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米全程跑》教學設計
一、 指導思想:
本次課以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提出的“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進行教育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采用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互動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互學互助共同提高。教師通過語言點撥、啟發、誘導;動作提示釋疑;評價、小結,使學生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掌握50米全程跑的動作方法。增強對體育知識的認識、了解,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能力。
二、 教學內容:50米快速跑 人教版 三年級
三、 單元計劃:本教材分為5次課,本次為第4次課
四、 教學背景分析
1、 教材內容分析
50米全程跑是小學三年級以上的學習內容,他是快速跑的典型項目,也是<<國家體育鍛煉標準>>規定的項目和本年級的考核項目。這里的全程跑仍不是短跑技術過程的含義,而主要是通過50米全程跑的要求學生用全力快速跑完50米的距離,進一步改進跑的技術,發展速度素質和跑的能力及神經和心肺功能。
2、 學生情況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三年級的學生。低年級學生,興趣廣泛,模仿力強,活潑好動、喜歡游戲。三年級的學生,處在長身體的時期,走和跑習慣和方法還沒有定型,身體發育還不完善,心理發育不成熟。如在教學中,以跑的各種游戲來教學,使兒童在活動中掌握跑的正確方法,培養學生的正確身體姿勢,形成良好的身體形態,發展學生的能力,為兒童提供展示自我的條件和機會,讓兒童體驗參加體育運動的樂趣,身心得到發展,心理需求得到滿足,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五、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使95%的學生知道50米全程跑的四個環節,知道完整的技術動作要領。
技能目標:90%的學生能夠初步掌握50米跑的四個技術環節,完成50米全程跑。10%的學生能夠初步掌握50米跑的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及途中跑技術動作。
發展目標:發展學生的速度素質和下肢力量和身體協調能力。通過游戲發展學生的上、下肢力量及協調性。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勇于拼搏,團結協作的良好品質。
六、教學重點:站立式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和沖刺跑的四個環節的鏈接。
教學難點:上、下肢動作協調配合。
七、教學手段:
教法:直觀教學法、講解示范法和練習法,通過講解和學生的練習,使得更好更快的掌握動作要領。小組合作學習法,在合作學習過程中通過探究學習,逐步掌握完整的動作技能。使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開動腦筋、互相幫助共同解決遇到的困難。
學法上,主要采用嘗試學習法、對比學習法和小組合作學習法,讓學生在嘗試中發現問題,然后通過小組練習、討論,經過教師提示悟出動作要領,理解道理,最后通過小組協作和個人練習等方法,解決問題,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參與練習,提高學習主動性。
八、教學過程
本節課在開始部分以三面轉法練習為主,使得學生感受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對學生進行常規教育。
準備部分以簡單的徒手操為主,使學生充分熱身。在專項準備活動中,進行了擺臂和高抬腿跑的練習,為后面的50米跑做鋪墊。
基本部分首先通過提問,引導學生說出50米全程跑的四個技術環節。通過教師講解示范,幫助學生學習站立式起跑及加速跑的技術動作。然后通過不同距離的快速跑練習,使學生體會50米全程跑的技術動作。引導學生慢慢理解,掌握,突破教材重難點。課上教師示范,學生示范技術動作,加強直觀教學。最后,讓學生體會完整技術動作。本節課安排游戲“運球接力” 發展學生的上、下肢力量及協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