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的內容(精選2篇)
課的內容 篇1
1.課的內容的選擇符合學生心理、生理發展規律和相應年級學生的特點,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必要內容,緊密聯系學生的學習、鍛煉、生活、社會等實際。
例如:全國體育教學觀摩展示活動中,有一節投擲課,教師啟發學生“同學們看過電影或電視劇八路軍叔叔打日本鬼子的情境嗎?你們想不想成為打鬼子的英雄?”于是設計出打飛機、炸碉堡、炸坦克、的教學情境和內容,這就脫離了學生的學習、生活和鍛煉實際。而相反的呼啦圈、七彩球、飛紙鏢、飛紙盤、小足球、小籃球、竹竿舞以及各種游戲卻是符合學生心理生理特點、喜聞樂見的活動內容。
2.課的內容選擇給學生留有適當發展的空間和余地,給學生留有充分展示自我、發揮自己才能的機會。
這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較多的事例,如讓學生看圖學習動作或糾正錯誤動作;為學生創造條件,提供展示的機會等。
3.課的內容突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即突出了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突出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突出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體育道德風尚的教育;突出了社會責任感的教育;突出了堅毅、果敢、頑強等意志品質的教育;突出了敢于拼搏、團結協作、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等精神的教育。為學生終身發展打下基礎。
例如:李連琴老師在勇敢者之路游戲中對學生進行合作教育、規則(遵守紀律)教育;趙忠軍老師在隊列練習中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張志剛老師在保衛祖國、苦練殺敵本領游戲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張繼軍老師在集體登島游戲中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蘆賓老師在我為奧運添光彩游戲中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王玉強老師在耍球游戲中對學生進行競爭意識、克服困難和意志品質教育。舉不勝舉。對學生進行教育并不是在一節課中面面俱到,要根據教材內容有針對性地進行,不能枯燥地說教。
4.課的內容的選擇注意了全面發展學生的身體,全面發展學生的體能,提高學生的體育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適應能力;所選教材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學生比較喜歡,能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
例如:秦志軍老師選擇的拍球內容、王玉強老師選擇的小足球內容、王芳老師選擇的滾翻和創意玩紙內容、吳軍潮老師選擇的快速跑和多人合作跑內容、李連琴老師選擇的武術基本動作內容、張東、魏玉戰和趙忠軍三位老師選擇的跳遠和投擲內容等等,都是學生比較喜歡的、有較強吸引力的內容。
5.課的內容利于學生體質的增強和身體的全面發展,教材搭配科學合理。教材選擇符合課程標準對教學內容的要求,具有一定運動負荷。
單一教材內容的課較之過去有所增多,但總的趨勢還是一項主教材另外一個游戲的課居多,有的老師考慮得比較全面,如果主教材是發展下肢的,輔助教材或者游戲就側重發展上肢。但是有的教師考慮的欠全面,主教材發展了下肢,輔助教材或游戲仍然是發展下肢,反而增加了下肢的負擔,容易產生疲勞,對增強體能不利。
從總體情況看,運動負荷都比較偏低,也不利于增強體質。
課的內容 篇2
所謂說課是教師在備課的基礎上,面對評委、同行、系統地口頭表述自己的教學設計及其理論依據,然后由聽者評說,達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種教學研究形式。
包括四個方面:
一、說教材
主要說明“教什么”的問題和“為什么要教這些”的道理。即在個人鉆研教材的基礎上,說清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的主要特點,它在整個教材中的位置,作用和前后聯系并說出教者是如何根據大綱和教材內容的要求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的、目標、重點、難點和關鍵的。
二、說教法
主要是說明“怎樣教”和“為什么這樣教”的道理。在確定教學目的要求后,恰當地選擇先進的教學方法是至關重要的。因此,要解釋教者是用的什么方法落實“雙基”、滲透德育、培養能力、開發智力的;還要說出教者在教學中是如何發揮主導作用的,在精華要害的知識上進行點撥,在能力生長點上強化訓練,以及如何處理教與學,講與練的關系;同時說該課時如何使用教具、學具或電教手段。
三、說學法
主要說明學生要“怎樣學”的問題和“為什么這樣學”的道理。要講清教者是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積極思維、強化學生主動意識的;還要講出教者是怎樣根據年級特點和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運用哪些學習規律指導學生進行學習的。
四、說課堂教學秩序
主要說明教學設計的具體思路,課堂教學的結構安排和優化過程,以及教學層銜接與教學環節轉換之間的邏輯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