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船和風箏》教學案例及反思
《紙船和風箏》是小學語文新教材第三冊里的一篇課文,講的是一個美麗的故事,故事中紙船和風箏讓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為了小事吵了一架后,又是紙船和風箏讓松鼠和小熊重歸于好的,里面的故事感人至深。我喜歡讀這個故事,我想孩子們也一定很喜歡讀的,因此我就重點抓了悟讀。[案例]:
師:同學們,這節課讓我們繼續讀讀《紙船和風箏》的故事,好嗎?
生:好
師:是紙船和風箏讓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那么讓我們進入到故事里面去好好分享他們成為好朋友的快樂吧。(聽錄音讀1-6段)
(聽完后,出示投影一:小熊收到松鼠的紙船樂壞了。投影很生動很形象,學生感受到了小熊樂壞的樣子。)
師:瞧,小熊啊,它樂壞了。大家找找課文中講小熊樂壞的部分好好讀讀。(生立即找到了并讀了出來)
師:誰想把這部分讀給大家聽聽?
(好幾個學生舉起了手,老師指名讓生讀出,然后教師出示小熊樂壞了的句子,并邊板畫山頂、小溪,邊貼上紙船和小熊的圖象,并邊引導說)
師:是啊,小熊可真樂壞了,有一天從山上的小溪里竟然漂來了一只紙船。紙船里放著松果,松果上掛著一張紙條,紙條上寫著“祝你快樂!”小熊能不樂壞嗎?
師:誰還想讀讀小熊的快樂?
(借助板畫,學生感受更加形象,讀的積極性也比較高,又指名一位學生讀,他的語氣比較輕快,努力表現小熊的快樂。)
師:啊,你這只小熊也樂壞了。還有誰想分享小熊的快樂?(又有一生站起朗讀,為了突出小熊的快樂,他突出了重音,加快了語速。)
師:你也讀出了小熊的快樂。
師:讓我們大家來讀讀小熊的快樂吧,來體會它的快樂,分享它的快樂。
(生齊讀1到6段,總體讀得比較歡快,但看得出,這快樂并沒有真正進入孩子的內心深處。)
反思1:《紙船和風箏》這個故事是美麗的,是感人的。我重點抓朗讀也是對的。我用多種形式(投影,板畫,貼圖象等)來激發孩子悟讀的欲望,來促進孩子體會感受小熊和松鼠的快樂,這樣的手段也很好。學生們直觀形象地感受到了它們的快樂,他們也努力地從朗讀中去體會,讀出了歡快的感覺。表面上孩子們似乎真的悟讀成功了。其實不然,孩子的心并沒有和松鼠小熊融合在一起,松鼠和小熊的快樂并沒有進入孩子的心里,所以那課堂上的悟讀還只停留在表面,那悟讀是平淡的。
課后:我問孩子們:“你們還有什么不懂的嗎?”立刻有幾雙手舉了起來。
生1:小熊怎么知道那紙船是松鼠送來的啊?
(我暗自納悶:課都上過了,怎么連這個問題都還要問嗎?)
生2趕緊站起來回答:紙船里有松果啊!
師趕緊引入:讀第一段就明白了啊,松鼠住在山頂,小熊住在山腳。
生3又很快站起來問:小熊又不吃松果,松鼠干嗎送松果給小熊?
(我又不由皺起眉頭:這些孩子怎么盡提這些與深挖課文無關的問題啊。不過說實話,當時我也被這個問題問住了。)
生4:是啊,松鼠才吃松果啊!
生5:松果是松鼠最喜愛的,最珍貴的食物,現在松鼠把它送給了小熊,這表示著松鼠對小熊的好啊!
(啊,多么簡潔,多么生動的回答,孩子們聽了都點點頭。我的心被震了一下,這不正深挖著課文嗎?)
抓住這個有利時機,我適時介入:是啊,雖然小熊是不吃松果,可松果是松鼠的最愛。松鼠把自己最好的東西送給了小熊,這不正表示著松鼠是真心想結交朋友嗎?
師:難怪,小熊收到這么珍貴的禮物它樂壞了。
(自然地再次引讀小熊樂壞了的這段話。)
這一自然引入,孩子們跟松鼠和小熊之間的距離拉近了。這一次,學生們讀得很投入,那快樂是由內心深處迸發出來的,表現在朗讀上是動情的。索性我又臨時發揮,讓孩子們看著小熊樂壞的投影,來演演小熊樂壞的情景。讓他們邊讀邊演邊體會,其中還要加上小熊的動作,還要想象小熊會怎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