隊列隊形練習之我見——反思“原地踏步練習”
小學一年級的隊列隊形練習一直是讓體育教師頗感頭痛的教學任務,擔任一年級體育教學的我也有同感。但這個教學任務又不得不完成,因為只有完成了隊列隊形的教學任務,才能更好地進行組織教學。隊列隊形教學內容比較枯燥,特別是在進行原地踏步練習的教學中,要想使學生的動作協調一致,的確有一定的難度。如果要求他們的動作合上音樂的節拍,那就難上難。表面看來,原地踏步動作很簡單,不就是兩手前后擺,兩腳依次上下起落。但對于活潑好動,而且注意力又很難長時間集中的一年級學生來說難度就比較大了。先提哪只腳?先擺哪只手?……這些一直是困擾學生進行練好此動作的關鍵。我也在練習中反復地示范和強調,注意力比較集中的學生就容易模仿,而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就不會跟著老師的指揮棒走,做起動作來總是反的。但這種手和腳的動作的簡單重復,讓學生越練越沒勁,老師教起來也感心煩。一周來,我也嘗試過很多方法,但效果不是很好。后來,我不斷地走近學生,了解學生的實情,發現有些學生連左右都分不清,找到這個根源以后,我調整了我的教學方法。首先,讓學生弄清身體的方位(左、右、前、后);然后,將原地踏步動作進行分解教學,即先練腳的動作,后練手的動作。在練習腳的動作時,首先讓每一個學生找準了自已的左腳,提腳時要先提起左腳既起動腳為左腳;然后,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我還設計了一個小小的情景:假設我們現在站在一個很欠的池塘里,我們的腳下有許多泥鰍,你們想不想用腳去踩泥鰍?回答的聲音里沒有一個說“不”的,這時學生的情緒高昂了起來,腳也越踏越有勁了。并且在練習的過程中讓學生喊著“1-2-1或左-右-左”的口號,這樣不僅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而且將本來非?菰锏哪_的上下起落動作變得有趣起來,并結合“表揚”、“獎勵游戲活動”、“個人或小組展示”等激勵機制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學起來更主動,效果就更明顯。事實證明,以上訓練方法,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過一周的隊列隊形教學實踐,我深深體會到:老師在對低年級學生進行隊列隊形練習時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和細心,同時,也要給學生一定的練習時間,并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創設出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樂學的“情境”非常重要。它能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模仿、交流等活動獲得基礎知識和技能,也更能進一步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增強學生學好體育知識、技能的樂趣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