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甲流》教案(精選3篇)
《預防甲流》教案 篇1
一、班會主題:
最近我市發生了甲型H1N1流感疫情。為切實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確保我班防控措施落到實處。學期一開始,我班就開展了“怎樣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蔓延”的主題班會。作為這個班的一名成員,我們必須學會約束自己,控制甲型H1N1流感的傳染。是否能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直接影響學生們的健康、學習。所以,這是一個有重大意義的主題班會,我們都期待著它能取得很好的'收效。
二、班會目的:
意在培養同學們的安全意識、集體意識、社會責任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做到“勤洗手、多通風、曬衣服、吃熟菜、喝開水、常運動”的自覺性。
三、活動過程:
(一)主持人、宣布班會正式開始。
(二)班主任王老師致開場序言。
(三)先觀看防“甲型H1N1流感”知識片,再以座談形式展開主題班會,大家分組進行熱烈討論。
話題一:怎樣預防“甲型H1N1流感”傳染。
話題二:一旦發現有發熱、咳嗽、喉嚨痛、身體疼痛、頭痛、發冷和疲勞等情況,應采取怎樣的措施。
話題三:組織一個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小組,小組成員有哪幾個學生組成。
話題四:小組成員應擔負哪些責任,同學們應如何配合,激發全體學生的責任感;
(四)對討論的結果進行匯總,讓全班同學進行學習。
(五)對主題班會進行小結,并宣布主題班會結束。
通過這次班會,近日學生們對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很積極。
1、每天早上都要進行晨檢,測體溫。
2、對未到校的學生及時進行電話聯系。
3、填寫好晨檢午檢統計表后交與班主任。到目前我班無一人出現疑似病人。
《預防甲流》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掌握甲型H1N1流感的主要癥狀;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科學防護。
2、明確甲型H1N1流感可防可控可治的客觀依據;消除驚慌恐懼心理。
3、掌握明確科學的防護措施,以穩定心理將預防控制治療三位一體的甲型H1N1流感科學防護落到實處。
教學目標
1、廣泛搜集網絡、報刊、影視等圖文資料。
2、精細整理改造可利用的圖文資料。
教學過程:
一、什么是甲型H1N1流感?
由變異后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這種疾病潛伏期一般1~7天。
二、了解甲型H1N1流感的主要癥狀。
1、發熱、咳嗽、打噴嚏、流鼻涕、喉嚨痛、身體痛、頭痛、發冷、疲勞困倦無力;
2、有些還會出現腹瀉和嘔吐;
3、重者會繼發肺炎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三、甲型H1N1流感的傳播途徑
主要是通過空氣、飛沫傳播。甲型H1N1流感傳染途徑與季節性流感類似,通常是通過感染者咳嗽和打噴嚏等完成傳播。
四、了解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
1、眼下暫無疫苗預防,但幾個月后疫苗很快就會進入防疫領域發揮作用;
2、目前快速檢測技術、手段已廣泛用于醫院、港口、機場、車站和出入境關卡監測、篩查、確診。
3、清熱解毒的`抗流感病毒藥物與樂觀穩定的情緒和心理、必要的科學防護措施均可起到一定的'有效作用。
五、應對甲型H1N1流感的科學防護措施。
1、三避免:
①避免到人群擁擠場所扎堆;
②不要隨意用手觸摸鼻子、嘴巴和眼睛;
③避免密切接觸流感樣帶癥狀者,特別是來自美國、墨西哥來的人。
2、五做到(核心是:注意個人衛生,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
①做到睡眠充足;
②做到攝入足夠、齊全、豐富的營養(肉、蛋、奶、米面與新鮮蔬菜水果);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嚴把病從口入這一關:如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洗干凈、不吃小商小販的食品、不吃腐爛變質的食品等。
③做到堅持合理鍛煉身體;
④做到勤用肥皂洗手,尤其飯前、便后、咳嗽、噴嚏后;養成勤剪指甲、勤洗澡的好習慣。
⑤做到遠離或避開不加防護的咳嗽、噴嚏者,自己打噴嚏或咳嗽時用紙巾等遮掩口鼻,并將用過的紙巾等及時丟入垃圾箱桶,然后用肥皂清洗雙手。
⑥做好廁所、走道等校內場所環境衛生工作,保持房間通風透氣,衛生良好。
3、二及時
發現流感癥狀,及時報告、及時就醫,同時注意休息、多喝水、開窗通風。
4、一穩定
情緒樂觀,心理穩定,切忌驚慌。
六、師生討論、交流。
七、教師小結。
《預防甲流》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了解預防甲流應該注意哪些個人衛生? 2了解輕癥流感和重癥流感的一些癥狀。 3學習一些對家庭病例人員的防護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輕癥流感和重癥流感的一些癥狀。 學習一些對家庭病例人員的防護方法。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防甲流,應注意個人衛生
(一)提倡勤洗手,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噴嚏后要洗手。正確的洗手方法包括以下5個步驟:
1、濕:在水龍頭下把手淋濕,包括手腕、手掌和手指均要充分淋濕。
2、搓:雙手擦肥皂或洗手液,搓洗雙手的手心、手背、手指、指尖、指甲及手腕,最少洗20秒。
3、沖:用清水將雙手徹底沖洗干凈。
4、捧:捧水將水龍頭沖洗干凈,或用擦手紙包著水龍頭關閉。
5、擦:用擦手紙或干凈毛巾將雙手擦干。
整個洗手的過程至少持續30秒才能達到有效的清潔。
(二)注意日常禮節。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噴嚏后要洗手,并盡量避免觸摸眼睛、鼻或口。
(三)倡導公眾保持健康行為。如充足睡眠、合理營養、鍛煉身體等。
(四)保持家庭和工作場所環境清潔和良好通風狀態。
二、分類就診
流感樣病例可根據病情輕重程度,分類就診。輕癥病例應減少不必要的就診,可居家休息和隔離治療。重癥病例和易引起嚴重并發癥的高危人群應及時就診。疑似或確診甲型h1n1流感病例應到宜昌市三醫院隔離治療。
(一)輕癥流感樣病例:應居家休息和隔離治療時應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外出(包括上學、工作和其他社會活動),尤其是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場所或參加公眾活動。如需外出(包括就醫),必須戴口罩。
居家休息和隔離治療期間盡可能減少與家人的密切接觸,接觸時做好個人防護(如戴口罩)。隔離治療的場所盡可能與家庭公共區域隔開,最好是單獨的房間。
流感樣病例需保持良好的休息,多補充水分(如水、運動飲料、嬰兒飲用電解質飲料等),并注意個人衛生。居家休息和隔離治療時間自出現癥狀始,到病后7天或癥狀消失后1天(以兩者中較長者為準)。
(二)重癥流感樣病例: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1、兒童病例在前期癥狀的基礎上,出現下述癥狀或體征之一: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難;皮膚顏色發紫或灰白,或紫紺;食欲減退;嚴重或持續嘔吐;嗜睡或反應遲鈍;煩躁;流感樣癥狀進行性加重。
2、成人病例在前期癥狀的基礎上,出現下述癥狀或體征之一:胸痛或腹痛,或胸悶或腹脹;突發式眩暈;意識障礙;嚴重或持續嘔吐;流感樣癥狀進行性加重。
3、易引起嚴重并發癥的高危人群,包括:5歲及以下兒童,尤其是2歲及以下的嬰兒;65歲及以上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除高血壓)、慢性呼吸系統疾病、肝腎功能不全、血液病、神經系統疾病、神經肌肉功能障礙,代謝病等慢性病患者;患有免疫抑制疾病的成人和兒童(包括藥物或hiv感染引起的免疫抑制);孕婦;小于18歲青少年中長期接受阿司匹林治療者;養老院和其他慢性病康復機構的人員。 三、小結本節課的學習收獲。 第二課時
一、病例家庭的感染控制
(一)家庭成員的防護。
盡可能相對固定1名家庭成員照顧、接觸居家休息和隔離治療的輕癥流感樣病例。家庭中的高危人群盡可能避免與病例接觸。所有家庭成員與病例密切接觸時要做好個人防護和個人衛生。同時,保持良好的室內通風。
家庭成員盡可能避免與病例面對面接觸。直接接觸病例后,尤其是處理病例使用過的物品后,必須用肥皂洗手。建議照顧、接觸病例的家庭成員外出時戴口罩,減少傳播疾病的可能。
病例居家休息和隔離治療期間,應密切監控自己和其他家庭成員的健康狀況。一旦家庭成員出現繼發的發熱和急性呼吸道感染等異常癥狀,應及時向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
(二)家庭消毒。
病例使用過的毛巾、手絹和紙巾等要妥善處理。病例居家休息和隔離治療期間,建議定期使用消毒液擦拭家具、日用品和玩具等物體表面。
家庭成員可共用清洗后的餐具。使用肥皂清洗臟衣物,并及時晾干,有條件的家庭可以加熱烘干。接觸病例臟衣物后必須用肥皂洗手。
(三)口罩應用。
與病例接觸時應佩戴口罩,并盡可能縮短接觸時間。病例外出時也必須戴口罩。健康人群在日常生活和正常社會活動中,不建議戴口罩。無特殊情況,正規的藥房或商店銷售的外科口罩即可滿足個人防護需求。口罩必須按照正確的佩戴方法使用,大小必須完全遮蓋住口鼻,佩戴時盡可能縮小面部與口罩之間的縫隙。盡量保持口罩干燥,潮濕后必須更換。
如需協助伴有急性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使用霧化器或吸入器治療,建議佩戴醫用防護口罩。病例居家隔離治療期間進行上述治療時,應盡可能在一個相對獨立且與家庭公共區域隔開的空間內進行。
及時處理使用后的口罩,避免重復使用口罩。如為可重復使用的口罩,使用后必須嚴格消毒和烘干。摘掉口罩后必須使用肥皂洗手或用酒精對手消毒。
二、減少人群接觸機會
減少人群接觸機會的措施包括學校停課、托幼機構停托、錯時上下班、取消或推遲大型集會等。流感樣病例和高危人群應盡量避免參加大型公眾集會。
(一)關閉學校或托幼機構。當學校或托幼機構出現流感樣病例的數量有限時,減少疾病傳播的策略為盡可能早期發現病例和病例居家隔離,暫不建議關閉學校或托幼機構。如在校上課期間學生或教職員工出現流感樣癥狀,需在第一時間將病例隔離。同時加強對在校學生和教職員工的健康監測(晨檢)和個人衛生宣傳教育。家長也需配合學校做好學生晨檢工作。
當同一學校或托幼機構出現流感樣病例暴發疫情時,當地衛生行政部門應組織專家對疫情進展和發展趨勢進行分析、判斷,根據風險評估的結果采取必要的放假、停工措施。原則上,采取措施的范圍應由小到大,可由班級到年級,由年級到全校,由一個學校到多所學校。學校或幼兒園放假后必須加強放假學生或兒童的校外管理,避免其在學校外的接觸,減少疾病的傳播。
(二)推遲或取消大型公眾集會。在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地區,盡量減少或推遲一切不必要的大型公眾集會。必須舉行的大型公眾集會,盡可能在室外舉行;室內舉行時,應避免使用中央空調,保持良好通風,并盡可能縮短人群聚集的時間。
三、出行或旅行建議
(一)流感樣病例盡可能避免一切不必要的外出。
(二)甲型h1n1流感流行地區的居民盡可能減少或避免一切不必要的離開該流行地區的旅行,以降低甲型h1n1流感廣泛傳播的風險。
(三)其他地區的居民盡可能減少或者避免進入甲型h1n1流感流行地區旅行。如必須前往,應參照有關部門發布的旅行注意事項,做好個人防護。
四、健康教育
各地應利用電視、廣播、網絡、報紙、宣傳折頁、張貼畫、手機短信等方式,加強對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識及防控措施的宣傳,提高公眾的防治意識。健康教育和宣傳的要點包括:
(一)分類就診措施。
宣傳輕癥流感樣病例避免不必要就醫和重癥患者及時就醫的分類就診措施,以及就診時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
(二)普通健康人群行為。
1、維持健康行為,保證充足的睡眠,保持好的精神心理狀態,飲用足夠的液體和食用有營養的食物等。
2、盡量避免接觸流感樣病例,必須接觸時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如戴口罩)。
3、注意個人衛生,經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噴嚏后要洗手。酒精類洗手液同樣有效。
4、盡量避免外出尤其是前往人群密集的場所。疾病流行地區的居民必須外出時盡可能戴口罩,且應盡可能縮短在人群聚集場所停留的時間。
5、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毛巾等遮住口鼻。
6、盡量避免觸摸眼睛、鼻或口。
7、保持家庭和工作場所的良好通風狀態。
8、如出現流感樣癥狀,盡量減少外出或與其他人接觸。同時,告知家人與其接觸時戴口罩,并盡快電話咨詢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醫生,包括是否需要就診、在何處就診、如何就診等。 五、高危人群的預防措施 中小學生:學校和家長應加強對學生的發熱和呼吸道癥狀和體征的監測。出現急性呼吸道癥狀要立即報告,必要時請假。家長應確認兒童是否及時接種有關疫苗,并強化免疫。應鼓勵患有慢性病的兒童堅持常規藥物治療。當家長或兒童進行咨詢時,醫生應對其進行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識的健康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