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馬過河》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一、談話引入新課,板書課題師: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小馬過河》。讀了課文,有什么問題想知道呢?
生1:我想知道小馬最后過河了沒有?
生2:我想知道為什么河水一會兒是深,一會兒是淺呢?
生3:我想知道小松鼠是不是在騙人哪?
生4:松鼠沒有騙人,因為課文里說它是“認真地說”。
師:同學們能夠提出這么多的問題,真不錯。小馬最后過河了嗎,河水是深還是淺呢,小松鼠到底是不是在騙人呢?我們一起朗讀課文,到書中找答案吧。
二、初讀課文,讀正確,重點解決生字的讀音,大致了解故事的內容
1、學生自由小聲讀課文,讀準生字的音,難讀的字多讀幾遍。
2、分段指名讀課文,學生聽、議;檢查生字的讀音,教師用生字卡片正音。注意下面一些生字的讀音。
匹:是三聲,不要讀成“p ”或“p ”
如:讀二聲,注意和方言區別。
突:讀一聲,不要讀“t ”。
然:讀“r n”,不要讀成“y n”。
3、把生字帶入課文中去讀,直到讀熟
4、教師范讀課文。學生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生:這則童話講述了小馬在幫媽媽托麥子到磨房去的途中遇到一條小河,不知河深河淺,最后在媽媽的幫助下安全過河的故事。
師:選擇你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想想你知道了什么?
(自讀課文后)
生1:我知道了老馬要小馬送麥子到磨坊去。
生2:我知道了故事里有小馬、老馬、老牛還有松鼠。
生3:我知道了為什么老牛說很淺,因為它個子高。
生4:我知道了做什么事要試試才行。
師:真厲害!這些同學真愛動腦筋,我們再來比比看,看誰讀得最有感情,看誰說得最好!
三、引導學生讀第一、二自然段
理解小馬已經長大了,愿意幫媽媽把麥子馱到磨坊去。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讓學生說說老馬和小馬住的地方。理解“馬棚”“一匹”等詞。
生:馬棚:養馬的地方。
2、先自由讀第二自然段,再分角色讀
師:從老馬和小馬的對話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知道了小馬長大了,很愿意幫助媽媽做事。
生:從“您”看出小馬不但愛勞動,而且有禮貌。
3、選擇幾個重點詞語加以指導,并結合指導朗讀。如“連蹦帶跳地說”,寫出小馬說話時的動作、神態,表示小馬愿意做事。還可以換上“
一蹦一跳”、“蹦蹦跳跳”、“跳呀蹦呀”等詞語。
四、自由讀第三至六自然段
師:小馬馱著麥子到磨坊去,遇到了什么困難?它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在閱讀中找出有關詞句,做上記號。
1、指名朗讀第三自然段。
師:小馬來到河邊,為什么為難了?它想到了什么?讀有關的句子。
生:“一條小河擋住了去路,河水嘩嘩地流著。”小馬過不了河,為難了。
生:“去路”,指往前走的路。
生:“擋住了去路”,就是沒法再往前走。
師:小馬是怎么想的?
生:(讀有關的句子)
指導讀出語氣,小馬想的話,輕讀。
2、小聲讀第四至第六自然段。
師:小馬過不了河,它是怎么做的?老牛說河水淺,松鼠說河水深,它們說的對不對?為什么?
(1)指名讀第四自然段
師:小馬問老牛,老牛怎么說?
生:老牛說:“水很淺,剛沒小腿。”(這里要注意的是老牛的小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