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奇石》教學實錄(精選15篇)
《黃山奇石》教學實錄 篇1
全日制義務教育浙江教育出版社六冊語文
預設目標:
1、隨文學習生字及通過聯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新詞的意義。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能力的當堂熟讀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通過看圖、學文,運用講、讀、寫、畫等形式體會黃山石的奇特,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教學準備:
介紹黃山風景錄像/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
一、觀看錄像,揭“奇”
師:(播放介紹黃山風景錄像片斷。)聞名中外的黃山風景區在我國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麗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吸引了無數中外游客。今天我們來學習課文黃山奇石(點出課題)。
二、初讀課文,感“奇”
師:誰來讀讀課題,你覺得“奇”是什么意思?
學生甲:我覺得是奇怪的意思。
學生乙:我覺得是奇特的意思。
師:帶著你們對“奇”的理解,一齊把題目讀一遍。
生:(齊讀課題)
師:課文介紹了哪些奇石?具體寫了哪塊奇石的樣子?請同學們自由輕聲讀課文,用標出這些奇石,在具體介紹的石名旁打個“☆”,讀好后小組交流一下。
生:(自由讀課文,找奇石,劃奇石,小組內交流)
師:(指名學生匯報)
生甲:課文介紹了黃山上的“猴子觀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雞叫天都”、“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這些奇石。
生乙:具體介紹的石頭是“猴子觀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雞叫天都”。
師:(課件依次點擊石名,指名一學生讀這些奇石)
師:你們覺得黃山石的名字取得怎么樣?它們有什么特點?
生甲:我覺得這些石名取得很好,很有趣。
生乙:我覺得這些石名大多數都跟動物有關。
生丙:我有補充,人們都把黃山上的石頭比作一樣東西,這樣讀起來很有趣。
師:是啊,黃山“奇石”連名字也取得那么有趣!“猴子”、“仙人”、“金雞”都在黃山聚會了。我們一齊的把這有趣的石名讀一讀吧!
三、品讀探“奇”
師:課文介紹了很多奇石,先讓我們來看看第一塊奇石“猴子觀海”(點出“猴子觀海”圖),哪塊石頭像猴子?(指名學生上臺指出)同學們看圖,你覺得猴子在干什么?
生甲:猴子在看海。
生乙:猴子蹲在山上看海。
生丙:猴子蹲在山上一動不動地看著翻滾的云海。
……
師:課文是怎樣寫這塊石頭的呢?(學生找出相關句子,讀讀,教師點出課件出示句子: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這就是有趣的“猴子觀海”!)課文這幾句話,寫得怎么樣?小組討論一下。
生:(朗讀、小組內交流)
生甲:這幾句話比剛才我們的寫得好,寫得更具體了。
生乙:我們組認為,這幾句話把怎樣的“猴子”,在哪兒,干什么都寫得很具體。
生丙:我們組認為,這幾句話把石頭寫活了。
師:對!作者通過觀察,抓住了石猴的動作,通過想象寥寥幾句,就把石頭寫活了。我把這幾名話讀一讀你們覺得這塊石頭怎么樣?(范讀)
生甲:我覺得這塊石頭很奇特。
生乙:我覺得這塊石頭很有趣。
生丙:我覺得這塊石頭真可愛!
師:正如你們所說的,這塊石頭的確奇特、有趣,甚至是可愛,用你們的朗讀來表現一下,好嗎?
生:(練讀)
師:(指一名學生讀)
你覺得剛才這位同學讀得怎么樣?
生甲:他把“一動不動”讀得很輕,這樣讀很好。
生乙:他把“有趣”讀得很重,突出了這塊石頭的奇怪。
師:你也能讀一讀嗎?
生:(讀課文)
師:誰有信心比她讀得更好。(指名舉手學生)
師:你讀得很棒,勇氣也可嘉。愿意讀的同學一齊把這段來讀一讀。
生:(齊讀)
師:“猴子觀海”有趣,“仙人指路”也很有趣。
(點擊課件,投影出示“仙人指路”圖及相關文字:遠遠望去,它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出手臂指向前方。)
自由讀這幾句話,誰來學做一下這塊石頭的樣子。
生:(自由讀,學做仙人指路樣)
師:誰愿意到講臺前學做一下。(指一名學生模仿)
同學們假如你在黃山游玩,山路一轉,突然看到遠處高高的山峰上有一塊這樣的石頭,你會覺得怎樣?
生甲:真是太神奇了。
生乙:我想走上前去看個究竟。
……
師:請同學們表演讀這幾句話。
生:(表演讀)
師:(指名其中一位較活躍學生)請問仙人,去“猴子觀海”的路怎么走?
生:(猶豫了一下)噢,一直往前走,再右轉就到了。
師:謝謝!同學們,假如你是山中的仙人,你會對游客說些什么話?
生甲:歡迎你,遠方的朋友。
生乙:歡迎你們來黃山玩,在看奇石時,你可要注意安全噢!那邊還有許多奇石,我帶你們去。
……
師:謝謝各位小仙人。在黃山,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塊酷似猴子觀海的石頭,高高的山峰上有一位仙人在指路。這一切是多么的有趣!讓我們一起美美地把這一段話讀一讀。
生:(齊讀課文)
四、觀圖聯想,寫“奇”
師:作者經過觀察,抓住黃山石的樣子,展開合理的想象,通過打比方,把靜止的石頭寫活了,寫具體了。(點擊課件,投出“仙桃石”、“金雞叫天都”圖片)下面我運用這種方法,選擇大屏幕上的其中一塊石頭,抓住它的樣子,寫幾句話。
生:(觀看圖片,寫話)
師:(小組間巡視,個別指導)
生甲:“仙桃石”像一個大桃子,饞得我都流出了口水,如果它是真的話,我一定把它給吃了。
生乙:“仙桃石”也非常有趣,大概是孫悟空偷仙桃時不小心掉到黃山上的大圓盤上。
生丙:“金雞叫天都”就像一只金色的公雞,站在山峰上對著天都峰不停啼叫:“天亮了,天亮了……”
……
師:寫得不錯,你們也會展開想象寫石頭了。課文是怎樣寫這兩塊石頭的呢?請你們閉上眼睛。(師配樂朗讀課文第3段)
你們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什么?
生甲:我仿佛看到了一個大仙桃,可我上前一咬,它卻是一塊石頭。
生乙:我好像看到一只雄難雞,它全身鑲滿了金子,在陽光下,金光閃閃,美麗極了!
……
師:聽了課文里的描述,我想信,你們再寫石頭,能寫得更生動,更具體了。
五、讀畫誦說,贊“奇”
師:能讓你們產生如此豐富想象的是作者筆下的“仙桃石”和“金雞叫天都”,可見黃山奇石是多么不同尋常,多么神奇。來讓我們一起認認真真讀這段話,如果你朗讀比較好,就用感情朗讀,讀出它們的神奇;
如果你畫畫比較好,就用簡筆畫畫出它們的神奇;
如果你記性比較好,就用書上的句子加上你自己的話說出它們的神奇。
生:(各自根據自己的特點、喜好準備。)
師:(組間巡視,個別指導)
生:(通過朗讀,簡筆畫,口述介紹奇石等形式,表現了黃山石的奇,贊美了黃山景的美。)
師:看了,聽了你們表現,讓我們真真切切地理解了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的一句話:(大屏幕點出)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確如此,你們有機會的話隨父母去黃山游玩一下。
教學反思:
黃山奇石以“奇”見長,在教學“猴子觀海”時,組織學生看圖學文后,請他們說說對這塊石頭的印象,然后著手進行朗讀指導。本以為學生說的除了“奇怪”、“特別”以外,沒有其他不同的感覺。在師生平等的對話中,想不到有許多學生道出“可愛”之感。心理學家盧梭說過“兒童有他們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們的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們的看法和感情,那簡直是最愚蠢的。”新課標也指出:閱讀教學要注重學生對文本的獨特的體驗。于是,我就讓他們懷著這塊石頭的“可愛”之情,指導學生讀出它們的神奇。學生朗讀水到渠成,真真切切。
語文學習,最終是學以致用。在原先的備課中,我把重點放在了課文的朗讀指導上,想讓瑯瑯的書聲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可仔細一想瑯瑯書聲給學生留下什么?40分鐘學生學到了什么?新課改要求教師要有一顆慧心,做寫作資源的開發者。于是乎,略改教案,在前后學習和兩組不同奇石環節中,增加“看圖聯想,寫‘奇’”這一環節,想不到學生在先前的朗讀語言積累后,通過兒童特有的思維,現學現賣,寫出了比文中更具有童真童趣的話語。
我想這樣,每個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生命之花得以綻放。
《黃山奇石》教學實錄 篇2
【課前準備】
小卡片新詞、小黑板一塊、掛圖粘膠。
【教學實錄】
一、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咱們今天,就到一個好地方去,哪里呢?跟我來吧(板書:黃山)就是到聞名中外的黃山風景區去看看,那里景色秀麗神氣,尤其是那些奇形怪狀的巖石,有趣極了,吸引了無數中外游客。今天,咱們就去看看那里的奇石!(板書:奇石)。
指名讀課題,齊讀。
2、看了課題你的腦子里升起幾個問號呢?
3、過渡:下面,我們就一起去看看黃山到底有哪些奇石,好吧?
二、聽力訓練
1、師范讀課文,要求:聽,靜靜聽,你聽到了幾塊奇石的名稱?
2、出示小黑板:黃山的奇石真多啊,有( )還有( )和( )……
指名回答,師相機板書:(猴子觀海、仙桃石、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仙女彈琴、獅子搶球、天狗望月)。
齊讀。
三、初讀課文
過渡:黃山的奇石可真不少,那么他們到底奇在哪里呢?我們一起到課文中去找答案吧。
1、學生自學:
要求:你能不能借助拼音,把課文認認真真的讀一遍,讀的時候,要有耐心,讀不通的地方停下來,反復讀,讀通順了再往下讀。讀完了就合上書本坐端正,好嗎?
2、檢查:
⑴ 指名讀新詞:
xiù zhù yán
景色秀麗 著名 巖石
⑵ 分段讀:
要求:你想讀哪一小節就讀哪一小節。聽的同學呢,聽仔細。聽完后,你可以評一評。如果你覺得別人比你讀的好,你可以向他學著讀一讀。如果你覺得自己比他讀的還要好,站起來向他挑戰。好吧?
(分段讀!讀完一小節,問,在這里你知道了黃山的拿塊奇石?板書)。
四、細讀課文
1、選讀,背誦:
師:哎呀,黃山的奇石呀,光聽名字就夠吸引人的了,我真忍不住想親眼去看看呢。你們想看嗎?好。拿起語文書,找到自己最喜歡的那一塊石頭,輕輕地讀一讀那些句子,細細地想一想那塊石頭的樣子。然后把他的樣子牢牢的記在心里,待會兒啊,要請你來向大家介紹的。可以吧?比一比,誰記得快。
2、學生自由背誦。
五、情景設置
(出示掛圖)。
師:同學們,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聞名中外的黃山風景區,看那里的奇石真是有趣極了。找一找,哪塊是你喜歡的奇石呀?到了風景區,我們一般要跟著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去游玩,誰呢?導游!誰愿意來做一做這個重要人物呢?向大家介紹一塊你最喜歡的奇石呢?
1、導游面對游客該說些什么呢?(自我介紹,表示歡迎,高興)。
2、指名介紹!
問:咦?猴子怎么跑到山崖上去了呀?多危險啊?快叫它下來吧?
六、總結
今天,我們在各位小導游的幫助下,欣賞了這么多黃山的奇石,真是太高興了。不過,告訴你,好戲還在后頭呢?到底是什么呢?下節課再說吧!
《黃山奇石》教學實錄 篇3
一、揭示課題,初讀課文
師:我們偉大祖國歷史悠久,山青水秀,無數名山大川像一顆顆珍珠撒落在祖國土地上;景色綺麗的杭州西湖,水花飛濺、氣勢磅礴的黃果樹瀑布,山水甲天下的桂林……請看這幅圖(出示插圖一),這兒的景色多么秀麗神奇!它在我國安徵省南路,是哪兒呢?(生答后板書:黃山)今天咱們來學的一篇課文是——(板書:奇石,生齊讀課題)從課題你知道了什么?(生答:課文要介紹的是黃山奇形怪狀的石頭)
[評]教師富有激情的導語調動了學生的認識積累和情感積累,看圖讓學生初步感知黃山美景,將學生帶入情境,激發其積極學習的興趣。
師:讓我們自由輕聲朗讀課文:1.借助漢語拼音讀通課文;2.標出自然段番號;3.邊讀邊想,哪個句子告訴我們課文主要介紹黃山奇石,用波浪線勾畫出來。(生按上述要求自讀課文;教師巡視,發現問題及時幫助解決)
師:全文共幾個自然段?(生:6個自然段)找到說明介紹黃山奇石的句子了嗎?(一學生念出第一自然段的第2句話,再齊讀)找得準。讀這個句子你抓住了哪個關鍵詞?請讀出重音來表示。(生強調“尤其”一詞)誰能換個詞?(生:尤其就是特別,特別是那些怪石,有趣極了。)
[評]以讀為本,做到讀有明確要求。給足閱讀時間。讀后檢查,語文訓練落到實處,以利良好新聞記者習慣的養成和閱讀能力的培養。
師:聞名中外、令人驕傲自豪的黃山風景區在哪兒?(生:在我國安徽省南部)這就是課文第一自然段的內容。(生輕聲齊讀第一自然)讀到這兒,你迫切想知道什么?(生①:黃山有些什么奇石?那些怪石是什么樣子?生②:黃山奇石有多奇?奇在哪里?)
[評]由質疑到解疑,在組織學生語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尊重學生潛在的才能,尊重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二、圖文結合,想象、理解、體驗。
師:自讀課文2至6自然段,邊讀邊勾畫出黃山奇石的名字。(板書:名字;生按要求邊讀邊勾畫)課文介紹了哪些奇石?(7個學生分別說出,教師一一板書)這么多的奇石,讓我們來細細觀賞吧。(出示圖二)這是什么?(生興奮地喊:仙桃石!)你怎么看出來的?
生①:上面尖尖的,下面又胖又圓,很像桃子。(板書:形狀)
生②:仙桃石兩邊有樹,綠油油的,我想一定是仙桃的葉子;仙桃下面是一個大大的平平的盤子。
師:他把什么想象成盤子?(生:把山頂想象成了大盤子)對!真會觀察,還會想象。那么,課文是怎么描繪這奇石的?(指名讀第2自然段,其余的不出聲地讀)
師:(出示寫著第2自然段的小黑板)哪兒在寫這塊奇石的句字?它是什么樣的?它在什么地方?(板書:地方;三名學生分別滿面讀出有關語句;教師勾畫、批注)老師提問,你們用課文原句回答。(引讀兩遍)
師:既然像個大桃子,為什么不叫它大桃石而叫仙桃石呢?
生①:書上說,這好像從天下飛下來的桃子,天上飛下來的就是仙桃。
生②:我看到圖上仙桃石的周圍的一片白云,像天上神仙住的地方,那里的桃子就是仙桃。
師:是啊,遠處群山起伏,近處云霧繚繞,就像仙境一般。你們的想象真奇妙,腦海里的仙桃石更是有趣。請用朗讀來表現這奇妙的怪石。(生有感情的朗讀)
[評]圖文結合,展開想象;感情朗讀、入情入境。精心設計訓練步驟,充分展示思維過程。
師:通過看圖學文,我們明白了仙桃石的哪幾點?(生:明白了仙桃石的名字、形狀、在什么地方。)下面的內容也要弄懂哪幾點?(生:弄懂三點,奇石的名字、形狀、在哪里。)
[評]引導學生總結學習方法,運用方法,培養自學能力。
師:首先學第3自然段,像老師這樣(指小黑板)勾畫,把“名字”、“形狀”、“地方”寫在語句的下面。(生運用方法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師:(出示圖三)這塊奇石叫什么名字?(生說出名字又讀出第3自然段的第3句話)猴子觀海在什么地方?(生讀出句子;師指圖)這就是一座陡峭的山峰。認真看圖,什么是“陡峭”?(生:山又高又直,好像直上直下的。)猴子在這陡峭的山峰上干什么?(生:猴子在陡峭的山峰上觀海。)什么是“觀”?(生:觀就是看。)哪個句子中有“觀”的意思?(生念出有關句子后回答:“望”就是向遠處看。)把“望”換成“看”好嗎?
生:不好。看得很近,只看見近處的白云;而猴子看著的云海。云海無邊無際,大得很呢,就要這樣望。(學生以姿勢助講話,伸著脖子,舉目四望。)
師:在這陡峭的山峰上,猴子怎樣觀海?(一學生讀句,其余看圖)為什么猴子為什么獅子會這樣望著翻滾的云海?(帶著問題讀書、看圖、思考)
生①:猴子從沒見過上下翻滾的云海,簡直入迷了,所以它一動不動地蹲在山頭看。
生②:猴子一直看啊,望啊,脖子都酸了,腿也站軟了,還想看這美麗的云海,不知不覺它就蹲了下來;它從早晨看到傍晚,天黑了,有點涼了,猴子兩只胳膊抱著腿,好暖和一點,再多看一會翻滾的云海。
師:多么奇妙的想象,太有趣了。再讀讀這個段。(分小組讀,引導看圖說話)按照剛才的方法自己來學第4、5自然段行嗎?(學生興致勃勃地開始了自讀、勾畫、批注)
師:第4自然段介紹什么奇石?(生:仙人指路。讀出有關句子)仙人指路是什么樣子,誰來學學?(一生伸著手臂指向前方)是這樣的嗎?根據什么?(生在文中找出答案)真會讀書。仙人指路在什么地方?(生: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給我們指路,好像在說:“小朋友,順著這條路往前走,還可以看到好多好多奇石啊!”)
師:第5自然段呢?(生:介紹金雞叫天都)天都指什么?(生:天都是一座山峰的名字)你從哪兒知道的?(生:書上說“天都峰,”我就知道了這是山峰的名字)對。如果要把“金雞叫天都”畫成一幅畫,你要畫些什么,畫成什么樣兒?注意:要有根據。
生①:我要畫一座高山,一只公雞,公雞伸著脖子叫。
生②:還要畫太陽。書上說,“每當太陽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幾塊巨石,就變成了一只金光閃閃的雄雞。”太陽升起才變成雞的。不是畫一只雞,是幾塊大石頭,樣子像雞。
生③:不是畫一座山,是畫兩座山。
師:為什么?你的根據是什么?(生:念書“它伸著脖子,對著天都峰不住地啼叫”,對著就是向著)。那么能變成雄雞的幾塊巨石在哪座山峰上?(生在天都峰對面的山上,雞才會對著天都峰叫)太好了,就要這樣讀書。讓我們用朗讀把這塊奇特的石頭描繪出來。(生有感情地朗讀第5自然段)
師:我們細細地觀賞了仙桃石、猴子觀海、金雞叫天都……小朋友的疑問解答了嗎?黃山奇石到底奇在哪里?
生①:我的疑問解決了,黃山奇石奇形怪狀,各不相同。
生②:黃山奇石形狀很奇特,看了它的形狀,我們就能想象出有趣的故事來。
師:是啊,黃山奇石不僅形狀奇特,還引起我們神奇的想象。(板書:奇特、神奇)黃山奇石還有很多很多,課文還怎說?(引讀第6自然段)
[評]指導學生運用方法解詞、析句、明段的過程是教師的導和學生的語言實踐相結合的過程,加深了學生對學習方法的領悟。針對學生實際,各段采用不同的方式檢查,使學生會學、樂學,將感知性語言訓練、理解性語言訓練、運用性語言訓練、熟記性語言訓練結合起來,促進語言發展,培養觀察能力、新聞記者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深入體驗,升華情感。
師:課文讀到這兒結束了,但從你們的眼神里我知道你們還有許多心里話,老師幫助你們說出來。(出示練習題)
( )的奇石真( )呀,有( ),有( ),還有( )……我最喜歡( ),多么想( )!
生①:黃山的奇石真多呀,有仙桃石,有猴子觀海,還有金雞叫天都……我最喜歡仙人指路,多么想去黃山玩一玩啊!
生②:黃山的奇石真怪呀,……我最喜歡猴子觀海,多么想跟猴子一塊兒在陡峭的山峰上觀海!
師:說得好,說出了自己的想法。繼續。
生①:黃山的奇石真美呀,……我最喜歡仙女彈琴,多么想聽聽悅耳的琴聲!
生②:黃山的奇石真有趣呀,……多么想和獅子一起去搶球玩!
生③:黃山的奇石真妙呀,……我多么想去摸一摸、聞一聞仙桃石!
師:如果你背著畫夾、帶著照相機、扛著攝像機呢?
生①:我多么想把黃山風景區的美景畫下來!
生②:我多么想把黃山奇形怪狀的巖石都拍下來,永久保存,讓沒去過黃山的同學都來看!
生③:我還要把黃山奇石、云海都攝下來,隨時放出來,使更多的人欣賞到黃山秀麗神奇的景色。
生④:我多想寫一篇作文啊,把我看到的黃山奇石寫出來!
[評]一個練習題,訓練學生我口說我心,既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傾吐了內心的感受,抒發真情實感。融情于語文訓練,使語言訓練與情感熏陶有機結合,相得益彰。
師:你們的心里話真使人激動!秀麗神奇的黃山風景區不僅有
玲瓏奇特的怪石,而且有飛涌而下的瀑布,生長在怪石絕辟上的松樹,無邊無際翻滾的云海。到黃山去吧,用你們的筆,描繪出黃山怪石、黃山奇松、黃山飛瀑、黃山云海,歌頌我們偉大祖國的錦繡河山。
[總評]本課教學體現了教學思想正,教學方法活,語言訓練實等特點,反映在:
第一,重視自學能力培養。從小學低年級起嚴格訓練,狠抓閱讀能力的培養,在掌握學習內容的同時指導學生領悟學習方法,使其獲得新聞記者的“鑰匙”
第二,引導學生把閱讀過程真正變成主動探索的過程,將感知性語言訓練、理解性語言訓練、運用性語言訓練有機結合,訓練非常落實;在發展語言的同時發展了思維。
第三,重視良好學習慣的訓練,如認真讀書,邊讀邊想的習慣,質疑問難的習慣,勾畫批注的習慣等。
《黃山奇石》教學實錄 篇4
預設目標:
1、隨文學習生字及通過聯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新詞的意義。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能力的當堂熟讀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通過看圖、學文,運用講、讀、寫、畫等形式體會黃山石的奇特,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教學準備:
介紹黃山風景錄像/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
一、觀看錄像,揭“奇”
師:(播放介紹黃山風景錄像片斷。)聞名中外的黃山風景區在我國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麗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吸引了無數中外游客。今天我們來學習課文黃山奇石(點出課題)。
二、初讀課文,感“奇”
師:誰來讀讀課題,你覺得“奇”是什么意思?
學生甲:我覺得是奇怪的意思。
學生乙:我覺得是奇特的意思。
師:帶著你們對“奇”的理解,一齊把題目讀一遍。
生:(齊讀課題)
師:課文介紹了哪些奇石?具體寫了哪塊奇石的樣子?請同學們自由輕聲讀課文,用標出這些奇石,在具體介紹的石名旁打個“☆”,讀好后小組交流一下。
生:(自由讀課文,找奇石,劃奇石,小組內交流)
師:(指名學生匯報)
生甲:課文介紹了黃山上的“猴子觀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雞叫天都”、“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這些奇石。
生乙:具體介紹的石頭是“猴子觀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雞叫天都”。
師:(課件依次點擊石名,指名一學生讀這些奇石)
師:你們覺得黃山石的名字取得怎么樣?它們有什么特點?
生甲:我覺得這些石名取得很好,很有趣。
生乙:我覺得這些石名大多數都跟動物有關。
生丙:我有補充,人們都把黃山上的石頭比作一樣東西,這樣讀起來很有趣。
師:是啊,黃山“奇石”連名字也取得那么有趣!“猴子”、“仙人”、“金雞”都在黃山聚會了。我們一齊的把這有趣的石名讀一讀吧!
三、品讀探“奇”
師:課文介紹了很多奇石,先讓我們來看看第一塊奇石“猴子觀海”(點出“猴子觀海”圖),哪塊石頭像猴子?(指名學生上臺指出)同學們看圖,你覺得猴子在干什么?
生甲:猴子在看海。
生乙:猴子蹲在山上看海。
生丙:猴子蹲在山上一動不動地看著翻滾的云海。
……
師:課文是怎樣寫這塊石頭的呢?(學生找出相關句子,讀讀,教師點出課件出示句子: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這就是有趣的“猴子觀海”!)課文這幾句話,寫得怎么樣?小組討論一下。
生:(朗讀、小組內交流)
生甲:這幾句話比剛才我們的寫得好,寫得更具體了。
生乙:我們組認為,這幾句話把怎樣的“猴子”,在哪兒,干什么都寫得很具體。
生丙:我們組認為,這幾句話把石頭寫活了。
師:對!作者通過觀察,抓住了石猴的動作,通過想象寥寥幾句,就把石頭寫活了。我把這幾名話讀一讀你們覺得這塊石頭怎么樣?(范讀)
生甲:我覺得這塊石頭很奇特。
生乙:我覺得這塊石頭很有趣。
生丙:我覺得這塊石頭真可愛!
師:正如你們所說的,這塊石頭的確奇特、有趣,甚至是可愛,用你們的朗讀來表現一下,好嗎?
生:(練讀)
師:(指一名學生讀)
你覺得剛才這位同學讀得怎么樣?
生甲:他把“一動不動”讀得很輕,這樣讀很好。
生乙:他把“有趣”讀得很重,突出了這塊石頭的奇怪。
師:你也能讀一讀嗎?
生:(讀課文)
師:誰有信心比她讀得更好。(指名舉手學生)
師:你讀得很棒,勇氣也可嘉。愿意讀的同學一齊把這段來讀一讀。
生:(齊讀)
師:“猴子觀海”有趣,“仙人指路”也很有趣。
(點擊課件,投影出示“仙人指路”圖及相關文字:遠遠望去,它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出手臂指向前方。)
自由讀這幾句話,誰來學做一下這塊石頭的樣子。
生:(自由讀,學做仙人指路樣)
師:誰愿意到講臺前學做一下。(指一名學生模仿)
同學們假如你在黃山游玩,山路一轉,突然看到遠處高高的山峰上有一塊這樣的石頭,你會覺得怎樣?
生甲:真是太神奇了。
生乙:我想走上前去看個究竟。
……
師:請同學們表演讀這幾句話。
生:(表演讀)
師:(指名其中一位較活躍學生)請問仙人,去“猴子觀海”的路怎么走?
生:(猶豫了一下)噢,一直往前走,再右轉就到了。
師:謝謝!同學們,假如你是山中的仙人,你會對游客說些什么話?
生甲:歡迎你,遠方的朋友。
生乙:歡迎你們來黃山玩,在看奇石時,你可要注意安全噢!那邊還有許多奇石,我帶你們去。
……
師:謝謝各位小仙人。在黃山,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塊酷似猴子觀海的石頭,高高的山峰上有一位仙人在指路。這一切是多么的有趣!讓我們一起美美地把這一段話讀一讀。
生:(齊讀課文)
四、觀圖聯想,寫“奇”
師:作者經過觀察,抓住黃山石的樣子,展開合理的想象,通過打比方,把靜止的石頭寫活了,寫具體了。(點擊課件,投出“仙桃石”、“金雞叫天都”圖片)下面我運用這種方法,選擇大屏幕上的其中一塊石頭,抓住它的樣子,寫幾句話。
生:(觀看圖片,寫話)
師:(小組間巡視,個別指導)
生甲:“仙桃石”像一個大桃子,饞得我都流出了口水,如果它是真的話,我一定把它給吃了。
生乙:“仙桃石”也非常有趣,大概是孫悟空偷仙桃時不小心掉到黃山上的大圓盤上。
生丙:“金雞叫天都”就像一只金色的公雞,站在山峰上對著天都峰不停啼叫:“天亮了,天亮了……”
……
師:寫得不錯,你們也會展開想象寫石頭了。課文是怎樣寫這兩塊石頭的呢?請你們閉上眼睛。(師配樂朗讀課文第3段)
你們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什么?
生甲:我仿佛看到了一個大仙桃,可我上前一咬,它卻是一塊石頭。
生乙:我好像看到一只雄難雞,它全身鑲滿了金子,在陽光下,金光閃閃,美麗極了!
……
師:聽了課文里的描述,我想信,你們再寫石頭,能寫得更生動,更具體了。
五、讀畫誦說,贊“奇”
師:能讓你們產生如此豐富想象的是作者筆下的“仙桃石”和“金雞叫天都”,可見黃山奇石是多么不同尋常,多么神奇。來讓我們一起認認真真讀這段話,如果你朗讀比較好,就用感情朗讀,讀出它們的神奇;
如果你畫畫比較好,就用簡筆畫畫出它們的神奇;
如果你記性比較好,就用書上的句子加上你自己的話說出它們的神奇。
生:(各自根據自己的特點、喜好準備。)
師:(組間巡視,個別指導)
生:(通過朗讀,簡筆畫,口述介紹奇石等形式,表現了黃山石的奇,贊美了黃山景的美。)
師:看了,聽了你們表現,讓我們真真切切地理解了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的一句話:(大屏幕點出)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確如此,你們有機會的話隨父母去黃山游玩一下。
教學反思:
黃山奇石以“奇”見長,在教學“猴子觀海”時,組織學生看圖學文后,請他們說說對這塊石頭的印象,然后著手進行朗讀指導。本以為學生說的除了“奇怪”、“特別”以外,沒有其他不同的感覺。在師生平等的對話中,想不到有許多學生道出“可愛”之感。心理學家盧梭說過“兒童有他們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們的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們的看法和感情,那簡直是最愚蠢的。”新課標也指出:閱讀教學要注重學生對文本的獨特的體驗。于是,我就讓他們懷著這塊石頭的“可愛”之情,指導學生讀出它們的神奇。學生朗讀水到渠成,真真切切。
語文學習,最終是學以致用。在原先的備課中,我把重點放在了課文的朗讀指導上,想讓瑯瑯的書聲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可仔細一想瑯瑯書聲給學生留下什么?40分鐘學生學到了什么?新課改要求教師要有一顆慧心,做寫作資源的開發者。于是乎,略改教案,在前后學習和兩組不同奇石環節中,增加“看圖聯想,寫‘奇’”這一環節,想不到學生在先前的朗讀語言積累后,通過兒童特有的思維,現學現賣,寫出了比文中更具有童真童趣的話語。
我想這樣,每個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生命之花得以綻放。
《黃山奇石》教學實錄 篇5
師:我們繼續來欣賞黃山的奇石。打開課本;讀讀第三段,想想這一段寫了哪兩塊奇石。
生:仙桃石,仙人指路。
師:作者是怎么介紹仙桃石的?請你找到這個句子把它劃下來,然后自己讀讀。仙桃石是怎么樣的?
生:仙桃石好像是從天上飛下來的一個大桃子,落在山頂的石盤上。
師:來,閉上眼睛,我們邊說邊來想像一下,看看有沒有石頭飛下。(教師一下子打開投影),下來了,落在山頂的石盤上。
來!看著這“仙桃石”,我們再來背誦一遍。
那“仙人指路”又是怎么介紹的呢?
生:仙人指路,遠遠望去,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著手臂指向前方。
師:看看課本插圖中的仙人,你說像不像,請你看著我們的課文來介紹介紹仙人指路。
生:(學生邊看語文書,邊讀):遠遠望去,看見了什么……
師:這一段中的第二句話也是寫“仙人指路”,我們來讀一讀,想一想這句話在這一段中有什么用呢?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
生:連接作用。
生:把兩個內容這在一起了。
生:把“仙桃石”和“仙人指路”連起來了。
師:說得真好,現在,你(甲)讀仙桃石這句,你(乙)讀具體介紹仙人指路的這一句,然后我們一起讀第二句。
師:這句話的確是把兩個內容連起來了。我們來背背這一句。(學生背誦第一句)這一段會不會背?(請學生齊背第二段)
剛才我們學得真不錯。其實在這篇課文的單元目標里就是這樣講的。在這一個單元里,有許多這樣的段落,該怎么學呢,我們來看看“一段話里,有時并列地寫了兩個或兩個以上內容。讀這樣的一段話,要注意看一看這一段講了幾個內容,想一想每個內容是怎樣寫的,這幾個內容是怎樣連接起來的。《黃山奇石》第3段介紹了‘仙桃石’和‘仙人指路’兩塊奇石,并用打比方的方法具體地寫出了它們的奇形怪狀。中間用‘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把兩個內容連接起來。”邊讀邊把第3段的學法再說一遍。學懂了嗎?
(設計意圖: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教師進行恰當的點撥,強化了對過渡句作用的理解。)
師:我們來練一練,請你把第二段的內容和第四段的內容連起來說一說。
生:(學生自己開始準備。)
生: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兩只胳膊抱著腿,一動不動地蹲在山頭,望著翻滾的云海,這就是有趣的“猴子觀海”。“金雞叫天都”就更著名了。每當太陽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幾塊巨石,就變成了一只金光閃閃的雄雞。它伸著脖子。對著天都峰不住地啼叫。
師:嗯,你已經學會這個本領了。誰還能說得更簡潔些。
生:有趣的“猴子觀海”好像一只“猴子”一動不動地蹲在山頭在望著云海。“金雞叫天都”有更有意思了,每當太陽升起的時候,有幾塊巨石就變成金光閃閃的雄雞,對著天都峰不住地在啼叫。
師:你說得真好!
(設計意圖:運用課文樹料進行了一次“遷移”,讓學生自然地接受了過渡句的運用。體現了語言訓練的層次。)
《黃山奇石》教學實錄 篇6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學會12個生字,會認:陡、峭、臂。能正確讀寫課文中的新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意識,感受合作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點:
1.學會生字,并能正確書寫。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通過讀課文,初步了解黃山奇石的特點。
教學難點 :
記憶字形,鼓勵學生提出問題。
教學用具:卡片、圖片、電腦。
教學過程 :
一、觀看黃山的風光片,導入 新課:
教師擔任導游的角色,播放黃山的風光片,請學生觀看,并講解:黃山在我國的安徽省,是著名的風景名勝區,那里風光秀麗,景色神奇,最著名的就是: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同學們請你們認真觀看,一會兒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讓學生說說看到的內容。
教師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黃山的一大景觀——奇石,教師接著板書課題——黃山奇石。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和會認的字。
(一)教師:為了讓同學們玩的愉快而有意義,我們先要做好準備工作,請大家拿好介紹的內容,自己先讀一讀,注意讀準生字的音。如果有不認識的漢字請你畫出來。
1.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自由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生字,不理解的詞語。
2.同桌同學互想幫助,解決認字的問題。如果仍然有不認識的生字,就做好記號。
3.教師走下去收集學生不認識的漢字,把這些生字卡片貼在黑板上。
4、指名讓學生讀帶拼音的生字,解決字音的問題。
(二)記憶字形,了解字義。
1、小組討論自己是怎樣記字形的?說說平時是怎樣用這些字的?
2、小組匯報學習過程。每組講一個字,講的不好,其他小組進行補充。
匯報的形式是
(1)讀字音;
(2)分析字形和在本課中由生字組成的詞;
(3)擴展詞語。
3、理解詞語意思:(學生在理解時可以結合生活實際,也可以聯系課文內容說。)
聞名:有名。“聞名中外”就是在中國和外國都很有名。
尤其:表示進一步。
神奇:非常奇妙。
陡峭:山勢坡度大,好像直上直下似的。
翻滾:多指水、云等上下滾動。
(三)指導書寫:
1.學生在書上把每個字按筆順描寫。
2.仔細觀察重點筆畫的位置,試著把每個字獨立寫一個,寫后與范字比較,看看哪筆寫得不好再進行修改。
3.在書寫過程中讓學生說說哪個字不太好寫?
4.教師指導書寫。
(1)出示帶田格的“滾”字。
(2)觀察這個字,有什么特點?(左右結構的字,左窄右寬)
(3)觀察重點筆畫的位置:“滾”字:三點水旁的“提”寫得不要太平,在橫中線上收筆。右半部分的“點橫”和“公”字要寫在橫中線上。下面的筆畫是:撇、豎提、撇、捺,最后一筆“捺”要與左面的提同高。
(4)教師范寫,學生觀察。
(5)學生獨立書寫這個字,每字寫一遍。
(6)同桌同學互查,相互糾正。
(7)展示評議。
5.其他生字由于筆畫少,不是很難,學生把每個生字獨立寫一遍。學生有問題舉手,教師個別輔導。
6.展示評議,比比誰寫得最好。三、初步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1.學生聽錄音讀課文。注意生字的正確讀音。讀后標出課文有幾個自然段。(6段)
2.自己讀課文,提出問題。
3、教師走下去收集問題。
四、復習鞏固:
1.看詞語,找出生字卡片,補充完整:
* 秀麗(神)奇
* 奇形怪(狀)
* 仙人(指)路
2、讀詞大比拼:每個小組選一名代表,看電腦隨機出示詞語看誰讀的準確。
五、布置作業 :
1、在生字本上書寫生字,每個字寫3遍。教師巡視,糾正學生的寫字姿勢和執筆方法。
2.抄寫詞語:神奇風景區彈琴名字翻滾著名巨石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背下來。
2、通過讀課文,體會黃山奇石的生動有趣。
3、通過觀察圖畫,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想像能力,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引導學生欣賞好詞佳句,培養學生主動積累詞語的意識。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通過讀課文,了解黃山奇石的特點。
教學難點 :
結合課文內容,引發學生展開想像。
教學用具:卡片、圖片、電腦。
教學過程 :
一、創設情景,朗讀感悟。
教師:這節課我邀請同學們當小導游,結合畫面、課文內容給大家介紹黃山,希望大家積極參與,認真觀察,看看誰是:最佳小導游。下面我們先練習練習怎樣概括地介紹景點。
1、教師請學生當小導游觀察課文中的第一幅插圖,用自己的話給大家介紹介紹。
2、然后讓學生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做到有語氣。談談讀后的感覺。
3、進行朗讀展示。
4、讓學生自己組織語言進行介紹,指名介紹,大家評議。
二、抓住重點進行介紹,深入理解。
同學們知道先從整體進行介紹,黃山風景區的奇石真是數不勝數,接下來我們練習抓住其中有代表性的幾處景點進行介紹。
1.自己讀課文,找找描寫黃山奇石的段落,想想具體介紹了哪些奇石,邊讀邊在書中畫一畫。
2.讀后你知道了什么?談談自己的感受。教師結合學生說的及時板書。(“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
3.在小組內討論:這些奇石為什么有這樣的名字?(對照課文插圖,進一步了解黃山奇石“奇”在哪里。)
4、自己練習借助插圖介紹其中的一個奇石。(教師及時進行指導)
三、指導朗讀,入情入境。
同學們,我們已經了解黃山奇石的樣子,在介紹時還要注意加工自己的語言,做到繪聲繪色,用你的語言去吸引游客。
1、黃山奇石生動有趣,你們能有語氣地讀出來嗎?自己試試。
2、教師也想讀讀行嗎?教師范讀。
3、學生練習讀。
4、以小組為單位讀讀。
四、啟發想像,練習講解。
課文的結尾概括的介紹了其它怪石,表現了黃山奇石數量之多和形狀之怪,突出了奇石的有趣。同學們請你想像“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這些奇石的樣子,動筆畫一畫;
讓學生結合手中的畫用自己的話介紹。
師:黃山風景區還有許許多多的奇石叫不出名字,你能不能結合圖片,仔細觀察,大膽想像,根據奇石的樣子起名字,給大家介紹。
(鼓勵學生大膽想像。)
五、推選小導游進行介紹,評選最佳導游。
以小組為單位,每個小組成員結合一處奇石景點進行介紹。
每個小組推選代表進行競賽。
1、進行現場講解。
2、組織大家評議。
3、頒發小導游資格證。
教師總結:
通過大家生動、形象的介紹,我們知道了聞名中外的黃山風景區有有趣的奇石、怪石。黃山是天造地設的寵兒,隨便一處,或松或石、或云海溫泉,無一不美,無處不奇,置身其間,使人覺得來到了天上人間。同學們,希望你們前去游覽,感受黃山的美麗神奇!
六、布置作業 :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
摘錄文中描寫優美的詞句,背誦下來,并抄寫在摘錄本上。(最好能圖文并茂)
板書設計 :
《黃山奇石》教學實錄 篇7
教學目標:
1、了解黃山奇石的特點,初步辨別區分課文描寫內容的詳略。
2、通過與小伙伴合作交流,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對黃山奇石的贊嘆。
3、喜愛黃山,向往去黃山看奇石。
重點難點:
區分課文描寫內容的詳略,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對黃
山奇石的贊嘆。
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
學習方法:
看圖學文、讀文想象、合作交流。
教學流程:
【熱身】
(播放課件)同學們,讓我們在快樂中學習語文,在語文中感受快樂。上課之前,請你像我這樣做:學會自信、學會尊重、學會傾聽、學會交流。好了,上課!
一、錄像引入,激趣質疑。
1、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有許多名山大川:桂林山水甲天下,西湖美景人人夸。讓我們把目光投向安徽省南部,那里有一座的山——黃山。【板書:黃山。】
2、你們知道黃山四絕嗎?(課件出示)——“奇松、怪石、云海、溫泉。”今天,我們就來一睹黃山奇石的風姿。【板書:奇石。】齊讀課題。下面請同學們欣賞一段錄像(播放錄像。)看了錄像之后,你對這個“奇”字是怎樣理解的呢?再讀。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嗎?
二、進入文本,初讀感知。
1、(出示讀文提示)帶著問題按照你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要求(找一名同學讀要求)
(1)標上自然段序號。
(2)選擇你喜歡的辦法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
(3)找到能概括全文主要內容的一句話,用你喜歡的線畫出來。
2、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6個。)請同學們按照自然段讀課文,喜歡讀的同學就可以直接站起來讀。注意不要唱讀。教師糾正讀音。
三、研讀文本,深入探究。
(一)理清詳略。
【聞名中外的黃山風景(jǐng)區在我國安徽(huī)省南部。那里景色秀麗神奇,尤(yóu)其是那些怪石,有趣(qù)極了。】
1、課文讀完了,你一定找到了能概括全文主要內容的句子了吧?(課件出示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那里景色秀麗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極了。)【板書:神奇、有趣。】 “尤其”的近義詞是什么呢?(特別。)你能把“尤其”換成“特別”,再讀一讀這句話嗎?第一自然段還告訴了我們什么?“聞名中外”是什么意思?黃山在哪里?讀這個自然段的時候,注意重讀“聞名中外、秀麗神奇、尤其、極”,誰還能讀一讀第一自然段?
2、(課件出示文后思考題“說”。)請同學們默讀課文,要求不出聲、不動唇、不指讀。邊讀邊用你喜歡的符號標出課文描寫的奇石的名字。
3、匯報:詳寫“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略寫“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
(二)深入探究。
這四種詳寫的奇石中,你對哪種最感興趣?課文中有兩幅插圖,看看是什么奇石的圖片呢?那么我們就先來游覽下這兩處奇石。引導學生先重點學習第三自然段。
【在一座陡(dǒu)峭(qiào)的山峰(fēng)上,有一只石猴。它兩只胳(gē)膊(bo)抱著腿,一動不動地蹲(dūn)在山頭,望著翻滾(gǔn)的云海。這就是有趣的“猴子觀海”。】
1、課件出示猴子觀海的圖片
(1)觀察:看,這是什么?【板書:猴子觀海。】猴子在哪呢?他在干什么?
(2)讀文:看看課文哪個自然段描寫的是“猴子觀海”?誰來讀給大家聽?和小伙伴討論一下,寫得好嗎,哪些詞語用得好?“陡峭(山非常高、直上直下的)”“翻滾(云海的動態)”;動詞“抱”“蹲”“望(向遠處看)”。這個自然段寫出了猴子觀海的位置、動作。如果把這句話改為:在面對著云海的山峰上,有一塊大石頭,這就是“猴子觀海”。好不好?(不好,原句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寫得很生動。)請同學們學生做動作體會一下。
(3)想象:一名學生讀短文,其他同學看圖片。想象:為什么猴子這樣望著翻滾的云海?抓住“兩只胳膊抱著腿”、“一動不動”、“蹲”。
(4)有感情地再讀課文。
【過渡:剛才我們按照“觀察、讀文、想象”的方法學習了課文。這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接下里我們就繼續按照這種方法學習,好嗎?】
2、仙人指路:【“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遠遠望去,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著手臂(bì)指向前方。】
課文還有一張插圖,畫的是什么?【板書:仙人指路。】
(1)觀察:看到了什么?(用文中或者自己的話回答。)
(2)讀文:看圖,找一名同學讀文,注意動詞“站、指”。全班同學做動作。這是一個比喻句,十分形象。
(3)想象:我們現在就在這黃山奇石的世界中,看到這位仙人你會和他說什么,他又會和你說什么呢?(提示:仙人既然在指路,就應該有人——問路。)
(4)再讀。
【課件出示學習要求:按照“觀察——讀文——想象”的方法自學第2和第5自然段,然后把你想象到的內容寫一寫或者畫一畫。學生自學、交流收獲。教師巡視,匯報:通過剛才的自學,你有什么想法?可以說說觀看圖片的感受;也可以讀讀課文,說說課文哪里寫得好;還可以說說自己想到了什么?】
抓住以下幾方面進行點撥。
3、仙桃石:【就說“仙桃石”吧,它好像是從天上飛下來的一個大桃子,落在山頂的石盤上。】 【板書:仙桃石。】
(1)看圖說仙桃石的樣子。
(2)讀課文,什么樣的,什么地方的?(用書中句子回答。)注意動詞:飛、落。(動畫演示。)
(3)如果這樣說:就說“仙桃石”吧,它是山頂石盤上的一塊桃形的石頭。好不好?
(4)看到“仙桃石”你想到了什么?結合課件觀察、聯想。
4、金雞叫天都:【每當太陽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巨(jù)石,就變成了一只金光閃閃的雄(xióng)雞。它伸著脖(bó)子,就像對著天都峰不住地啼(tí)叫。不用說,這就是著(zhù)名的“金雞叫天都”了。】
(1)看圖描述。【板書:金雞叫天都。】
(2)讀文。注意動詞“伸、啼叫”,“天都”是什么意思?如果讓你畫一畫“金雞叫天都”你會畫些什么?化成什么樣?為什么?
(3)讀文。
(三)創造提升。
1、讀最后一自然段。【黃山的奇石還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獅(shī)子搶球”“仙女彈琴”……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狀的巖石,正等你去給它們起名字呢!】略寫了什么?
2、想象:“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是什么樣子的?省略號是什么意思?還會有什么樣的奇石?
3、讀最后一句。【板書:奇形怪狀】
四、總結升華,激發欲望。
1、品悟“奇”:黃山奇石“奇”在哪里——奇形怪狀、引起想象。
2、記得徐霞客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黃山比五岳的景色還要美、還要神奇。如果你們有機會,一定要去黃山看一看那奇石的美景。
《黃山奇石》教學實錄 篇8
教學要求:
1.了解我國著名的黃山風景區有許多姿態各異的奇石,感受祖國山河的壯美,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找出各節中概括節意的句子,了解并體會各節是如何圍繞概括句寫具體的。
3.掌握本課15個生字,積累課后要求“讀讀寫寫”的詞語10個。
4.學習用“每當……就……”的句式造句。
5.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第四節。
教學重點:讀懂每一節意思,了解怎樣圍繞中心把一段話寫具體。
教學難點 :認識先概括后具體的結構段式
教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
1.出示小黑板:
聞名中外的黃山風景區在我國安徽省南部。山上有許多形狀奇特的石頭,人們給它們起了有趣的名字。
2.師用曲線劃出“黃山風景區”。
同學們,你們去過黃山風景區嗎?請你來談談。
3.師介紹:
“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是明代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對黃山的精辟評價。古人還有“天下名景集黃山”之說。1990年,黃山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黃山在我國安徽省南部,風景區的面積約154平方公里,有大小72個山峰,其中蓮花峰、光明頂、天都峰三大主峰都在海拔1800米以上。黃山有四絕,即奇松、怪石、云海和溫泉。
(1)“聞名”是什么意思?“聞名中外”是什么意思?
(2)除了黃山風景區聞名中外,你知道我國還有哪些風景區或成就聞名中外?
3.理解“奇特”
奇特什么意思?黃山風景區什么很奇特?(石頭)
板書:奇特
這篇課文寫的就是黃山風景區奇特的石頭。
4.板書課題:
*15、黃山奇石
(奇特)
二、范讀課文
思考:課文介紹了哪些奇特的石頭?
用“——”劃出,交流
板書: 仙桃石
猴子觀海
15.黃山奇石 金雞叫天都
(奇特) 五老奔天都
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
四、自學課文
1.自學生字;
2.標序號,讀通課文;
3.完成課后2、3題。
檢查自學:
1.注意“狀”和“琴”的寫法。
2.“形”和“雄”的部首(右邊)
3.指名分節朗讀課文。
4.交流課后2、3題。
“每當……時候……就”的上半句表示時間,后半句是說在這樣的時候,誰(或者什么)會產生什么情況。“就”是連接詞,并且還有必然性的意思。
五、熟讀課文,理解第一節
1.小組朗讀課文,理解第一節兩句話分別寫了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交流:
第一句:地理位置。
第二句:寫山上多奇石,人們根據它們的形狀,通過想象和聯想,給它們起了一些有趣的名字。既點明了題意,又有“啟下”的作用,同時又是全文的總起。
3.齊讀課文。
六、布置作業
1.抄詞并家默;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指名5人分節朗讀,要求讀通句子,說說:課文介紹了哪些奇特的石頭?
2.交流板書:
仙桃石
猴子觀海
15.黃山奇石 金雞叫天都
(奇特) 五老奔天都
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 二、學習課文
(一)第二節“仙桃石”
讓我們來讀懂這一節的意思。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二節,弄清每句話的意思。
2.指名讀,討論理解:仙桃石奇特在哪里?請你用曲線劃出有關詞句。
歸納板書:①形狀像桃子;②巨大;③似乎是從天上仙人那兒飛下來的;④險,“只有底部一小塊挨著下面的石盤子”;⑤牢,盡管它與下面的山石接觸面很小,但它還是“牢牢地站在那里”。
3.在引讀和提問中理解:
看到形狀像桃子一樣的巨石,就會使人想象到——(它似乎……落地太快)。因為它飛得太急,落地太快,所以——(只有……石盤子)。因此第2、3兩句是作者的想象。
第3句是什么關系的句式?(因果)通過想象將“仙桃石”神化的兩個詞是——(似乎、也許),突出了仙桃石的奇,也使文章生動有趣。
(繼續讀)盡管——(這樣……)還是——(牢牢……)。這組關聯詞是什么關系的句式?(轉折)進一步寫出了“仙桃石”之奇。其中的“這樣”就是指——(只有……石盤子)。
4.齊讀并小結:我們通過讀懂每句話的意思,讀懂了第二節,了解了仙桃石是塊奇特的石頭。
(二)第三節
過渡:猴子觀海是塊怎樣的石頭呢?
1.自由朗讀第三節,找出寫這一節的主要意思的句子用“——”劃出。
交流板書:形象逼真
2.再讀課文,抓住句子中的關鍵詞,理解這一段是怎樣把“猴子觀海”寫具體的。
(一動不動,蹲,仿佛在觀看)——擬人手法。
(三)第四節
過渡:我們用學習第三節的方法學第四節。
1.首先請自讀,找出寫這一節的主要意思的句子用“——”劃出。交流。
板書:特別有趣
2.再讀,請你用曲線劃出“金雞叫天都”和“五老奔天都”特別有趣在哪兒的句子。交流。
3.這寫冷冰冰的石頭作者是運用了什么手法把它寫活了,讓人覺得它們確實有趣呢?(擬人)請你用小圈圈出描寫“金雞”姿態、動作的詞和“五老”神態、心情的詞。自讀體會。
4.引讀:
“金雞叫天都”和“五老奔天都”特別有趣,——(每當……啼叫),可是,當你爬上天都峰,再回頭看那“金雞”時——(那只……走來)。原來“金雞”和“五老”是同一山頂上的一組大石頭。
同一組石頭為什么會有兩個有趣的名字?書上哪句話中哪一個字告訴我們?(板書:變)
小結:同一組石頭,作者從不同角度看到的卻不一樣,真是特別有趣。
5.齊讀第4節
(四)第五節
1.讀文,課文詳細介紹了仙桃石,猴子觀海,金雞叫天都,五老奔天都還介紹了哪些?有沒有具體寫?為什么?
2.作者怎樣簡單寫的呢?再讀有關內容。
三、總結
四、布置作業
1.背誦第四節;
2.仿照課文寫法,從“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中選一個來寫,看誰寫得最生動。
板書設計 :
奇松、怪石、云海和溫泉
仙桃石:像桃子、巨大、飛、險、牢
猴子觀海:形象逼真
15.黃山奇石 金雞叫天都↘
(奇特) 變 特別有趣
五老奔天都
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
《黃山奇石》教學實錄 篇9
的“奇”,分別介紹了“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等景觀。根據本文的特點及訓練的要求,在突出主體性和體現文本資源的可拓展性方面,我們不僅要讓學生認識石“奇”,還要讓學生感悟石“趣”。因此,我們可以按照“知一說一悟”的主線,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體會、感悟。啟迪學生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陶治學生的情趣,自主、多元地訓練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探究性準備
(一)布置學生收集有關黃山的圖片資料或文字資料。
(二)自讀課文及相關內容。要求借助工具書,把課文讀準確,讀通順,并文圖結合,分別在書中畫出”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等。
二、激趣性導入
借助媒體(圖片、多媒體影音)或以故事的形式導入 新課,引導學生觀察課文的特點(圖文結合),提示學習“看圖學文”的方法。
三、體驗性閱讀
(一)知“石”
1.以小組為單位相互交流課外收集的有關黃山石的資料,邊出示邊講解,將自己收集的奇石的種類及成因介紹給大家。
2.出示介紹奇石或介紹黃山其他奇特風光的資料,針對學生的興趣,教師可讓學生在班上進行交流。
3.自主讀課文,歸納一下書中主要介紹了哪幾種“奇石”。圖文結合,邊讀邊悟、邊悟邊讀,對感興趣的內容,不僅要讀熟,而且要求能背誦。在積累中感悟表達的準確性,潛移默化地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
(二)說“石”
1.讀課文,對照插圖,分別說說“仙桃石”“仙人指路”“猴子觀海”“金雞叫天都”等奇石的樣子,引導學生既要說出石“形”,又要說出石“神”。
2.讀課文,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分別說說“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等奇石。這幾處奇石,教材僅提及而已,因此,要鼓勵學生大膽想像。
3.對學生課外收集的其他奇石的樣子進行表述,充實觀察、表達的內容,增強學生課外學習的興趣,訓練學生掌握課內外相結合的學習方法。
(三)悟“石”
1.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分別想像一下:“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等這些石頭的來歷,可以以神話、童話故事的形式進行表現。比一比,看誰說得形象、生動、情節完整。
2.在廣泛想像的基礎上,選擇一塊奇石,就自己所想像的來歷講給父母聽一聽,然后寫下來。
3.在自讀、自悟及創造性想像的基礎上,感悟大自然的神韻,陶治學生的情趣。
四、整理性閱讀
整理性閱讀,是指在網絡資源、自讀自悟、廣泛交流的基礎上回歸于文本。
(一)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自讀、齊讀、小組讀均可)。
(二)通過學習,你有何收獲(知識能力、情感方法、特殊感受等),有何疑問。
五、拓展性練習
本拓展性練習,主要是走出教材,適當增加閱讀量,訓練學生的語文能力。其練習的資料既可以是《自讀課本》上的內容,也可以是其他兒童讀物上的有關寫景狀物、有益于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想像能力的短文。從來源的渠道上講,既可以是教師收集的,也可以是布置學生自己收集。在拓展的要求上,盡量體現理解的層次性和多元化。
《黃山奇石》教學實錄 篇10
連山區站前小學 趙亞光
—教學片斷
師:上節課我們游覽了黃山風景區,了解了這里的石頭以“奇”聞名中外,那么這些石頭到底有多奇特?請你選擇一幅你喜歡的圖來說一說。
生:我喜歡“猴子觀海”這幅圖,這塊石頭像一只小猴子,好像才從石縫中跳出來。
生:我也認為這塊石頭像一個小猴子,它好像是從花果山來的,還望著它的老家呢?
生:我喜歡“仙人指路這幅圖”這里的石頭像一只雄鷹,展開翅膀,睜大眼睛,好像正在撲一只小雞。
師:同學們想象力可真豐富,看來這黃山石的確很奇,那么作者又是怎樣寫它的“奇”的呢?快速游覽課文2-5段,想一想你從這幾段中發現了什么?(生讀)
生:我發現這幾段中都寫了石頭的“名字”還寫它在哪里,什么樣子?
師:再讀課文,選擇一個你喜歡的段落給大家介紹(生自由讀匯報)
生:我喜歡第二段,寫的是“仙桃石”它在山頂的盤上,樣子象從天上飛下來的大桃子。
師:課題是“黃山奇石”這塊石“奇”在哪里?
生:一般桃子是長在樹上,而這個桃子像從天上飛下來,所以說它奇。
生:一般桃子小,這個桃子大,所以說它奇。
師:同學們體會得很好,誰愿讀這一段,生讀。
師: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體現出“奇”
(學生自學后,小組討論匯報)
生:介紹、師適時指導朗讀
師:黃山的奇石就這么幾塊嗎?
生:不是
師:我們一起讀課文最后一段,思考從這段里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黃山奇山很多,有許多有名字的;象“天狗望月”“仙女彈琴”等,還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正等我們給起名字呢?
師:你想象一下,那些叫不出名字的石頭會是什么?
生:有的像大野豬,有的像老虎。
生:有的像大樹
師:你們的想像力真豐富,老師相信你們也一定會給它們起上個好名字。
(說明:這個片斷設計主要抓住主線,以“奇”貫穿,以奇導入 ,然后讓學生看圖尋奇,讀文品奇,最后拓展猜奇。
這些環節環環相扣,突出課文的整體美)
《黃山奇石》教學實錄 篇11
教學目標
1.通過看圖、學文,體會黃山石的奇妙,激發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2.通過觀察圖畫和理解語言文字,培養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學會12個生字和由這些字組成的詞語及由熟字組成的新詞。
4.朗讀課文,并選兩段背誦。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看圖、學文,體會黃山石的奇妙之處。
2.把課文中描寫的畫面想象出來。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初讀課文,學會12個生字及詞語,理解詞語的意思。
(二)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理清文章層次。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弄清“區、滾、著、狀”的字形。
(二)查字典、觀察圖畫以理解詞語的意思。
三、教學過程
(一)引題激趣。
同學們,我國有許多著名的游覽圣地,你們也許去過“五岳獨尊”的泰山,也許去過“天下奇秀”的廬山,但不知你們去沒去過“人間仙境”的黃山。從今天起,老師要和同學們一齊游覽黃山奇景,你們愿意嗎?
(二)初讀課文,畫出生字。
(三)小組討論,學習生字。
方法:四人為一小組,先讀準字音,易錯的字音相互提醒;再分析字形,易寫錯的字找出來,一齊學習。找出最巧妙的識記方法。
(四)匯報學習情況。
請一組同學匯報,匯報后,重點指導以下字形。
區:共4畫,筆順是:區。
滾:右邊中間部分是“公”,不是“合”。
著:要和“著”區別字形。
狀:要和“壯”區分形、義。
(五)理解詞義。
1.觀察圖畫、查字典理解詞義。
2.哪些詞義不懂提出來,同學一齊解決。
重點理解:
聞名:有名。“聞名中外”,就是在中國和外國都很有名。
尤其:表示更進一步。
秀麗:清秀美麗。
神奇:非常奇妙。
陡峭:山勢坡度很大,好像直上直下似的。
翻滾:多指水、云等上下滾動。
(六)指導書寫。
翻:左右結構,“番”寫在豎中線以左,“羽”寫在豎中線右邊。左高右低。
滾:左右結構,左小右大,在橫中線以上。
省:上下結構,“少”在橫中線以上,“目”在橫中線稍靠上起筆。
其:上橫短,下橫長。里面第二橫在橫中線上,避免“其”寫得下墜。
(七)作業 。
1.熟讀課文。
2.寫生字詞。
3.搜集有關黃山景色的圖片或介紹的文字。
【板書設計 】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通過看圖、學文,體會黃山石的奇妙,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二)通過觀察圖畫和理解語言文字,培養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通過看圖、學文,體會黃山石的奇妙之處。(二)把課文中描寫的畫面想象出來。
三、教學過程
(一)介紹黃山,激發興趣。(出示第一圖)
黃山在我國安徽省南部,是著名的風景區,被聯合國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幾百年來,游過黃山的人,無不被它的山水奇景所傾倒,明朝的徐霞客把黃山列為群山之首。奇松、云海、怪石、溫泉這黃山“四絕”名揚天下。下邊我們就到黃山看一看吧!
(二)逐段學習。
1.第1自然段:
默讀再結合第一圖說一說黃山風景怎么樣?抓住“聞名中外、秀麗神奇、尤其”談理解。(板書:秀麗神奇、奇石有趣)
齊讀這一段。
2.指名讀第2~5自然段。
(1)課文具體介紹了哪幾種奇石?板書: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
(2)出示第二幅圖。
提問:圖上的巖石像什么?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看書上是怎么介紹的。
指名讀第2自然段。結合插圖說一說哪些地方像仙桃?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它所在的地方像石盤(觀察石頭的形狀、觀察周圍景象。)
再讀這一段。
(3)出示第三幅圖。圖上的巖石像什么?
默讀第3自然段,有不懂的地方提出來。
“翻滾的云海”學生理解起來較困難,可以這樣解決:①同學們,誰坐過飛機,談談你在云層之上看到的景象。②由于黃山的山峰高聳入云,從黃山上往下看,云彩在腳下,又濃又厚,云就像大海的波濤那樣上下翻滾,非常壯觀。
讀這一段,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4)出示第四幅圖,閱讀第4自然段。
小組討論學習:
①先觀察圖中的石頭像什么?怎么看出來的?
②讀課文,看課文中怎么說的?
③從哪兒看出像“仙人指路”?
④有不懂的地方提出來,討論解決。
指名一組同學匯報討論情況。
(5)學習第5自然段。
①指名讀。
②提出不懂的問題。
③師生共同解決。
重點理解:石頭怎么會變成“金光閃閃的雄雞”?(聯系上下文閱讀思考)
山峰上幾塊巨石的形狀很像只雄雞,太陽光一照,巨石上金光閃閃,就更像是一只美麗的“金雞”了。
指名讀,其他同學閉上眼睛想像。睜開眼睛,把你想到的說出來。
黃山石可真奇妙,就像人們精心雕琢的一樣,有的像巨大無比的仙桃,有的像猴子觀海,有的像仙人指路,還有的像金雞叫天都。是不是就有這些呢?
(6)齊讀第6自然段。
指名說說還有什么奇石?板書: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
分小組學習,任選一種展開想象,說說奇石的樣子。
請三組同學分別說一說。
黃山石千奇百怪,無所不有,妙趣橫生。讓我們一齊親眼目睹一下黃山的美景吧!
(7)請一位同學讀全文,同時放一段黃山風景的錄像,使大家有身臨其境之感。
(三)老師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體會到了黃山石的奇妙,領略了黃山秀麗的景色。希望同學們長大后,能親自去目睹黃山奇景,看一看那里的奇松、云海、溫泉是一番什么景象。
【板書設計 】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朗讀課文,并選兩段背誦。
(二)完成課后練習。
二、教學重點、難點
指導背誦。
三、教學過程
(一)讀本課生詞并聽寫。
巖石 怪石 巨石 仙人 仙桃
聞名 著名 名字 風景區
(二)指導背誦。
1.你喜歡哪段讀哪段,要讀出語氣來。
2.指名有語氣地讀全文。
3.把你喜歡的選兩段試背下來。
4.接龍背,齊背。
(三)鞏固練習。
1.比一比,組成詞語。
2.寫出黃山奇石的名字。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填空,再讀句子,注意讀出句中的停頓。
(1)聞名中外的( )在我國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麗神奇,( )是那些怪石,有趣極了。
(2)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 )地蹲在山頭,望著( )的云海。
(3)那些叫不出名字的( )的巖石,正等你去給它們起名字呢!
【板書設計 】(略)◆
《黃山奇石》教學實錄 篇12
一、 回憶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黃山奇石》,并且學習了生字新詞和課文的第一自然段.你們還記得嗎?聞名中外的黃山風景區在什么地方呀?那里景色如何?
(引導聯系第一段回答,板書:神奇、有趣)
二、激趣導入
這節課,老師來當導游,帶大家去欣賞黃山那有趣的奇石,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領略祖國山河的壯麗。好嗎?
三、學習課文
(一) 整體感知
首先,請聽老師范讀課文的第二、三、四、五自然段,同學們邊聽邊看課文的相關畫面,同時留心觀察:課文中介紹了哪幾處奇石?
(學生回答,相機板書: )
(二) 分層學習
1、學習第二段
(1)課文中哪個自然段介紹了仙桃石?翻開書找一找。(出示圖片)
(2)誰來讀一讀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學思考:仙桃石是什么樣子?你從哪兒看出來?(看著圖說一說)
(3)仙桃石這么大,又在這么高的地方,它是怎么來的呢?加上想像說一說。
(4)指導朗讀
說的真神奇、真有趣,更有趣的是仙桃正好穩穩當當的放在了石盤里,像招待客人一樣。其實這是誰的功勞呀?對,是大自然創造出來的,讓我們讀出仙桃石的有趣,和對大自然的贊美吧!
2、學習第三段
(1)同學們,剛才老師引導大家抓住仙桃石的樣子,加上豐富的想想體會了它的神奇、有趣,那么,課文中是怎么介紹“猴子觀海”的呢?(出示圖片,指名朗讀。)
(2)你從哪兒體會出“猴子觀海”的神奇、有趣?請你們小組四人先一塊兒讀一讀,然后互相說一說。(指名回答,從樣子、位置來引導。)
①、哪句話寫出了猴子的樣子?看看圖,再從課文中找一找。(出示句子)
②、哪幾個詞寫出了猴子的動作?(變紅)請你坐在凳子上學一學。有趣嗎?
③、更有趣的是,猴子竟然在干什么?(看云海)
(欣賞云海:云上下翻滾,十分壯觀,能看到這么美的云海,是因為黃山太高了。)
④、課文中哪個詞也講了黃山高呢?(陡峭)(出示圖片)
(3)指導朗讀
同學們,多么有趣的位置,多么有趣的猴子,你能讀出“猴子觀海”的神奇、有趣嗎?
3、學習第四段、第五段
剛才,同學們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從猴子的樣子和它所在的位置感受了“猴子觀海”的神奇、有趣。接下來,老師請你們從“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這兩處奇石中選一出你喜歡的,自己讀一讀,然后看看圖從它的位置、樣子加上想象說一說它的神奇、有趣。(出示自學指導。指名回答,抓住一出體會到位,多請人補充。)
(1)“仙人指路”
①、仙人在什么地方?(學一學動作)
②、仙人是什么樣子?
③、仙人好像在告訴人們什么?
④、指導朗讀
(2)“金雞叫天都”
①、金雞在什么地方?
②、它是什么樣子?
③、金雞在叫什么呢?
④、指導朗讀。
(3)齊讀第四、五自然段。
4、指導背誦
同學們,神奇的大自然創造了人間奇跡,創造了黃山那一處處奇石,請選一處你喜歡的,看看圖,讀讀課文,試著背一背,練好了像小導游一樣介紹給你的同桌,好嗎?
誰來背一背?
誰愿意來當小導游介紹黃山的奇石?(放音樂和畫面)
5、學習第六段
同學們,黃山的奇石何止這四種啊,還有很多很多。課文中只提到名字的奇石有哪些?(出示第六段)
(1)自由朗讀,找一找。
(2)請你選一處,模仿著課文的寫法,想一想:他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樣子?加上豐富的想象說一說。(練習,指名說)
(3)黃山還有許多沒有名字的奇石呢,請你們仔細觀察,展開想象起個名字,好嗎?
(依次出示:仙人下棋、天鵝孵蛋、駱駝峰)
(4)指導朗讀。
你們大膽、豐富而又合理的想象使黃山奇石有趣極了,下面,咱們來共同體會它的多、奇、趣吧!(齊讀)
四、總結談話
五、板書設計
《黃山奇石》教學實錄 篇13
教學要求:
1、學會12個生字和由這些字組成的詞語及由熟字組成的新詞。
2、通過看圖、學文,運用學生講、讀、畫、表演等各種方式體會黃山石的奇妙,激發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3、結合觀察圖畫,在讀中理解語言文字,培養觀察和想象能力。
4、朗讀課文,并選兩段背誦。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在讀中真切體會黃山石的奇特,有趣。
難點:如何發揮學生主動性,引導學生在自讀中自悟。
教學方法:
以讀為主,讀中悟情。
教學用具:
錄音機、錄音帶、課件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簡案)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大家去過黃山嗎?黃山之美,堪稱中國名山之最。兼得泰山之雄偉,廬山之飛瀑,衡山之煙云,峨眉之清涼,因而又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稱。其奇松、怪石、云海、溫泉乃黃山“四絕”。今天,老師就帶著大家來欣賞一下黃山的四絕之一,板書:黃山奇石。請齊讀一遍課題。
二、運用課件欣賞黃山奇石課文插圖,生觀察圖說像什么?
三、觀察完圖,初讀課文,標出生字和自然段。
四、認讀生字詞。
五、接讀課文,生評價。
六、師范讀課文,生邊聽邊想象畫面。
七、學習第一自然段。讀中了解“秀麗神奇、聞名中外、尤其”等詞語意思。配樂讀出情。
八、小組練讀課文。
第二課時(詳案)
一、導課: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讀了課文,記住了生字的字音,了解了黃山上有哪些奇石,并且還學習了課文的第一自然段。這節課我們繼續欣賞這一課,請大家齊讀課題。
二、新授: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覺得黃山石怎么樣?生答。
老師用“奇特、有趣”兩個詞來概括大家的發言,好不好?(板書:奇特、有趣)
2、那么你覺得哪塊黃山石最奇特、最有趣呢?請同學們結合課文插圖,讀讀課文,看看你最喜歡哪塊奇石,邊讀邊把描寫它奇特、有趣的地方畫下來。當然,在讀的過程中,如果有不理解的詞語,就把它標出來,待會兒一起解決,好嗎?
3、生畫。然后問:你有哪些詞不理解?請提出來!
4、下面誰愿意把自己最喜歡的奇石介紹給大家聽聽?介紹的方式有很多種。如果你愿意結合剛才畫的詞句給大家講出它的奇特有趣,就講;如果你愿意讀,就有感情地讀一讀;如果你能通過動作把石頭奇特的樣子表演出來,你就表演給大家看;如果你能在短時間內畫圖表示出它的奇特,你就畫。下面自己抓緊想一想,小組可以討論討論。
5、下面誰先來介紹?(順序依學生回答的為準。)
(1)仙桃石:生說自己的理解。誰愿意來讀讀?(一生讀)老師把其中一個句子改寫成這樣,你看看哪句好?為什么?(這說明作者用詞非常準確。)好,誰還想來讀讀?別看就一句話,想讀好也不太容易。誰再試試?(生讀)還是讓我們大家一起來讀讀這句話吧!
(2)猴子觀海: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他們的理解。下面,誰能再來有感情地讀一讀,讀出你的喜愛之情?(一生讀)誰認為自己能比他讀得還好,讀得更有趣?試一試(一生讀)老師幫你一把,給你配上音樂來讀,一定會更棒,誰想來試試?(一生讀)齊讀。試背一遍。
(3)仙人指路:生說。多么奇特、有趣呀!誰能讀好?試一試!找個同學比一比。配樂讀。試背一遍。
(4)金雞叫天都:生說。課文沒有插圖,誰能想象出他的樣子?它好象在對天都峰說什么呢?誰能把它的奇特有趣讀出來?找生讀。配樂讀。齊讀一遍。
6、課文是不是就寫了這幾塊奇石?在哪一自然段還寫了?找生讀最后一段.
7、又寫了什么奇石?想象一下“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它們是什么樣的?
8、你們的想象力可真豐富,黃山上的石頭可真奇特有趣呀!并且還有許多石頭等著咱們去給它起名字呢!現在,你心里在想什么?
9、你喜歡黃山嗎?那老師現在就帶你去游覽一下黃山好嗎?這次咱們就不單單看奇石了,還記得老師上節課講的黃山四絕嗎?除了“怪石”,還有什么?(生答)好,同學們等不及了吧!請看錄象。
10、美不美?請你們帶著對黃山的喜愛之情再來有感情地讀一遍課文。
11、下面用你喜歡的方式選兩段你認為的課文背誦一下。
12、檢查背誦。
13、同學們,黃山石奇特、有趣,黃山更美!其實,祖國大地上還有許多這么的風景區,課下同學們可以讀讀有關的課外書。另外,告訴大家,下一單元就有一篇介紹祖國寶島臺灣風景秀麗迷人的日月潭的文章,課下同學們可以先睹為快!
好!這節課就學到這兒,下課!
《黃山奇石》教學實錄 篇14
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學習課文中出現的新詞。認識3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背下來。
3通過觀察圖畫,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觀察和想象能力;體會黃山石的奇妙,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過程:
(一)引題激趣。
同學們,我國有許多著名的游覽圣地,你們也許去過“五岳獨尊”的泰山,也許去過“天下奇秀”的廬山,但不知你們去沒去過“人間仙境”的黃山。從今天起,老師要和同學們一齊游覽黃山奇景,你們愿意嗎
二、新授:
1、通過的讀課文,你覺得黃山石怎么樣?生答。
老師用“奇特、有趣”兩個詞來概括大家的發言,好不好?(板書:奇特、有趣).
2、那么你覺得哪塊黃山石最奇特、最有趣呢?請同學們結合課文插圖,讀讀課文,看看你最喜歡哪塊奇石,邊讀邊把描寫它奇特、有趣的地方畫下來。當然,在讀的過程中,如果有不理解的詞語,就把它標出來,待會兒一起解決,好嗎?
3、生畫。然后問:你有哪些詞不理解?請提出來!
4、下面誰愿意把自己最喜歡的奇石介紹給大家聽聽?介紹的方式有很多種。如果你愿意結合剛才畫的詞句給大家講出它的奇特有趣,就講;如果你愿意讀,就有感情地讀一讀;如果你能通過動作把石頭奇特的樣子表演出來,你就表演給大家看;如果你能在短時間內畫圖表示出它的奇特,你就畫。下面自己抓緊想一想,小組可以討論討論。
5、下面誰先來介紹?(順序依學生回答的為準。)
(1)仙桃石:生說自己的理解。誰愿意來讀讀?(一生讀)老師把其中一個句子改寫成這樣,你看看哪句好?為什么?(這說明作者用詞非常準確。)好,誰還想來讀讀?別看就一句話,想讀好也不太容易。誰再試試?(生讀)還是讓我們大家一起來讀讀這句話吧!
(2)猴子觀海: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他們的理解。下面,誰能再來有感情地讀一讀,讀出你的喜愛之情?(一生讀)誰認為自己能比他讀得還好,讀得更有趣?試一試(一生讀)老師幫你一把,給你配上音樂來讀,一定會更棒,誰想來試試?(一生讀)齊讀。試背一遍。
(3)仙人指路:生說。多么奇特、有趣呀!誰能讀好?試一試!找個同學比一比。配樂讀。試背一遍。
(4)金雞叫天都:生說。課文沒有插圖,誰能想象出他的樣子?它好象在對天都峰說什么呢?誰能把它的奇特有趣讀出來?找生讀。配樂讀。齊讀一遍。
6、課文是不是就寫了這幾塊奇石?在哪一自然段還寫了?找生讀最后一段
7、又寫了什么奇石?想象一下“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它們是什么樣的?
8、你們的想象力可真豐富,黃山上的石頭可真奇特有趣呀!并且還有許多石頭等著咱們去給它起名字呢!現在,你心里在想什么?
9、你喜歡黃山嗎?那老師現在就帶你去游覽一下黃山好嗎?這次咱們就不單單看奇石了,還記得老師上節課講的黃山四絕嗎?除了“怪石”,還有什么?(生答)好,同學們等不及了吧!請看錄象。
10、美不美?請你們帶著對黃山的喜愛之情再來有感情地讀一遍課文。
11、下面用你喜歡的方式選兩段你認為最好的課文背誦一下。
12、檢查背誦。
13、同學們,黃山石奇特、有趣,黃山更美!其實,祖國大地上還有許多這么著名的風景區,課下同學們可以讀讀有關的課外書。另外,告訴大家,下一單元就有一篇介紹祖國寶島臺灣風景秀麗迷人的日月潭的文章,課下同學們可以先睹為快!
好!這節課就學到這兒,下課!
《黃山奇石》教學實錄 篇15
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2課 緊扣 “石”字,做“實”文章
——《黃山奇石》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本教學設計,緊緊圍繞“石”字做文章。先聊“石”,給“石”字組詞,再讀讀課文,找找文中的奇“石”,然后在識字教學的環節中開展“搬搬攔路‘石’”的游戲,最后來讀讀自己喜歡的奇“石”。讓學生在以情激趣、以趣誘知,情知和諧的過程中理解與體驗、感悟與思考,努力使“聽、說、讀、寫”有機地融為一體。
【文本解讀】
課文《黃山奇石》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課文。文章思路清晰,具體寫了“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四塊奇石。通過對這四塊奇石的描寫,讓學生來感受黃山“石”的奇與趣,激發學生愛黃山石,愛黃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1、會認14個生字,注意“胳膊”中的“膊”念輕聲;會寫8個字,注意“尤”字不要寫借, “區”與“巨”的形與筆順。
2、理解10個帶生字的詞語。注意“巨石”重意與筆順,“奇石”重意,“巖石”、“石盤”、 “仙桃石”重音。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體會黃山奇石的“奇”與“趣”。
【教學重點、難點】
《黃山奇石》是二年級上冊的第2篇課文。此時,一年級的學生剛剛進入二年級,課文呈現的方式發生了細微的變化——由每個字都帶拼音到每個字都不帶拼音,而且課文也變得長了些,同時生字特別多。根據這些情況,本堂課的教學重點將是生字詞的學習,而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自然而然成了本堂課的教學難點。
【課前準備】
1、要畫田字格(尺子、紅粉筆);2、練字(打印生字、課題);3、背課文;4、自制生字卡片、石頭名稱卡片(磁鐵);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聊“石”,導入新課。
1、給“石”字組詞。
導語:小朋友們,注意看老師寫一個字(板書:石)。字要一筆一畫地寫,要寫得端正,因為字是寫給別人看的。這是個——石字。你能給這個字組個詞嗎?
預設學生組詞:石頭、石子、沙石、石塊、石灰、石板、石橋、奇石、化石……
預設:
(1)寫“巨”石。小的石頭就是——小石子,那很大的石頭可以叫做——巨石。
課件出示1 巨石
讀一讀這個詞語。(隨機評點:這塊石頭還不夠大,讀得再大一些……)。
巨石的“巨”字是這節課要求我們會寫的一個字,舉起手來書空,跟老師一起寫一遍。(板書:巨)寫“巨”字的時候要注意它的筆順。看清楚它的筆順了嗎?考一考大家,“巨”的第二筆是什么?最后一筆呢?
(2)讀準“巖石”、“石盤”、“仙桃石”。
除了“巨石”這個詞語,老師這里也組了一些詞語——
課件出示2 石:巨石、奇石、怪石、巖石、石盤、仙桃石
讀一讀這些詞語,你能把它讀準確嗎?
(3)板書課題。
很大很大的石頭我們叫它巨石,像仙桃的石頭就可以叫它——仙桃石,那么那些特別奇怪的石頭我們可以叫它——奇石、怪石。(板書:奇)
今天我們就要走進黃山去看一看這些奇怪的、有趣的石頭。(板書:黃山)
課件出示3 2、黃山奇石
齊讀課題——黃山奇石!
2、說“黃山”,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
導語:你知道黃山嗎?
預設學生回答:黃山,位于安徽省南部,是聞名中外的風景區,景色秀麗神奇。其中黃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溫泉號稱“天下四絕”。
想知道課文是怎么說的嗎?
課件出示4 聞名中外的黃山風景區在我國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麗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極了。
預設:
(1)搬掉生字攔路“石”。
師:有些小朋友在讀的過程中,已經發現這一段話特別難以讀通順。知道是什么原因嗎?原來是 “攔路石”太多了。咱們先把生字攔路石搬掉。怎么搬呢?讀,你把它讀準確了,就算搬掉了。自己搬呢,還是老師幫你們搬?——自己搬。搬不動的小朋友可以請身邊的同學或老師幫忙。
學生讀。(點名讀,齊讀。)
(2)搬掉詞語攔路“石”。
師:生字攔路石搬掉了,詞語攔路石搬起來就輕松多了。先自己練一練。再讀給同桌聽一聽,你有沒有讀對。
(3)朗讀第一小節。
師:能把這些詞語也讀下來嗎?——能!老師相信你們,就不檢查了。但現在你能把這段話讀下來嗎?
請一個同學來讀一讀。(先點名讀,再齊讀。)
3、朗讀反饋。
導語:現在你知道黃山了吧?(知道了。)真的知道了?(真的)那老師考一考大家。黃山它是一個——風景區,在我國的哪里呀——安徽省南部,那里的景色怎么樣啊?——景色秀麗神奇,里面最有趣的是什么呢?——怪石、奇石。
二、找“石”,初讀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
過渡語:看來是真的知道黃山了。真明白的同學就有資格去欣賞一下這些奇石。想自己走進黃山去看一看嗎?翻開課本放聲讀一讀課文,可以是一遍,也可以是兩遍,快的還可以欣賞第三遍。但在欣賞奇石、讀課文的過程中有這么幾個要求:
課件出示5 (1)讀課文,搬掉攔路石。(2)找一找課文中的奇石。
師:讀課文的過程中,可能會有哪些攔路石呢?
預設學生回答:(1)會遇到生字;(2)遇到新的詞語;(3)還有讀不通順的句子……
師:(相機問學生,遇到這些攔路石怎么辦?)讀完以后,再請你找一找課文中到底提到了幾塊奇石。
學生自由讀。
2、梳理課文脈絡。
導語:課文中的奇石你也都找到了嗎?誰來說一說,課文中提到了哪些奇石?你找到這些奇石的有趣的名字了嗎?
板貼卡片: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
三、搬“石”游戲激趣。
導語:奇石也找出來了,那攔路石都搬掉了嗎?搬掉了我們就可以來做個游戲——“看誰走得遠”。
1、搬掉生字攔路石。
(1)帶拼音讀生字。
課件出示6 生字帶拼音:區 尤 其 仙 盤 峰 胳 膊 巨 當 脖 著 形 狀
(2)去掉拼音讀生字。
課件出示7 生字不帶拼音:區 尤 其 仙 盤 峰 胳 膊 巨 當 脖 著 形 狀
預設:
(1)先自己練習走——自由讀;再點名請學生讀,看看你能走多遠;開小火車讀,看哪列火車沒有被石頭絆倒;男生讀,女生讀。
(2)這里哪兩塊石頭的讀音一樣啊?——“膊”和“脖”。細心的小朋友發現了嗎,這兩個字除了讀音一樣外,還有一點也是一樣的?——都是“月”字旁。“月”字旁的字一般都跟人的身體有關。你還知道其它“月”字旁的字嗎?——腿、腰、腳……課上到這里想休息一下嗎?——想!咱們來做一套自己發明的課間操——轉轉你的脖子,扭扭你的腰;抖抖你的胳膊,抬抬你的腿……
做課間操,播放音樂。
(3)這里哪兩塊石頭的樣子,看起來最像?——“區”和“巨”。這個“區”字也是我們這節課要會寫的一個字,寫這個字,同樣要注意它的筆順,看老師認認真真地在田字格中寫一遍——(板書范寫:區)。
(4)說起這節課要會寫的字,還有一個字特別容易寫錯。而且這個字還有一個字謎呢?想聽嗎?就是“神龍見首不見尾”,知道這是哪個字嗎?可以在我會寫那里找一找。——是“尤”字?為什么?再看老師來寫一遍!(板書范寫:尤)。
(5)請你把“區”和“尤”這兩個字在課本后面端端正正描一遍,寫一遍。
過渡語:寫好的同學,讓我們一齊再來走一遍。(學生齊讀生字。)讀到這里,可能有些同學會說,帶著拼音走,誰不會走呀?那現在去掉拼音拐杖還能走嗎?
(6)讀得好的同學獎一顆“仙桃”——生字卡。把獎品生字卡貼到黑板上的“石盤”中,形成 “尤其”、“胳膊”、“形狀”三個詞語——“胳膊”的“膊”念輕聲。
2、搬掉詞語攔路石。
師:想不想石頭換得大一些再來走一走?
課件出示8 詞語:風景區、尤其、仙桃石、石盤、山峰、胳膊、巨石、每當、脖子、著名、形狀
先點名讀兩位同學,再齊讀。
過渡:小朋友們,真了不起,都沒有被這些大石頭絆倒。你們看,連屏幕中的小朋友都在夸獎你們呢?
課件出示9 二(?)的小朋友真棒!
大家讀得這么好,這位小朋友還準備了一份禮物給大家呢?想看嗎?
課件出示10 圖片: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
四、讀“石”,初感“奇”、“趣”。
導語:喜歡這些奇石嗎?找一塊自己最喜歡的石頭,好好地讀一讀,等一會兒介紹給大家。
學生自由練讀。展示朗讀。
評價語預設:(1)讀得真美啊,仿佛這個仙人就站在我們的眼前;(2)你把這只“猴子”給讀活了,讓我們再來聽一聽你的朗讀;(3)繼續展示你的朗讀;想讀“?”的同學,我們站起來一起讀……
結課語:聽了剛才這些同學用朗讀課文的方法,向大家介紹了——?,那么這些巨石到底“奇”在何處,“趣”在哪里呢?下節課我們圍繞這個問題,繼續來學習課文——《黃山奇石》。
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