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馬過河 教學設計(精選5篇)
小馬過河 教學設計 篇1
一導入
1、師講故事的開頭(即裸文一、二段),然后提問:同學們,故事講到這兒,你覺得小馬會怎樣?,它能不能過河?……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吧。板書課題并齊讀。小馬究竟能不能度過河讓我們到文中找答案吧!
二 初讀
1自由讀文,邊讀邊圈出不認識的字詞多讀幾遍,并且標注出自然段。
2指名讀。下面老師找幾名同學來讀課文,其他同學注意聽,并且思考,全文主要寫了什么事兒
三、抓中心句
一,4-6的分析
那剛才老師講的是課文中的哪幾段?1-3文中一共寫了小馬幾次來到河邊。生:2次
從第幾段到第幾段是寫小馬第一次過河的事?生:4-6段
小聲讀4-6段,思考第一次在河邊遇見了誰?用直線劃出他們的話。
那誰能讀一讀。并且指導閱讀第四段:
小馬問老牛的話,后面是問號,要用疑問的語氣讀。注意小馬的寓言,“請您……”說明小馬非常有禮貌,像這樣說話,你會嗎?老牛的回答,說得平靜,因為它認為河水很淺,要讀得平緩。可以讓女同學讀小馬的話,男同學讀老牛的話,分角色練習朗讀。
上板書:老牛 深 松鼠 淺
小馬聽后是什么反應?從哪幾個詞可以看出小馬光聽別人說,自己不動腦筋。用~~~劃出來(吃驚,嘆氣)
師分析:立刻,連忙。并造句
自己試著讀一讀4-6段,注意讀出對話的不同語氣來。分角色朗讀
師:誰來讀老牛的話,小馬,松鼠,旁白
生讀完后指導朗讀,生跟讀。
1、松鼠的話同老牛的話就不同了,“攔住他大叫”,后面的話用的是感嘆號,表示語氣加重!靶●R!”一聲大叫,要讀得急促些,聲音要高一點,兩個“別過河”,速度要快一些,連著讀,第二個“別過河”語氣要加重些。
2、“小馬吃驚地問”,不是一般地問,“吃驚”,嚇了一跳,表示小馬害怕,緊張。教師可示范,讀出語氣來,再讓學生練讀。
3、第六自然段中小馬“嘆了口氣”說的話,是拿不定主意,無可奈何,只好回去問媽媽,要讀得輕緩。
二 ,7段的分析
聽到完全不同的建議后,小馬是怎么做的呢?生:回家問媽媽
快速瀏覽第七段,找出小馬媽媽的話,媽媽是怎么說的,誰能來讀一讀?
出示ppt:“光聽別人說,自己不動腦筋,不去試試,是不行的!
聯系上下文,結合板書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小馬來到河邊,老牛說河水淺,它“立刻”準備過河;松鼠說河水深,小馬“連忙”收住腳,不敢過河了。全句的意思是說,引導學生說:不要只是聽別人一說就信以為真,一定要自己動腦筋想一想,在思考的基礎上,再親自試一試。因為別人說的,往往只適合別人。別人說的對不對,要想一想,并實踐一下,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那么假如你是小馬,你會怎么做?
媽媽說……是不行的,那怎么做才是行的呢?
誰會換種方式來說這句話,仍然保持句子意思不變。
三、指名讀第八自然段
思考:小馬第二次來到河邊又遇見了誰,發生了什么?
書中哪個詞是描寫小馬過河時的神態的,(小心)過了河它有怎樣的感受?
1、把寫小馬感受的話找出來,ppt出示:
生: “原來河水既不像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說的那樣深。”
2、小馬的這種感受是怎么得來的?讀有關句子。
生:這是小馬自己試著過了河才知道的。
師:那為什么對于同一條河的深淺,小馬,老牛,松鼠的認識都不一樣呢?
看ppt演示,用掛圖操作,觀察它們的身高
老牛身材高大,河水的深度可能只到他的小腿的位置。
因為老牛身材高大,所以說河水很淺才沒小腿。
那么松鼠呢?誰能像老師那樣,用“因為……,所以……”的句式來回答
那么小馬呢?誰能用“因為……,所以……”的句式來回答?
生:因為小馬既不像老牛那樣高,也不像松鼠那樣矮,所以,小馬覺得河水對它來說,既不像老牛說得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說得那樣深。
四 擴展與情境
1想象小馬從磨坊回來,又遇見老牛,松鼠,你猜猜它會怎么說?
那么回家會怎么和媽媽說呢?
五結語
學習完《小馬過河》,我們知道了,對于一個問題既要聽取別人的建議,又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去考慮,然后再去實踐,這樣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小馬過河 教學設計 篇2
之三
張云霞
第三冊的《小馬過河》是篇童話。課文借小馬過河這件事,說明遇事不能光聽別人說,而要開動腦筋,具體分析,還要勇于實踐,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篇童話情節生動有趣,對話很有特點,又特別接近兒童的口語,適合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但課文篇幅較長,故事含義深刻,對低年級學生來講,理解會有一定困難。針對課文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本課的訓練重點可放在:①按故事的經過引導學生一步一步讀懂課文,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明白老馬講的道理;②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具體教學過程 ,可采用以下步驟:
一、借助拼音朗讀課文,做到讀準讀通,對課文內容有初步了解。
二、逐段讀講,具體理解課文內容。
1.第1段(1、2節)
。1)什么事使小馬高興得連蹦帶跳?
。2)怎樣讀才能表現出小馬當時的心情?
(應以天真、活潑、高興而又肯定的語氣讀。)
2.第2段(3、4、5、6節)
(1)一條河擋住了小馬的去路,什么事使小馬為難了?理解“為難”的意思。
用“為難”的語氣讀小馬心里想的話。
。2)小馬問牛伯伯的話應該用什么語氣?
(有禮貌、詢問)
。3)老牛的回答用什么語氣?(平靜,因為他認為河水很淺。)
。4)小松鼠攔住小馬喊什么?要用什么口氣?(急促,聲音要高,速度要快,尤其第二個“別過河”語氣還要加重。)
。5)小馬輕信別人的話,不動腦筋,連忙收住腳步,理解“連忙”。
3.第3段(第7小節)
。1)小馬回家后,怎樣回答問話的?
理解“難為情”(害差、難過或慚愧的意思)。
。2)在小馬的兩次答語中,都出現省略號,這里的省略號不表示省略,而是表示心里很為難,說話吞吞吐吐、斷斷續續的。
。3)老馬是怎樣教育小馬的?(要讀出既嚴肅又親切的語氣。)
4.第4段(第8小節)
小馬聽了老馬的話后小心地趟過了河,要注意讀出小馬自信、不怕困難的語氣。
三、抓住重點段落,讀段識篇。
《小馬過河》的第7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段。段中媽媽教育小馬的一句話是這篇童話的重點難點所在,教學本段可采用以下方法:
1.突出重點詞句,啟發學生思維。
在指導朗讀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找出重點詞句。如:小馬和媽媽說話時的神態怎樣?有什么動作?(難為情,低下了頭)媽媽用什么態度對小馬說話?(親切)媽媽說了些什么?(“光聽……是不行的!薄叭ピ囈辉嚲椭懒!保
找出這些詞句后,不僅要讓學生從字面上理解詞語的一般意思,更重要的是要啟發學生理解這些詞句所包含的意思。如:小馬所以“難為情”,是因為沒完成任務,“低下頭”是因為“不動腦筋”,沒“試試”,而感到慚愧!安粍幽X筋”這是一個關鍵性的詞語,實指小馬沒有“仔細想過”老牛和松鼠說的話。
老牛和松鼠說過哪些話呢?這就需要聯系前面所學的內容,找出最能表現小馬“不動腦筋”的句子。引導學生把思路轉到前面學過的段落,與已有的知識建立聯系。老牛說水很淺,小馬就“立刻”跑到河邊,準備趟過去,“立刻”這個詞說明小馬沒有動腦筋:松鼠說水很深,小馬又“連忙”收住腳步,“連忙”這個詞也說明小馬沒有動腦筋。這樣一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就更深入一步了。
2.聯系全文,明白道理。
“光聽別人說,自己不動腦筋,不去試試,是不行的”,這是全文的中心句。對這一重點句子,要引導學生聯系全文,逐步加深體會。可提出以下問題來幫助理解。
。1)老牛說河水很淺,松鼠說河水很深,它們誰說得對?為什么?
。ㄋ鼈冋f得都對。它們所以說得不同,是因為它們身體條件不同,感受也就不同,并不是瞎說。)
(2)光聽別人說為什么不對?
。ㄒ驗閯e人的話,是根據別人的感受來講的,不一定適合自己。光聽不想,就無法了解實際情況,就不能把事情辦好。像小馬光聽不想,就不知道水到底是深還是淺,自己到底能不能過河。)
(3)應該怎樣做才對?
。▌幽X筋,親自試試。)
(4)小馬聽了話,懂得了什么?
四、練習分角色朗讀。
五、分析生字字形,指導書寫。
小馬過河 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認識本課12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2、通過學習,使學生知道小烏龜前三次找工作沒被錄用的原因。
3、初步了解對比的寫法。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情感目標:教育學生做事要動腦筋,要實地去試試,初步懂得“實踐第一”的道理。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初步懂得“實踐第一”的道理。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流程
導入
老師手舉小馬圖,今天我給同學們帶來一只小動物,你知道是誰嗎?(小馬)
下面我們學習小馬過河的故事。
10 小馬過河齊讀課題
第一課
聽——聽課文錄音
老師先播放錄音,學生聽故事,感受童話的趣味性,初步和故事的主要人物----小馬交上朋友,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
一、借助拼音自讀課
二、認識自然段
學生邊讀邊標出自然段。
三、熟讀課文思考:
1.課文中寫了幾個小動物?
2.課文中主要寫的誰的事?
3.小馬為什么要過河?
4.小馬過河時遇到了什么事,怎么解決的。
5.小馬最后過河了嗎?
第二課
讀——讀課文內容
1、初讀課文
自由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讀準生字新詞,讀通句子。
2、精讀課文
通過初讀,學生對課文已有了整體認識,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精讀課文中的重點句。通過對重點句的朗讀分析,課文其他內容便也迎刃而解了。
這篇課文寫了哪些小動物?(老牛、松鼠、小馬)
這課主要寫的是誰?(小馬)
寫的是小馬的一件什么事?(小馬過河的事。)
小馬為什么要過河呢?
讀1—3小段
媽媽讓小馬做什么事?
小馬心情怎樣?
書上哪個詞寫的是高興的心情?(連蹦帶跳)
小馬為什么這么高興?(第一次接受任務)
小馬的話說明什么?(1.愛勞動。2.有禮貌)
小馬為什么要過河呢?(去磨坊,一條河擋住了去路。)
畫一條河
小馬這時怎么想的?
小馬為什么為難呢?
1.第一次離開媽媽。
2.離家很遠了。
3.河水嘩嘩地流著不知深淺。
導讀1—3小段,讀出小馬高興的心情和后來為難心情的語氣。
這時小馬遇見了誰,爭吵一件什么事?
讀4—6小段
小馬遇見了誰?
他們爭吵一件什么事?
老牛說:“水很淺,剛沒小腿,能蹚過去!
板書水淺
松鼠說:“深得很哩!昨天,我的一個伙伴就是掉在這條河里淹死的!”
板書水深
老牛說水淺,松鼠說水深,誰說的對?討論:水的深淺不變。老牛高大認為水淺,松鼠矮小,認為水深。這是相對而言的,都有自己的道理,為什么?
板書:高大矮小
小馬聽了它們的話,怎樣表現的?(不知怎么辦)
小馬為什么不知怎么辦才好?(遇事光聽別人說,自己不動腦筋。)
導讀4—6小段,讀出小馬和老牛、松鼠對話時的不同語氣。
小馬聽了老牛、松鼠的意見,怎么表現的?
小馬回家問媽媽,媽媽怎么說的?
讀第7小段(分角色讀)
媽媽問小馬,小馬什么表情?
什么叫難為情?(不好意思。)
媽媽問了小馬幾次話?(三次話)
讀第一次指導讀“我……我過不去!
讀第二次理解反問句的意思。
讀第三次指導讀“沒……沒想過!
小馬聽了媽媽的話怎么做的?(低下了頭)
為什么低頭,說明了什么?(認識自己錯了。)
媽媽最后怎么說的?讀媽媽的話。
媽媽這句話是什么意思?(河水是深是淺,親自實踐就知道了。)
光是什么意思?(只、就)
小馬過河了嗎?怎么過的?(在媽媽的教育下,親自實踐。)
實踐的結果如何?(水既不淺……也不深)
為什么結果是這樣?(因為小馬既不象老牛那么高,也不象松鼠那樣矮,實踐中認識到自己可以平安過河。)
4、分角色朗讀
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小馬、老馬、老牛、松鼠之間的對話,在讀中進一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領會故事的寓意。
學習這篇課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板書: 水淺 高大
水深 矮小
不深不淺
教學反思:
《小馬過河》是一篇童話故事。故事敘述了小馬為幫媽媽把半口袋麥子馱到對岸磨坊去,兩次來到河邊的不同表現及不同結果,說明了遇到問題要開動腦筋,進行分析,勇于實踐,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為了創設一個和諧的氛圍,讓學生全面自由地發展,我在教學中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探究,勇于創新。如:在學完課文后,我讓學生想一想課后的思考題:“過河后的小馬從磨坊回來,會對媽媽說些什么?”聽了我的問題,同學們積極思考,有的說:“小馬從磨坊磨好面跑回家,媽媽幫小馬把面放下來,小馬低著頭很不開心,媽媽摸摸小馬的頭親切的問:‘孩子,你怎么了?’小馬抬起頭委屈地說:‘媽媽,我太笨了,面對一條小河的問題還要回來問媽媽,這樣既耽誤時間,又費很大的力氣!瘚寢屄犃诵●R的話后,說:‘孩子,媽媽覺得你今天長大了,很了不起呀!因為你沒有被困難嚇倒,媽媽相信你今后一定是個堅強的孩子!●R聽了媽媽的安慰后,覺得很有道理,他又自豪地說:‘媽媽,從今天這件事中,我還懂得了一個道理,做什么事都不能光聽別人說,只有自己親自做過了,才會明白!像R高興地點頭稱贊:‘好孩子,經一塹,長一智,你的收獲可真大呀!’小馬又趕快說: ‘媽媽,今后你有什么活,就讓我去做吧,讓我多體會成功的快樂吧!’”這時,我班的另一位同學按捺不住自己的思緒了,索性站起來說:“老師,再來聽聽我的故事吧。”“小馬馱著磨好的面回到家,一蹦三尺高地對媽媽說:‘媽媽,我回來了,面磨好了。’媽媽稱贊說:‘你真是個能干的好孩子!●R這時又忍不住對媽媽說:‘媽媽,今天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無論做什么事都應該親自去試一試,才會找到正確的答案!像R親了親自己的孩子,點點頭!边@位同學一邊說一邊用手比劃著,好像自己就是那匹快樂的小馬!澳愕南胂罅μS富了,表演得也很不錯。”我情不自禁地贊嘆道,同學們也熱情地鼓起掌來。
在教學工作中,我們不難發現,學生的思維是最沒有束縛的,是最活躍的,是無止境的。他們的腦子里裝滿了許許多多奇異的幻想,我們應該為他們插上想像的翅膀,讓他們在創新的王國,自由地翱翔。
小馬過河 教學設計 篇4
之四
佚名
教學要求
1、學習本課12個生字。認識8個字。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遇事不能光聽別人說,要動腦筋想一想,試一試,這樣才能把事情做好。
3、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會本課生字。懂得“光聽別人說,自己不動腦筋,不去試試,是不行的”這句話的意思。
難點:為什么說“河水既不像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說的那樣深”?
課前準備
課文插圖的放大掛圖、動物頭飾,生字生詞卡片。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一、談話引入新課,板書課題
我們上一課學了《坐井觀天》,同學們很喜歡讀,今天我們再學習一篇童話故事,同學們一定會覺得很有趣。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讀正確,重點解決生字的讀音,大致了解故事的內容
1、學生自由小聲讀課文一、二遍,要求目視雙行,讀準生字的音,難讀的字多讀幾遍。
2、分段指名讀課文,學生聽、議;檢查生字的讀音,教師用生字卡片正音。注意下面一些生字的讀音。
匹:是三聲,不要讀成“p ”或“p ”
如:讀二聲,注意和方言區別。
突:讀一聲,不要讀“t ”。
然:讀“r n”,不要讀成“y n”。
3、把生字帶入課文中去讀,直到讀熟
4、教師范讀(或聽朗讀錄音)課文。學生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主要講小馬過河時發生的事)
三、課堂作業
1、在課文中找出含有生字的生詞,讀一讀。
2、用“麥、步、然、意、連”口頭組詞,完成課后練習第3題。
3、小組同學之間互相訂正。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理解課文
一、用字詞卡片檢查生字讀音
二、指名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引導學生讀第一、二自然段
理解小馬已經長大了,愿意幫媽媽把麥子馱到磨坊去。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讓學生說說老馬和小馬住的地方。理解“馬棚”(養馬的地方)、“一匹”等詞。
2、先自由讀第二自然段,再分角色讀
思考:從老馬和小馬的對話中你知道了什么?(知道了小馬長大了,很愿意幫助媽媽做事。從“您”看出小馬不但愛勞動,而且有禮貌)
3、選擇幾個重點詞語加以指導,并結合指導朗讀。如“連蹦帶跳地說”,寫出小馬說話時的動作、神態,表示小馬愿意做事。還可以換上“
一蹦一跳”、“蹦蹦跳跳”、“跳呀蹦呀”等詞語。
四、自由讀第三至六自然段
思考:小馬馱著麥子到磨坊去,遇到了什么困難?它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在閱讀中找出有關詞句,做上記號。
1、指名朗讀第三自然段。小馬來到河邊,為什么為難了?它想到了什么?讀有關的句子。
“一條小河擋住了去路,河水嘩嘩地流著!毙●R過不了河,為難了!叭ヂ贰保竿白叩穆!皳踝×巳ヂ贰保褪菦]法再往前走。小馬是怎么想的?讀有關的句子,指導讀出語氣。小馬想的話,輕讀。
2、小聲讀第四至第六自然段。邊讀邊想:小馬過不了河,它是怎么做的?老牛說河水淺,松鼠說河水深,它們說的對不對?為什么?
(1)指名讀第四自然段,思考:小馬問老牛,老牛怎么說?
老牛說:“水很淺,剛沒小腿!保ㄟ@里要注意的是老牛的小腿)
。2)指名讀第五自然段,從“小馬聽了老牛的話,立刻跑到河邊......”(注意“立刻”)說明小馬沒動腦筋想,準備過河
小松鼠說河水很深。和老牛說的比較,為什么它們的說法不同?
邊讀書,教師邊出示掛圖(小河、老牛、松鼠的圖片或幻燈片)進行比較,使學生明白,小馬要過河,老牛說河水淺,小松鼠說河水深。它們之所以說法不同,是因為它們的身體條件不同,感受也不同。老牛身材高大,河水可能只沒過它的小腿;松鼠個子小,河水可能會淹死它。這里可要求學生按“因為老牛......所以說......;因為松鼠......所以說......”的句式回答。
。3)指名讀第六自然段,聯系上下文理解“小馬連忙收住腳步,不知道怎么辦才好”這句話的意思。
老牛說河水淺,小馬“立刻”跑到河邊準備過河;松鼠說河水深,小馬“連忙”收住腳步!傲⒖獭、“連忙”兩詞的意思相近,都含有“快”的意思,說明小馬沒動腦筋想。
小馬聽了老牛和松鼠完全相反的話,不敢過河了。小馬既不動腦筋想一想,又不敢試一試,所以不知道怎么辦才好。
五、指導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第四至第六自然段,加深對內容的理解
1、小馬問老牛的話,后面是問號,要用疑問的語氣讀。老牛的回答,說得平靜,因為它認為河水很淺,要讀得平緩。可以讓女同學讀小馬的話,男同學讀老牛的話,分角色練習朗讀。
2、松鼠的話同老牛的話就不同了,“攔住他大叫”,后面的話用的是感嘆號,表示語氣加重!靶●R!”一聲大叫,要讀得急促些,聲音要高一點,兩個“別過河”,速度要快一些,連著讀,第二個“別過河”語氣要加重些。
3、“小馬吃驚地問”,不是一般地問,“吃驚”,嚇了一跳,表示小馬害怕,緊張。教師可示范,讀出語氣來,再讓學生練讀。
4、第六自然段中小馬“嘆了口氣”說的話,是拿不定主意,無可奈何,只好回去問媽媽,要讀得輕緩。
5、四人一組練習分角色朗讀。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理解課文、學習生字
一、朗讀第七自然段
思考:小馬的媽媽是怎么說的?媽媽的話是什么意思?你從它的話中懂得了什么?
1、指名讀,找出小馬媽媽說的話,用小黑板出示:“光聽別人說,自己不動腦筋,不去試試,是不行的!
2、聯系上下文稿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小馬來到河邊,老牛說河水淺,它“立刻”準備過河;松鼠說河水深,小馬“連忙”收住腳,不敢過河了。全句的意思是說,不要只是聽別人一說就信以為真,一定要自己動腦筋想一想,在思考的基礎上,再親自試一試。因為別人說的,往往只適合別人。別人說的對不對,要想一想,并實踐一下,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二、指名讀第八自然段
思考:小馬是怎么過河的?過了河它有怎樣的感受?
1、把寫小馬感受的話找出來,教師用小黑板出示:“原來河水既不像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說的那樣深。”
2、小馬的這種感受是怎么得來的?讀有關句子。
這是小馬自己試著過了河才知道的。因為小馬既不像老牛那樣高大,也不像松鼠那樣矮小。
三、指導朗讀第七、八自然段
小馬媽媽的話,要用誘導、親切的語氣讀。小馬的話中“過.....過不去”,“沒......沒想過”,這兩處的省略號不表示省略了某些內容,而表示說話時心里很為難,所以是斷斷續續的。要指導學生用難為情的語氣讀
四、總結全文
抓住老馬的話,讓學生聯系全文理解,各抒已見;讓學生明白:做什么事都要動腦筋,要去試一試才行。
五、指導書寫生字,分析記憶字形
1、重點指導以下幾個生字的字形和書寫。
匹:共4畫,筆順是:
事:共8畫,筆順是:
然:共12畫,筆順是:
“愿、半、袋、擋、如、道”等字,可啟發學生利用學過的偏旁和熟字分析記憶字形。
麥:上下結構,上邊是青字頭,下邊是折文“夂”,不要寫成反文“攵”。
突:上邊是穴字頭,下邊是大字加一點“犬”,不要寫丟最后一點。
2、練習寫字。
(1)每個字寫三遍。
。2)自己對照范字,評一評,自己哪個字寫得好,還有什么不足。
(3)組內相互評議,在寫得好的字下面加點。
(4)在評議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再練寫生字。
六、重新組合學習小組,選擇合作完成下列一項任務
1、分角色朗讀課文。其他同學評一評,讀得怎么樣。
2、講《小馬過河》的故事。其他同學評一評,講得怎么樣。
3、編課本劇表演《小馬過河》。其他同學評一評,表演得怎么樣。
4、想象,小馬過了河,在回答的中上,又遇到松鼠、老牛,回到家里,見到媽媽,它會說些什么?其他同學評一評想象得怎么樣。
小馬過河 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
1. 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懂得遇到問題,不能光聽別人說,要開動腦筋獨立思考,敢于實踐,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2.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重點、難點:
本課的重、難點是課文的第7自然段,理解老馬對小馬說的話,也就是童話要
揭示的道理。
教具:
課件
教程:
一.談話導入 新課
1. 談話:同學們你們都特別喜歡聽故事,今天老師給大家講一個童話故事 ,故事的題目是《小馬過河》
2. 質疑
看了課題,你們想知道什么問題?
二.聽課文錄音,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 請同學們認真聽,看一看你提出的問題在故事中能找到答案嗎?
2. 聽后你又知道了什么?
三.理清課文層次
過渡:同學們知道的可真多,可老師現在還有一個問題不明白,那就是:小馬幾次從家里來到河邊?
。ㄒ唬 自讀課文,思考后同桌討論
(二) 兩次的結果怎樣
四.精讀課文重點段落
。ㄒ唬 放動畫片(1——6自然節)
1. 師生看動畫片
2. 訓練題
① 讀句子填空
老牛說河水( ),剛沒小腿,能趟過去。小馬( )跑到河邊。
松鼠說河水( ),淹死過他的伙伴,不能趟過去。小馬( )收住腳步
② 看圖思考討論
同是一條河,老牛說河水淺,松鼠說河水深,他們的說法對嗎?為什么?
、 思維拓展
假如你是小馬,你該怎么辦?
(二) 放動畫片(7自然節)
1. 師生邊看邊思考:
小馬的媽媽是怎樣對小馬說的?
2. 理解句子
孩子,光聽別人說,自己不去試試,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淺,你去試一試就會明白了。
。ㄈ┳詈笠还
小馬照媽媽的話下水實踐了一下,結果怎樣?
五.感情朗讀課文
1. 說明:老牛的話要讀出毫不在意的語氣,松鼠膽怯、很在意的語氣,媽媽的話要讀出親切的語氣
2. 列舉三者對話進行練讀
3. 隨光碟練習朗讀
4. 學生自讀課文
5. 指名讀課文
6. 分角色朗讀課文
六.總結
學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么?
板書設計
小馬過河
為難 老牛:河水淺 能趟過
(第一次) 松鼠:河水深 不能趟過
媽媽:水深淺 試一試
實踐 下了河 水不深不淺
(第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