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學案例與反思
一、談話導入,揭題
(1)、教師板書“雨”,念作——雨,能用上雨說幾個詞嗎?
(2)、隨機出示四字詞語,齊讀詞語。
師:雷雨是夏天的好朋友,一場雷雨帶來涼爽,我們大家可喜歡啦!
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雷雨》。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地放聲朗讀,不認識的字可以請教小貝殼,小蝸牛,自然段比較多,可以標標小節(jié)號。
2、檢查:知道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嗎?指名讀
(1)、第一位孩子讀1-3段。(小眼睛可真尖,沒錯就是8小節(jié)。現(xiàn)在老師要看看誰能眼、口、腦并用,來讀讀1——3自然段。小評委們聽聽他是否讀準了。)
第二段:藏著好幾個生字朋友,讀一讀:
壓(壓下來)——指名讀字、詞
亂(亂擺)——指名讀字、詞,男女生讀。
垂(垂下來)——讀字、詞。
(2)、第二位孩子讀4-6段。(剛才他讀得真棒,你們也聽得很認真,老師還發(fā)現(xiàn)讀詞語時這個小朋友的小眼睛睜得大大的,可專注了,我把4——6小節(jié)獎給你讀)
第五段:指導“樹哇、房子啊”變音,教師示范,指名讀,齊讀。
(3)、第三位孩子讀7-8段。(讀得真好聽,我還想聽我們班的小朋友讀,誰來讀7、8兩小節(jié))
第八段:鼓勵孩子發(fā)現(xiàn)并讀通長短句。指名讀,齊讀。(發(fā)現(xiàn)了嗎,句子特別多,有些句子只有三個字,五個字,一起來讀讀好嗎?)
3、梳理課文:響亮的告訴大家他們分別讀了哪幾個自然段,猜猜老師為什么要這樣安排,別急,快速默讀課文,看誰能發(fā)現(xiàn)這個秘密?
再次自由默讀全文。
交流反饋:雷雨前、雷雨時、雷雨后
小結(jié):這篇課文就是告訴我們雷雨前……的景象。
三、品讀
(一)學習1——3自然段
1、出示第1——3自然段,師范讀,生放電影,問感受到了什么?(老師讀,你們閉上眼睛,放放電影,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
(1)滿天的烏云,黑沉沉地壓下來。
a、指名多位讀句,說感受。(這么多的烏云,一片連著一片,一層疊著一層,籠罩在我們頭頂,怪不得課文中說黑沉沉地——壓)
b、壓——體會“悶,難受”(這樣的天氣,你覺得人怎么樣)
樹上的葉子也和小朋友一樣,一動也不動,就連最愛唱歌的蟬——一聲也不叫。
c、齊讀第一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
(1)、忽然一陣大風吹來,吹得樹枝亂擺。
a、媒體播放風聲,(你聽,風來了?小朋友來做做風中的小樹吧?)
師采訪:小柳樹,你在大風中都怎樣啦?
b、理解:亂擺。(這就是課文中學到的一個新詞——亂擺)
讀詞——讀句
好大的風,我們可以用一個成語——出示“狂風大作”,讀。
(2)、一只蜘蛛從網(wǎng)上垂下來,逃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