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境和我們》教案(通用2篇)
《環(huán)境和我們》教案 篇1
第四單元 環(huán)境和我們
1、人們在生活中要產生大量成分復雜的(垃圾)。丟棄的垃圾(危害環(huán)境)。
2、目前處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燒)等,但填埋、焚燒的方法還是會影響環(huán)境。
3、垃圾填埋場對周圍環(huán)境的危害有:(1)散發(fā)惡臭,污染空氣(2)滋生蚊蠅,引發(fā)疾病(3)造成土壤污染,影響農業(yè)生產等。
4、焚燒垃圾的優(yōu)點:(1)占地小,使垃圾減量(2)避免污染地下水(3)產生的熱量可用來發(fā)電;缺點:(1)消耗大量電能(2)留下殘余物(3)造成二次污染
5、(設計合理)的(垃圾填埋場)能有效減少對環(huán)境的污染。
6、(減少垃圾)很重要,常用的方法是(減少丟棄)和(重新使用)。
7、日常生活中以下垃圾是可以減少的:(1)雙面打印可以節(jié)約紙張(2)自帶喝水杯外出,少買瓶裝飲料(3)盡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以減少紙和塑料的丟棄……
8、(過度包裝)會造成(資源浪費)而且產生大量垃圾。
9、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回收利用),包括紙、金屬、塑料、玻璃等。這樣可以(減少垃圾、節(jié)約資源)。
10、要有效地回收垃圾,必須改變(垃圾混裝)的習慣,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和(分裝)。
11、垃圾分類、分裝便于垃圾(回收利用)和對一些(有毒垃圾)的處理。
12、對自然環(huán)境威脅最大的五種物質,電池里就包含了三種:(汞)、(鉛)、(鎘)。
13、(堆肥法)可以有效減少垃圾并形成(肥料)。
14、減少固體垃圾的科學方法是(減少丟棄)、(重新使用)和(回收利用)。
15、人們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資源)很緊缺。
16、由于(人口迅速增長)、(環(huán)境污染)和(全球氣候變暖),目前60%的大陸面臨淡水資源不足,100多個國家嚴重缺水,其中最嚴重的國家達(40多個)。
17、在淡水資源短缺的情況下,水污染更給人類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脅。水污染主要是(人類的活動)造成的。
18、水的污染源可能來自(農業(yè)的殺蟲劑、肥料)等,可能來自(工業(yè)的廢水、油污)等,可能來自(家庭的洗滌劑、人的排泄物),也可能來自(動物的尸體)等。
污水需經過復雜的處理才能使用。
19、淡水在自來水廠中除了(沉淀)和(過濾)之外,還要加入藥物進行(滅菌處理),這樣才能符合我們使用的標準。
20、污水需經過(復雜的處理)才能使用,一般要通過三種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學方法)獲得凈化。物理方法主要就是分離水中的雜物和較大的顆粒,雜物有塑料袋、菜葉雜草等;生物方法是通過細菌分解水中的污物;化學方法主要是用于消毒,通常的做法是向水中加人化學藥劑——氯,通過它來有效殺滅水中的病源微生物。
21、 當前突出的環(huán)境問題有(垃圾)、(水污染)、(大氣污染)、(白色污染)、(物種滅絕速度加快)等,人類正著力于相應的環(huán)境保護行動。
22、(減少廢氣和廢物排放)是控制大氣污染最根本的辦法。近年來,我國積極推廣(“無車日”)活動,以節(jié)約能源和保護環(huán)境。
23、減少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的方法有:(1)用紙袋和布袋(2)提菜籃子上菜市(3)減少塑料包裝(4)用可降解塑料袋。
24、由于(全球森林的大量破壞)和(海洋環(huán)境的惡化),現(xiàn)有的生物物種滅絕速度是自然滅絕速度的(1000倍)。人類(濫捕亂獵)和(過度開發(fā)利用),更使得許多生物資源瀕臨枯竭。
25、建立自然保護區(qū)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有效方法,我國的(九寨溝)、(長白山)、(四川臥龍)等地都建立了自然保護區(qū)。
26、許多環(huán)境問題是(人類活動)造成的,但人類的活動也能夠改善環(huán)境。
《環(huán)境和我們》教案 篇2
一、填空:
1.1、到目前為止,已經發(fā)現(xiàn)并分類記載的生物種類超過了200萬種,估計地球上現(xiàn)存的物種應有200萬-450萬種。
2.1、動物、植物在一年四季會有所不同,我們長期觀察,肯定還會發(fā)現(xiàn)新的生物。
3.1、用分類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辨別和研究植物。
3.2、植物可以分為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或者分為水生植物和陸生植物或者常綠植物和落葉植物。
3.3、科學家主要是根據(jù)植物的特征對植物進行分類的。如,根據(jù)植物有沒有花把植物分成了兩大類:開花的植物和不開花的植物。
3.4、在植物王國中,已發(fā)現(xiàn)的種類有40萬種之多,開花的植物約占一半以上。
3.5、在不開花植物中,蕨類、藻類、苔蘚類和開花的植物一樣,自己進行光合作用制造養(yǎng)料。菌類卻是一個特殊的類別,它們不能進行光合作用,而靠吸收其他生物或土壤里的養(yǎng)料而生存。
4.1、分類是研究動物的一種基本方法。動物的身體構造和生命活動特征是科學家對動物進行分類的重要標準。科學家根據(jù)動物骨骼的特征將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身體中有脊柱的動物叫脊椎動物;沒有脊柱的動物叫無脊椎動物。
4.2、像螞蟻、蝗蟲、蜜蜂那樣,身體上有三對足的動物是昆蟲類。
4.3、像金魚、鯉魚那樣,終生在水中生活,用鰓呼吸的動物是魚類。身體上長羽毛的動物是鳥類。
4.4、直接生小動物,并用乳汁喂養(yǎng)小動物的是哺乳動物。
4.5、在動物王國里,發(fā)現(xiàn)的種類已有150多萬種,是生命世界中類別最多的。而昆蟲又是動物王國中種類最多的,已知的昆蟲達到100多萬種,約占80%。
4.6、脊椎動物是動物身體中長有脊柱,構造比較復雜的一類,它又可分為魚類、鳥類、哺乳類……
6.1、我們知道許多生物都有特殊形態(tài)結構,駱駝的駝峰、鳥類的翅膀、仙人掌退化成刺的葉子……這些特殊結構,使得生命世界更豐富多彩。
6.2、在不同環(huán)境中生活的動物,也有明顯不同的形態(tài)結構。植物和動物所具有的形態(tài)結構,使它們與生活環(huán)境相適應。
7.1、生物學家發(fā)現(xiàn),同一種生物,愈冷的地方,個體就愈大,身體愈接近圓形;并且鼻子、耳朵、腿等暴露在外部的器官就越小。
7.2、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大自然就是運用這一法則選擇和淘汰生物家族的一個個成員。
7.3、從38億年前,地球上出現(xiàn)簡單的生命體開始,到現(xiàn)在豐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地球環(huán)境變化是重要原因。人類對于生物環(huán)境的改變和對一些動物的馴化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8.1、地球是我們美麗的家園,各種各樣的生物,在這個家園中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它們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響著。
8.2、生物的多樣性是人類生存與發(fā)展的基礎。人類是生物大家族中的一員,我們理應平等對待家族中的每一個成員。保護生物多樣性,要從保護家鄉(xiāng)生物多樣性做起。
8.3、就像人類生活離不開生物的多樣性一樣,每一種生物也需要生活在生物多樣性的環(huán)境之中。
8.4、生物多樣性指的是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動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們所擁有的基因和生存環(huán)境。它包含三個層次: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
8.5、中國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12個國家之一。
8.6、生物生存是自然賦予的權利,而不是人類賦予的權利。破壞了它們的生存條件,也就剝奪了它們存在的權利。
8.7、每年的5月22日被稱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二、問答:
1.1、調查校園中的動植物要注意些什么?
答:①找生活在地下的小動物要帶上小鏟和放大鏡②我們還可以從腳印、糞便、毛等蹤跡推知躲藏起來的動物。經常飛來的鳥也應該記下來。③不要采摘植物和傷害動物。④要注意自身安全。
2.1、你都知道我國有哪些珍稀生物?
答:動物有:楊子鱷、藏羚羊、大熊貓、白鰭豚、植物有:珙桐。
3.1、你知道哪些常見的植物?
答:水果類植物:蘋果、梨、桃、桔子等。干果類植物:核桃、花椒、茴香、豆角等。糧食類作物:小麥、玉米、高梁、水稻、谷子等。藥用類植物:人參、羅漢果、麻黃等。經濟類作物:棉花、綠豆、花生、黃豆、油菜等。蔬菜類植物:白菜、茄子、西紅柿、辣椒、冬瓜等。觀賞類植物:月季、牡丹、風仙花、杜鵑花等。
3.2、我們一共找到多少種分類的方法?
答:根據(jù)不同的標準可以將植物分為不同的類別。常用的分類方法如: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水生植物和陸生植物;常綠植物和落葉植物;開花植物和不開花植物。
3.3、請舉出向種開花植物,說說它們的身體由哪幾部分組成?
答:如風仙花、桃樹等。開花植物的身體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個部分組成。
4.1、我們有多少種方法對動物分類?
答:可以根據(jù)在陸地上生活還是在水中生活分為:陸生動物、水生動物和兩棲動物;可以根據(jù)有無脊椎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根據(jù)動物的身體構造和生命活動特征可分為昆蟲類、魚類、鳥類、哺乳動物等。
6.1、水生植物和陸生植物的形態(tài)結構上有什么不同?
答:水生植物的根系退化細小,而陸生植物的根系發(fā)達。
6.2、舉例說明幾種植物的形態(tài)結構對本身有什么意義?
答:①梧桐樹寬大的葉子,能充分進行光合作用,滿足快速生長的需要;②松樹的葉為針形,可以減少水分的蒸發(fā),有利于保持身體水分;③馬齒莧肥厚的莖、葉,便于儲藏水分、防止干旱;這些形態(tài)結構與生活環(huán)境相適應。
6.3、舉例說明幾種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對本身有什么意義?
答:①金魚的的身體呈紡錘形,游泳時可以減少水對它的阻力;身體上的魚鰭、鰓都是與水生活相適應的;②鴿子身體上長有翅膀、羽毛,骨骼中空都是與空中飛行生活相適應的;③貓的腳有肉墊,在地上跑時發(fā)出的聲音較小,不易被捕食對像發(fā)現(xiàn)。④鴨子的腳上有蹼,可以用來劃水,適宜在水中生活;⑤蒼耳種子上有刺,容易被動物攜帶傳播種子;⑥蒲公英種子上有毛,容易隨風飄移,傳播種子。
7.1、是什么決定著地球生物的命運?
答: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改變著生物。
7.2、舉例說明適者生存的道理?
答:綠色青蛙因為有好的偽裝而生存下來了,而其他顏色的青蛙因為過于顯眼而被獵食者吃掉了。
8.1、如果缺少了生物的多樣性,人類的生活將會是什么樣的呢?
答: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生存與發(fā)展的基礎,也是維護地球環(huán)境的重要資源,如果缺少了生物的多樣性,人類的生活將無法維持。
8.2、植物為人類做出了什么?
答:①提供了人類的食物;②供人類欣賞;③提供給人類做藥材;④人類可以用植物做成生活和學習用品;⑤可以凈化空氣;⑥提供給動物做食物;
8.3、動物為人類做出了什么?
答:①提供食物;②提供衣服,如兔、蠶、羊等;③提供藥品,如鹿、穿山甲等;④供人類騎乘,如馬、駱駝等;⑤供人類觀賞,如動物園中的動物;⑥人類可以用動物身上的東西做成生活用品,如鯉魚皮包、像牙筷等。
8.4、舉例說明每一種動物也需要生活在生物多樣性的環(huán)境中?
答:①花繁殖后代需要昆蟲幫助傳粉;②兔子、羊以草為食物;③貓吃鼠;④蜜蜂離不開花朵;⑤瓢蟲吃蚜蟲,保護莊稼生長;⑥啄木鳥吃樹木的害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