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草藥(精選4篇)
采草藥 篇1
選自《夢溪筆談》
采 草 藥 作者:沈括
文 本
譯 文
原 文
文 本
古法(時間)多數在二月、八月,這很不恰當。只是二月草已發芽,八月莖葉還沒有枯死,采藥的人容易辨認(草藥)罷了,對藥材來說,并不是最好的時間。大致說,用根的(草藥),如果有隔年老根,必須選擇沒有莖葉時采摘,這時液汁都集中在根內。要驗證這一點,只要拿蘿卜、地黃這類來看,沒有莖葉時候采摘的,就充實而沉重;有莖葉時候采摘的,就空虛而輕浮。那些沒有隔年老根的,就要等到莖葉長成而還未開花的時候采摘,(這時)根生長已充足而又未衰老。像現在的紫草,沒有花的時候采摘,根的顏色就明亮滋潤;花開過后采摘,根的顏色就暗黑難看。這就是(采藥時間適當與否的)驗證。用葉的(草藥要)選擇葉子剛長足的時候(采摘);用芽的(草藥),自然應當遵從傳統的說法;用花的(草藥),(要)選取花剛開時(采);用果實的(草藥),(要在)果實成熟時采。(這些)都不可以用固定的時間月分去限制。因為地溫(的升降,在不同情況下)有早有晚,天氣也會不時變異無常。例如平原三月開花的,(在)深山中卻四月(才)開花。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詩中說:“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這是)普遍的道理。這是地勢高低(造成)的不同。(又)如筀竹筍,有二月長出來的,有三、四月長出來的,有五月才長出來的,(五月才長出來的)叫作晚筀;水稻有七月熟的,有八、九月熟的,有十月熟的,(十月熟的)叫作晚稻。同一類作物(種植)在同一小塊地里的,它本身(也還)有早晚(之分)。這(是)植物本身的性能不同(造成的)。嶺嶠一帶的小草,越冬也不枯萎;并、汾地區的喬木,臨近秋天(就先)落葉了;諸越的桃李冬天結果,朔漠的桃李夏天(才)開花。這(是)各地氣候不同(造成的)。(同)一畝地里的莊稼,用糞澆灌的(就)先發芽;(同)一丘地里的谷物,后種的就晚結實。這(是)人工栽培不一樣(造成的)。哪能一律用固定的時月來限制(采摘草藥的時間)呢。
古法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當。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辨識耳,在藥則未為良時。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須取無莖葉時采,則津澤皆歸其根。欲驗之,但取蘆菔、地黃輩觀,無苗時采,則實而沉;有苗時采,則虛而浮。其無宿根者,即候苗成而未有花時采,則根生已足而又未衰。如今之紫草,未花時采,則根色鮮澤;花過而采,則根色黯惡,此其效也。用葉者取葉初長足時,用芽者自從本說,用花者取花初敷時,用實者成實時采。皆不可限以時月。緣土氣有早晚,天時有愆伏。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則四月花。白樂天游大林寺詩云:“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蓋常理也。此地勢高下之不同也。如筀竹筍,有二月生者,有三四月生者,有五月方生者謂之晚筀;稻有七月熟者,有八九月熟者,有十月熟者謂之晚稻。一物同一畦之間,自有早晚。此物性之不同也。嶺嶠微草,凌冬不雕;并、汾喬木,望秋先隕;諸越則桃李冬實,朔漠則桃李夏榮。此地氣之不同也。一畝之稼,則糞溉者先芽;一丘之禾,則后種者晚實。此人力之不同也。豈可一切拘以定月哉?
由“高老師”提供
中教育星多媒體教育資源庫&平臺
2003/05/25
采草藥 篇2
教材出處:高中語文第三冊第五單元
教學目標 :
1、 掌握文中難解的文言虛實詞,疏通文句,能夠讀懂課文,翻譯文句。
2、 了解本文說明事理的思路,掌握本文的說明方法。
3、 認識作者實事求是的治學態度并學習之。
教學重點:
1學習并掌握“實”、“歸”、“理”等文言虛實詞的意義和用法;
2指導學生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3進一步體會、學習作者實事求是的治學態度。
教學難點 :
理解本文的層次脈絡,特別是前后兩部分的關系。
教時安排:
本課文共安排三課時。第一課時學習《采草藥》疏通文句,理解文意。第二課時,講讀《雁蕩山》。第三課時總析課文,比較閱讀,練習。
教法選擇:
目標教學法。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講析《采草藥》,疏通文句,理解文意,理清思路。引導學生樹立嚴謹的治學態度,準備為四化建設更好地服務。
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 導入 新課:設問,引導同學了解《夢溪筆談》及科學家沈括,為課文展開創設情境。
二 前提檢測:檢查學生的知識積累情況及前期預習情況,布置同學作前題測評題,作完后加以核對訂正。
三 逐步導讀達標。
(一)講析課文第一段:
1讀:請同學朗讀課文,注意學生朗讀中的停頓。并指導學生利用上下文,利用文下注釋,掌握“殊”、“芽”、“歸”、“實”、“效”等文言詞語,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疑:針對本段內容設疑、質疑:
(1)本段如何說明“古法未當”?
(2)“皆不可限以時月”與“古法未當”的關系如何?
3論:引導學生對閱讀中所發現的問題進行討論,解決疑惑。
(1)討論所設之疑。 (答案略)
(2)學生質疑討論。引導學生提出學習中的疑惑,并討論解決。
4結:小結課文第一段,并導入 課文第二段。設問:本段由否定“古法”到提出“不可拘于時月”已說明了自己的觀點,為何文章還未完?是否后文屬于贅筆?
(2) 講讀第二段:
1讀:請同學讀第二段,并請同學發現問題,準備質疑。引導學生理清層次,疏通文句,重點掌握“花”、“芽”、“實”等活用實詞及“蓋”、“理”、“凌”、“望”、“榮”等文言實詞的意義,理解文意。
2疑:引導學生針對本段內容設疑、質疑:
(1)已有結論,為什么還要繼續說明?
(2)前后兩部分有什么關系?
(3)引導學生就“讀”、“疑”中的問題進行質疑。
3論:引導學生討論前面所提問題,教師要注意引導啟發。
(1)從不同角度說明事理,“當”與“不當”之原因自明。
(2)前面從用藥的部位不同談“不可限以時月”,是從內因的角度講,后從外部條件談“不可限以時月”是外因。
4結:引導學生小結課文第二段,訓練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
(1)實事求是一種科學的精神,值得提倡。
(2)小結幾個文言虛實詞的用法和意義
四 總析課文脈絡。根據板書分析課文脈絡,引導學生掌握課文的思路,訓練學生的多種思維能力。
五達標測評:指導學生作達標測評題并加以訂正(附達標測評題)。學生做完以后組織學生互相批改,發現共同問題請測評題作得比較好的同學進行講解。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
六作業 布置:(略)
(附達標測評與板書設計 )
前提測評:
一、注音:宿( )根; 黯( )惡;愆( )伏。并( )汾喬木
二、課文關于采草藥的時間否定了什么觀點,證明了什么觀點?
三、解釋:
(1) 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則四月花。
(2) 無苗時采,則實而沉。
(答案略)
達標測評:
1、 指出下列文句中的活用詞并解釋其意義和用法:
(1) 一畝之稼,則糞溉者光芽。
(2) 諸越則桃李冬實。
(3) 深山則四月花。
2、 解釋加點詞:
(1) 則津澤皆歸其根。
(2) 無苗時采則實而沉。
(3) 并汾喬木,望秋先隕。
3、 作者如何論證“古法采草藥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當”?課文從哪些方面論證采草藥“不可限以時月”的?
作者:殷利強
地址:甘肅省安西中學
采草藥 篇3
《采草藥》是高中語文第三冊第五單元文言文單元的第一課,兩篇短文中的一篇,是一篇闡說事理的說明文,從課文設置上看,是一課精講課。
文言文教學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這在《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及語文科教材說明及考試說明中都有明確要求。高考考試說明中明確要求“能閱讀淺易的文言文,根據上下文正確解釋常見實詞的詞義”,“了解常見文言虛詞的一般用法”,“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特殊句式”,“能夠正確地把握文意并進行初步的分析、評價”,“能夠翻譯成現代漢語”。編者正是應大綱的要求才將兩個文言單元編入三冊課本,旨在加強文言閱讀訓練,繼續積累文言知識,提高學生的文言閱讀能力。
《采草藥》是文言文單元的第一課,被確定為精講課,由此可以看出它在實現由現代文閱讀到文言閱讀的心理調適,調動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積累文言知識,提高文言閱讀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和意義。
這篇課文文句有一定難度,但對于高二學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識積累而言,文句疏通不會太難。但本文篇幅雖短,要放在一個課時完成卻顯得緊張。而且課文本身邏輯性強,內在聯系密切,如果將其斷開,難免有割裂感。所以只能在一個課時完成,這也就大大增加了這節課的密度和強度。
基于此特點,并依《大綱》、教材說明、考試說明的要求,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1、掌握文中難解的文言虛實詞、疏通文句、理解文意,體會和學習文中所表現出現的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2、理解本文說明事理的思路和方法。
這篇課文是一篇闡明事理的說明文,是文言文,文句理解有一定難度,所以疏通文句,讓學生正確理解文意是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一環。由此,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應該是學習和掌握文中難解的文言虛實詞,疏通文意、體會和掌握文中所表現出來的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由于本文邏輯性較強,而高二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抽象思維能力正在形成,加之大綱和考試說明對文言分析的能力層級定位較高,所以對于文章的脈絡分析就必然成為本文的難點。
鑒于本節課密度大、強度高、難度適中的特點,依據大綱和考試說明,為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更好地貫徹因材施教原則,我選用了目標教學法。它由前提測評、目標認定、導學達標、達標檢測四個環節組成。前提測評可以了解學生基礎、查漏補缺。目標認定可以明確方向,協調行動。導學達標可以充分發揮老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可以在目標教學的基本模式下融入各種教學方法,達到目標教學的基本模式與多種教學方法的最佳組合,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兩個積極性。導學中我選用“導—疑—論—結”的導學方法和“讀—思—論—結”的學習方法指導學生學習。達測檢測檢查教學效果,反饋教學信息、查漏補缺。目標教學充分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思維為核心、練習為主線”的教學思路。
基于以上的設想,這節課教學過程分以下四個步驟進行。即新課導入、創設情境;前提測評、認定目標;討論分析、導學過標;目標測評、練習正誤。
第一、新課導入、創設情境。先由初中學生的課文《活板》引出沈括及他的《夢溪筆談》,簡述沈括的歷史地位,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后面的教學創設情境氛圍。
第二、前提測評、認定目標。引導學生完成前提測評,在此基礎上明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使學生們明確方向,自覺協調行動,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
第三、討論分析、導學過標。達標規程為逐段研讀——總體達標。在課文的兩個部分的研讀中教師采取“導—疑—論—結”的方法導學,學生采用讀思論結的學法學習,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認真討論,學習和掌握本文中的重點虛實詞,尤其是“花”、“實”、“芽”等詞的活用和判斷句,倒裝句等句式,疏通文句、理解課文,體會和學習作者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從而突出重點。之后,在逐段研讀的基礎上,利用逐層寫就的板書設計進行文言分析,掌握本文的脈絡,弄清本文說明事理的思路和方法,訓練學生的思維,從而突破難點。導學達標是整個課程的中心環節,選用多種教學方法可以充分體現啟發性,因材施教,自覺性、積極性等教學原則。
第四、目標測評、練習正誤。進行達標檢測,反饋信息、補救矯正,體現了目標教學過程與結果并重的特點。
本課的作業是第二題,題量適中,難度適宜,與本文的重點相符。
這就是我設計的《采草藥》一文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構想,不妥之處,敬請大家指正。
作者:殷利強
地址:甘肅省安西中學
采草藥 篇4
《采草藥》是高中語文第三冊第五單元文言文單元的第一課,兩篇短文中的一篇,是一篇闡說事理的說明文,從課文設置上看,是一課精講課。
文言文教學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這在《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及語文科教材說明及考試說明中都有明確要求。高考考試說明中明確要求“能閱讀淺易的文言文,根據上下文正確解釋常見實詞的詞義”,“了解常見文言虛詞的一般用法”,“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特殊句式”,“能夠正確地把握文意并進行初步的分析、評價”,“能夠翻譯成現代漢語”。編者正是應大綱的要求才將兩個文言單元編入三冊課本,旨在加強文言閱讀訓練,繼續積累文言知識,提高學生的文言閱讀能力。
《采草藥》是文言文單元的第一課,被確定為精講課,由此可以看出它在實現由現代文閱讀到文言閱讀的心理調適,調動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積累文言知識,提高文言閱讀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和意義。
這篇課文文句有一定難度,但對于高二學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識積累而言,文句疏通不會太難。但本文篇幅雖短,要放在一個課時完成卻顯得緊張。而且課文本身邏輯性強,內在聯系密切,如果將其斷開,難免有割裂感。所以只能在一個課時完成,這也就大大增加了這節課的密度和強度。
基于此特點,并依《大綱》、教材說明、考試說明的要求,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為:1、掌握文中難解的文言虛實詞、疏通文句、理解文意,體會和學習文中所表現出現的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2、理解本文說明事理的思路和方法。
這篇課文是一篇闡明事理的說明文,是文言文,文句理解有一定難度,所以疏通文句,讓學生正確理解文意是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一環。由此,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應該是學習和掌握文中難解的文言虛實詞,疏通文意、體會和掌握文中所表現出來的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由于本文邏輯性較強,而高二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抽象思維能力正在形成,加之大綱和考試說明對文言分析的能力層級定位較高,所以對于文章的脈絡分析就必然成為本文的難點。
鑒于本節課密度大、強度高、難度適中的特點,依據大綱和考試說明,為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更好地貫徹因材施教原則,我選用了目標教學法。它由前提測評、目標認定、導學達標、達標檢測四個環節組成。前提測評可以了解學生基礎、查漏補缺。目標認定可以明確方向,協調行動。導學達標可以充分發揮老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可以在目標教學的基本模式下融入各種教學方法,達到目標教學的基本模式與多種教學方法的最佳組合,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兩個積極性。導學中我選用“導—疑—論—結”的導學方法和“讀—思—論—結”的學習方法指導學生學習。達測檢測檢查教學效果,反饋教學信息、查漏補缺。目標教學充分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思維為核心、練習為主線”的教學思路。
基于以上的設想,這節課教學過程 分以下四個步驟進行。即新課導入 、創設情境;前提測評、認定目標;討論分析、導學過標;目標測評、練習正誤。
第一、新課導入 、創設情境。先由初中學生的課文《活板》引出沈括及他的《夢溪筆談》,簡述沈括的歷史地位,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后面的教學創設情境氛圍。
第二、前提測評、認定目標。引導學生完成前提測評,在此基礎上明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使學生們明確方向,自覺協調行動,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 。
第三、討論分析、導學過標。達標規程為逐段研讀——總體達標。在課文的兩個部分的研讀中教師采取“導—疑—論—結”的方法導學,學生采用讀思論結的學法學習,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認真討論,學習和掌握本文中的重點虛實詞,尤其是“花”、“實”、“芽”等詞的活用和判斷句,倒裝句等句式,疏通文句、理解課文,體會和學習作者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從而突出重點。之后,在逐段研讀的基礎上,利用逐層寫就的板書設計 進行文言分析,掌握本文的脈絡,弄清本文說明事理的思路和方法,訓練學生的思維,從而突破難點。導學達標是整個課程的中心環節,選用多種教學方法可以充分體現啟發性,因材施教,自覺性、積極性等教學原則。
第四、目標測評、練習正誤。進行達標檢測,反饋信息、補救矯正,體現了目標教學過程 與結果并重的特點。
本課的作業 是第二題,題量適中,難度適宜,與本文的重點相符。
這就是我設計的《采草藥》一文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構想,不妥之處,敬請大家指正。
作者:殷利強
地址:甘肅省安西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