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體育課的教學反思
這是一次教學研討課,有我來上,一陣嘈雜過后,這節課開始了。同學們,“今天我們共同上一節意志磨練課,我給它起了個很好聽的名字叫——《體驗極限挑戰自我》,本課目標是——”還沒等我說完。
“老師,我上不成體育課。”離我站的最近的一位女生嘟著,聲音不大。
“老師,我也是。”第三列中間的另一位胖點的女生躲在同學身后,跟著嘀咕著。
再看看同學們的表情,似乎都不高興。現在的學生膽子越來越大了。
說話的人多了起來,膽子似乎大了起來,終于說出了我擔心的話:“老師,我們能不能不上體育課?”
這時體育課代表說話了,“老師,他們幾個每上體育課總是這樣,我們老師拿他們也沒辦法。”一句話說的旁邊聽課的老師笑了起來。
我有點尷尬,“那你們想做點什么啊?”
我的話還沒說完,學生已叫成一片。
“踢足球”
“自由活動”
“跳皮筋”
每想到一句打圓場話居然引發了這樣局面,看著眼前的情形,我真的有點急了似又想不出更好的辦法來,只好如實坦白,“同學們,今天------今天上課是我的任務,請你們配合一下。”我說話時很不自然。
“哎------”隊伍中傳出長嘆聲。
“咋磨練,咋體驗呀?”一陣無奈后,有人開始問。
是呀,怎么體驗?我是想通過蹲馬步、抱腿前屈數秒種這兩個內容,激發學生向自身極限挑戰的愿望,并在挑戰自我中檢驗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從中體驗肌肉痛時的心理感并且說出自己的這種感受和大家交流,分享。但現在是不是調整一下,這樣一想,思路也有了。立即對教學內容進行了調整,說話也流暢了許多!
“這節課,我們不訓練隊列隊形,也不學習高難的技術動作,更不訓練耐力,我們就體驗一下做某個運動時身體達到一種極限時的心理感受,并把這種感受用語言表達出來。”一聽說不練隊形隊列,學生似乎來了興趣。
“要想體驗到極限時的身體感受,其實并不難,只要能在你最累的時候再堅持一會舊能體驗到,是自己的心理向身體的一種挑戰。”我又繼續解釋。
“咋才算箱子我挑戰呢?”這時想踢足球的那幾位男生開始活躍起來,跟著小聲議論。
“老師,您能為我們示范一下嗎?”有位同學大聲喊道。
“這樣吧,我們先來做一個‘對視比眼力’的游戲,大家就明白了。”有部分學生響應,我的心情稍稍安定了下來,馬上宣布了“倆人為一組,用眼睛盯著對方的眼睛,先眨眼的為負”講清規則并組織游戲,然后讓同學們說出當時的心理感受。
學生開始對視了,對這個活動興趣比剛才好多了。每多久,學生開始說了;
“以前從來沒有這么近看著別人的眼睛我有點不好意思,心里怪怪的。”
“我的眼睛特癢癢,都快流出淚來了。”
“當時我的心理想,你不眨眼我也不眨眼看誰堅持的時間長。”
“挺好玩的。”
“看得出,剛才大家很投入,玩的也很開心,把我的情緒也調動起來了。我趁熱打鐵,真誠的贊揚他們。
大家說一說,還有哪些項目可以磨練意志。
“老師,攀登珠穆朗瑪峰可以磨練意志。”同學們笑了。
“橫渡中國臺灣海峽也可以磨練意志!”全班大笑起來。
“當然可以了,還有呢?”我也笑了,“現實點的,我們現在上課就能做的呢?”
“跳繩!”
“俯臥撐!”
“仰臥起坐!”
“縱跳!”
“長跑!”
“既然同學們能夠說出這么多的項目,這節課你們說了算,大家可以自由選擇興趣的項目進行練習。”我興沖沖對他們說。
“耶!”
“耶!”
“耶!”
同學們竟然歡呼起來。
三個一群,五個一伙,有的圍成一圈臂挽著臂蹲馬步;有的排成一字型在做俯臥撐;有的在比賽跳繩;還有的在繞操場長跑等等。
我到每一組去觀察或參與他們的活動用到著數數的計時方法大聲鼓勵他們努力向自身的極限挑戰,并體驗一下這種感覺,同時提醒要注意安全。
下課的鈴聲響了,我站在這流過汗水也流過淚水的操場上,長久地望著漸漸離去的學生們。
方言望著遠處的天空,我的心情也有愉快的一面,這節課我又有了新的認識,是不是一個主要目標很好的完成了,其它的目標才有達成的可能?那么,今后在選擇教學內容是不是可以這樣來思考;只要目標明確了,其內容來源可以多方面的;可以是教材中的,也可以是教師收集整理的,還可以是學生熟悉的、趕興趣的內容,只要能夠為目標服務的是教學內容呢?
還有一個不容回避的教學方法的問題,假如說這節課開始就對學生說,你們長跑吧,它可以增強你們的耐力,你們蹲馬步吧,也能夠磨練你們的意志,真不知道課的效果會是什么樣子的,會不會出現一幕幕感人的場景?于是我琢磨,運動技能的學習和耐力訓練這兩大教學難點,只要我們的教學方法得當,學習技能,耐力訓練與興趣是可以統一的,我們能不能這樣認為,學生不喜歡體育課,是因為我們的教學方法不符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和個性的發展,教學內容游戲化是不是解決這一難題的最有效的途徑呢?
鈴聲又一次響了,回味剛才的遐想,這不正是這節課的所得嗎?我興沖沖地向辦公室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