單,后進生一般有較重的自卑心理,他們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特別是和好學生在一起,就有一種自慚形穢的感覺,但同時又有很強的自尊心,對老師當面批評或指責,會產生逆反心理和厭煩情緒。這時候不妨換一種方式,從情感上接近他們,給他們關懷和愛護,從而使他們感到老師的親切,從感情上拉近了與老師的距離,產生對老師的信任感,愿意接近老師和接受老師的幫助。王銳第二天課堂上的表現就說明了這一點。但同時應該注意到,雖然后進生有上進求好的愿望,但缺乏毅力和自制力,在進步的過程中往往經不住外界的不良影響而出現反復。這就要求老師要針對他們的心理特點和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細致的教育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他們對老師的信任為以后的教育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這種獲得信任的先決條件是老師對學生的信任和深深的愛。如果一個對學生不信任和沒有愛的老師又怎么能得到學生的信任和愛呢?從這件事上我深深的體會到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