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 > 《識字3》教學建議(精選16篇)

《識字3》教學建議

發布時間:2023-01-10

《識字3》教學建議(精選16篇)

《識字3》教學建議 篇1

  一、識字寫字

  本課要認的字中,“鋼、琴、喂、航”由于受方言的干擾,學生不容易讀準。教學中,教師要借助拼音指導學生讀準字音。“彈”是多音字,在本課讀“tán”。

  生字的呈現,可以先出現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在讀準詞語的基礎上,再認讀生字。要鼓勵學生運用了解的漢字構字特點以及自己積累的識字方法自主識字:自讀課文,勾畫生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圖文對照,熟讀詞語;動手動腦,記憶字形。

  在學生充分自主、合作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小組匯報、“小老師”領學等形式進行反饋和正音、辨形。可讓學生從“戲、航、琴、鋼、彈、養”這幾個字中,自由選擇自己有把握的字、感興趣的字進行口頭組詞語的練習。

  可用“猜字”、“鼓掌傳字”等游戲方式進行鞏固練習,激發學習興趣。

  “胡、戲、棋、鋼、彈、琴、養”這七個字是本課既要求會認也要求會寫的字,教師可在指導讀詞語的基礎上,抽出來指導書寫。“琴”字要強調下面是“今”,不是“令”。“胡、戲、棋、鋼、觀、彈”等左右結構的字,要引導學生注意字的間架結構,仔細觀察左右兩部分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體會漢字的造型美。

  二、朗讀感悟

  本課的詞語,表現的是學生熟悉的校園生活,學生均有所感知。有的可能對文藝了解多些,有的可能對科技了解多些,有的可能對動物飼養了解多些,可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向同學介紹自己所熟悉的活動與樂趣。學生體驗不到的,可借助圖片或多媒體課件加以了解。

  要將看圖和讀詞語結合起來,朗讀詞語時在頭腦中要形成畫面。可引導學生用不同的節奏讀出課文的韻味,如,×—×—×(練—書—法),×—(練—書法),感受語言文字的美,感受學校生活的美好。

  三、實踐活動

  1、課后練習中的“讀讀說說”是擴展詞語的練習。要求學生仿照例子,用“戲、航、琴、鋼、彈、養”口頭組詞。

  2、游戲“快樂傳真”。表演者可選擇最熟悉的一項活動,用動作表現出來,請同學猜。猜對了,可以向表演者提有關這項活動的問題;猜錯了,必須回答表演者有關這項活動的提問。

  3、模仿本課,結合學校生活實際,編寫“校園活動三字歌”。

  4、學唱一段京戲或其他地方戲。可以找錄音帶或vcd跟著學,也可以向別人請教。

  四、資料袋

  1、本課幾個藝術術語簡介:

  書法: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書法按字體分為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楷書常見的有歐體、顏體、柳體。

  二胡:弦樂器。又名胡琴。音色剛柔多變,既能演奏柔美、委婉的曲調,也能演奏跳躍、有力的旋律。

  京戲:我國戲曲的主要劇種之一,是我國的國粹。流行地區很廣。清代中葉由徽漢等劇種進入北京后演變而成。表演上唱、念、做、打并重。唱腔以西皮、二黃為主,故又稱皮黃戲。

  2、根據本課詞語編寫的兒歌:

  下象棋,練書法,畫圖畫,比比誰的本領大;

  彈鋼琴,拉二胡,唱京戲,暢游文藝小天地;

  栽花草,喂鴿子,養金魚,探索自然小秘密;

  做航模,學電腦,觀天氣,從小立志學科技;

  愛生活,講科學,求創意,興趣廣泛展才藝。

《識字3》教學建議 篇2

  一、識字寫字

  1、認識生字:

  先在初讀“拍手歌”的過程中初步感知生字,大致了解讀音,然后在逐句細讀的過程中重點指導,讓學生記住讀音。提示:“牢”和“鸝”的聲母是邊音;“錦”的韻母是前鼻音,“鷹”和“靈”的韻母是后鼻音;“護”不能讀成“fù”。在指導學生熟讀“拍手歌”、感知內容的過程中,可以有意識地用生字卡片檢查學生認讀生字的情況,進行復現鞏固。還可以用生字組詞語的方法幫助理解字義。

  2、指導寫字:

  “叢、牢、護”三個字既要認讀又要書寫,可以結合生字的認讀,將讀寫結合起來。“物、雞、貓”筆畫多,不容易寫好,要重點指導。注意提示:“牛”的第三筆不是豎鉤;“雞”的第二筆是“點”,最后一筆“橫”,要寫長一些。

  3、課后做組詞練習。課后的“我會填”,是分辨字形相近、讀音相同或相近的字,目的是區別字義。可先讓學生讀一讀,說說每組字有什么不同,再自主組詞、填空、訂正。

  二、朗讀感悟

  本課是一首“拍手歌”,篇幅短小。教學時,可先讓學生自讀感知,讀準字音(可圈出要求認識的生字),讀通句子,然后通過范讀、指名讀、分組讀、齊讀、賽讀等多種形式,訓練學生把課文讀熟,最后同桌邊拍手邊背誦,能背幾句就背幾句。

  “拍手歌”一般都有兩大特點:一是押韻,二是節奏感強,讀起來朗朗上口。指導朗讀時要充分利用這兩個特點讓學生讀得流暢,讀出節奏感來。

  可分層次進行背誦訓練,如,將學生按背記能力的強弱組成對子(強對強,弱對弱)進行拍手背誦,強的從一拍到十,弱的只要從一拍到五或自己靈活掌握。

  三、實踐活動

  1、根據課后學習伙伴的話,讓學生說說講衛生的拍手歌。可讓學生自由選擇合作伙伴,自編、自演。

  2、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自編拍手歌。編好之后讀一讀,演一演,教師再選擇編得好的在全班表演。

  四、資料袋

  1、錦雞:

  形狀與雉(野雞、山雞)相似,雄的頭上有金色的冠毛,頸橙黃色,背暗綠色,雜有紫色,尾巴很長。雌的羽毛暗褐色,可飼養供玩賞。

  2、雄鷹:

  雄性的鷹,上嘴呈鉤形,頸短,腳部有長毛,足趾有長而銳利的爪。性兇猛,捕食小獸及其他鳥類。

  3、黃鸝:

  身體黃色,自眼部至頭后部黑色,嘴淡紅色。叫的聲音很好聽,吃森林中的害蟲,對林業有益。也叫倉鳥庚鳥或黃鶯。

  4、百靈:

  比麻雀大,羽毛茶褐色,有白色斑點。飛得很高,能發出多種叫聲,吃害蟲,對農業有益。

《識字3》教學建議 篇3

  教學本課,可按照“主動學習”的策略,激發學生主動、積極地收集關于秋天的詞語,培養積累詞語的習慣。

  一、識字寫字

  識字課教學的重點是識字寫字,在教學環節設計和時間安排上,要突出這個重點。

  在引導學生識字的過程中,應倡導自主識字,注意在生活中識字。比如,讓學生自制生字卡片,在制作過程中自主識字;自編字謎,在編字謎、猜字謎的過程中自主識字;自己去收集關于秋天的詞語并記下來,用學到的詞語去描述秋天的大自然。

  識字不能孤立地進行,要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在反復朗讀中識字,在積累詞語中識字。

  要求認識的字要在多次復現中鞏固。在認讀時,要注意提醒學生讀準前后鼻音和平翹舌音的字“層、盡、染、登、翠、爽、壯”。在學生認識后應采取多種方式來反饋、鞏固,如用生字卡片做游戲、聽寫、閱讀補充的短小兒歌等。

  要注意引導學生找出要求寫的字的規律,根據規律分析字形,記住字形。如,“宜”與“實”,上邊都有一個寶蓋兒,區別在于“宜”的下邊是個“且”,“實”的下邊是個“頭”。在學生記住了要求寫的十個字后,再指導學生寫字。應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重視教師范寫的作用。注意指導偏旁和部件的占格位置,把字寫正確,寫美觀。

  二、朗讀感悟

  朗讀在本課教學中既有助于學生記住生字,又有助于積累詞語和感悟秋天的美好。朗讀的方式要多樣,每一遍的要求要明確,要有層次性。

  可先讓學生分組試讀,互相幫助,力求讀正確。如,先開火車讀,要求讀得正確、流利;再邊讀邊想象,整體感悟詞語的意思;最后美讀,要求讀得有感情。

  教師可通過聲情并茂的范讀把學生帶入秋天美好的情境中,寓識字于朗讀,以朗讀促識字。

  可讓學生自主讀“我會讀”中的詞語,以體現自主學習。可讓學生用自己積累的詞語描繪秋天的景色,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學習。

  三、實踐活動

  “慶豐收”: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農民收獲了糧食瓜果,我們收獲了詞語。分小組整理收集到的秋天的詞語,在班上展示、交流,看誰獲得了詞語大豐收。

  四、資料袋

  關于秋天的詞語:

  一葉知秋 春種秋收 春蘭秋菊 春花秋月 秋色宜人

  秋風過耳 秋風蕭瑟 秋雨綿綿 秋收 立秋 中秋節

《識字3》教學建議 篇4

  一、識字寫字

  1、生活引路:

  引導學生調動生活積累,聯系生活實際識字,如,沙漠、富貴竹、煤炭。

  2、在詞中認字:

  仇、恨、荒、漠、炭、火、貧、窮、富、裕、饑、餓、索道、奉獻、永遠。

  可以讓學生用生字組詞,看誰組得多,看誰記得快。

  3、形象意義識字:

  示例:漠:沒有水的地方就是沙漠。

  饑:吃了幾粒飯,自然感到饑餓。

  富:一個人住一間大房子,還有許多田地。

  4、鞏固生字:

  ⑴ 在朗讀課文中鞏固識字。

  ⑵ 舉行搶答賽:

  利用反義詞詞義相反的特點,讓學生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以搶答賽的形式,活躍課堂氣氛,培養快速反應能力。

  5、寫字指導:

  ⑴ 教師示范板書生字,讓學生仔細觀察,鼓勵發現每個字的書寫特點。

  ⑵ 學生自主分析,發現生字的書寫特點,并上臺或在本子上試寫,教師及時指導、糾正,并進行個別輔導。本課有三個字是學生容易寫錯的,應該提醒學生注意:一個是“丑”,不能把中間的橫寫成點;一個是“暖”,右邊不是“愛”字;還有一個是“貧”,上面是分不是今,下面是貝不是見。

  ⑶ 把字寫美觀的指導,可以把重點放在食字旁的書寫上。寫好食字旁要注意兩點:一是橫鉤的橫不能長;二是豎提的起筆處應該離橫鉤遠一點。

  二、朗讀感悟

  1、邊讀邊想:哪些行為和事物是美好的?哪些是丑惡的?哪些是真誠的?哪些是虛假的?

  2、示范朗讀或指名讓讀得好的學生讀,其他同學模仿、體會讀,引導學生讀出感情,讀出韻律感。

  3、讓學生說說從本課中體會到什么,或者提出不懂的問題。對“冷漠、熱忱、雪中送炭、饑寒、溫飽”等較難懂的詞語,可適當做點解釋。

  4、誦讀積累:

  ⑴ 鼓勵學生把本課背下來。

  ⑵ 讀讀記記課后詞語,并寫一寫會寫的詞語。

  三、實踐活動

  1、把學過(含上學期)的對子背給父母或其他長輩聽。也可以請長輩再教你幾個對子。

  2、找一些由意思相反、相對的字構成的詞語,如,冷暖、開關、多少、出入。

  四、資料袋

  1、對聯:

  雅稱“楹聯”,俗稱對子。它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漢語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對聯藝術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對聯分為春聯、喜聯、壽聯、挽聯、裝飾聯、行業聯、交際聯和雜聯(如諧趣聯)等類型。對聯文字長短不一,短的僅一兩個字;長的可達幾百字。對聯形式多樣,有正對、反對、流水對、聯球對、集句對等。但不管哪種對聯,使用哪種形式,都必須具備以下特點:一要字數相等,斷句一致;二要平仄相合,音調和諧;三要詞性相對,位置相同;四要內容相關,上下銜接。此外,張掛的對聯,傳統作法還必須直寫豎貼,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顛倒。與對聯緊密相關的橫批,可以說是對聯的題目,也是對聯的中心。

  2、《笠翁對韻》選讀:

  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雷隱隱,霧蒙蒙。日下對天中。風高秋月白,雨霽晚霞紅。

  河對漢,綠對紅。雨伯對雷公。煙樓對雪洞,月殿對天宮。

  晨對午,夏對冬。青春對白晝,古柏對蒼松。垂釣客,荷鋤翁。仙鶴對神龍。

  清對淡,薄對濃。暮鼓對晨鐘。

  奇對偶,只對雙。大海對長江。金盤對玉盞,寶燭對銀。

  泉對石,干對枝。吹竹對彈絲。山亭對水榭,鸚鵡對鸕鶿。國色對仙姿。晚霞明似錦,春雨細如絲。

《識字3》教學建議 篇5

  一、識字寫字

  1、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識字。比如,各地學生可以結合當地地名認識“州(廣州、蘭州、蘇州)、川(四川、銀川)、島(海南島、舟山群島)、峽(三峽、劉家峽)”。再如,通過“、人民路、人民公園、人民小學”等人名、路名,公園、學校名,認識“民”字。

  2、第三句“中國臺灣島,隔海峽,與大陸,是一家”中有五個生字,可讓學生在讀這一句時集中認讀和識記。

  3、讓學生通過生字與熟字比較,識記字形。如,申──神、勇──涌、鳥──島、夾──峽、寫──與、眠──民、旅──族。“州、川”的意思可通過對“神州、山川”的大致了解來理解。

  4、根據課文內容自編韻語,鞏固識字。如:

  神州大地,山川壯麗;

  黃河長江,奔涌不息;

  祖國寶島臺灣,隔海相望;

  中華民族,奮發圖強。

  5、寫字指導:

  ⑴ 鞏固音、形:

  本課要寫的字中涉及平翹舌音的較多,如川(chuān)、州(zhōu)、爭(zhēng)、族(zú)。建議寫字前引導學生再次認讀這些字,鞏固讀音。“與”字是三筆寫成,“族”字是左右結構,這些都要提醒學生注意。

  ⑵ 觀察發現:

  相似的字:川、州。

  難寫的字:民、族。

  ⑶ 重點講解:

  夕:撇不宜長,“ ”的橫要短,撇要長。

  川:撇要寫成“豎撇”,中豎應稍短,右豎要長。

  民:字形特點上窄下寬,豎提要直,斜鉤要呈弓形,盡量舒展。

  二、朗讀感悟

  朗讀本課,可以誦讀為主。讓學生以洪亮的聲音,自豪的語氣,奮發的姿態,反復誦讀。讀第三句“中國臺灣島,隔海峽,與大陸,是一家”,可用低緩、深情的聲音,表現寶島未歸的遺憾和盼望祖國統一的心愿。

  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可讓學生自由說說從每一句三字經中,讀出了什么,體會到什么。比如,從第一、二句中讀出祖國山河壯美、風景如畫;從第三句中讀出祖國寶島臺灣與大陸是一家,兩岸人民盼望著早日實現祖國統一;從第四句中讀出各族人民正在齊心協力,奮發向上,為振興中華而努力。課文的內容只需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大致說說,不要一句一句地講解。中華民族的情況,黃河、長江、長城、珠峰、中國臺灣等地理名詞,可讓學生在課前了解一下,教學時調動學生的已有知識,讓他們自己說說,教師也可以適當予以點撥。

  在理解和感悟“各民族”時,可結合課后“讀讀認認”中的圖畫和詞語,讓學生說說自己還知道哪些少數民族。

  三、實踐活動

  少數民族知識知多少。

  搜集少數民族的服飾、房屋、節日、風俗習慣等方面的圖片或文字資料,然后在班上交流。可以按民族把同學們搜集的資料分類整理,在學習園地或板報上辦個專欄。

  四、資料袋

  1、中國五十六個民族的名稱:

  漢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yí)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dòng)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薩克族、傣(dǎi)族、黎族、傈僳(lì sù)族、佤(wǎ)族、畬(shē)族、高山族、拉祜(hù)族、水族、東鄉族、納西族、景頗族、柯爾克孜族、土族、達斡(wò)爾族、仫(mù)佬族、羌(qiāng)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gē)佬族、錫伯族、阿昌族、普米族、怒族、塔吉克族、烏孜別克族、俄羅斯族、鄂溫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爾族、獨龍族、鄂倫春族、赫哲族、門巴族、珞(luò)巴族、基諾族。(具體分布地域見《新華字典》附錄。)

  2、祖國名稱的來歷:

  我們偉大的祖國已有五千多年的歷史了。

  據說約在公元前21世紀時,夏后氏族首領禹的兒子啟,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后經夏、商、周三個王朝,逐漸形成華夏民族。到春秋時期,中原各國開始自稱“華夏”、“諸華”、“諸夏”。后來,人們就用“華夏”來作為中國的別稱,稱中國人為華人。

  我們的祖國稱為“中國”,大約是在商代。按照當時的觀念,“商”是位于東、西、南、北四土之中的國土。周朝也把京師或中原地區稱為中國。

  我們的祖國還有一些別稱。傳說大禹治水以后,曾把中國劃為九州,并指點名山、大川作為各州疆界,所以后世相沿稱中國為“九州”。

《識字3》教學建議 篇6

  一、識字寫字

  1、生字的呈現:

  在學生交流詞語大意時隨機出現相應的生字(板書、貼生字卡)。

  2、生字的識記:

  ⑴ 借助拼音認讀生字。

  ⑵ 小組交流會認的字,并說說識記的方法。

  提示:村-寸,用“減一減”的方法;工-功,用“加一加”的方法;彰-障,用“換一換”的方法。

  ⑶ 你最喜歡和哪個生字交朋友,為什么?(字詞的運用)

  如,我最喜歡和“功”字交朋友,因為只有用功學習,才能把功課學好。

  3、識字的鞏固:

  ⑴ 用開火車的方式,鞏固和檢查生字識記情況。

  ⑵ 看字卡說詞語。如,“寸”──“寸有所長”。

  ⑶ 出示“我會讀”中的詞語,同桌互讀。

  4、寫字指導:

  本課八個要寫的字中,有六個是左右結構的字。書寫時,要重點指導左右結構的字。要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知識觀察、分析字形,運用左右結構的字的書寫規律把字寫規范,寫美觀。

  補:第四、五兩筆要短,右邊不過豎中線,左邊不要寫成。

  拔:左窄右寬,捺要舒展,右邊不要寫成“發”。

  所:左邊的筆順是。

  助、功:右邊都是“力”字,“橫折鉤”的“折”筆要往左斜,不能寫垂直。

  二、朗讀感悟

  1、自讀,要求讀準確,讀通順。朗讀成語時,要注意咬字吐字。本課平、翹舌音的字較多,要注意指導學生讀準字音。

  2、師生對讀。老師讀前一個詞語,學生對后一個詞語。

  3、生生對讀。一人讀一個詞語,或一人讀一節,互相正音。

  4、齊讀,指導讀出韻味。注意體會韻腳的讀音:長-彰;天-山;功-成。

  5、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讀了這些詞語明白了什么。

  三、實踐活動

  1、讀成語故事,積累幾個喜歡的成語。

  2、把本課的成語和自己在課外找的成語做成卡片,互相交流。

  四、教學設計舉例

  1、故事引入,激發興趣:

  聽老師或同學講《拔苗助長》的故事,揭示課題。

  教師簡介成語的特點。(如,漢語的成語大多由四個字組成,一般都有出處。有的成語從字面上不難理解,像“后來居上”。有些成語必須知道來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像“杯弓蛇影”。)

  2、初步朗讀課文,邊讀邊想想成語的意思:

  ⑴ 出示“識字4”中的成語。

  ⑵ 聽示范朗讀。

  ⑶ 學生自己朗讀,讀準字音。

  3、資料交流:

  課前布置預習,查找資料或請教父母,了解成語大意或故事內容。

  ⑴ 學生自愿上臺交流。

  我知道這個成語的意思是……

  我能講這個故事……

  ⑵ 請聽的同學說說,聽了同學的介紹,自己知道了什么。

  4、讀詞識字:

  ⑴ 自由朗讀,不會的字看書上的注音拼讀。

  ⑵ 自愿讀,師生正音。提示:寸,平舌音;彰、障,分清聲調。

  ⑶ 出示字卡,學生認讀。

  ⑷ 小組合作識記生字。

  ⑸ 指導讀全文,讀出韻味,鞏固認字。

  5、課外閱讀指導:

  ⑴ 讀本組后面的課文,想一想,課文與本課哪個詞語的意思相同或相近。

  ⑵ 找成語故事讀一讀,積累幾個你喜歡的成語。

  五、資料袋

  1、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尺比寸長,但運用的場合不同,尺有顯得短的時候,寸也有顯得長的時候。比喻每個人或事物各有長處和短處。出自《楚辭·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2、坐井觀天:

  坐在井里看天。比喻見識有限,眼光短淺。出自《韓愈·原道》:“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3、管中窺豹:

  管,竹管;窺,從孔隙中看。從竹管孔中看豹,只能看到豹子身上的一塊斑紋。比喻見到的只是事物的一小部分,未能看到事物的全貌。

  4、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障,遮擋。一片小小的樹葉擋住了眼睛,就看不見遠處高大的泰山。比喻被眼前細小的事物蒙蔽,看不到事物的本質或全體。

  5、相得益彰:

  相得,互相配合、映襯;益,更加;彰,顯著。原指君臣之間相互配合更能發揮各自特長。后泛指兩者之間互相映襯,更能顯示各自的長處和優點。出自漢代王褒《圣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彰。”

  6、拔苗助長:

  把禾苗拔高,幫助它生長。出自《孟子·公孫丑上》。這是個寓言故事,說明不顧事物的發展規律,急于求成,結果反而把事情弄糟。

  7、瓜熟蒂落:

  瓜熟了,瓜蒂自然脫落。比喻條件或時機成熟,事情自然就會成功。出自宋代張君房《云芨七簽》:“瓜熟蒂落,啐啄同時。”

  8、水到渠成:

  渠,溝渠。水流到的地方自然成渠,比喻條件成熟,事情自然成功。出自宋代蘇軾《答秦太虛書》:“水到渠成,不須慮。”

《識字3》教學建議 篇7

  一、識字寫字

  1、識字:

  ⑴ 制作字卡。字卡的形狀可以多種多樣,可按照學生的心愿和想象而定,如,“衛星”、“軍艦”、“飛船”、“火箭”。

  ⑵ 合作學習,自主記憶。

  本課9個要認的字中,字形比較復雜的有“填、嫦、娥、載、箭”五個字,但由于學生已經認識了“真、常、我、栽、前”等字,這幾個也就變得相對簡單了。教學中,教師可以復習熟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學生字,學生自然會發現生字與熟字的內在聯系,如,“土、真-填;女、常-嫦;竹、前-箭;栽-載”。“射、嫦、宙”是翹舌音,“載”字是多音字,在本課都讀第四聲,要提醒學生注意。

  2、寫字:

  “衛、宇、宙”三個字是本課既要會認又要會寫的字,可以在指導學生認讀的同時進行書寫指導。重點指導“寶蓋兒”和“舟字旁”。寶蓋兒的第三筆不要寫成橫折鉤。可以把“舟字旁”和“舟”字進行比較,讓學生發現:橫變成提,且右邊不出頭,筆順是舟。

  二、朗讀感悟

  本課盡管只有八個詞語,但包含的內容十分豐富,對于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其內容理解有較大難度。這就需要師生在教學前做好準備。

  1、準備一些有關人造衛星、航空母艦、宇宙飛船、運載火箭的資料,如圖片、文字介紹、音像材料。可以張貼讓學生欣賞,也可以播放讓學生觀看。

  2、發動學生搜集有關人造衛星等高科技方面的圖片,以備交流。

  3、準備(最好發動學生)一些中華古代神話傳說的書籍或音像資料讓學生觀賞。

  4、布置學生向別人打聽后羿射日、精衛填海、嫦娥奔月、女媧補天的神話故事。

  有了以上準備,教學中,就可以采取下面的方法。

  1、小組內互相講述四個神話故事,每組推選一個“故事大王”上臺講述,并領著大家讀所講述的詞語。

  2、小組內交流自己找到的衛星、飛船、火箭等圖片。

  3、分別出示人造衛星、航空母艦、宇宙飛船、運載火箭的圖片(最好是課件),隨相出示相應的詞語讓學生認讀。

  4、引導學生將傳說與現代科技對比,從而激發學生愛科學的興趣。

  5、指導朗讀。朗讀時不僅要讀得正確、流利,還要適當引導學生讀出韻律美。

  三、實踐活動

  1、課前指導學生搜集衛星、飛船圖片,閱讀有關神話故事的書籍。

  2、課后請學生八個詞語中選擇一個畫一幅畫,并寫上詞語。

《識字3》教學建議 篇8

  學科:語文            授課年級:二年                    設計人:李強

  章節名稱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四冊第一單元《識字3》

  計劃學時

  2

  學習內容分析

  本課是形近偏旁比較識字。課文將兩組容易混淆的形近偏旁以兩兩相對的形式表現了實物——古文字——今文字的演變過程,便于學生正確區分。與圖相對應的詞語4組12個詞語。連起來讀,押韻上口,便于記誦

  學習者分析

  引導學生了解表中4個偏旁的演變過程,能正確區分。引導觀察圖畫,認識事物,借助拼音,讀出相應的詞語。并能正確書寫生字。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比較“木、禾”、“竹、艸”兩組容易混淆的偏旁。讀熟本課詞語,大體了解形聲字的形義關系。

  過程與方法:

  借助圖畫感知古今文字的發展演變,了解偏旁與字、詞之間的聯系,認識形聲字的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的識字興趣,提高學生識記漢字的能力。

  教學重點及解決措施

  重點:學會本課的生字詞,并能正確地書寫。

  解決措施:鼓勵學生自主識字,互相交流識字方法。

  教學難點及解決措施

  難點:進一步了解形聲字的構字特點。

  解決措施:圖文對照,理解詞義

  媒體內容與形式

  多媒體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時間

  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繪畫入手

  揭示課題

  1.引導學生觀察偏旁起源與演變過程,

  (l)教師用簡筆畫的形式分別畫出樹、禾苗、竹葉、小草。

  (2)出示相應的古文字,引導學生探求古文字的演變規律。

  2.認識木字旁、禾字旁。

  學生根據圖或古文字,猜猜相應的偏旁。

  3

  這一環節的設計,從學生感興趣的圖畫入手,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初步感知古今文字的演變規律。

  借助拼音

  自讀詞語

  1.自己看圖,說說圖上畫的是什么?不認識的可以請教小組同伴。

  2.借助拼音自讀詞語,看清音節,讀準字音。

  3.檢查自讀情況,校正生字、詞語的讀音。

  4.自由誦讀詞串,把容易讀錯的地方多讀讀。

  (1)組長組織組員輪流讀,互相正音。

  (2)小組匯報朗讀,教師正音。

  9

  這一環節的設計,給予學生充裕的時間。通過學生在小組內相互正音,以及由老師指導正音,幫助學生讀準了生字詞的音,為后面的進一步學習打好了扎實的基礎。

  再讀詞語

  發現規律

  1.小組交流反饋。總結得出:

  (1)每組詞語中生字的偏旁相同。

  (2)詞語與詞語之間有著相互的聯系。

  1.給予學生自讀的時間,并說說自讀過程中的發現。

  2.小組討論交流。

  10

  主體性學習是一種自由的學習,營造一種自由自在的課堂氛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從而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

  引導誦讀

  讀中感悟

  1.  讓學生圖文對照,再次誦讀詞串,在讀中感悟詞語之間的內在聯系,誦讀前兩行詞串。

  2.  看圖,說出竹制品的名稱,再讀讀“竹籃、籮筐、筷子”。

  3.  引讀“茶葉、菠蘿、蘭花”

  說說樹木的名稱,觀察圖畫,具體說說松柏楊柳是什么樣的。

  這種水果叫“菠蘿“,請吃過的小朋友介紹一下它的口味

  13

  引導學生用多種形式朗讀詞串,激發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這不僅可以加深對詞語的理解,而且能讓學生更好地體會詞語間的相互聯系。

  第二課時

  復習字詞

  導入新課

  1.去掉拼音,認讀詞語。

  2.做“找朋友”的游戲。

  做“游戲

  6

  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讀詞語,同時借助插圖,聯系學生生活展開想象。

  朗讀課文

  培養語感

  1.指名讀韻文,師生評議。

  2.同桌互相讀,互相評議。

  3.齊讀韻文。

  1師生評議。

  2同桌互相評議

  14

  每個詞語之間不要領讀,也不要拖腔,要留下空間引導學生感悟。

  分析字形

  指導寫字

  1.由學生用自己認為便于記憶的方法分析記憶字形,相互交流。

  2.教師范寫。(重點指導如:“柳”、“菠”、“藍”等難寫或容易寫錯的字。)

  分析記憶字形,相互交流。

  學生按筆順在書上描紅

  15

  生字的正確、規范書寫是一項扎扎實實的基本功,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教師的范寫顯得必不可少。  

  板書設計

  松柏 楊柳 桌椅

  秧苗 稻谷 莊稼

  竹籃 籮筐 筷子

  茶葉 菠蘿 蘭花

  簡潔

  易懂

《識字3》教學建議 篇9

  教材分析:

  本課將介紹公園景物與設施的詞語串起來組成韻語,共四行12個詞語,第一、二、四行最后一個字押a韻,便于學生誦讀。課文配有圖畫,可幫助學生從整體上了解公園,展開想象,同時有利于學生將詞語和它表達的事物聯系起來。

  教學目標:

  了解公園的景物與設施,懂得要從小愛護公物。按順序觀察圖畫,能把圖畫上描繪的事物與詞語相聯系。學會掌握本課的1種基本筆畫、5個生字,認識8個二類字,理解詞意。

  教學重難點:

  識字寫字,朗讀課文。

  教學構想:

  本課描繪了公園里美麗的景物和小朋友興高采烈地進行娛樂活動的情景。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畫,調動學生原有的實踐感知經驗,獲得對公園的整體印象。要緊扣為識字服務的旨意,從整體上感知圖畫所描繪的事物同詞語之間的聯系,結伊詞串”的形式特點,引導學生整體誦讀,在反復誦讀中體會押韻,將識字、理解詞語、認識事物融為一體。嚴格指導學生正確描紅,按筆順練習寫字。同時,要注意以形式多樣的識字游戲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識字興趣,鞏固識字效果。

  教學準備:

  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認識本課的12個詞語,會對生字進行擴詞;指導書寫“水、火、山”三個生字。

  學生學習過程:

  一、觀察圖畫,引出詞語。

  1.(出示掛圖。)小朋友們看,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公園。)那么,公園里有些什么好看的景色,好玩的東西呢?請小朋友們指著圖,和同桌說說。

  2.(出示詞語卡片:公園綠樹紅花小橋流水寶塔轉椅山洞火車蕩船木馬滑梯。)

  教師范讀,學生跟讀。

  指導讀準生字:(后鼻音)蕩洞公紅(三拼音節)橋花火轉滑船(翹舌音)山車水轉船。

  3.抽卡片認讀。開火車認讀。

  二、指導朗讀詞語。

  1.抽卡片齊讀詞語,注意讀準字音。

  2.教師范讀,學生跟讀。

  3.同桌互讀,比一比誰讀得好。

  4.指名分行讀,要求能讀準讀通。

  5.詞語這樣編排,讀來覺得怎樣?(很好聽,還好記。)

  三、教學“火、山、水”三個生字。

  1.指讀生字。

  2.識記生字字形。’

  火:注意筆順。一點,二短撇,三長撇,四捺。

  山:注意筆順。一豎,二豎折,三豎。

  水:注意筆順規則,先中問后兩邊,(認識新筆畫:橫撇。)

  3.你自己還會記哪些生字?

  學生交流。指答,如:公:八+厶園:口+元紅:窒+工花:“+化

  4.口頭擴詞讀詞,鞏固識字。

  火車火氣生火山東火山火花火苗火紅紅火山頭下山河水淚水水珠水杯流水

  5.指導書寫。

  教師板書,學生臨摹書寫。(注意個別指導。)

  水:注意右邊的撇和捺分成兩筆寫。筆順規則是先中間,后兩邊。一豎鉤,二橫撇,三短撇,四捺。

  學習寫新筆畫:橫撇。橫短,撇長。(學生書空并在田字格里練習書寫。)

  作業設計:

  把今天學的12個詞語讀給爸爸媽媽聽一聽。

  板書設計:

  識字3

  水 火 山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復習12個詞語。練習造句,指導書寫“木馬”兩個生字。

  學生學習過程:

  一、揭示課題。

  繼續學習“識字3”,讀好課文,學習書寫。

  二、復習活動。

  1.(出示帶音節的13個生字卡片。)抽認讀。去掉音節再認讀。開火車讀。

  2.朗讀詞語卡片,讀準每個字音。

  三、朗讀課文并背誦。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找找課文每一行的最后一個字,看看押什么韻?(指花、塔、馬字的韻母。)

  3.教師范讀課文。學生嘗試朗讀韻文。

  4.對照圖畫,說說這公園美嗎?美在哪里?(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加上想像說話。)可以用以下旬式:

  (1)公園里真美,有樹,花。有橋,水,還有寶塔。

  (2)公園里真美,有——的樹,——花,還有——的橋,——的流水,——的寶塔。

  5.公園真是孩子們的樂園,看看圖,讀讀下面兩行課文,想想你玩過嗎?好玩嗎?挑一種你覺得最好玩的說說。

  可以用以下句式:

  (1)公園里可好玩了,有、,還有、。

  (2)公園里可好玩了,有——、——、——、——、——、——,還有——。我最喜歡玩

  6.讓我們一起來讀課文,讀出這小小公園的美,這小小樂園的好玩吧!

  教師指導朗讀好韻文。

  7.分組朗讀競賽。評讀。

  8.嘗試背誦課文。

  (1)教師指導背誦。

  先想一想,公園里有什么景物?(綠樹紅花小橋流水寶塔。)

  公園里還有什么好玩的?(轉椅火車山洞滑梯蕩船木馬。)

  對,腦子里就像過電影一樣,把公園里好看的、好玩的都說一說就行了。(學生嘗試背誦。可以同桌互相抽背,一人指圖,一人試背。)

  (2)交流。抽背。

  四、教學“木、馬”兩個生字。

  1、抽讀生字卡片。

  2.說說識記方法。

  馬:由三筆寫成。

  3.學生書空練習。唱讀。

  4.學生練習描紅。

  5.生字開火車,口頭答題。

  木——( )——( )——( )

  馬——( )——( )——( )

  6.讀擴詞鞏固識記。

  木頭 樹木 木馬 木船 馬車 白馬 馬頭

  7.猜字游戲。

  8.指導書寫。

  觀察漢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教師講解并板書。學生臨摹書寫。

  作業設計:

  書寫本課的5個生字。

  板書設計:

  識字3

  水 火 山 木 馬

  課后反思:

《識字3》教學建議 篇10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學會7個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認識3種筆畫。

  教學重點:學會7個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

  教具;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春天到了,天氣變暖和了,萬物復蘇,老師帶小朋友去公園春游,好嗎?L

  二、指導看圖,學習韻文

  1.(出示插圖)公園里的景色可真美呀。你們看到了什么?

  (相機出示字卡:綠樹、紅花、小橋、流水、寶塔、公園)

  2.你們覺得公園美嗎?美在哪兒呢?

  3.借助拼音讀韻文。

  4.檢查讀音,正音。

  “水、樹”是翹舌音,“紅、公”是后鼻音。

  5.男女生分行讀韻文,邊讀邊想像公園的美景。

  6.有感情地朗讀韻文,;這讀邊想像。

  三、學習生字,指導寫字

  1.出示;紅花水

  2.認認筆畫,借助范字指導寫法。

  撇折提橫撇

  3.說出筆畫數。

  4.記憶字形。

  紅:左右結構的字,指導筆順。

  水:

  火:

  5.教師范寫,指導學生按筆順提示描寫。

  6.學生描紅,教師行間巡視指導。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認真觀察圖畫,能把圖上描繪的事物同所學的詞語聯系起來。

  教學重點:能把圖上描繪的事物同所學的詞語聯系起來。

  教具:生字卡片錄音機

  教學過程 :

  一、檢查復習,鞏固舊知。

  1.指導看圖。

  公園里除了美麗的景物外,還有什么呢?

  (相機出示:轉椅、火車、山洞、滑梯、蕩船、木馬)

  2.誰能說說它們的玩法?小朋友們玩得怎樣?

  3.認讀詞語并正音,強調“山“是翹舌音。

  4.小組練讀。

  三、誦讀韻文。

  1.齊讀韻文。

  2.背誦韻文,邊背邊想像公園的美景和小朋友們開心的心情。

  四、指導書寫。

  1.教學生字;火、山、木、馬。

  2.用詞語開花(口頭組詞)。

  3.指名說筆順,其余人跟著書空。

  4.指導在田字格中書寫。

  五、作業 

  學生在《習字冊》中描紅,臨字。

  板書:火、山、木、馬

《識字3》教學建議 篇1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5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7個字只識不寫。認識1種筆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認真觀察圖畫,能把圖上描繪的食物同所學的詞語聯系起來。

  3、了解公園里的景物與設施。

  【教學重點、難點】:

  1、識讀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詞串。

  2、正確、美觀地在田字格中規范書寫5個生字。

  【教前準備】:制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流程】

  第 一 課 時

  一.導入新課

  1.播放圖片,小朋友,你們看這兒是哪兒?(文峰公園)

  相機出示:公園

  誰會拼讀?

  2.秋游那天小朋友肯定玩的很高興,誰能懷著愉快的心情讀一讀這個詞語?

  3.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識字3,再來逛一逛文峰公園,一起分享那天的愉悅。(板書:識字3)

  二.教學詞串

  師:小朋友,那天在公園里,你們看到了哪些景物?

  1、學習“綠樹”“紅花”

  ⑴學生說到樹,老師就相機出示“綠樹”圖

  ⑵你看到了一棵棵怎樣的樹?

  (生:高大的。)

  ⑶我們叫這樣的樹是大樹。觀察一下這樹的顏色,是     ,

  綠綠的樹我們就叫是       (出示:注音的“綠樹”)

  ⑷誰能將這個詞讀準確

  ⑸這么高的樹,加上這么一個“綠”字,一下字變得多可愛呀!誰來讀好它?(指名讀,齊讀)

  ⑹公園里除了有高大挺拔的綠樹,還有       (出示紅畫圖)

  ⑺喜歡它們嗎?說句話來夸夸它的顏色?(出示:注音的“紅花”)

  ⑻小朋友這么喜愛這些花,那你能正確,有感情的讀這個詞嗎?(指名,齊讀)

  ⑼翠綠翠綠的樹,鮮紅鮮紅的花,真美啊!你們能讀好這兩個詞嗎?讀出它們的美,讀出你的喜愛。

  ⑽指導朗讀“綠樹”“紅花”

  師:小朋友們讀得真好。你們發現沒有,介紹看到的景物時加上一些表示顏色的詞,這景物就更美了。

  2、學習“小橋、流水、寶塔”

  ⑴一路走下去,公園里除了有綠樹,有紅花,還有什么?

  你們看(出示小橋圖)這是一座怎樣的橋?

  ⑵這樣一座古色古香,帶著中國特色的橋,我們把它叫作(出示:注音的“小橋”)

  師:誰來讀好它?

  (指名讀,齊讀)

  ⑶站在小橋上,不僅能看到成蔭的綠樹,遍地的紅花,還能聽到(放流水聲)聽到了什么?

  ⑷對,小河水嘩嘩地流著。我們把流動的水叫作      (出示:注音的“流水”)

  ⑸教學水

  (老師在田字格中邊范寫“水”,邊說相應的筆畫名稱。)

  a、小朋友,剛才老師寫“水”時,你發現了一個新的筆畫了嗎?聽清楚它的名字了嗎?(學習新筆畫“橫撇”)

  b、小朋友們仔細看,橫撇寫在田字格的哪兒?

  c、老師寫“水”時,誰看清楚它的筆順了?

  (指名書空,學生齊書空)

  師:多美的小橋啊!多動聽的流水聲啊!中國人特別愛小橋、流水,只要一讀到“小橋,流水”這兩個詞,眼前就會出現美麗的景色,所以中國的公園里都有小橋,流水。(指名讀,齊讀)

  ⑹小朋友,你知道文峰公園為什么取名叫“文峰公園”嗎?(因為它建在文峰塔的旁邊。)

  a、小朋友,知道文峰塔的故事嗎?

  b、那么,就聽老師給你們介紹介紹吧。高39米的文峰塔在300多年以前建成,傳說,建文峰塔之前,南通沒有出過什么名人,南通的百姓和官員都很著急,于是籌錢建了文峰塔和三元橋,希望南通人才輩出。文峰塔和三元橋建成后,南通就出了近百個進士,還出了胡長齡、張謇兩個狀元。當然這些名人的成功主要還是靠他們自己的努力。張謇為南通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關于他的故事,小朋友可以請爸爸媽媽講給你聽聽。

  c、這文峰塔可是南通人的驕傲,南通有三座有名的塔,文峰塔是其中一個,還有兩座塔,有小朋友知道他們的名字嗎?

  d、真了不起!你能說出它的名字。對,支云塔在廣教寺內,直插云霄,無比壯觀。還有一座塔的名字就藏在我們的校歌里,我們一起來唱唱。(學生唱校歌)

  e、找到了嗎?

  f、對,這座寶塔叫“光孝塔”。

  g、它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是我們南通城保留至今最古老的建筑了。你們知道南通這三座塔的特點嗎?

  師:你真棒!我們一起來說:“南通塔,四六八”。

  h、這三座塔真漂亮啊,真是       (出示:注音的“寶塔”)讓我們一齊讀好這個詞。

  ⑺小朋友們肯定都想用自己聲音表達出你對寶塔的喜愛之情吧!先讀給同桌聽聽,待會兒老師請同學讀給大家聽。

  (指名讀,齊讀)

  3、讀了這些詞,你覺得這是一座怎樣的公園?

  (出示句子:      lǐyǒu        , yǒu        ,hái yǒu        。zhè lǐ zhēn shì         !)

  練習說句子

  4、齊讀第二行

  三、寫生字

  1.逛了一路,玩了一圈,小朋友們都累了!生字寶寶也要休息了,拿出你們的田字方格本,我們來寫一寫,今天學的生字

  2.老師再次范寫,學生描紅

  四、小結

  師:小朋友,我們今天跟著《識字3》又去了一趟文峰公園,又看到了美麗的景色。讓我們一起來有感情地朗讀《識字3》前兩行詞。

  (學生齊讀)

  師:公園里不僅有美麗的景色,還有許多大型玩具呢?我們明天跟著課本繼續去文峰公園游玩。

  五、作業

  1、讀熟課文前兩行。

  2、書寫生字“水”。

  3、借助拼音拼讀課文下兩行詞語。

《識字3》教學建議 篇12

  課題   識字3 教時 2 日期   教材分析 本課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舟”等6個現代字的“演變表”和這些字組成的詞語。演變表有助于學生識字和激起學生寫字的興趣。二是一首兒歌,為幫助學生理解和運用詞語提供了語言環境。此外,還有兩幅插圖,一幅是山水畫,一幅是兒童作畫圖。這兩幅插圖有利于學生將詞語和兒歌表達的事物聯系起來,增強學生的形象思維。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 對于中國的漢字,學生的了解還非常少。本課的6個現代字是實物——古文字——今文字這樣演變來的,書上也附上了圖畫,但有些古文字和今文字相距較大。在教學時,我想可以從古今文字比較相像的字入手,如“石、川、竹”,這樣學生更容易體會象形字的來歷,特征。   學情分析 除象形字的認識是本課的一個新的知識點外,本課的詞語,除“河川”較難理解外,應該說學生大多能自己讀懂。兒歌中也僅有“河山”比較難懂。在教學中,看山水圖,應重在指導學生觀察圖上畫的事物的不同形狀和顏色,聯系所學的詞語,更好地理解兒歌。看兒童作畫圖,重在體會兒童的心情,以便學生進入角色,讀好兒歌。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根綠線內的1個字只識不寫。認識4個偏旁。

  2.初步了解一些象形字的來歷,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3.有感情地朗讀兒歌,體會兒歌表達的情感。   重點 難點 重點: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4個偏旁。 難點:了解一些象形字的來歷,理解6個象形字的意思。   課前準備 小黑板、教學掛圖、生字卡片、投影儀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會本課5個生字,兩根綠線內的1個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偏旁。

  2.初步了解一些象形字的來歷,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一、導入新課 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們的祖先生活在一起,勞動在一起。他們看到了很多很多的東西,遇到了許許多多的事情。 由于勞動和生活的需要,他們要把看到的東西,遇到的事情記下來,可是那時候還沒有文字,怎么辦呢?我們的祖先是富有智慧的,他們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他們看見 “船”就把“船”畫下來。這就是我們的祖先用畫圖的方法創造出了的象形字,這是最早的一種造字方法。為了便于書寫,后來,人們就在象形字的基礎上,又造出了現在的漢字。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識字3》。(板書課題)     演示“實物—古文字—今文字”的演變過程,引導學生認識。 復習之前的象形字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二、激發興趣,指導自學 1.出示掛圖,按“實物——古文字——今文字”進行學習   2.檢查學習情況 領讀6個生字,相機板書   3.指導討論 “舟、竹、石、泉、川、燕”今文字、古文字和實物三者之間有什么關系?   看掛圖學習       讀生字     討論     引導學生看圖觀察,自行發現事物與字之間的關系,從而更好的理解字義。 三、學習字詞   1.學習詞語。 認識了漢字的演變,老師要帶大家去欣賞一幅祖國的山水畫。(出示山水圖)你喜歡哪些景物?相機出示詞語“竹子、燕子、河川、石頭、泉水、小舟”。 這些詞誰會讀?   2.寫字教學 (1)出示字卡“舟、竹、石、川、燕” (2)書空筆順 重點指導:“燕、竹”的筆順 (3)說說怎樣記住這些生字 (4)師范寫       看圖,說話       個讀,齊讀     讀字 書空   說一說 口頭組詞,描紅、臨寫       抓住聯系,學習詞語,展開想象。 作業設計   1.抄寫生字4遍并組一個詞 2.能根據圖畫寫出相應的今文字     復習鞏固所學知識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學會本課5個生字,認識3個偏旁。

  2.有感情地朗讀兒歌,體會兒歌表達的情感。   一、復習鞏固 1.抽讀生字詞卡片 2、書空“燕、竹” 3、用“川”組詞    認讀詞語 復習導入,鞏固所學 二、學習兒歌 1.畫兒真美,老師這兒還有一首更美的兒歌呢!你們想讀嗎?   2.檢查兒歌中的生字 出示:綠蠟筆 畫什么 黑蠟筆   3.誰來當一回小老師,領著大家讀,讀準字音。   4.小組合作,讀懂兒歌。 請小朋友分小組自讀兒歌,畫出自己不懂的詞語,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 (1)辨別“綠、藍、青、黑”四種蠟筆 (2)你喜愛圖上的哪些景物 (3)你游覽過祖國的哪些大好河山?   5.誦讀兒歌。 這么美的祖國河山,你想用你的朗讀加上你的情感和動作來贊美他嗎?   出示兒歌,請小朋友自由地讀     指名讀,齊讀   領著讀       小組學習討論     交流         自由表演,誦讀兒歌     展開想象,誦讀韻文,通過朗讀,激發學生對祖國河川的熱愛。 三、總結延伸,在創作中鞏固   1.即興作畫。 祖國的河山真是美麗壯觀,你想用你手中的彩筆,來畫一畫這美麗的河山嗎?(播放輕音樂)   2.創作兒歌。 你們能仿造課本上的兒歌,給你們的畫編上兒歌嗎?編好后先在小組中讀一讀。等一下我們請各組的代表把你們一組的畫于兒歌一起介紹給大家。         小組合作即興作畫         小組合作自創兒歌 交流   進一步激發學生對祖國河川的熱愛之情。 四、指導書寫生字 1.出示字卡,認讀要求書寫的生字:筆、畫、黑 、問、什   2.書空生字的筆順   3.認識新偏旁:竹字頭、門字框、單人旁   4.教師范寫,講解筆畫位置, 認讀生字     書空筆順   認識新偏旁     口頭組詞,描紅,臨寫     讓學生開動腦筋自己去發現,引導觀察每個字在田字格中的布局。 引導學生用所學知識和具備的能力認、記、寫生字。 作業設計   1.填一填 紅蠟筆,畫(    ) 黃蠟筆,畫(    ) 紫蠟筆,畫(    ) 橙蠟筆,畫(    ) 2.背誦兒歌     復習鞏固所學知識 板書設計 識字3 舟       小舟 竹       竹子 石       石頭 泉       泉水 川       河川 燕       燕子 主備人:朱曉玲 課后小記                         執教人:

《識字3》教學建議 篇13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1、學會5個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兩根綠線內的8個字只識不寫,認識1種筆畫。

  2、認識觀察圖畫,能把圖上描繪的事物同所學的詞語聯系起來。

  過程方法目標

  在學生識字實踐活動中,有效展開識字過程,有機滲透識字方法的指導。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初步培養學生環境意識,滲透審美教育。

  2、通過詞串識字,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培養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認識生字,能嚴格按筆順描紅,正確書寫田字格中的生字,把字寫端正,勻稱。

  教學難點正確、流利地誦讀詞語,體會押韻,培養語感,能選用文中的詞語說一兩句話。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每小組一張課文插圖及詞卡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課件展示識字 3 插圖

  小朋友們,看!在金色的秋天里,一群小學生跟著老師到公園游玩。快聽,他們的笑聲多么響亮!你們想加入他們快樂的行列嗎?那就讓我們來學習“識字3”一同去闖關。

  2、伸出你們的小手和老師一起板書課題:

  識字3

  學生齊讀課題。

  3、激發興趣

  在本課的智力闖關游戲中,大家不僅會學到知識,而且還能獲得一把標志著闖關成功的——智慧金鑰匙。希望小組成員互相幫助,各展所長,這樣每位同學都能得到它,那時屏幕上將會為大家綻放慶功的焰火。相信,你們會笑得比他們更開心。

  點評:激情激趣,初步開啟學生的情意系統,為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投入識字學習活動,作好情緒上的準備。

  二、闖關游戲(課件展示):

  (一)出示第一關:說一說(限時3分鐘)

  1、闖關要求:

  (1)看圖,小組間互相說一說,圖上畫了些什么?

  (2)口頭填空,公園里有( ),有( ),還有( ),小朋友們玩得( )呀!

  2、闖關建議:

  小組推選一個聲音最響亮,說得最棒的小朋友闖關。

  注:在插圖右上角設計一個太陽形狀的倒計時鐘面,限時3分鐘。

  3、教師在小組間進行適當協調引導。

  4、每個小組上臺反饋后,頒發智慧金鑰匙。

  點評:學生說的有內容,有條理,有情趣。

  過渡:這些小朋友真了不起,好像一位小導游,把我們引進了這座美麗的公園。第一關你們順利通過了,相信第二關也攔不住你們!

  (二)出示第二關:拼一拼(限時5分鐘)

  gōng yuán lǜ shù hóng huā

  公 園 綠樹 紅 花

  xiǎo qiáo liú shuǐ bǎo tǎ

  小 橋 流 水 寶 塔

  zhuàn yǐ huǒ chē shān dòng

  轉 椅 火 車 山 洞

  huá tī dàng chuán mù mǎ

  滑 梯 蕩 船 木 馬

  1、闖關要求:

  (1)照樣子在課文中標出生字詞。(一類字用“○”表示,二類字用“△”表示)

  (2)借助拼音拼讀生字字音,直到讀準為止。

  2、闖關方法:(分兩輪)

  第一輪:小組間互查,讓每個組員都會讀。

  第二輪:老師將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檢查。(可采取小組齊讀,一人領讀,指名讀,小組接火車讀等多種形式)

  3、進行自學后,共同闖關。

  4、過渡:大家輕而易舉地認識了那么多字,那么讀這篇韻文一定會更輕松,這就是第三關,走闖關去!

  點評:在闖關的氛圍中讀詞識字,讀的形式活潑多樣,讀的效果扎實有效。

  (三)出示第三關:讀一讀(限時3分鐘)

  1、闖關要求:

  (1)借助拼音讀準每個詞語。其中重點認讀沒讀過的詞語:寶塔、轉椅、滑梯

  (2)去掉拼音你也會讀嗎?試著讀出詞與詞之間的停頓。

  按第一關的方法闖關。

  過渡:大家課文讀得真響亮。

  點評:從讀帶拼音的詞語,到認讀去拼音的詞語,遵循了識字教學的一般規律,體現了識字訓練的內在邏輯。

  (四)出示第四關:貼一貼

  1、闖關要求:

  (1)對照圖畫,找出相應的詞語,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大家一起讀一讀

  (2)小組合作把詞卡貼在相應的景物旁,貼完后再讀一讀。

  2、闖關方法:

  請詞讀得準的學生把屏幕中的字卡移到圖畫中。小組對照檢查,看看是否正確。

  教師引導學生以多種形式朗讀不帶拼音的的詞卡。

  (五)闖關小結

  我們班的小朋友可真聰明,輕輕松松地就闖過了關,瞧!焰火點起來了!它多美呀,一定是在夸獎我們小朋友真聰明,大家高興嗎?那就讓我們唱起歌來,自己夸夸自己。

  課間休息齊唱《好兒童》

  (六)出示第五關:寫一寫

  描臨“水、火、山”三個字。

  過渡:大家在游戲中快樂地學習,不僅玩得開心,而且學到了知識,想一想,剛才我們闖過了哪幾關?(說一說,拼一拼,讀一讀,貼一貼)

  你覺得這節課還該干什么?(寫一寫)

  好,下面我們就來學寫3個字。

  1、映示帶田字格的生字“水、火、山”三個字

  (1)大家還認識這三個字嗎?大家讀

  (2)看筆順示意圖,自己出筆順。

  (3)仔細觀察,怎樣把這三個字寫好看呢?注意每個字有什么變化?

  2、指導寫“水”

  (1)范寫“水”,同步指導。

  我們先來學寫“水”請小朋友伸出手跟老師一起寫豎鉤,豎鉤寫長,寫直,顯得很有精神。橫撇起第一不要太高,兩部分都短且直,右撇起筆高,在撇尖與豎鉤相交處起筆寫捺,捺要修長,舒張。

  (2)映示作業紙。

  仔細看范字“水”出示一遍,看準了再描一個“水”,注意每筆一次描成,不斷開、不回描。

  3、指導寫“火”

  (1)停筆抬頭,繼續觀察老師寫字。

  (2)“火”有四筆,先在格子的中間偏上寫點畫和短撇,這兩筆左右分開,左低右高,頓按有力。再在兩個筆畫中間的上方起筆,寫長撇,這個撇畫先要豎一些,再向左撇出去,最后在短撇尖和長撇的相交出起筆寫捺畫,注意和左邊的撇畫對稱。

  (3)映示作業紙。

  仔細看范字“火”出示一遍,看準了再描一個“火”,注意每筆一次描成,不斷開、不回描,尤其是長撇。

  4指導寫“山”

  (1)停筆抬頭,繼續觀察老師寫字。

  (2)寫“山”字要注意筆順,先寫中間的長豎,要做到挺拔有力。接著寫豎折,要提醒大家的是“折”的部分要向上斜,最后寫上短豎,注意和左邊轉折處對稱。

  (3)映示作業紙。

  仔細看范字“山”出示一遍,看準了再描一個“山”,注意每筆一次描成,不斷開、不回描。

  點評:寫字指導規范,到位,形象有趣。

  總評:本課教學設計遵循了低年級兒童的認知規律,較好地體現了新課標精神。教者通過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富有情趣性、激勵性的闖關形式,配以富有人文氣息的活動的課件,組織學生開展識字教學活動,在識字過程中,不僅關注三維目標的達成,而且能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全方位訓練,學生學得愉快、學得輕松、學得扎實,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第二課時教學任務

  一、復習鞏固

  二、熟讀、背誦詞串

  三、學寫其它生字

《識字3》教學建議 篇14

  教學目標

  1、認真觀察圖畫,能把圖上描繪的事物同所學的詞語聯系起來,憑借圖畫和生活經驗理解詞語。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詞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借助圖畫感知古今文字的發展演變,了解偏旁與字、詞之間的聯系,認識形聲字的特點,培養學生識字的興趣,提高學生識記漢字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有區分相近部首的意識。

  2.認識本課生字并能正確美觀書寫。

  教學方法看圖識字法、討論法、練習法、誦讀法、情境教學法等

  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板書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5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認真觀察插圖,憑借圖畫理解詞語。

  3.借助圖畫感知古今文字的發展演變,了解偏旁與字、詞之間的聯系,認識形聲字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第一組(一、二行)韻文。

  2、正確書寫“楊”和“柳”兩個生字。

  教學過程

  一、設疑激趣,導入新課

  1、今天老師帶大家做個游戲—當啄木鳥醫生,大家想玩么?

  (1)出示課件:找別字 睛天、眼晴)

  (2)學生口頭改字,為詞語治病。說說這些詞語都得了什么病?(用錯偏旁,寫成了別字)

  2、小朋友在學習中,怎樣才能正確使用形狀相近的偏旁,不寫別字呢?

  3、幻燈片出示課題:《識字3》   齊讀課題

  二、看圖教學“木”字旁及相關詞語。

  1.一看實物圖:圖上畫了什么?(一棵樹)

  2.二看古文字:這就是古代的人模仿樹的樣子寫的古文字,演變到今天作為偏旁時就變成了這樣——木,“木”的古文字像一棵樹,有樹冠、樹干和樹根。

  (設計說明:邊看圖,邊講解,理解“木”的造字方法,部分達成目標2和目標3)

  3、三學“木”字旁:凡是帶有木字旁的字,都表示與樹有關系。

  5.出示:

  bai      yang liu       yi

  松 柏      楊 柳     桌 椅

  ⑴自由讀,讀完以后你發現什么了?為什么?

  ⑵我們要特別注意:“柳”是邊音。

  ⑶指名讀,齊讀。

  ⑷看圖,理解詞語,松樹、柏樹與別的樹有什么不一樣?(認知)

  三、看圖教學“禾”字旁及相關詞語。

  1.老師還帶來了什么?出示古文字“    ”,它像什么?演變到今天成了“禾”。“禾”的古文字像一株禾苗,有穗、葉、莖與根。

  (設計說明:邊看圖,邊講解,理解“禾”的造字方法,部分達成目標2和目標3)

  2.“禾”表示什么?(與莊稼、禾苗有關)

  3.教讀“禾”字旁。

  4學習相關詞語。

  出示:

  yang

  秧 苗    稻 谷    莊 稼

  ⑴學生自由讀。

  ⑵指名讀,齊讀。

  ⑶看圖理解詞意。出示課件

  (設計說明:在學生看圖的基礎上,指導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達成目標2)

  秧苗:農作物的幼苗,通常指水稻的幼苗。

  莊稼:地里長著的農作物,多指糧食作物。

  稻谷:沒有去殼的稻的果實。

  “秧苗、稻谷”都有一個名字叫——“莊稼”,你們還知道什么是莊稼嗎?(棉花、大豆、高粱、麥子等等)

  ⑷齊讀。

  四、拓展

  你還能寫出哪些 “木字旁”和“禾字旁”的字?

  (學生自由反饋,老師整理、板書)

  五、教學字形,指導書寫

  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認讀。

  (設計說明:通過不同形式的認讀,認識掌握生字,達成目標1)

  出示: 柏  楊  柳  椅  秧

  1.觀察字型,說一說你會記哪個字,用什么方法記的?

  2.學生描紅記字。

  3.教師范寫。重點指導“楊”“柳”

  楊:右邊第一筆橫折折折鉤上小下大。

  柳:中間部分長撇不能丟

  4.學生寫字,教師巡視指導。

  5.反饋。

  作業設計

  1.朗讀生字以及詞語。

  2.比一比,再組詞。

  柏(       )   央(        )   楊(        )

  伯(       )   秧(        )   揚(        )

  3.寫出帶有下列偏旁的字。

  木:(    )(    )(    )(    )

  禾:(    )(    )(    )(    )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4個一類生字,“筷”字只認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認真觀察圖畫, 憑借圖畫理解字和詞的意思。

  3.培養學生識字的興趣,提高學生識記生字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第二組(三、四行)韻文。

  2、正確書寫“茶”和“蘿”兩個生字。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說一說上節課所學的兩個偏旁。

  2、抽讀生字卡片

  二、自主學習“竹字頭”及相關詞語。

  1.實物圖,圖上畫了什么?(竹葉)

  2.古文字,古代人用“  ”來表示竹葉,古文字發展到今天演變成了“   ”旁。

  3.現在凡是帶有“  ”旁的字,大多表示與竹子有關系。

  學習詞語。

  出示:

  lan    luo kuang

  竹 籃      籮 筐        筷子

  ⑴學生自由讀。(“籃、籮”是邊音)

  ⑵指名讀,齊讀。

  ⑶看圖理解詞意。

  籮筐:用竹子或柳條等編制成的器具,或圓或方,或方底圓口,用來盛糧食、蔬菜等。

  (設計說明:引導學生看圖和聯系生活實際,理解課文中的詞語意思,達成目標2)

  三、自主學習“草字頭”及相關詞語。

  1、看圖,圖上畫了什么?

  2、出示“艸”,這是古代人模仿草的形狀寫出的古文字。現在,我們用“艸 ”來表示 ,也就是說凡是帶有“艸”旁的字,大多與草本植物有關系。

  3.學習詞語。

  出示:cha      bo luo   

  茶 葉    菠 蘿     蘭 花

  ⑴學生自由讀。(“茶”是翹舌音;“籮”是邊音)

  ⑵指名讀,齊讀。

  ⑶看圖理解詞意。

  蘭花: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叢生,條形,先尖端,春季開花,淡綠色,味芳香,供觀賞。花可制香料。也叫春蘭。

  茶葉:經過加工的茶樹嫩葉,可以做成飲料。

  菠蘿:即鳳梨,外面有許多硬刺。但口味非常好,酸甜好吃。

  ⑷齊讀詞語。

  四、拓展

  你還知道哪些 “竹字頭”和“草字頭”的字?

  (學生自由反饋,老師整理、板書)

  五、教學字形,指導書寫

  1.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認讀本課生字)。

  2.出示: 籃   茶  菠 蘿

  3.說一說你會記哪個字,用什么方法記的?

  4.學生描紅記字。

  5.教師范寫。

  6.學生寫字,教師巡視指導。

  作業設計

  1.朗讀生字并用生字口頭組詞。

  2.寫出帶有下列偏旁的字。

  竹:(   )(    ) (    ) (    )(    )

  艸:(   )(    ) (    ) (    )(    )

  3.把下面的詞語分成三類寫下來。

  松樹  白菜  稻谷   柏樹

  麥子  玉米  冬瓜   蘿卜   柳樹

  4.在文中的詞語任意選一組詞,連起來寫兩三句話。

  5.補充閱讀:《柳樹醒了》《詠柳》《白楊禮贊》

  柳   樹    醒    了

  春雷跟柳樹說話了,

  說著 說著,

  小柳樹呀,醒了。

  春雨給柳樹洗澡了,

  洗著洗著,

  小柳枝喲,軟了。

  春風給柳樹梳頭了,

  梳著梳著,

  小柳梢啊,綠了。

  春燕跟柳樹捉迷藏了,

  藏著藏著,

  小柳絮呀,飛了。

  柳樹跟孩子們玩耍了,

  玩著玩著,

  小朋友們,長高了……

  詠柳

  唐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教材簡析

  本課采用“詞串”的形式,分別用圖表的形式按實物圖、古文字、偏旁的字形形象地提示了“木、禾”、“竹子頭”和“草字頭”兩組偏旁發展演變的過程。第一組詞語是兩種樹木的名稱及其制品,生字都帶有木字旁。第二組詞語是兩組農作物的名稱及其制品,生字都帶有禾木旁。第三組詞語是三種用竹子做成的物品,生字都帶有竹字頭。第四組詞語是三種草本植物,生字都帶有草字頭。

  白楊禮贊

  前天,隨同事去鄉下采訪做紀錄片,我坐在車里,好奇地看著窗外的風景,鄉下全是土房子,看上去有些厚重,但這種房子卻是冬暖夏涼,很舒服。在土路上偶爾會看到老農趕著一群羊從車旁“飛奔 ”而過,聽說這里的刀狼羊能賣到幾十萬甚至百十萬一只,這可真是致富的好路子!

  南疆很少下雨,所以這邊很干燥,路上的塵土在車輪的帶動下彌漫在空中,又附著在路邊的樹木上。我依然朝窗外欣賞著風景。

  忽然我面前出現了一排排整齊的樹,在路的兩旁守衛著,沒有婆娑猶如美女子的身姿,卻有堅強挺拔猶如偉丈夫的身影,從前窗望去,高大的樹像是在半空搭起的頂棚,甚是壯觀,這些樹將強烈的陽光擋在了頂棚外面,車內頓時覺得涼快了好多。看著這些樹都是銀白色的樹干,筆直筆直的竄上天空,挺拔無比,他們的旁枝也是齊刷刷的向上長,沒有一枝是搞獨立的,葉子也是往上長,我不禁被這場景振奮了,心想這一定就是矛盾筆下有名的白楊樹了。我問身邊的同事:“這就是白楊樹吧?”他點點頭說:“是。這里的白楊樹很耐旱的,而且耐風沙,這么艱苦的環境他們都能長這么高,這么壯,他們的樹干也是很好的建筑木材,你看,筆直筆直的。”

  我為這些白楊樹感動著,心里想一定要為他們寫點東西,以表達我的崇敬之情。其實贊美白楊最好的文章莫過于矛盾筆下的《白楊禮贊》了,那是他1941年寫的一篇散文,根據1940年從新疆赴延安時的見聞和感受寫的。他不只是單純的贊揚了堅強挺拔不屈的白楊樹,更是通過白楊樹的這種精神贊揚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堅強的北方抗日農民,以及我們民族所具有的堅強、質樸、力求上進的精神。

  而我不是處于那種嚴峻的社會形勢下,不需要贊美什么堅強的抗日農民,只需要贊美一直生活在這里的人們,那些為莎車的發展建功立業的人,那些為莎車前進默默奉獻的人,還有那些在莎車生活了一輩子的農民。他們不畏這里艱苦的環境,不畏這里干燥的天氣,不畏這里一刮就是一個春季的風沙,在這里奉獻著畢生的心血,他們也是像白楊樹那樣堅強不屈,積極上進,質樸溫和。我為他們感動,為他們驕傲,為他們自豪,生命的意義莫過于此,這也是我選擇來新疆志愿的原因之一,因此我也贊美來志愿西部的所有志愿者,他們不顧親朋好友的反對,不留戀內地繁華喧囂的城市生活,不畏西部條件的艱苦,毅然選擇了志愿西部計劃,請問還有比他們更可愛更堅強更積極上進的大學生嗎?!

  我贊美白楊樹,它是一種普通但不平凡的樹;我贊美所有具有白楊樹精神的人們,他們也是普通但不平凡的人。

《識字3》教學建議 篇15

  教學完識字3,在做《一課一練》作業中有這樣一題:我用(   ),畫(    )。這個發散學生思維的題目,我先讓孩子們讀一讀課文前面幾句話,然后引導孩子們想一想:如果用紅顏色,可以畫哪些同樣顏色的東西,比如我用紅蠟筆畫什么?然后讓孩子們自由發揮想象,結果孩子們展開想象的翅膀自由地馳騁在想象的王國里,孩子們鮮活的話語噴涌而出。

  先摘錄學生的話語如下:

  生1:紅蠟筆畫太陽,青蠟筆畫小草,綠蠟筆畫柳樹,藍蠟筆畫飛機。

  生2:我用黃蠟筆畫小鳥,我用藍蠟筆畫飛機,我用綠蠟筆畫大樹,我用紅蠟筆畫太陽。

  生3:我用黑蠟筆畫黑板,我用綠蠟筆畫青蛙,我用紅蠟筆畫火焰,我用青蠟筆畫石頭。

  生4:我用紅蠟筆畫蘋果,我用紅蠟筆畫紅領巾,我用綠蠟筆畫小草,我用綠蠟筆畫柳樹。

  我們在教學過程要不斷開發、充分挖掘語文教育資源,特別是那些鮮活的、密切聯系現實、密切聯系學生經驗世界的教育資源,引導學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描述自己的理解和認識,能有效地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使語文學習不再局限于教科書,成為不斷充實、不斷更新、源遠流長的一泓活水。遇到這樣的發散點,我們要利用好這個點,對孩子們進行發散思維的訓練。

《識字3》教學建議 篇16

  教材分析:

  《識字3》是一組以介紹公園景物與設施的詞語串連起來組成的韻文,并在“公園”的統轄下按“自然美景”、“景物設施”、“兒童娛樂設施”分類組合而成的“模塊”。編者通過韻文在情境中識字,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識字能力,而且為今后的閱讀、寫作做好必要的儲備。另外,課文配以相應的圖畫,形象地描繪了公園的美景與設施,圖文對照也可以幫助學生識字和理解詞義。

  教學目標 :

  1、學會本課7個生字,認識3種新筆畫,能正確美觀地在田字格中描紅、臨帖。

  2、通過誦讀—看圖—活動,介紹公園的景物與設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詞串。

  3、初步培養學生創造美、欣賞美的能力。

  教學重點:

  1、識讀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詞串。

  2、正確、美觀地在田字格中規范書寫7個生字。

  教學設想:

  通過請小朋友們當設計師,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他們設計自己喜歡的公園,相機指導小朋友進行識讀詞語、說話訓練;運用猜詞游戲、送詞語回家的形式進行復習、鞏固詞語;讓學生通過反復誦讀,小組討論的方式為詞語排序,體驗韻文識字的樂趣;通過聽范讀、想象畫面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韻文;運用體態語言演示等手段,鞏固識字效果;最后讓學生妝小導游介紹公園的景物與設施再現并豐富課文內容。寫字教學穿插于識詞教學過程 中。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根據課文插圖等做相關的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水彩筆、繪畫紙、橡皮泥。

  教學過程 :

  第  一  課 

  一、邀請設計,激發興趣

  1、  小朋友們,你們玩過哪些覺得好玩的地方?根據回答相機板書:公園。

  2、  教學“公園”一詞。

  3、  談話:你喜歡公園嗎?為什么?如果在學校建一座公園,你們認為怎么樣?今天老師就請你們來當設計師,為學校設計一座公園好不好?

  二、圖文結合,學詞寫字

  1、  談話:你們準備在小公園里設計些什么呢?(分小組合作、討論,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盡情表達)

  2、  集體交流,根據學生回答映示相關的圖片,共同欣賞,并請學生說說設計的理由。在圖片旁點擊相應的詞語,還請這個學生讀這個詞,并說說讀這個詞時要注意什么。

  3、  按照出示圖片的順序愛個學習詞語,讀準字音。在學習“紅花”、“流水”時相機教學新筆畫“撇折”、“提”、“橫撇”,分析“紅”、“花”、“水”的字形,用電腦演示筆順,指導書寫,學生完成習字冊中這三個字的描紅與臨寫。

  4、  自由識讀詞語。

  三、寓學于玩,鞏固識詞

  1、  多媒體映示詞語。按學習小組玩猜詞游戲。(一個小朋友從詞語卡片中任意抽一個詞語給本組小朋友看,然后請其他小朋友來猜抽的是什么詞語。可評出小組的猜詞大王。)

  2、  映示圖片,送詞語回家。(將詞語卡片分發給有關小朋友,請他們先讀相關卡片上的詞語,注意補差工作的落實,再將卡片貼到相應的圖片上。)

  第  二  課 

  一、詞語排序,分類布景

  1、  小朋友們,你們上節課為校內公園設計了許多美景,有自然風光的美,有各種造型設施的美,還有各式各樣的兒童玩具,大家能不能把它們分分類來布置一下?比如:這兒是景物,那兒是玩具,只要有道理,怎樣布置都行。

  2、  學生繼續小組合作給詞語分類,匯報分類結果。

  3、  談話:小朋友們真聰明,一下子就分對了。(師讀詞語)這樣排放讀起來不太順口,請你們讀一讀,看看怎么樣排放讀起來才美。

  4、  學生分組邊讀邊討論。

  5、  交流討論結果并說明理由。

  二、動畫欣賞,學字寫字

  1、  談話:小朋友們剛給小公園里設計了這么多的東西,現在我們把糨組合起來,看看我們設計的公園是什么樣兒的。

  2、  欣賞本課的動畫片。

  3、  談話:小朋友們設計的公園真美。電腦或生字卡片出示“火、山、木、馬”四個字,指名讀。你們能把它們美美地寫出來嗎?

  4、  指導寫字。電腦演示生字筆順—學生描紅—小組討論每個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集體交流—自我或相互評字。

  過渡:你們設計了這么美的公園,想不想請家長或好朋友來公園里坐一坐,玩一玩?他們實 效來不清楚我們公園是什么樣兒的,那怎么辦?對,向他們介紹我們自己設計的公園。要介紹公園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兒,你首先要記住公園里所有的景物與設施的名稱,還要能用你的語言和動作把它們美美地表現出來,才能讓家長或朋友喜歡,愿意來玩。

  三、指導朗讀,背誦詞串

  1、  邊欣賞動畫片,邊聽韻文范讀。

  2、  分行指導。(讓小朋友們充分發揮想象,用自己的語言和動作把詞語表現出來。)

  3、  學生試讀全文,邊讀邊想象圖中的美景與設施。

  4、  指名到前臺試背、表演。

  5、  播放輕音樂,集體邊背誦邊表演。

  四、更換補充,自編韻文

  1、  小朋友,你知道公園里還有什么?

  2、  我們可以把這些詞語和我們韻文中的詞語進行替換,如:將第三行更換為吊環、碰車、山洞把它們接在韻文下面,三個一組,這樣你們也就能編書了。

  3、  學生小組合作替換、繼寫韻文。

  4、  集體交流小組的合作成果。

  五、手腦并用,課外延伸

  1、  根據課文中的圖文與學生設計的景物進行課外綜合實踐活動,采用畫一畫、捏一捏、全一全的方法,把美景畫下來,用橡皮泥把實物捏出來等,讓學生放手組裝。

  2、  讓學生當小導游,向同學、家人、朋友介紹美麗的公園。

《識字3》教學建議(精選16篇) 相關內容:
  • 《識字2》教學建議(精選14篇)

    教學本課,可按照“主動學習”的策略,激發學生主動、積極地收集關于秋天的詞語,培養積累詞語的習慣。一、識字寫字識字課教學的重點是識字寫字,在教學環節設計和時間安排上,要突出這個重點。...

  • 《識字1》教學建議(精選15篇)

    一、識字寫字1、生活引路:引導學生調動生活積累,聯系生活實際識字,如,沙漠、富貴竹、煤炭。2、在詞中認字:仇、恨、荒、漠、炭、火、貧、窮、富、裕、饑、餓、索道、奉獻、永遠。可以讓學生用生字組詞,看誰組得多,看誰記得快。...

  • 《識字6》教學建議(通用16篇)

    一、識字寫字1、生字的呈現:在學生交流詞語大意時隨機出現相應的生字(板書、貼生字卡)。2、生字的識記:⑴借助拼音認讀生字。⑵小組交流會認的字,并說說識記的方法。...

  • 《識字7》教學建議(精選15篇)

    一、識字寫字1、認識生字:先在初讀“拍手歌”的過程中初步感知生字,大致了解讀音,然后在逐句細讀的過程中重點指導,讓學生記住讀音。提示:“牢”和“鸝”的聲母是邊音;“錦”的韻母是前鼻音,“鷹”和“靈”的韻母是后鼻音;“護”不...

  • 《識字1》教學建議

    教學本課,可按照“主動學習”的策略,激發學生主動、積極地收集關于秋天的詞語,培養積累詞語的習慣。一、識字寫字識字課教學的重點是識字寫字,在教學環節設計和時間安排上,要突出這個重點。...

  • 《識字2》教學建議

    一、識字寫字本課要認的字中,“鋼、琴、喂、航”由于受方言的干擾,學生不容易讀準。教學中,教師要借助拼音指導學生讀準字音。“彈”是多音字,在本課讀“tán”。...

  • 《識字6》教學建議

    一、識字寫字1、生活引路:引導學生調動生活積累,聯系生活實際識字,如,沙漠、富貴竹、煤炭。2、在詞中認字:仇、恨、荒、漠、炭、火、貧、窮、富、裕、饑、餓、索道、奉獻、永遠。可以讓學生用生字組詞,看誰組得多,看誰記得快。...

  • 《識字8》教學建議

    一、識字寫字1、識字:⑴制作字卡。字卡的形狀可以多種多樣,可按照學生的心愿和想象而定,如,“衛星”、“軍艦”、“飛船”、“火箭”。⑵合作學習,自主記憶。...

  • 《識字7》教學建議

    一、識字寫字1、認識生字:先在初讀“拍手歌”的過程中初步感知生字,大致了解讀音,然后在逐句細讀的過程中重點指導,讓學生記住讀音。提示:“牢”和“鸝”的聲母是邊音;“錦”的韻母是前鼻音,“鷹”和“靈”的韻母是后鼻音;“護”不...

  • 《識字4》教學建議

    一、識字寫字1、生字的呈現:在學生交流詞語大意時隨機出現相應的生字(板書、貼生字卡)。2、生字的識記:⑴借助拼音認讀生字。⑵小組交流會認的字,并說說識記的方法。...

  • 神圣抗戰的開始 教學建議(精選2篇)

    地位分析本課的內容是初中《中國歷史》第四冊的重點課文,是前面學習的“九·一八”事變、“一·二八”事變、西安事變等一系列歷史事件發展的結果。從這節課開始至第12課,學生將學習中國抗日戰爭史。...

  • 《鯨》教學建議(精選16篇)

    1、這篇課文寫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如今,隨著人們對海洋的不斷探索,對鯨的認識已經愈來愈全面。因而,課前可以布置學生搜集有關鯨的文字、圖片資料,使學生走近鯨的世界,對鯨有所了解。...

  • 抗日救亡運動 教學建議(精選2篇)

    教材地位分析《何梅協定》的簽訂和日本策劃華北五省自治是日本滅亡中國的野心和國民黨妥協賣國嘴臉的暴露。中共在抗日救亡運動中的領導推動作用,確定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由于“一二·九”運動使抗日救亡運動出現新高潮,張學良、...

  • 《我們成功了》教學建議(精選14篇)

    一、識字寫字1、本課生字讀音難點較多,可在學生初步認讀生字后,及時示范,指導學生把字音讀準。教師可根據本地區方言的情況確定指導的重點。2、在朗讀重點詞句中進一步指導認讀生字。...

  • 《灰雀》教學建議(通用12篇)

    1、閱讀、了解有關列寧的故事。2、本課要求會認的字有5個,讀音難點主要有“渣”(翹舌音)、“胸”(后鼻音)。可以引導學生復習鞏固前幾冊教材學過的識字方法,自主識記生字。...

  •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抖音奶片无罩子52秒回放 | 熟妇人妻无码中文字幕 | 奇米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日韩欧美视频一区 | 激情黄色一级片 | 熟女毛多熟妇人妻在线视频 | 欧美中日韩免费观看网站 | 高清做爰免费无遮网站挡 | 久久久久亚洲综合 | 日韩高清无码免费 | 亚州国产精品久久久 | 巨女丰满爆乳潮喷喷汁视频 | 国产激爽大片高清在线观看 | 成人黄色免费视频网站 |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www | 亚洲观看在线 | 成人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久久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观看 | 啊别插了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 性a欧美片| 免费无码国产欧美久久18 | 亚洲一区二区自拍偷拍 | 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被窝影院 | av中文字幕无码免费看 | 二区av| 国产免费又爽又刺激在线观看 | 宝贝腿开大点我添添公视频免费 | 伊人春色精品 |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9 | 97视频一二区 | 亚洲爆乳无码精品AAA片蜜桃 | 嫩模被啪的呻吟不断 | 亚洲gay片在线网站 国产经典久久 | 香蕉久久久久久AV成人 | 精品香蕉99久久久久网站 | 日韩精品视 | 91美女视频| 边啃奶头边躁狠狠躁玩爽在水里面 | 亚洲A成人无码网站在线 | 久久超碰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