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鵝、大蝦和梭魚》教學實錄、反思
師:你認為自己哪一句、或者哪幾句、或者哪一段讀得很棒,想讀給大家聽?
(學生匯報朗讀,教師隨機指導,及時給予有針對性的評價。)
師:讀了這篇課文,有一個問題引起了我的思考,三個動物合伙拉套,大車卻未動分毫,難道它們當中有誰偷懶,沒有使勁嗎?
生:不是,他們都使勁拉了。
師:你最想對這三個動物說什么?
生:我最想說,你們應該都往前方使勁拉,這樣才能拉動大車。
……一個往云里鉆,一個往后*,一個往水里跳,力量就分散了,這樣是拉不動車的。
師:可見,大車至今未動分毫的原因并不是因為三個動物不使勁,而是因為……
生:不合作。
(師板書:不合作 未動分毫)
師:(根據板書小結,指導做口語練習)
生:三個動物合伙拉套,因為不合作,所以大車至今未動分毫。
師:生活中有沒有大家合伙干事情,因為不合作而干不好的情況?
(學生練習說話,引導學生認識到合作的重要性)
附板書設計:
天鵝、大蝦和梭魚
合伙拉套 不合作 未動分毫
(六)教學反思:
本篇課文雖然篇幅短小,但意義深刻。教學過程中,讀文識字有機結合、相互滲透,使識字、讀文任務真正落在了實處。堅持在語境中理解詞語,在理解的基礎上加深了對課文的感悟和對詞語的理解,從而幫助學生積累詞語、運用詞語,這一教學思路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樂于參與。但是,從學生學習的主觀角度出發,欠缺的是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自主探究這一學習態度的培養。如何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而又能保證課堂教學目標落在實處,需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嘗試。
[教學評價]
導入較好,既激發了學習興趣,又反饋了學生收集到的資料,人文色彩較為濃厚。能正確處理好讀文與識字的關系,二者有機結合。教師引導學生在語言環境中理解詞語、積累詞語是本節課的一個亮點,對教材的把握比較到位。教學方法靈活多樣,識字教學扎實,能針對學生讀音方面的薄弱環節強化訓練。讀課文的教學環節層次清晰,循序漸進,分散了難點。最后一個教學環節的設計能與課文內容、學生的口語交際練習、學習生活經驗緊密聯系,“學語文、用語文”的大語文教學觀有所體現。
反思
在這節課的導入部分,我讓同學們積極、踴躍地發言,眾所周知,如今的課堂鼓勵學生多發言,倡導學生積極的思維,但我想,凡事都要有個度,發言也是如此,不一定非要每個同學都回答一個問題,可以把學生們的積極性貫穿于整個課堂中。
在這節課的結尾,為了讓學生明白“如果不合作就辦不成事”的道理。在課堂上,我組織學生做了一個游戲,當時我最擔心學生們不會合作地完成游戲,心里很焦急,結果游戲真的失敗了,但我想:做失敗的游戲也不一定是件壞事。于是,我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討論、交流。在這一教學環節中,學生總結出了失敗的原因,并且思考如何能成功,(其實有失敗才能思考,有思考才證明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地學習!)經過反復地討論,找出存在的問題,最后終于成功了。
在教育教學中,給學生開展的各項活動不可能都是成功的,老師要允許學生作失敗的嘗試,在幾經失敗后,學生可能會得到更大的收獲和心得。要做到“成功和失敗并存!”這個小小的游戲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正是在游戲中讓他們自己感悟出的道理遠比生硬的說教更容易讓他們信服。
這節課上下來我總感覺意猶未盡,每個天真的孩子都喜歡做游戲,于是我便利用游戲讓他們從中去感悟知識,這樣使課堂更加有活力。學生學習主動,思維活躍,參與熱情特別高,真是其樂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