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語綜合性學習第三冊《識字4》教學設計(通用13篇)
小語綜合性學習第三冊《識字4》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8個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成語,體會其中的韻律感和含義。
3、初步感知成語的特點并有收集成語的興趣。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積累成語。
資料袋
1、生字、詞語卡片。
2、學生收集的成語及成語故事。
教學設計
一、故事引入,激發興趣
1、講故事:同學們,你們知道哪些成語和成語故事?把喜歡的故事講給同學聽好嗎?
2、教師簡介成語的特點
(例:漢語的成語大多由四個字組成,一般都有出處。有的成語從字面上不難理解,像“后來居上”。有些成語必須知道來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像“杯弓蛇影”。)
二、朗讀
1、小組同學讀成語,互相說說讀了成語你懂得了什么。
2、多種形式練習朗讀。
如:師生對讀、生生對讀、齊讀、小組讀等。
三、講故事
1、講講自己知道的成語故事,說說自己懂得了哪個成語。
(用講故事的形式,幫助學生感知成語的意思、形象、具體。)
2、說說在什么時候可以用到這些成語。
四、識字
1、出示第一組成語,學生練讀,指導字音。
2、出示“寸、益、彰”三個生字,讀字音,交流識字方法。
字音:“寸”是平舌音,“彰”是翹舌音。
識字方法:減一減:寸――村
換一換:障――彰
3、看字卡,說詞語。
五、自學
1、學生總結第一組四個成語的學法。
2、學生自學第二、三組成語。
(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
六、匯報
1、讀一讀要求認識的字,說說識字的好辦法。
2、當“小老師”帶著大家讀成語。
3、說說自己最喜歡的成語,并說說為什么。
4、講故事。
七、寫字
1、出示要求會寫的8個字,引導學生觀察,說說自己的發現。
2、找出自己覺得不好寫的字,教師范寫指導。“補、拔、功、助、取、所”6個左右結構的字,讓學生運用已掌握的書寫規律自主練寫。采用師生互評的方式糾正不足之處。
寫“落”字提醒學生注意:上下結構,而不是左右結構,不要寫成三點水旁的字。
3、學生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4、自己評評,看看有哪些進步,同桌互評,共同進步。
八、練習
1、把成語填完整。
( )苗( )長 ( )到渠成 ( )井( )天
取( )補( ) 相得( )( ) 瓜( )蒂( )
一葉( )( ) 徒勞( )( )
2、把你收集的成語寫下來,和同學互換,互相讀一讀、記一記。
3、把你積累的成語中的生字做成卡片,以備復習時使用。
本站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自中小學教育資源站
小語綜合性學習第三冊《識字4》教學設計 篇2
杭州市采荷第二小學 王愛媛
一、學習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兒歌。
3、了解夏天各種動物的生活習性,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趣。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認字和朗讀兒歌。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熱情。
教學難點 :生字的書寫。
三、教學特色:
本課共有14個生字,識字量較大。但這些生字當中,有11個為動物名詞專用字,在其他場合較少出現。因此本課的生字識記較適合用“整體識記法”。不必分析字形或記憶方法。
小動物一直是孩子們喜愛的童年伙伴。因此在教學設計中采用“情境法”讓學生以小伙伴的身分進入意境,充分感受“玩中學”的樂趣。在“找朋友”、“小詩人擂臺”等游戲的過程中,既輕松地完成學習任務,又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又發展了學生的能力。使學生能“學以致用”(自編兒歌),學得興趣盎然。
四、教學方法:
1、情境創設。
2、找朋友游戲。
3、觀察、模仿、實驗法。
4、榜樣示范。
五、課前準備:
六、教學時間:
七、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讀準字音。
2、熟讀兒歌,了解各種動物的特點。
3、感受兒歌的韻律美,培養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教學過程 :
一、談話導入 :
1、同學們,你們知道一年當中哪個季節最炎熱嗎?(夏天)
2、我們剛剛走過夏天,誰能說說在有夏天里你看見過哪些小動物?(學生自由回答)
3、揭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識字4》也向我們介紹了好多小動物,我們一起來看看吧。(課件出示有文中所提及的各種動物圖片及名字的畫面)
二、雙向互動,趣味識字:
1、同學們,你們認識這些小動物嗎?請選擇你喜歡的小動物,大聲地叫叫它們的名字。(學生開火車讀小動物的名字,要求讀準字音。)
2、小動物們聽到小朋友熱情的叫聲,都跑出來了。(在黑板上貼出動物圖片)同學們,現在你還認識它們嗎?下面我們來做一個小游戲,看看誰真正認識了這些動物朋友。老師請出一個小動物(即拿起一張動物圖片),請你們馬上找到寫有這個小動物名字的卡片,比比誰找得又快又好。(再認生字)
3、(板書所有小動物的名字)同學們仔細看看這些名字,你發現了什么?(都有蟲字旁,大多是形聲字)
三、初學兒歌,質疑問難:
1、(動畫展示小動物們的活動)夏天,小動物們在干什么?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說)
2、大家說得真不錯。還有一位特別能干的小朋友把小動物們的活動編成了一首兒歌,請小朋友們打開書讀一讀。(自由讀兒歌)
3、讀了這首兒歌,你覺得還有不認識的字或不明白的問題嗎?請提出來,大家一起幫助你。(學生質疑,其他學生互相解答或教師引導)
4、學習生字。
四、感情朗讀,激發興趣。
1、同學們,看到這么多可愛的小動物,你的心情是怎樣的?你覺得應該怎樣來讀這首兒歌?請用你覺得最好的方法把兒歌讀一讀,然后說說你最喜歡哪一句?你覺得這一句應該怎樣讀?(學生再讀兒歌)
2、我們來一個兒歌朗讀擂臺賽,比比誰讀得最棒。(朗讀交流,相互促進)
3、評選小擂主。
五、書寫指導。
1、等同學們朗讀擂臺中獲勝了,哪些小朋友能在寫字擂臺中獲勝呢?讓我們一起看看。(出示生字:螞蟻)
2、誰來說說這兩個字有什么特點?書寫時要注意什么?(分析書寫要領)]
3、有小老師上來給同學們作示范嗎?(請一名較好的學生上臺示范)
4、評字,以肯定優點為主,適當地指出不足。
5、學生書寫練習,教師巡回指導。
六、課堂小結:
同學們,小動物一直是我們的好朋友。今天我們認識了6種小動物,但自然中的小動物還有很多很多。你還知道哪些動物?你也能編成一首兒歌來把它們介紹給大家嗎?回家試試看吧,老師相信你們能行!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復習生字,鞏固生字。
2、精讀兒歌,背誦兒歌。
3、試著仿編兒歌,提高學生參與的興趣。
一、復習生字。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認識了許多小動物和它們的名字,小動物們想回家了,你能幫它們找到自己的家嗎?(課件展示一些小房子,小房子上寫拼音。另外一些卡片上寫著動物的名字,打亂順序,請學生將字與音對應起來)
二、表演讀兒歌:
1、上節課,老師請小朋友回家做一個自己最喜歡的小動物的頭飾,請把它戴起來吧。(學生戴上自己喜愛的頭飾)
2、每種動物請一個上臺表演讀,邊讀邊自由發揮做動作。
3、自由組合小組讀。
三、生字書寫:
1、激趣:小動物們,你們會寫字嗎?老師只知道小學生會寫字,但不知道小動物們的字寫得怎么樣?愿意露一手給我看看嗎?
2、指導:
四、拓展。
1、上節課老師讓小朋友回家學著編一紡其他動物的兒歌,你們編得怎么樣?(請學生讀一讀自己編的兒歌,不論質量如何都給予肯定)
2、選擇一兩首較有創意的集體幫助修改。
五、附學生編寫的部分兒歌供參考:
動物世界 小動物 小動物
——陳潤佳 ——陳方燕 ——陳奕錚
金魚水里游得歡, 牛兒田里耕地忙, 天上鳥兒飛得歡,
白兔野外捉迷藏。 老虎山間做大王。 蜜蜂花間采蜜忙。
小鳥樹杈造新房, 懶豬圈中打呼嚕, 樹上猴子蕩秋千,
海獅水里表演忙。 小狗身上抓癢癢。 魚兒水里捉迷藏。
猴子樹上蕩秋千, 雄鷹半空尋獵物,
孔雀開屏真漂亮。 燕子忙著造新房。
小語綜合性學習第三冊《識字4》教學設計 篇3
作者:浙江省寧波市曙光小學 許波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一年級下冊
[教學設想]
人教社的新教材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教學思想、新的教學理念。《識字四》以一首充滿童趣的兒歌介紹了小動物在夏天的情景。這里寫的小動物大都是昆蟲,要求認識的字大都有蟲字旁。課文趣味盎然、色彩豐富,很受學生喜愛。在教學中推崇創造性學習,讓學生在開放的課堂快快樂樂地獲取新知,從而品嘗到成功的樂趣
[學生分析]
夏天是孩子們的,歡樂是孩子們的,夢想也是孩子們的。孩子們對夏天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一年級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許多的動物,能說出它們的名字和一些現象,還能簡單地表達自己的意愿。但是,那僅僅是一些零碎的、不規范的語言。為了使他們正確理解和運用語言,在課堂上必須聯系他們的生活實際,創設他們熟悉的生活情景,幫助他們學習、積累、感悟語言。我所執教班級的學生喜歡閱讀,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大部分學生能對感興趣的內容提出簡單的問題,能發表自己稚嫩的見解,并已能熟練地使用鼠標。
[教學目標 ]
1.認識“蜻、蜓”等11個帶有蟲字旁的生字和“展、運、網”3個生字,會寫“螞、蟻”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兒歌。
3.認識并了解夏天一些動物的生活,體會小動物給夏天帶來的情趣,使學生產生好奇,愿意觀察了解大自然。
4、能仿照課文編編兒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有條件可以去網絡教室)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激趣導入 (多媒體出現知了的叫聲及精彩畫面)
1、引:小朋友,你們聽,聽到了什么?
是啊,知了叫,夏天到,那么夏天會發生哪些有趣的事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2、(多媒體出現夏天的美景。)你看到夏天有哪些有趣的事?
3、師:這么多有趣的事,有一位小作者把它們編成了一首好聽的兒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識字4 (板書課題)
〈根據學生的認識水平,利用直觀形象的多媒體課件,密切聯系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將學生帶入夏天這一優美的情境中。學生則踴躍介紹從多媒體、書中、課外等獲悉的材料。〉
二、整體感知(多媒體出示課文內容)
1、下面請小朋友自由讀讀兒歌,借助拼音讀正確。
2、大家讀得很認真,看小動物們急著和大家交朋友,你能交到幾個好朋友呢?(多媒體出示詞語)抽個別學生讀——
哪些詞語的讀音你要提醒大家的?(齊讀)
3、讀了這些詞語,從字形上看你有什么新發現呢?
生:都是“蟲”字旁的字,蟲字旁的字大都跟昆蟲,小動物有關。
你還知道哪些帶有“蟲”字旁的字?(學生交流)
〈通過學生自主學習生字,探討研究課文中一些生字的規律。發現蟲字旁的字大都跟昆蟲,小動物有關。〉
4、你了解這些小動物嗎?想了解他們嗎?那就讓我們到精彩的網上去看看吧。(學生上網瀏覽教師制作的動物虛擬網站)通過上網你獲得了哪些知識呢?請交流。(學生交流)
小結:是啊,通過上網我們獲得了豐富的知識,更加了解這些小動物,讓我們再次讀這些詞語。
〈師生共同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從課內走向課外,展現大的語文觀。〉
5、大家認識的字可真多呀!現在就請我們來輕松輕松,做做游戲,找找朋友,把“生字”氣球和“拼音”氣球拉在一起。(學生做人機互動練習)
6、認識了這些詞語,接下來,我們來寫一寫“螞、蟻”兩個帶有“蟲”字旁的生字。(螞的關鍵筆畫在哪里?蟻右邊書空指導)
學生書寫,教師巡回指導。
〈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讓全班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拓展性處理教材,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充分發揮網絡教學功能〉
三、朗讀理解
1、師:我們已經和小動物成了好朋友,那你能把整首兒歌讀正確嗎?請把兒歌讀給旁邊小朋友聽。評評他讀得怎樣?送他一句話。
2、一共有幾句話?(3句話)你最喜歡的哪個句子,趕快練練吧!
3、說說喜歡的原因
A、例:第一句
為什么喜歡這句話?好在哪里?(展翅飛,把蜻蜓飛的樣子寫出來。捉迷藏把蝴蝶當作人來寫,寫得很生動,有趣。)朗讀體會
B、理解第二、三句話。
下面小動物做了哪些有趣的事呢?請大家自由讀讀后面二句話,跟旁邊小朋友交流(造宮殿,運食糧,游得歡,結網忙)讓我們配上音樂來讀這首兒歌,你可以邊讀邊表演。
小結:這首歌不但寫得非常有趣,而且小作者還用了“誰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來寫。大家學得這么認真,許老師帶你們去參加一場森林音樂會,瞧,森林音樂會開始了。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老師的指派來代替學生的閱讀,一開始就有意識地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并發揮小組學習的合作力量,從理解、模仿到遷移、創造〉
四、引導創新(學生編兒歌。)
師:(媒體出示森林圖,創設情境)小動物們各自表演了什么節目呢?你能像小作者一樣用上“誰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選一個或幾個小動物來說說嗎?
(學生自由練說——交流)教師對學生的回答做比較。
------邊編兒歌教師邊打字
小結:通過大家的努力,一首朗朗上口的兒歌寫成了,今天你們各個都成了小詩人。
〈這部分設計通過創設情境,為學生提供語言學習實踐應用的機會,采用選擇性教學,鼓勵他們主動學習,勇于創造。〉
五、暢談收獲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不但讀懂了兒歌,認識了生字,而且還知道許多有關文中小動物的知識。你還想了解哪些小動物呢?
向學生推薦動物網站。
小語綜合性學習第三冊《識字4》教學設計 篇4
《識字4》教學后記
蘇教版語文第四冊《識字4》是行進偏旁的比較識字。《識字4》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偏旁的演變圖,用圖表的形式,展現了實物、古文字、現代偏旁,意在讓學生明白偏旁的本義。第二部分是帶有偏旁的詞語以及和詞語對應的實物插圖。四組詞語都配有與學生實際緊密聯系的插圖,課文圖文并茂,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圖文對照中識字,提高識字能力,使識字變得趣味無窮。
課堂上我注意實踐以下幾點:
1.直觀教學法
借助多媒體生動的畫面,鮮明的色彩等優越功能輔助教學,讓學生通過看圖說圖意,讀好詞語理解詞語,學會運用課本中的詞語說話,讀詞語總結規律,學生被生動的畫面深深吸引,激發了學習興趣,體驗了學習漢字的樂趣,自始至終注意力都很集中。
2.進行學法指導。
由于識字3已經學過形近偏旁的比較識字,因而,課堂上,我采用的是上節課的學習方法,讓學生用識字3的方法自學識字4,再用集體回報的形式組織學生學習詞語,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學習積極性非常高,自主看圖、讀詞、明義、總結規律,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學習效果好。
3.進行說話訓練。
語言文字訓練是小學語文的主要任務。課堂上我不僅讓學生看圖認識事物,而且讓學生運用課文中的詞語練習說話。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學生言之有物,個個有話說,同時,在說話的同時又加深了學生對詞語的理解。
4.結合課文內容進行思想教育。
教書育人是每位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語文課上隨處可見思想教育的素材,教師要積極挖掘這些有利資源,以免造成浪費。
教學教學時,我讓學生看小姑娘晾曬東西時,讓學生說說你想對她說什么。使學生受到勞動關榮的教育;又如,教學“眺望”時,讓學生說說你還在哪里眺望到美麗的風景,使學生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再如,學習“黃河”一詞時,我讓學生說說你有什么疑問?讓學生了解黃河水為什么會變黃,從而滲透環境保護教育。
總之,通過以上訓練學生不僅學會了詞語,而且進行了說話訓練,口頭表達能力得到了訓練培養,思想品德也得到了提升。
蘇教版第四冊《識字4》教學反思
蘇教版第四冊第一單元《識字4》是行進偏旁的比較識字。《識字4》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偏旁的演變圖,用圖表的形式,展現了實物、古文字、現代偏旁,意在讓學生明白偏旁的本義。第二部分是帶有偏旁的詞語以及和詞語對應的實物插圖。四組詞語都配有與學生實際緊密聯系的插圖,課文圖文并茂,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圖文對照中識字,提高識字能力,使識字變得趣味無窮。
課堂上我注意實踐以下幾點:
1.直觀教學法
借助多媒體生動的畫面,鮮明的色彩等優越功能輔助教學,讓學生通過看圖說圖意,讀好詞語理解詞語,學會運用課本中的詞語說話,讀詞語總結規律,學生被生動的畫面深深吸引,激發了學習興趣,體驗了學習漢字的樂趣,自始至終注意力都很集中。
2.進行學法指導。
由于識字3已經學過形近偏旁的比較識字,因而,課堂上,我采用的是先復習識字3,小結上節課的學習方法,進而讓學生用識字3的方法自學識字4,再用集體回報的形式組織學生學習詞語。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學習積極性非常高,自主看圖、讀詞、明義、總結規律,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學習效果好。
3.進行說話訓練。
語言文字訓練是小學語文的主要任務。課堂上我不僅讓學生看圖認識事物,而且讓學生運用課文中的詞語練習說話。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學生言之有物,個個有話說,同時,在說話的同時又加深了學生對詞語的理解。
4.結合課文內容進行思想教育。
教書育人是每位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語文課上隨處可見思想教育的素材,教師要積極挖掘這些有利資源,以免造成浪費。
教學識字4時,我讓學生看小姑娘晾曬東西時,讓學生說說你想對她說什么。使學生受到勞動關榮的教育;又如,教學“眺望”時,讓學生說說你還在哪里眺望到美麗的風景,使學生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再如,學習“黃河”一詞時,我讓學生說說你有什么疑問?讓學生了解黃河水為什么會變黃,從而滲透環境保護教育。
總之,通過以上訓練學生不僅學會了詞語,而且進行了說話訓練,口頭表達能力得到了訓練培養,思想品德也得到了提升。
小語綜合性學習第三冊《識字4》教學設計 篇5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我知道同學們通過學習《識字》認識了許多的漢字,今天我們要來學習與字謎有關的識字,那就是——識字4(板書課題)。
二、認識新的偏旁:“馬字旁、提土旁”并比較它們在寫法上與“馬、土”的區別。(師板書強調注意筆畫的寫法)
三、轉轉盤識字:激趣:“也”字一個人玩久了,有些孤單,于是,就去找偏旁交朋友,我們去看一看它們是否成為了朋友。
1、課件出示轉盤,再認讀一遍四個偏旁。(三點水旁、馬字旁、提土旁、單人旁)
2、點擊轉盤,觀察加上不同的偏旁后,“也”分別變成了哪四個新字。
3、借助拼音讀出“馳、地、池”和“他”。
4、分別給四個字組詞,并通過課件引導學生理解“奔馳、田地、池塘”的意思,并觀察詞語意思和偏旁之間的聯系。
5、試著用三個詞說一兩句話。
四、誦讀謎面,理解字謎:
1、復習學過的字謎。
如:三個人坐在日頭上。——春
二十四口人站在北門口。——燕
2、下面我們要學習的小兒歌也與字謎有關,想不想知道呢?趕快打開書讀一讀吧,要求:借助拼音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正音:“行”是后鼻音;“莊”是三拼音同時也是翹舌音。
3、這是一首字謎,它讓我們猜一個字。引導學生一邊讀一邊想,一邊看轉盤圖和插圖,讀懂每一句,讀懂整首字謎。不能讀成順口溜,也不能頓讀。然后再根據謎面猜字謎。
4、交流謎底,并引導學生借助圖畫和轉盤圖誦讀字謎,引導讀出韻味,讀出由謎面猜出謎底的情趣。
五、學寫生字:
1、出示生字:馳、池、地
2、生字開花。
3、指導寫字,引導學生觀察每個字的結構和在田字格中的布局,怎樣寫才規范、美觀,師引導學生們描紅、練寫,培養學生寫好字的信心和能力。
六、課后作業:繼續編字謎,想一想你還知道哪些字可以編成謎語?比一比,誰編得巧妙。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綠線內的字,認識幾個新偏旁。
2、初步了解一些基本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可以組成其他字的知識,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3、誦讀謎面,理解謎語(字謎),體驗猜字謎的樂趣。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認識幾個新偏旁,并能夠正確、美觀的書寫生字。
教學難點:趣味識字,讀出字謎兒歌的情趣。
教、學具:轉盤、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小語綜合性學習第三冊《識字4》教學設計 篇6
一、激趣導入 ,引入新課
一年有四個季節,春、夏、秋、冬。春天過去了就是夏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夏天吧。(出示多媒體課件)在這美麗的季節里,有哪些動物朋友呀?請你們仔細觀察,小動物在做什么呢?在生活中你們見過這些小動物嗎?在什么地方見過它們?
學生1:蜻蜓在空中飛呢。
學生2:蝴蝶在跳舞。
學生3:蝌蚪在水里游泳。
學生4:……
學生:我在家里見過蜘蛛。我在河里見過蝌蚪。……
(運用多媒體課件,聯系學生已有的經驗世界,引導學生去觀察發現,將學生帶入學習的情境之中,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拉近學生與課本的距離。)
二、讀兒歌,識生字
1、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有一首兒歌就寫了這些小動物有趣的活動,你們愿不愿意自己先讀讀?
如果你在讀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比如,有的字你不認識了,怎么辦呢?
學生1:可以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學生2:可以問老師,問同學。
(變個角度提出學習的要求,自然,有親和力。在不動聲色中,滲透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2、這些都是很好的學習方法。現在請大家讀讀兒歌,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學生自由讀書。
(1)哪些同學讀完了,快快打個勝利的手勢。這些字你們認識嗎?教師出示“展、運、網”。
學生:展展翅蜻蜓半空展翅飛。(個別讀,其他同學跟著讀。)
教師:誰能學學小蜻蜓做個展翅飛的動作?
(讓學生通過動作對“展”這個字加以理解,鞏固學生的認識。)
學生:運運食糧螞蟻地上運食糧。(個別讀,其他同學跟著讀。)
(此處對“運”的指導教師忽略了。)
學生:網結網蜘蛛房前結網忙。(個別讀,其他同學跟著讀。)
蜘蛛結的網叫蜘蛛網,咱們班有小畫家嗎?誰能到黑板上簡單地為我們畫張蜘蛛網?一名學生上臺畫。
教師在圖畫上寫“網”,你們發現了什么?
學生:網字外面的框就像是蜘蛛的網,里面的小叉子就像是小蜘蛛。
(這個環節的設計非常巧妙,學生在圖和字的比較中,立即發現了“網”字象形的構字特點,增強了學生識字的興趣。)
教師:你還知道什么網?
學生紛紛說:球網鐵絲網電網漁網上網
(運用組詞的方式,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加深學生對“網”的認識。)
(2)我們大家一起合作來讀讀兒歌,一人讀一行,怎么樣。聽的同學們要注意,他們的字音讀準了嗎?
學生一人讀一行。(評價:字音讀得真準確。)
這么多同學還想再讀讀,這次一人讀一句。
學生一人讀一句。
3、還有這么多的同學都想讀,這次我們這樣試一試。先讀讀兒歌,然后在兒歌中找一找這些小動物的名字,用橫線畫出來。等你同桌的小伙伴也畫完了,把你認識的小動物的名字讀給小伙伴聽,不認識的你可以問問他。
學生讀書并畫出小動物的名字。不認識的同學之間互相學習。
(1)檢查:你都畫出了哪個詞?
學生:我畫出了蜻蜓蝴蝶蜘蛛蚯蚓螞蟻蝌蚪
(2)誰和他畫的一樣呀?聰明的孩子讓我們一起呼喚這些小動物,把它們請出來吧!學生
齊讀。
(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讓學生初步認識兒歌中表示小動物名稱的詞。)
4、小動物們從兒歌中跑出來了,你們還記得它們的名字嗎?(出示課件)
(1)注意看屏幕,誰能帶著大家讀讀這些詞?(圖畫、拼音、詞語全部出示)
一名同學讀詞語,其他同學跟著讀。
男生、女生比賽讀。
(運用比賽的方式,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小動物們回家了,還能讀出他們的名字嗎?(去掉圖畫)愿意讀的一起讀。
學生自由朗讀。
(3)拼音不見了,還認識嗎?
分小組讀詞語。同學之間互相幫助。
5、排列順序讀:在這些詞中你還有哪個詞不認識?請你的好朋友來幫助你。還有誰不認識?快問問你的同桌。誰全認識了?全認識的同學請起立,我們大聲讀一讀。
(在以上環節里,教師采用多種方式,不斷復現所學詞語,從看圖讀拼音識字,到讀拼音識字,再到去掉拼音識字,生字的識記體現坡度,在反復與生字的見面過程中,學生認識了生字。)
6、同學們的字音讀得真準,老師送給你們一份禮物。你們收到什么禮物了?(小動物的照片和名字)我們讓照片、名字手拉手,成為好朋友吧。大家一起來玩找朋友的游戲。教師示范:“嘿嘿,我的朋友在哪里?你的朋友在這里。我們的名字叫:蝴蝶”……
12名學生分別上臺做找朋友的游戲,其他同學一邊拍手一邊讀詞語。
(讓學生在喜聞樂見的游戲中鞏固生字,增強了識字的興趣,不僅營造了融洽的學習氛圍,而且加強了對生字詞的復習鞏固。)
三、感悟方法,培養能力
1、(根據黑板上展示的小動物名字)同學們,快快睜大你的眼睛,注意觀察這些字,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都有蟲字旁。
2、你們還發現了什么?
(1)引導發現形旁:這些字都有蟲字旁,蟲字旁與這些字有關系嗎?
學生1:這些字都是小動物的名字。
學生2:這些字都是蟲子。是昆蟲。
學生3:小動物中有的是昆蟲,有的不是昆蟲。
(評價學生:你真是個會思考的孩子。)
(2)引導發現聲旁:“螞”這個字念什么?[遮住蟲] 讀什么?
學生:螞蟻的螞,右邊念馬,加上蟲子旁也念馬。
這個“馬”字在“螞蟻”的“螞”中表示什么?
學生:表示讀音。(評價:你真是會動腦筋的孩子。)
3、小結:像這樣,在一個字當中,一部分表示字的意思,另一部分表示讀音,這樣的字
叫——形聲字。一起說:形聲字。在漢字中有許多形聲字,抓住這個特點可以幫助我們牢牢地記住這些字。
(教師在學生認識了蜻蜓、蝴蝶、蚯蚓、蝌蚪和蜘蛛等生字后,引導學生尋找規律。在“你發現了什么”的引導下,學生感悟到借助形聲規律識字的方法。這樣在完成識字教學的同時,培養了學生識字能力,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
四、指導書寫
1、今天我們不僅認識了形聲字,我們還要一起寫寫形聲字呢。聽,小姑娘對我們說什么了。你們想對她說什么呢?(課件出示三個“螞”字)
請看這三個字你認為哪個字最漂亮,為什么?
學生:中間的字最好看,因為左邊的字兩部分分開了。右邊的字左右兩部分又太擠了。
范書:講解要求。在寫這個字時我們一定要注意把兩部分寫緊湊。
(引導學生觀察三個“螞”字,讓學生在比較中感悟。教師的示范指導放在學生的感悟之后,使教師的指導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2、蟻:這個字念什么?伸出小手我們寫一寫。我們再看看這個字的右半部分,你們認識嗎?伸出你的小手,我們來寫寫這個字的右半部分“義”。學生書空。
3、提醒寫字的要求:寫字時我們一定要保持正確的寫字姿勢。爭取把字寫正確、寫漂亮。這些要求你都做到了,就會得到小紅花。
4、學生書寫。描紅。仿寫。
5、評價:有很多同學得到了小紅花。相信你們平時多練習,一定會寫得更漂亮。
五、拓展延伸,仿寫兒歌
1、今天我們和這么多小動物交了朋友,你最喜歡哪種小動物呀?請你讀一讀你最喜歡的這種小動物的活動,可以邊讀邊加上動作演一演。練好之后,讀給同桌聽。
同學自己練習讀書,再讀給同桌聽。
齊讀。指名讀。
(教師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自主選擇朗讀的內容,不以老師的指派來代替學生的閱讀。邊讀邊加上動作,一方面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另一方面讓學生的學習得到一定程度的調節。)
2、哪些同學愿意為大家讀一讀呀?
分別請了六位同學朗讀兒歌,其他學生評議。
3、除了今天我們認識的小動物,你還對哪些動物有了解呀?你們能不能學著兒歌中的句子,說說這種動物的活動?比如,什么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學生1:白兔地上蹦蹦跳。
學生2:小貓房前喵喵叫。
學生3:小狗屋里汪汪叫。
學生4:大象河邊在洗澡。
……
教師把學生的即興創作在電腦上打出來,投影在屏幕上。
(在完成識字教學基本任務后,教師設計了仿照兒歌句式讓孩子練說的環節,這種安排是比較好的。它打開了孩子思維的空間,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不過,是否還可再做一些調整?比如,讓學生先想一想,然后再說一說。甚至鼓勵學生自己寫一寫,寫完后,進行展示交流,讓每一個孩子都動起來,都有成就感。
五、教師小結
課下,可以把自己創作的句子在兒歌后面寫下來,這首兒歌的內容就更豐富了。還可以把寫的兒歌給老師看看,課下我們還可以觀察這些小動物,或者搜集一些你喜歡的小動物的材料,來豐富我們的知識。
評價:
這是一堂比較成功的識字課。在教學中,教師把握住了低年級識字教學的主要任務——識字、寫字,把課文讀通、讀順、讀熟。并通過多種有效的方式,將這些任務落在實處。其中,最突出的有三點。
1、識字教學體現層次性,運用多種方式復現生字。
一年級學生識字的一個特點就是“認得快,忘得快。”因此,識字教學要根據兒童識字的這一特點,對生字的認記要采取多種方式,反復認記。這堂課,教師根據生字的不同特點,采取了多種識字方式,從看圖讀拼音識字,到讀拼音識字,再到去掉拼音識字,在游戲中識字,生字的識記有層次、有梯度,通過這樣反復訓練,學生對生字的認記得到了鞏固。
2、注重引導發現,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
識字教學不僅僅只是把教科書上規定的那幾個字教給孩子,它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能獨立識字。老師比較準確地把握住了識字教學的這一目的,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發現并掌握識字的方法。如,畫蜘蛛網的圖,再寫“網”這個字,然后引導學生觀察,說說“發現了什么?”。又如,在學生認識了蜻蜓、蝴蝶、蚯蚓、蝌蚪和蜘蛛等生字后,引導學生發現借助形聲特點識字的方法。在整個識字過程中,教師積極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究發現,培養了學生的識字能力。
教學中,教師還注意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如,在讀兒歌前,問學生,如果在讀的過程中遇到不認識的字,怎么辦呢?啟發學生自己想辦法。
3、遷移學習成果,發展學生語言。
教師充分利用教材,在完成識字、讀書基本任務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語言實踐活動。通過說話練習,鼓勵學生運用課文的句式說句子,讓學生感到“我也能編兒歌”,“我也可以做一個小詩人”,從而使學生體會到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的樂趣,增強學生的成就感,調動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小語綜合性學習第三冊《識字4》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寸、益”等9個生字,會寫“寸、落”等8個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成語,體會其中的韻律感。
3、初步感知成語的特點并有收集成語的興趣。
【教學重點】
讀寫生字。
【教學難點】
體會韻文的韻律感,感知成語,培養學生學習、收集成語的興趣。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設想】
成語是我國漢語寶庫中的精華。他言簡易駭,能夠幫助我們以最簡潔的成語,把思想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借助本課教材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成語,激起閱讀、積累成語的興趣,并能在閱讀和交流中,悟出生活的哲理。生字時,讓學生通過生字與熟字比較,認識字形。朗讀課文,以誦讀為主。讓學生以洪亮的聲音,自豪的語氣,奮發的姿態,反復誦讀。運用朗讀、質疑、討論、想象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把知道的文中成語故事講給同學聽,掌握知識,啟迪思想。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故事引入,激發興趣
1、聽老師或同學講《拔苗助長》的故事,揭示課題。
2、教師簡介成語的特點。(如,漢語的成語大多由四個字組成,一般都有出處。有的成語從字面上不難理解,像“后來居上”。有些成語必須知道來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像“杯弓蛇影”。)
二、初步朗讀課文,邊讀邊想想成語的意思
1、出示“識字4”中的成語。
2、聽示范朗讀。
3、學生自己朗讀,讀準字音。
三、資料交流
課前布置預習,查找資料或請教父母,了解成語大意或故事內容。
1、學生自愿上臺交流:
我知道這個成語的意思是……
我能講這個故事……
2、請聽的同學說說,聽了同學的介紹,自己知道了什么。
四、讀詞識字
1、自由朗讀,不會的字看書上的注音拼讀。
2、自愿讀,師生正音。提示:寸,平舌音;彰、障,分清聲調。
3、出示字卡,學生認讀。
4、小組合作識記生字。
5、指導讀全文,讀出韻味,鞏固認字。
五、課外閱讀指導
1、讀本組后面的課文,想一想,課文與本課哪個詞語的意思相同或相近。
2、找成語故事讀一讀,積累幾個你喜歡的成語。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課件出示本課的詞語請學生認讀: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長 取長補短 相得益彰
管中窺豹 坐井觀天 一葉障目 不見泰山
拔苗助長 徒勞無功 瓜熟蒂落 水到渠成
2、自己讀,然后搶答。
二、學寫生字
1、認讀生字:
課件出示要求書寫的7個生字:
寸 落 補 拔 功 助 取 所
小組內讀生字。
2、識記字形:
請你仔細看一看這些生字有哪些特點?誰能想辦法記住他們?
3、書寫生字:
⑴ 小組內同學互相當小老師說說這些生字在田字格里應該怎么寫。
⑵ 老師在黑板上范寫,集體評議。邊評議邊寫。
4、鞏固生字:
學生獨立練寫,教師巡視評價。
三、課堂總結
【板書設計】 識字4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長 取長補短 相得益彰
管中窺豹 坐井觀天 一葉障目 不見泰山
拔苗助長 徒勞無功 瓜熟蒂落 水到渠成
【教學后記】
本課很多成語非常繞口,字音較難讀,學生在掌握時難度較大,出錯的很多,而且個別成語含義深刻,學生理解有一定困難,雖然有的同學知道一些成語的意思,但很多同學還是不太明白,需多加指導。
小語綜合性學習第三冊《識字4》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
⒈學會本課生字,認識只識不寫的字。
⒉仔細觀察圖畫,借助圖上描繪的事物去理解字詞。
⒊了解一些昆蟲的名稱,培養學生探索自然的興趣。
教學重點:
認識生字,練習寫字。能按筆順正確書寫田字格的生字,能按字的結構把字寫端正、勻稱。
教學難點 :
了解一些昆蟲的名稱,培養學生探索自然的興趣。
課前準備:
⒈選課文中六種昆蟲中你最喜歡的昆蟲做頭飾。
⒉收集這六種昆蟲的有關資料。
⒊發習字冊。
⒋自制課件。
教學過程 :
一、看圖入境,整體感知。
課件出圖:大家請看,這是什么地方?小朋友們在干什么?
相機出示帶拼音詞:采集昆蟲觀察
讀詞卡:觀察、采集、昆蟲
課件出示出示“采”“集”字的變形,組詞。
二、圖中識物,積累語言;創設情趣,隨文識字。
課件出示一小隊同學出發隊伍:星期天,生物小組的同學們為了舉辦一次昆蟲知識競賽,他們覺得采集一些昆蟲標本,他們到哪去找昆蟲呢?
相機出示圖2:田野、樹林、花叢
老師想知道誰的小眼睛最亮,能找到誰在樹林里?誰在花叢中?
讀詞卡:田野、樹林、花叢
聰明的孩子,你能用上圖上的三個詞說一句話嗎?
問:生物小組的同學們找到了哪些昆蟲?
相機點擊課件出示帶拼音詞:
蝴蝶、天牛、蟋蟀、螳螂、螞蟻、蜻蜓
讀詞卡:蝴蝶、天牛、蟋蟀、螳螂、螞蟻、蜻蜓
相機出示帶拼音詞卡:“蝴蝶”。
對帶蝴蝶頭飾的學生:你們能叫出自己的名字來嗎?
別的昆蟲你們見到它該怎樣打招呼呀?
依次訓練:天牛、蟋蟀、螳螂、螞蟻、蜻蜓
三、情境延伸,厚積人文
小朋友,你們是不是最喜歡你自己選擇的這種昆蟲呢?好了,選了同一種昆蟲的孩子,你們就成了這個家族的成員了,你們覺得自己家族的是不是最棒,最了不起的?找到你們家族的成員商量商量,夸夸自己家族有什么特殊本領。開始!
以各種形式匯報,依學生的回答相機放大有關圖片:
(蟋蟀又叫蛐蛐,它的叫聲不是用嘴巴發出來的,而是用翅膀的摩擦產生的。
我們蜻蜓是飛行家,每秒鐘能飛40米,還能連續飛行1小時呢!我們蜻蜓是益蟲,它專吃蚊子。了解了蜻蜓,抓過蜻蜓的同學你們有什么感受?
我們螞蟻最團結。我們螞蟻用觸角對話。
螳螂的大刀最厲害,可以保護自己。
蝴蝶很漂亮,人們都很喜歡它。
我們是吸樹脂的高手,但是人們不喜歡我們,說我們危害森林是害蟲……
(識記“牛”“螞蟻”生字。)
四、入境悟讀,讀寫結合
小朋友,你們覺得楊老師是那個家族的成員呢?楊老師是保護你們的大松樹,今天待在這有些寂寞了,想聽聽小動物們讀讀書,你們讀書給松樹阿姨聽聽,好嗎?
把書拿起,打開100頁,齊讀課文。
復習生字:采、集、蟲、螞、蟻、牛。
出示生字課件,學生臨摹。
小語綜合性學習第三冊《識字4》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學會10個生字和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田字格上的1個只識不寫,認識一個偏旁。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兒歌。能理解兒歌所表達的意思。
教學重難點:識字、寫字;朗讀、背誦兒歌。
教具學具準備:投影、字盤、生字卡。
主要板書:識字四。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觀察字盤,感知形聲字的特點
1. 出示字盤,與卡片“辛辛“,將兩者分別組合、演示。
2. 同學們,“辛辛”和“纟、讠”等分別組合構成了漢字。這就是一種造字辦法,這些字叫形聲字。上面4個字中的“辛辛”是聲旁,“纟、讠”是形旁,代表不同的意思。
二.讀準字音,學習詞語。
1. 用生字卡片指導讀準字音。
2. 讀4個字組成的詞語。
3. 理解:
(1) .出示實物理解“辮子、花瓣”
(2) 舉例理解“分辨、辯論”。
三. 游戲鞏固
用字盤辨字,并組詞。
四. 學習兒歌
1. 借助拼音自由朗讀,指名讀。
2. 指導朗讀。
(1).分別讀出疑問和肯定的語氣。
(2).注意停頓和重音
3. 教師示范讀第一小節,學生自由讀第二小節,齊讀。
4. 理解:是誰“圓圓臉蛋拖小辮”?
五. 學寫生字
1. 讓學生仔細觀察四個形聲字。
2. 指導書寫:三部分靠緊,注意“辛”的變形。
3. 學生練習。
六. 課堂練習
1. 選字填空。
辯 辮 辨 瓣
(1).你能分( )出牛郎星和織女星嗎?
(2).這朵菊花的花( )又細又長。
(3).許林和李青為了一道題( )論起來。
(4).陳凡走路是小( )兒一甩一甩的。
2. 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一. 復習鞏固
1. 讓學生轉動字盤讀生字,組詞。
2. 將字填入空格。
哪是紅梅花,請你來分( )。
這是紅梅花,它有五個( )。
哪是韻母a,請你來分( )。
這是韻母a,圓圓臉蛋拖小( )。
二.讀背兒歌
1. 齊讀后,指名用一問一答試讀。
2. 男女生分讀。
3. 背兒歌。
三.指導書寫
1. 出示范字,引導學生觀察。
2. 指導“蛋”的寫法。
3. 學生自學另外幾個字。
4. 描紅、仿影。
四.練習
1. 用“哪是——?這是——。”的句式進行對話練習。
2. 選字填空。
哪 那 圓 園 袋 蛋
(1).小弟弟紅通通的臉( )真像大蘋果。
(2).林林的口( )里裝滿了小石子。
(3).昨天,媽媽帶我到公( )里玩了半天。
(4).( )( )的太陽從東方升起來了。
(5).小軍送給我的( )本書真有意思。
(6).( )件衣服好看?
小語綜合性學習第三冊《識字4》教學設計 篇10
一、識字寫字
1、生字的呈現:
在學生交流詞語大意時隨機出現相應的生字(板書、貼生字卡)。
2、生字的識記:
⑴ 借助拼音認讀生字。
⑵ 小組交流會認的字,并說說識記的方法。
提示:村-寸,用“減一減”的方法;工-功,用“加一加”的方法;彰-障,用“換一換”的方法。
⑶ 你最喜歡和哪個生字交朋友,為什么?(字詞的運用)
如,我最喜歡和“功”字交朋友,因為只有用功學習,才能把功課學好。
3、識字的鞏固:
⑴ 用開火車的方式,鞏固和檢查生字識記情況。
⑵ 看字卡說詞語。如,“寸”──“寸有所長”。
⑶ 出示“我會讀”中的詞語,同桌互讀。
4、寫字指導:
本課八個要寫的字中,有六個是左右結構的字。書寫時,要重點指導左右結構的字。要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知識觀察、分析字形,運用左右結構的字的書寫規律把字寫規范,寫美觀。
補:第四、五兩筆要短,右邊不過豎中線,左邊不要寫成。
拔:左窄右寬,捺要舒展,右邊不要寫成“發”。
所:左邊的筆順是。
助、功:右邊都是“力”字,“橫折鉤”的“折”筆要往左斜,不能寫垂直。
二、朗讀感悟
1、自讀,要求讀準確,讀通順。朗讀成語時,要注意咬字吐字。本課平、翹舌音的字較多,要注意指導學生讀準字音。
2、師生對讀。老師讀前一個詞語,學生對后一個詞語。
3、生生對讀。一人讀一個詞語,或一人讀一節,互相正音。
4、齊讀,指導讀出韻味。注意體會韻腳的讀音:長-彰;天-山;功-成。
5、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讀了這些詞語明白了什么。
三、實踐活動
1、讀成語故事,積累幾個喜歡的成語。
2、把本課的成語和自己在課外找的成語做成卡片,互相交流。
四、教學設計舉例
1、故事引入,激發興趣:
聽老師或同學講《拔苗助長》的故事,揭示課題。
教師簡介成語的特點。(如,漢語的成語大多由四個字組成,一般都有出處。有的成語從字面上不難理解,像“后來居上”。有些成語必須知道來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像“杯弓蛇影”。)
2、初步朗讀課文,邊讀邊想想成語的意思:
⑴ 出示“識字4”中的成語。
⑵ 聽示范朗讀。
⑶ 學生自己朗讀,讀準字音。
3、資料交流:
課前布置預習,查找資料或請教父母,了解成語大意或故事內容。
⑴ 學生自愿上臺交流。
我知道這個成語的意思是……
我能講這個故事……
⑵ 請聽的同學說說,聽了同學的介紹,自己知道了什么。
4、讀詞識字:
⑴ 自由朗讀,不會的字看書上的注音拼讀。
⑵ 自愿讀,師生正音。提示:寸,平舌音;彰、障,分清聲調。
⑶ 出示字卡,學生認讀。
⑷ 小組合作識記生字。
⑸ 指導讀全文,讀出韻味,鞏固認字。
5、課外閱讀指導:
⑴ 讀本組后面的課文,想一想,課文與本課哪個詞語的意思相同或相近。
⑵ 找成語故事讀一讀,積累幾個你喜歡的成語。
五、資料袋
1、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尺比寸長,但運用的場合不同,尺有顯得短的時候,寸也有顯得長的時候。比喻每個人或事物各有長處和短處。出自《楚辭·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2、坐井觀天:
坐在井里看天。比喻見識有限,眼光短淺。出自《韓愈·原道》:“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3、管中窺豹:
管,竹管;窺,從孔隙中看。從竹管孔中看豹,只能看到豹子身上的一塊斑紋。比喻見到的只是事物的一小部分,未能看到事物的全貌。
4、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障,遮擋。一片小小的樹葉擋住了眼睛,就看不見遠處高大的泰山。比喻被眼前細小的事物蒙蔽,看不到事物的本質或全體。
5、相得益彰:
相得,互相配合、映襯;益,更加;彰,顯著。原指君臣之間相互配合更能發揮各自特長。后泛指兩者之間互相映襯,更能顯示各自的長處和優點。出自漢代王褒《圣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彰。”
6、拔苗助長:
把禾苗拔高,幫助它生長。出自《孟子·公孫丑上》。這是個寓言故事,說明不顧事物的發展規律,急于求成,結果反而把事情弄糟。
7、瓜熟蒂落:
瓜熟了,瓜蒂自然脫落。比喻條件或時機成熟,事情自然就會成功。出自宋代張君房《云芨七簽》:“瓜熟蒂落,啐啄同時。”
8、水到渠成:
渠,溝渠。水流到的地方自然成渠,比喻條件成熟,事情自然成功。出自宋代蘇軾《答秦太虛書》:“水到渠成,不須慮。”
小語綜合性學習第三冊《識字4》教學設計 篇11
教材分析:
這是第一冊課文中第二個識字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這是一片用“詞串”形式識字的課文,圍繞兒童在野外采集昆蟲標本的內容,將一組詞語組成韻語。課文配有圖畫,在圖文對照中識字、誦讀,可以拓展學生的事業,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本科的訓練重點是識字和寫字。
學情分析:
由于學生已是第二次接觸識字課文了,學生已經對師資課文的學習有一個初步的印象了,所以在教學時,可以先給學生復習上一單元識字的方法,讓學生根據以前的方法來學習這一單元識字的內容,以鞏固識字的方法,注意在講解昆蟲名稱時,要結合插圖和學生的生活經驗,把詞語跟它所表示的昆蟲形象聯系起來。
教學目標設定:
1. 知識和能力:繼續學習仔細觀察圖的方法,重點放在正確流利地朗讀詞語上。反復誦讀中體會韻文的特點,以訓練語感,產生審美體驗。
2. 過程和方法:先通過觀察圖畫讓學生認識蝴蝶等昆蟲和野外的景物以及這些詞語,最后指導學生按筆順正確書寫田字格中的生字。
3. 情感和態度:讓學生在觀察圖畫之后,了解野外采集昆蟲標本的情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時間:兩課時。
一復習導入。
師:小朋友們,上一節課我們來到了美麗的大自然,看到了綠色的(出示詞卡:田野)
生:田野
師:你讀.
生讀。
師:我們還看到了茂密(出示詞卡:樹林)
生:樹林
師:你來讀。
生讀。
師:我們還看到了美麗的————(出示詞卡:花叢)
師:來讀。(生讀)
過渡:大自然不僅美麗,還有許多有趣的小生靈呢!我們叫它們
出示詞卡:昆蟲
生讀:昆蟲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將再次走進美麗的大自然,走進有趣的昆蟲王國,去探索它們的無窮奧秘。瞧!它們來了,在向我們招手呢?
二學習兩組詞串。
課件1演示:(輕快的音樂響起來)兩只美麗的蝴蝶從右邊慢慢地飛過來,飛到當中,停在那里翅膀不停扇動。同時,從蝴蝶的當中部分慢慢地向外擴展成一個帶有小花的鏡框,使蝴蝶出現在花叢中。【鏡框外有“蝴蝶”字樣,并加注拼音】
師:多美啊!它是誰呀?
生:它是蝴蝶。
師:你能讀好它嗎?
生:蝴蝶
師:讀得真準,還有誰愿意讀?
生:蝴蝶
師:讀得非常好,我們一起讀。
生:蝴蝶
師:又一只小昆蟲來了,仔細看。
課件2演示:(配樂)一只天牛從左邊飛過來。天牛也正好飛至當中,從天牛的當中慢慢地向外擴展成一個帶有一棵大樹的鏡框,使天牛趴在樹干上。【鏡框外有“天牛”字樣,并加注拼音】
師:這是誰呀?
生:這是天牛。
師:“天”是三拼音。“牛”的聲母是n。我們要把它讀準確。跟老師讀“天牛”。
生:天牛。
師:還有準愿意讀?
生:天牛。
師:聽,又有誰來了?
課件3演示:(隨著蟋蟀的叫聲)一只大蟋蟀從右邊跳過來,蟋蟀跳到當中,頭在上下擺動。在蟋蟀的當中部分慢慢地向外擴展成一個帶有幾顆小草的鏡框,使蟋蟀出現在小草中。【鏡框外有“蟋蟀”字樣,并加注拼音】
師:這是誰呀?這么可愛?
生:這是“蟋蟀”
師:蟋蟀的“蟀”是三拼音,聲母“sh”是翹舌音,我們要把它讀準了,誰來讀?
生:蟋蟀
師:讀得真準,還有誰想讀這個詞?
生:蟋蟀
師:好,我們一起來讀一遍。
生:蟋蟀
師:多可愛的小昆蟲,看,又有誰來了?
課件4演示:(配樂)螳螂從左邊慢慢地爬過來,螳螂爬到當中,兩對前足不停地上下擺動。在螳螂的當中部分慢慢擴展成一個帶有兩片綠葉的鏡框,使螳螂出現在一片綠葉上。【鏡框外有“螳螂”字樣,并加注拼音】
師:說說看,它是誰呀?
生:它是螳螂。
師:你能讀好它嗎?
生:螳螂
師:讀得很準,誰再來讀。
生:螳螂
師:我們一起把這個詞語讀一遍。
生:螳螂
師:瞧!這又是誰呀?
課件5演示:(配樂中里面有“嘿唷”聲)兩只螞蟻搬著東西從右邊走向當中,在螞蟻的當中部分向外慢慢擴展成一個鏡框。【鏡框外有“螞蟻”字樣,并加注拼音】
師:誰來說,這是誰?
生:這是螞蟻。
師:你能讀好它嗎?
生:螞蟻
師:螞和蟻都是第三聲,他們放在一起的時候,前面的螞就要讀第二聲,跟老師讀螞蟻。
生讀:螞蟻
師:讀得真準,誰再來讀?
生:螞蟻
師:我們一起把這個詞語讀一遍。
生:螞蟻
師:看,這又是誰呀?
課件6演示:(配樂)蜻蜓從左邊向當中飛來,從蜻蜓當中部分慢慢擴展成一個帶有水和一朵荷花的鏡框,使蜻蜓停在荷花上,翅膀在微微抖動。【鏡框外有“蜻蜓”字樣,并加注拼音】
師:說說看,它是誰呀?
生:它是蜻蜓。
師:你能讀好它嗎?
生:蜻蜓
師:“蜻”和“蜓”都是后鼻韻母,我們要讀準它。誰再來讀?
生:蜻蜓
師:讀得真準,還有誰來讀?
生:蜻蜓
師:我們一起來讀。
生:蜻蜓
師:這6個詞語放在一起你還會讀嗎?
課件7演示:“蝴蝶、天牛、蟋蟀、螳螂、螞蟻、蜻蜒”分兩行排列,加注音。鏡框及背景圖全隱去。
師:自已先試試。
生練讀。
師:誰愿意站起來讀給大家聽呢?
生讀這6個詞語。
師:不錯,還有誰想讀?
生再讀這6個詞語。
師:誰愿意來開火車來讀呢?火車,火車,誰來開?
生:開火車讀這6個詞語。
師:小朋友的本領可真大!把這些字音都讀準確了,現在張老師要把這些拼音都拿掉,你還會讀嗎?
課件8演示:隱去拼音,隨意點擊詞語都會現出紅色,閃兩下。
師:自已先好好練練。
生自由讀。
師:好了嗎?好,張老師請一個小朋友來認讀,讀對了我們小朋友一起跟他讀,讀錯了我們幫他糾正。誰來讀?(點讀)
生讀。
師:好極了,誰還愿意讀?(點讀)
生讀。
師:讀得真好,我們一起來讀。(點讀)
生齊讀。
師:小朋友可真了不起!個個表現得都很出色。現在我們再把這兩行詞串連起來讀讀。
生齊讀兩行詞串。
三結合圖片及學生生活實際,理解詞語。
師:讀得真好!想看看它們嗎?張老師把它們給帶來了,每一組都有一個昆蟲寶寶,待會兒看時要看清楚它是什么樣子,身上有什么顏色。(注意:自已組的昆蟲觀察完了,還可以走下位,觀察一下別的組的昆蟲)都聽清礎了嗎?請組長揭開桌上的花手絹,開始觀察。
(課件8演示:輕音樂響起,顯示課件1—6學生仔細觀察,老師下去巡視指導。再點擊,音樂停,畫面仍在。生回位)
師:觀察好了嗎,誰先來說?(生舉手)好,你先來。
生:我看見蝴蝶身上的顏色很多,有紅的、黃的、綠的、藍的等,很漂亮。它的翅膀很大,身體是一節一節的,有六條腿,頭上還有兩根長長的觸角呢。
師:觀察的真仔細,表達的也很清楚。我們把掌聲送給他。(熱烈鼓掌)還有誰想說說蝴蝶的。(生補充)
師:下面誰來說,(生舉手)就你來。
生:我看見天牛身上的顏色大多是黑色的,在翅膀上有幾顆藍色斑點,它的身體是一節一節的,有六條腿,有一對翅膀,頭上有一對長長的觸須。
師:真厲害,連翅膀上的藍色斑點都看出來了。下面誰說?(生舉手)好,你來。
生:我看見蟋蟀的全身是深褐色的的,有翅膀,它的身體是一節一節的,有六條腿,頭上有兩根觸須。
師:說的真不錯,你很會觀察。把掌聲送給它(生熱烈鼓掌)下面誰來?(生舉手)好,你來說。
生:我們觀察的是螳螂,螳螂的全身都是綠色的,就像穿了一件綠色的外套,它的身體是一節一節的,頭是三角形,能靈活地轉動,頭上有兩根觸須,有六條腿,兩條前腿特別大,像兩把大刀。
師:你不但觀察的仔細,說的也很生動,還用了比喻句。給他熱烈的掌聲。下面誰來說?(生舉手)好,你們先說。
生:我看見螞蟻又黑又小,身體也是一節一節的,有六條腿,頭上有兩根觸須。(學生熱烈鼓掌)
師:你觀察的也很仔細,好,下面你來說。
生:我看見蜻蜓身上的顏色很漂亮,有紅黃相間的條紋,翅膀上還有黑色的斑點。蜻蜓的眼睛很大,是復眼,身體是一節一節的,有六條腿,兩對翅膀,翅膀是透明的。(學生熱烈鼓掌)
師:這些小昆蟲色彩各異,形狀也各不相同,可是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剛才小朋友都已經觀察到了,它們的身體都是一節一節的,都有六條腿,非常有趣,想知道它們在大自然中是怎樣生活的嗎?張老師現在就帶你們去看看!
課件9演示:(帶有昆蟲叫的輕音樂)在美麗的大自然中,許多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兩只螳螂躲在綠葉叢中竊竊私語,雄螳螂說:“為了我們的寶寶,你把我吃了吧!”雌螳螂撲過去,把雄螳螂撕扯成碎片,吃了下去。許多可愛的螞蟻在抬著食物正往洞里走,還在“嘿喲嘿喲”的唱著。許多美麗的蜻蜒飛得很低,一邊飛一邊說“要下雨啦,這里的蟲子真多!快來吃呀!”兩只蟋蟀一邊“蛐蛐”的叫著,一邊在地下造了很多房子。一只天牛正趴在一顆大樹上貪婪地吮吸著樹汁,嘴巴還發出吮吸的聲音。(師解說)
師:小朋友,看了這些有趣的小昆蟲,你覺得大自然美嗎?
三誦讀韻文。
師:讓我們打開書,翻到識字四,好好的練讀一下課文,要讀出大自然的美。
生自由練讀課文。
師:好了嗎,誰愿意站起來把課文讀給大家聽呢?
生讀課文。
師:好極了,誰再來讀。
生讀。
師:好,現在我們六個小組要舉行比賽朗讀,看看哪一小組讀得最好。我們就把朗讀之星的桂冠送給他,并發獎品給他們。
生讀
師:發獎品
師:張老師知道小朋友還搜集了昆蟲的其它資料,給大家介紹一下好嗎?(生舉手)你來說。
生交流,師:你是從哪知道的?師評價:(1)你很會觀察。(2)你能從網上搜尋資料,真了不起。(3)你很會看書。(4)你懂的真多。
四指導書寫
課件13演示:背景圖去掉韻文,顯示放大的“螞蟻”,紅色光標同時閃爍“蟲”,然后再顯示放大的“牛”。【注:紅色一筆一筆顯示一遍】
師:這節課我們學了三個生字,其中兩個是“螞”、“蟻”,誰來讀?
生讀。
師:它們都是什么旁?什么結構?(蟲字旁,左右結構)
師:怎么記住它們?筆順呢?先看“螞”,跟電腦老師書空一遍。
生描紅(書上)
師:再來看“蟻”的筆順,跟電腦老師書空一遍(義),說說第七筆是什么?
生描紅(書上)
師:最后,看“牛”,誰會組詞?筆順跟電腦老師書空一遍。
生描紅(書上)
小語綜合性學習第三冊《識字4》教學設計 篇12
一年級 李洪梅
教學目標 :
1、認識"蜻、蜓"等14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兒歌。
3、有觀察小動物的興趣。
教具準備:動物圖片、生字卡片、字詞卡片。
教學重點:識字教學
教學設計:
一、導入 新課:
小朋友們,愉快的夏天快要到了,那么在夏天里會發生那些有趣的事呢?你們想不想知道啊?生:(想)那么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就是關于夏天的故事。那就快快打開書,來讀一讀吧!今天我們來學習《識字四》(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
1、學生自由讀課文。
A 有不懂的字或不懂的詞問老師或同桌。
B 可以借助拼音。
C 也可以自己想辦法解決。
2、檢查自讀情況。(找同學讀課文,糾正錯誤。)
3、學生再讀課文,劃出文中的小動物。
4、識字教學。
你們找出了小動物了,那么咱們把它請出來好嗎?
A 借助小動物的圖片識字。
B 借助拼音識字。
C 獨立識字。(小動物和拼音都沒有了)
5、學習"展、運、網"。
6、小組討論:總結字的規律,交流識字方法。
7、學生再讀課文,了解小動物的活動
8、老師說出小動物的名稱,學生說出他們的活動,再伴著動作演一演。
9、擴展思維:
你在生活中還發現哪些小動物,你還知道他們的什么,介紹給同學
三、布置作業 :
觀察螞蟻是怎么生活的,課上交流。
小語綜合性學習第三冊《識字4》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掌握生字,有感情地朗讀韻文。
課前準備
詞卡、昆蟲頭飾、cai課件。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引入
這節課,讓我們伴隨著動聽的音樂,繼續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和采集昆蟲。
二、學習第二行詞串
(一)“田野”。
1.導入:咱們到了,這是什么地方?(課件出示:田野)
2.觀察畫面,理解“田野”的意思。
這一塊一塊的就是稻田,有田有土的地方就叫田野。
3.指導朗讀,讀出田野的廣闊。
(二)學習“樹林”。
1.觀察,說話。
小朋友們請看,田野旁邊有什么?(課件出示:田野旁出現一棵樹)
2.觀察畫面,理解“樹林”的意思。
大家接著看,一棵樹、兩棵樹……許多樹木連成一片,就成了——樹林。(課件隨著教師敘述而變化)
3.了解“林”和“森”的構字特點。
(1)仔細觀察“林”字由什么組成?
(2)是的,獨木不成林,雙木才是“林”。那么許多許多樹林層層疊疊的連成一片,就成了什么?森林的樹更多了,所以“森”字由三個“木”組成。咱們中國的漢字多有意思啊!
4.指導朗讀“樹林”。
(三)學習“花叢”。
1.導入。(課件出示:田野旁、樹林間出現美麗的花叢)
很多很多的樹連成一片是樹林,那很多很多的花兒在一起,就叫什么呢?
2.指導朗讀,讀出“花叢”的美。
(四)指導朗讀第二行詞語。
1.小朋友們,大自然有廣闊的田野,有茂密的樹林,還有鮮艷的花叢,多美啊!讓咱們把三個詞語連起來,美美地讀一讀吧。
2.自由練讀——指名讀——分組讀——齊讀。
三、學習第三、第四行詞串
(一)復習詞語。 1.大自然中不僅有美麗的花草樹木,還有許許多多的昆蟲。這幾只小昆蟲你還記得嗎?一起打個招呼吧!(課件出示:課文中的6種昆蟲和它們的名稱)
2.(課件:昆蟲消失,剩下詞語)小昆蟲跟你們捉迷藏呢!它們的名字,你還會讀嗎?讀給同桌的小朋友聽一聽。
3.同桌齊讀——開火車讀——齊讀。
(二)情境表演。
1.你們讀得又準確又響亮!獎勵大家,把昆蟲頭飾戴在頭上吧!
2.師生戴上昆蟲頭飾。
3.相互問好。
(1)教師示范:初次見面,咱們互相問個好吧!
(2)和周圍的小伙伴相互問好。
4.自我介紹。
(1)洧禮貌的小昆蟲,誰來向大家介紹自己?
(2)教師示范:蜻蜓做自我介紹。
(3)學生模擬其他昆蟲上講臺做自我介紹。
(三)詞圖對照。
1.過渡:小伙伴們都互相認識,互相了解了。可是,有個粗心的小朋友卻把名字貼錯了,讓我們來幫幫他。
2.指名上講臺對照圖畫,重貼詞卡。
小螳螂、小天牛、小蟋蟀……快上來,找到自己的名字貼在自己的畫像下面。
(四)朗讀第三、第四行詞串。
小昆蟲排好隊了,我們一起把這兩行詞讀好。
四、學習第一行詞串
(一)導入。
這些昆蟲各有各的本領,各有各的特點,小朋友們可感興趣了,快看,這兩個小朋友在干什么?(課件出示:課文插圖)
(二)學習“觀察”。
1.這兩個小朋友看得那么認真、那么仔細,這就是“觀察”。
2.指名讀——齊讀。
3.用“觀察”說話。
請仔細觀察圖畫,說一說,你觀察到那里有什么昆蟲。
(三)學習“采集”。
1.導入。
大家善于觀察,有了很多的發現。請你們再仔細觀察,這個小朋友在干什么?
2.理解:在野外捕捉昆蟲做標本,就叫“采集”。
3.朗讀“采集”。
(四)朗讀第一行詞串。
1.小朋友來到野外觀察和采集昆蟲,心情怎么樣?
2.齊讀第一行詞語。
五、感情朗讀。背誦全文
1.今天,我們來到大自然中觀察和采集昆蟲,收獲真不小,讓我們把課文連起來讀一讀。
2.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3.能把課文背下來就更棒了,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背一背吧!
4.自由背誦。能背的小朋友站起來背。
六、揭示規律。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蟋、蟀、蜻、蜓、螳、螂。
2.仔細觀察這些字,你發現這些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想一想,這些字為什么都有蟲字旁。
4.(課件演示“蟲”字的演變過程)古時候的人把蛇叫做長蟲,寫成這個樣子。到了今天,人們就把它寫成這個樣子。現在的“蟲”字指的是“昆蟲”。
5.“蟲”字怎么寫?請舉起你們的小手,跟著電腦老師書空。
6.教師范寫,指導在田字格寫好“蟲”字。
7.學生寫字,教師巡視指導。
七、拓展延伸。課后探究
1.導人。
“蟲”字咱們寫好了,大家也知道帶“蟲”字旁的字大多與昆蟲有關。你還認識哪些帶蟲字旁的字?
2.學生匯報認識的帶有蟲字旁的字。
3.其實,昆蟲是個大家族,帶有“蟲”字旁的字還有很多。你們看,在咱們教室周圍貼有很多昆蟲詞卡,請你走出座位,拿一張你喜歡的卡片,認一認這些昆蟲,讀一讀它們的名字。
4.小朋友們,要想了解更多的昆蟲,認識更多的漢字,就請到生活中去,到大自然中去。
總評
本教學設計,一改過去識字教學生硬灌輸、死記硬背的特點,積極探索省時高效的教學方略,切實培養學生主動識字、自能識字的能力,識字教學也精彩。
一、抓住漢字特點。拓展識字空間。培養識字能力
漢學家認為,“根據漢字特點制定的識字教育,對于開發我們民族的智力,是有重大意義的”。本教例設計者牢牢抓住漢字的特點,靈活地運用字理識字方法,析形索義、因義記形、巧學巧記,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識字能力。“田野、樹林、花叢”這行詞串,課件的呈現與教學就讓孩子們直觀地感受到“田”就是阡陌縱橫,“樹林”就是許許多多的樹長在一起,“花叢”就是許許多多的花簇成一堆,這是依據漢字象形、會意的特點展開的教學。讓學生觀察“螞蟻”、“蜻蜓”等字,他們很快就發現這些字的特點,這是多么有價值的探究,讓孩子們終身受益。拿“蟲”字篆書和楷書對比,既讓孩子們看到漢字的發展演變,又有助于記住字形,更激發其對漢字的熱愛之情。最后一環節,讓學生走出座位,認識其他昆蟲,讀讀他們的名字,這是為了拓展識字空間,進一步掌握識字規律,并豐富學生對昆蟲的認識,做到課內外結合,更好地激發學生主動識字的愿望。
二、識字與認識事物、發展語言、培養能力緊密結合起來
特級教師高林生指出:“識字不僅要為學生們主動學習認字提供可能,而且也要為鍛煉、發展學生整合多種信息的能力拓展空間。”而詞串教學除了識字功能外,還具有認知、審美、鋪墊等多種功能,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提供了有力的憑借。在本教例中,設計者巧妙地創設了情境,戴上昆蟲頭飾,進行情境表演,這樣訓練了思維,發展了語言。在教“觀察”一詞時,讓學生通過看圖,理解“觀察”的意思,隨即讓學生仔細觀察圖畫,用上“觀察”這個詞說說自己觀察到什么地方有什么昆蟲,這樣化抽象為具體,化難為易,既理解了詞意,又運用了語言,還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養成了良好的觀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