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趣味印畫《彩色的雪花》(通用2篇)
小班趣味印畫《彩色的雪花》 篇1
設計意圖:
對于小班的孩子來說,要畫出事物的外形輪廓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但是孩子喜歡繪畫的天性不容忽視,為了滿足孩子的繪畫欲望,為了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和想象力,更為了培養初入園的幼兒對繪畫活動的興趣,本學期,我們小班組織孩子開展了一系列的實物印畫活動。老師們利用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如:積木、瓶蓋、樹葉等實物蘸著顏料在白紙上印畫,進行趣味創作。這對于小班的孩子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體驗,全新的嘗試。這次我又為孩子準備了稻草扎成的雪花形狀,讓幼兒在拓印的基礎上進行圖形添花,這樣孩子在有趣的形狀中體驗到成功創作的快樂。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引導幼兒發現冬天的雪花形狀的不同,感受彩色雪花的美麗,引起幼兒觀察、探索雪花的興趣。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進一步學習用拓印的方法作畫,體驗特殊材料繪畫活動的樂趣。激發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愛好。
活動重點和難點:
讓幼兒進一步學習拓印的方法作畫,體驗特殊材料繪畫活動的樂趣。
解決方法:
觀察法、討論法、操作法。
活動準備:
1. 視頻:《雪花飄飄》。
2. 四幅4k大小紙張不同場景的圖片(樹林里、草地上、房子前、小河邊)。
3. 拓印用的稻草扎好的雪花形狀與幼兒人數相同。
4. 各種顏色的顏料四瓶。
5. 抹布、洗手盆。
活動過程:
一.讓幼兒感受冬天,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教師:寶寶們,你們喜歡冬天嗎?為什么?
幼兒自由回答。
教師出示冬天的視頻,讓幼兒來欣賞美麗的冬天,(樹上,地上,都鋪上了一層白白的雪)
教師:冬天真美麗啊,但冬天的雪花更美,你們知道雪花是什么樣兒的嗎?(先請幼兒猜一猜,進行討論)。
二.引導幼兒用拓印的方法表現雪花的形狀,體驗拓印畫的樂趣。
1.介紹各種拓印材料。
教師:寶寶們真棒!小雪花有六個瓣,非常漂亮,但是有四只小動物非常喜歡拍照,他們想請小朋友們幫他們拍一拍雪景照片,上面要有美麗的雪花,你們能幫他們的忙嗎?那我們怎樣來表現雪花呢?看,老師帶來了什么?對呀,是稻草。怎么來畫呢?
2.教師交代拓印的方法和要求:
用稻草編的雪花形狀蘸上水粉顏料拓印,輕輕拍在紙的空白的周圍。每種顏色要散一點。印的時候要拍(不能拖),顏料印完后再蘸上色繼續印,直到畫紙印滿。但印的時候要注意,要印的大大小小,不能印的一樣大。
3.幼兒合作完成作品: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幼兒注意。
三.展示幼兒作品,體驗成功的喜悅:
展出幼兒作品,組成大幅“雪景照片”。以游戲觀看照片,引導幼兒欣賞自己及同伴的作品,說說冬天雪花的美麗和迷人,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幼兒興趣濃厚,選材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讓幼兒的思維、想象得到盡可能的發展。幼兒在活動中體驗冬天的快樂,感受大自然帶給我們的神奇。
這節課上,一開始是導人活動,引起幼兒的興趣。這個環節還可以小朋友都愿意配和老師,第二個環節是欣賞雪花,教師講解,小朋友觀察得很仔細。在講解的過程中應適當的給予提示,讓幼兒自己想象,教師只給予是補助作用。
從這節課中我知道了老師要相信孩子是有表現能力的,要給孩子表現的空間,允許孩子獨特的表現。舉例來說,比如同樣畫雪花,我們習慣老師示范而且臨摹,假如讓孩子自由的畫一片雪花,他能畫的很獨特,你會有很多驚喜的發現,原來孩子是那么有創意。
不足的是個別小朋友操作的慢,有的不太認真,有些幼兒自認為畫好了就站在一邊玩,這時可以引導幼兒,幼兒與幼兒之間可以相互欣賞自己的作品有些什么不同,讓他們有一個交流的過程,我會在以后的活動中會更加注意。
小班趣味印畫《彩色的雪花》 篇2
活動設計:
冬天到了,對于冬天里的事物,幼兒最感興趣的莫過于小雪花了。在《龍虎寶寶不怕冷》這一主題中,我們結合幼兒的興趣點,設計了《彩色的雪花》這節美術課。我們的設計思路是:活動中,讓幼兒嘗試用剪刀來剪出美麗的雪花,在游戲中滲透了幼兒對顏色的認知,在玩中學,學中玩。最后進行粘貼與裝飾,讓幼兒更好地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
情景再現:
由于這是第一次使用剪刀的美工活動,在操作前,為了讓幼兒了解剪刀的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項,我利用兒歌進行了示范解說:“小剪刀,手中拿;張開嘴,慢慢剪;用完嘴巴閉閉攏,記得把它送回家。”同時,我還帶領幼兒邊念兒歌邊徒手操作練習,本以為會對接下來的幼兒操作起到鋪墊作用,沒想到在幼兒自主操作時,我觀察到這樣幾個場景:
1、小j兩只手各拿剪刀的一個把手,用力打開,把彩紙塞進去,正準備用兩只手合上,手工紙已經滑掉了。努力多次后,他開始喊“老師,我不會!”
2、小t很努力地學著我剛剛的方法把剪刀分開再合上。但是紙條并沒有變成一片一片的。小t用力一扯,彩紙被扯壞了。在幾次失敗之后,她失去了興趣,開始玩手里的剪刀,拿著剪刀打開合上、打開合上。我看到了后提醒她:“,小心你的剪刀哦!你的小雪花呢?要加快速度哦!”她只好不情不愿地又拿起了彩紙……
3、小b把剪刀的嘴巴打開,將彩紙伸進去,合上剪刀的嘴巴,但是剪出的雪花很大。我提醒幼兒:“能不能試試剪出小小的雪花呢?這樣大大的雪花貼起來可不好看哦!”但是小b并沒有聽取我的意見,而是將“大雪花“直接粘貼在花朵輪廓里,發現超出了輪廓黑線,他又拿起剪刀減去一部分。再次嘗試粘貼,發現還是太大,又一次減去了一小部分……
活動接近結束時,每個小組的桌面、地面都是一片狼藉,撒滿了剪下的、撕壞的、大大小小的紙片,大部分幼兒根本沒有來得及將剪下來的“雪花”進行裝飾粘貼。
我的反思:
小班幼兒小手肌肉發展不完善,通過使用剪刀來鍛煉幼兒小肌肉的靈活性,是很有必要的。但是,技能的習得絕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它應該是一個長期練習、反復鍛煉、積累提升的過程。對小班幼兒來說,這個過程所花費的時間可能會更長。由于本節課中幼兒是第一次使用剪刀進行美工活動,對于個別動手能力強的孩子來說(也有可能有過使用經歷),或許他可能在短時間內習得方法,并在練習中逐步掌握,享受到駕馭工具的樂趣;但對于絕大部分孩子來說,往往會出現操作困難。所以這時候,更需要教師耐心地等待與指導,避免孩子因為初次使用不得要領導致挫敗感,而在今后的學習使用工具中產生一系列抵觸害怕不敢再動手嘗試的情緒。就如小b的操作,我的指導是對幼兒思考與操作的橫加干預。在指導中,教師應多問一問為什么,才有助于我們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真正理解孩子的想法、做法。同時,在培養孩子動手能力上,不能只局限于美術課上,正確使用剪刀的方法也不是在課堂上完全能說明白的。這需要在平時的區域游戲活動中利用游戲情境引導孩子進行有目的地剪一剪,練一練,教會幼兒基本的剪紙方法,這樣對孩子的手指靈活度和小肌肉群的發展都有好處,也更能激發孩子們學習使用剪刀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