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晏列傳》譯文
《管晏列傳》 | 2004/09/12 |
| ||||||||
|
| |||||||
[4/4] | ||||||||
太史公說:我讀管子的《牧民》、《山高》、《乘馬》、《輕重》、《九府》,以及《晏子春秋》,他們說的都很詳細。讀過他們的書,想考察他們的事跡,所以編寫了他們的傳記。至于他們的書,世上大都能見到,因此不論述,只是論述他們的一些軼事。 |
太史公曰;吾讀管氏《牧民》、《山高》、《乘馬》、《輕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詳哉其言之也。既見其著書,欲觀其行事,故次其傳。至其書,世多有之,是以不論,論其軼事。 | |||||||
管仲是世人所說的賢臣,但孔子卻小看他。莫非認為周朝的統治已經衰微,桓公既是賢君,而管仲不勸勉他實行王道,卻輔佐他稱霸嗎?《孝經》說:“順應并推廣美德,匡正并補救惡行,因而君臣上下就能相親相附。”這難道不是說的管仲嗎? |
管仲世所謂賢臣,然孔子小之,豈以為周道衰微,桓公既賢,而不勉之至王,乃稱霸哉?語曰“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豈管仲之謂乎? | |||||||
當晏子伏在莊公尸體上哭吊他,并行完臣子的禮節之后才離開,這難道是所說的“見義不為就沒有勇氣”的人嗎?至于他那些抗爭勸阻的言論,觸犯君主的面子,這便是《孝經》所說的“當政就想到竭盡忠心,在野就考慮彌補過失”的人啊!如果讓晏子活到現在的話,即使讓我替他執鞭趕馬,也是我所高興和向往的事。 |
方晏子伏莊公尸哭之,成禮然后去,豈所謂“見義不為無勇”者邪?至其諫說,犯君之顏,此所謂“進思盡忠,退思補過”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雖為之執鞭,所忻慕焉。 | |||||||
[4/4] | ||||||||
《管晏列傳》 | 2004/09/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