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馬 過 河》教 學 設 想
一、指導思想以體育新課程標準為指針,以學生的發展為目的,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突破口,將日常生活體育項目引入課堂。并從學生的興趣著手,讓學生感受到活動的樂趣。同時讓學生在活動中健身,在活動中合作,在活動中創新,在活動中享受、在活動中健康成長。
二、教材的分析與處理
(一)教材的分析:
主教材仰臥推起成橋是學生喜愛的技巧類體育項目,它能發展學生的柔韌、協調、力量等素質。仰臥推起成橋在三上時曾經出現過一次,學生對該動作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一部分學生已經能單獨完成成橋動作。本課旨在通過學生的練習,進一步提高學生成橋的動作,并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本課的次教材是游戲搬運接力,為了使整堂課連貫,統一,我刪除了該教材,留下了更多的空間給學生,讓他們自主創編學習內容,從而保證課的完整性。
(二)教材的處理:
1.營造童話意境 激發學習欲望
本節課,我以童話“小馬過河”為背景,組織教學。課一開始我簡單的給學生講述小馬接受任務去磨房,途中遇河,松鼠與老牛的話讓它不敢過河,只好回家問故事。在隨后的教學中,緊緊圍繞“小馬過河” 這個故事展開教學,從小馬練本領(生活小游戲)、小馬接受任務遇到大河(分組找位置)、小馬想方法過河(用搭橋等各種方法過河)、到歡慶過河(放松舞蹈)都是在這個情境中進行的,使學生作為故事的主人公參與學習過程,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教師、學生、教學內容融為一個整體。
2.弘揚自主學習 鼓勵學生合作
本學年,我承擔了校級課題“自主學習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研究”。為了更好的結合課題研究,我在設計本課時,特別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從準備活動的生活小游戲,到基本部分的過河,結束部分的放松小舞蹈,我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創編,我只是提出活動的要求與注意事項。在讓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我又十分重視學生間的互動合作,整節課都是在兩人或兩人以上的合作交流中進行的,既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又培養了學生間團結互助的合作精神。
3.挖掘生命內涵 放飛學生心靈
兒童的靈性也就是學生的天性,兒童的世界是一個充滿靈性的世界。兒童天生具有創造力,就看你教師有沒有給他機會。給學生提供更多發展的空間,是我設計本節課的一個重要砝碼。在教學過程中,我在抓住主教材的同時,忽略了次教材,以留給學生更多的創造空間。我想,學生的創造力是無窮的,他們除了會將仰臥推起成橋呈現出來外,一定還會創造出各式各樣的橋來。當然,過河的方法很多,除了搭橋過河外,學生們也一定會想出各種富有創造性的方法來,那時,只要從中選取幾種適合學生特點,便于操作的過河方法來代替次教材搬運接力,我想,學生一定會非常喜歡,因為這是他們的自己的方法,這是他們合作的成果,這是他們創造的結晶。
4.巧設學習障礙 練就生活本領
平淡無奇固然可使學生學的輕松,但往往也會使學生感到乏味。本課根據三年級學生的特點,巧妙設置了學習的障礙,使學生在新需要與舊水平之間產生沖突,從而更好地學習。因此,在課一開始,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是那匹小馬,你能過河嗎?”這個問題一定會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啟迪他們的思維,他們會利用以有的生活經驗去思考,去實踐,甚至會將問題放到現實生活中去解決。這樣將課堂與生活有機的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解決體育問題的同時,練就生活的本領。
5.巧妙設計場地 活用體育器材
在場地設計上,我力求與故事情境相吻合,一條彎彎曲曲的“小河”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而整堂課我只用了一種器材——體操墊,不管什么過河方法,都用這張小小的墊子,既做到了一材多用,又便于組織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