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手試一試(通用12篇)
動手試一試 篇1
教學目標 :
1.學會本課生字,認識3個新偏旁,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明白、通順地復述課文。
3.認識認真思考、親自嘗試的重要,初步懂得實踐出真知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識字、寫字、朗讀、復述。
難點:理解"有些問題只有自己,才能得出正確的答案"。
教學具準備:詞卡、小黑板。
主要板書計劃:
8
錯誤 正確
科學家:"如果……就……" "只有……才能……"
覺得不對
瑪麗亞 (試驗) 奇怪 問
說不明白
作業 設計安排:
課內:描紅、寫字、復述課文
課外:把課文復述給爸爸媽媽聽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 導入 新課
二、 揭示課題,解題
1、 板書課題:8
2、 解釋題意
里的"試",意思是"嘗試"、"試驗"的意思;試一試是嘗試一下;是動手做一做,看結果是什么樣的意思。動手做和動腦子想應當結合起來,但有時要強調動腦子想,而有時就要強調親自動手做。這篇課文就是強調要親自動手做。
三、 初讀指導
1、 自學生字詞。
(1) 標好節號。借助拼音輕聲讀課文,畫出不認識或不理解的詞語。
(2) 會讀本課的生字,能識記田字格里的生字的字形。
(3) 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實驗 覺得 漫 問題 正確 科學家
2、 檢查自學效果。
(1) 出示詞卡。
另 麗 夫 試一試 如果 只有 著名
(2) 指名讀生字詞,注意平翹舌音、前后鼻音等。
(3) 了解詞語掌握情況,重點理解下列詞語:
另:另外。
問題:要解決的疑問。
覺得:感覺到。
正確:對。
科學家:作科學研究工作有成就的人。
(4) 抽詞卡讓學生讀,
3、個人練讀課文。
四、 寫字指導,教認新偏旁
1、 指導要點。
(1) 須按筆順描紅的字,逐字講解
另:上部"口"扁,下部是"刀"。
試:斜鉤上不能加"撇"。
驗:學會新偏旁"馬字旁";右部三點,左中兩點是側點,右點是撇點。
確:學會新偏旁"石字旁",右部第三筆是"撇"不是"豎"。
(2) 其他要描紅的字。
如:右部"口"位偏上不偏下。
麗:下部半框中只有一點。
科:右部兩點需上下排列。
哈:左部"口"形定位應略高些。
2、 書上描紅。教師巡視指導。
五、 布置讀課文,思考問題。
1、 科學家做了什么實驗?提了什么問題?兩個同學怎么回答的?
2、 瑪利亞作了什么是實驗?提了什么問題?科學家怎么回答的?
3、 瑪利亞后來成了什么樣的人?
第二課時
一、 檢查復習
提問上節課留的思考題,依次指名回答。
二、 精讀訓練
1、 把課文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至四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五六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七自然段。
2、 依次進行講讀。
第一部分:
(1) 指名讀
(2) 問:第一段講了什么?
(3) 第二段有幾句話?每一句分別說了什么?"這是為什么"會產生什么結果呢?
(4) 第三四段說了什么?
(5) 看圖回答問題。
圖上畫有幾個人?他們是哪些人?桌子上擺著什么?科學家的手勢說明他在說什么?
(6)小結:這部分講科學家做實驗、提問題,兩個同學分別作了回答。
第二部分:
(1) 指名讀
(2) 第五段有幾句話?分別說了什么?"瑪利亞"是畫上哪個人?她是怎么動手做試驗的?結果她看到了什么?"哎呀"是什么意思?
(3) 第六段有幾句話?分別說了什么?從什么地方看出科學家提出的問題是錯誤的?科學家有什么反應?"只有……才能……"這句話強調什么?
(4) 小結:這一部分講的是瑪利亞作了試驗,向科學家提出問題,科學家作了回答。
(5) 齊讀第二部分。
三、 布置再讀課文
1、 思考:讀了這篇課文有什么體會、收獲?
2、 照課文習題三的要求抄寫詞語。
第三課時
一、 聽寫詞語
二、 繼續精講訓練
1、 指名讀
2、 這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話,說了什么?
3、 簡介居里夫人。
4、 為什么這篇課文最后要寫這一句話?
三、 總結
這篇課文說的是居里夫人小時侯學習有疑問就親自做試驗,得到正確的答案。說明了"有些問題只有自己,才能得出正確的答案"這個道理。
你們學了這篇課文以后,有什么收獲和體會,可以自由談談。
四、 朗讀指導
1、 第一部分要抓住重點詞語,讀時要強調語氣,如"丟進小石子水漫放進金魚水不會漫",以引起注意,理解意思。
2、 第2部分描寫瑪利亞心理活動的詞"覺得不對說不明白奇怪問"要讀得清晰,掌握好語氣和語速;嘆詞"哎呀"要讀出驚奇的語氣;反問句"您為什么……錯誤的問題"要讀出有禮貌而自信的語氣。
3、 第三部分的"就是"要重讀,顯示后面詞語意思的分量,以引起重視。
五、 復述指導
1、 揭示復述提綱以啟示學生復述的順序。
2、 利用板書,讓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進行串連。
3、 指名復述,師生評議。
4、 同座二人交替復述,互提意見。
六、 作業 練習
1、 比一比,再組成詞語。
科( ) 如( ) 另( )
種( ) 和( ) 只( )
2、 用"如果……就……"、"只有……才能……"各說一句話。
3、 聽寫:"有些問題……正確的答案"
把這個故事講給家里人聽。
動手試一試 篇2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初讀課文。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15個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10個只識不寫,認識一個偏旁,理解生詞。
3、初步明白認真思考,親自嘗試的重要性,初步懂得實踐出真知的道理。
教學重點:讀通課文。
生字詞的朗讀書寫。
教學難點 :初步明白認真思考,親身嘗試的重要性。
教學準備:投影片。
教學過程 :
一、初讀課文,思考:
1、課文主要講了有關誰的故事?
2、為什么要用這樣的課題?
3、作者想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二、讀一讀。
一杯水魚鱗哎呀
往外漫他倆答案
實驗科學家試一試
三、回答問題,初步理解課文。
四、指導讀通讀順。
五、生字指導書寫。
六、作業 。
課本上描紅。
七、課堂練習。
《習字冊》上相應部分仿影、描紅、臨寫。
八、課堂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細讀課文。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5個生字,理解生詞。
3、明白認真思考,親身嘗試的道理重要,初步懂得實踐出真知的道理。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明白認真思考,親身嘗試的重要。
初步復述課文。
教學準備:投影片。
教學過程 :
一、初讀課文,思考:
科學家給小學生做了個什么實驗。
二、學習1-4自然段。
1、朗讀"如果放進去的是金魚,水就不會往外漫。"這是為什么呢?
看圖,一個同學說了什么?另一個同學呢?
請學生分角色朗讀。
2、指導朗讀。
三、學習5-6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思考:
瑪麗亞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樣做的?
2、學生回答。
3、有感情朗讀。
4、分角色朗讀。
反復誦讀,深刻體會。
四、學習第七自然段。
瑪利亞到底是誰呢?請學生介紹一下。
五、學習生字。
學生自形分析字形,分別組詞。
六、課堂作業 。
1、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么?把它抄在自己的本子上。
2、課本上描紅。
3《習字冊》上相應的生字仿寫、臨寫。
七、課堂小結。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鞏固小結。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明白、通順的復述課文。
2、復習鞏固生字,能用有關詞語進行說話練習。
3、明白認真思考,親身嘗試的重要,初步懂得實踐出真知的道理。
教學重點:復述課文;生字詞的書寫與朗讀。
教學難點 :初步懂得實踐出真知的道理。
教學過程 :
一、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二、指導復述。
科學家做實驗,提問題
兩個同學的回答
科學家的回答
三、同桌互相嘗試復述。
四、請學生復述。
五、分角色朗讀。
六、學生生字,學生分析字形,并口頭組詞。
七、課堂練習。
1、用"如果……就……只有……才……"造句。
2、聽寫。
3、課本上描紅。
4、《習字冊》上的仿影、臨寫。
八、課堂小結。
動手試一試 篇3
教學內容:鞏固小結。
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明白、通順的復述課文。
2、復習鞏固生字,能用有關詞語進行說話練習。
3、明白認真思考,親身嘗試的重要,初步懂得實踐出真知的道理。
教學重點:復述課文;生字詞的書寫與朗讀。
教學難點:初步懂得實踐出真知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二、指導復述。
科學家做實驗,提問題
兩個同學的回答
科學家的回答
三、同桌互相嘗試復述。
四、請學生復述。
五、分角色朗讀。
六、學生生字,學生分析字形,并口頭組詞。
七、課堂練習。
1、用"如果……就……""只有……才……"造句。
2、聽寫。
3、課本上描紅。
4、《習字冊》上的仿影、臨寫。
八、課堂小結。
動手試一試 篇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認識3個新偏旁,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明白、通順地復述課文。
3.認識認真思考、親自嘗試的重要,初步懂得實踐出真知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識字、寫字、朗讀、復述。
難點:理解"有些問題只有自己動手試一試,才能得出正確的答案"。
教學具準備:詞卡、小黑板。
主要板書計劃:
8 動手試一試
錯誤 正確
科學家:"如果……就……" "只有……才能……"
覺得不對
瑪麗亞 (試驗) 奇怪 問
說不明白
作業設計安排:
課內:描紅、寫字、復述課文
課外:把課文復述給爸爸媽媽聽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二、揭示課題,解題
1、板書課題:8 動手試一試
2、解釋題意
"動手試一試"里的"試",意思是"嘗試"、"試驗"的意思;試一試是嘗試一下;動手試一試是動手做一做,看結果是什么樣的意思。動手做和動腦子想應當結合起來,但有時要強調動腦子想,而有時就要強調親自動手做。這篇課文就是強調要親自動手做。
三、初讀指導
1、自學生字詞。
(1)標好節號。借助拼音輕聲讀課文,畫出不認識或不理解的詞語。
(2)會讀本課的生字,能識記田字格里的生字的字形。
(3)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實驗覺得漫問題正確科學家
2、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卡。
另麗夫試一試如果只有
(2)指名讀生字詞,注意平翹舌音、前后鼻音等。
(3)了解詞語掌握情況,重點理解下列詞語:
另:另外。
問題:要解決的疑問。
覺得:感覺到。
正確:對。
科學家:作科學研究工作有成就的人。
(4)抽詞卡讓學生讀,
3、個人練讀課文。
四、寫字指導,教認新偏旁
1、指導要點。
(1)須按筆順描紅的字,逐字講解
另:上部"口"扁,下部是"刀"。
試:斜鉤上不能加"撇"。
驗:學會新偏旁"馬字旁";右部三點,左中兩點是側點,右點是撇點。
確:學會新偏旁"石字旁",右部第三筆是"撇"不是"豎"。
(2)其他要描紅的字。
如:右部"口"位偏上不偏下。
麗:下部半框中只有一點。
科:右部兩點需上下排列。
哈:左部"口"形定位應略高些。
2、書上描紅。教師巡視指導。
五、布置讀課文,思考問題。
1、科學家做了什么實驗?提了什么問題?兩個同學怎么回答的?
2、瑪利亞作了什么是實驗?提了什么問題?科學家怎么回答的?
3、瑪利亞后來成了什么樣的人?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
提問上節課留的思考題,依次指名回答。
二、精讀訓練
1、把課文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至四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五六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七自然段。
2、依次進行講讀。
第一部分:
(1)指名讀
(2)問:第一段講了什么?
(3)第二段有幾句話?每一句分別說了什么?"這是為什么"會產生什么結果呢?
(4)第三四段說了什么?
(5)看圖回答問題。
圖上畫有幾個人?他們是哪些人?桌子上擺著什么?科學家的手勢說明他在說什么?
(6)小結:這部分講科學家做實驗、提問題,兩個同學分別作了回答。
第二部分:
(1)指名讀
(2)第五段有幾句話?分別說了什么?"瑪利亞"是畫上哪個人?她是怎么動手做試驗的?結果她看到了什么?"哎呀"是什么意思?
(3)第六段有幾句話?分別說了什么?從什么地方看出科學家提出的問題是錯誤的?科學家有什么反應?"只有……才能……"這句話強調什么?
(4)小結:這一部分講的是瑪利亞作了試驗,向科學家提出問題,科學家作了回答。
(5)齊讀第二部分。
三、布置再讀課文
1、思考:讀了這篇課文有什么體會、收獲?
2、照課文習題三的要求抄寫詞語。
第三課時
一、聽寫詞語
二、繼續精講訓練
1、指名讀
2、這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話,說了什么?
3、簡介居里夫人。
4、為什么這篇課文最后要寫這一句話?
三、總結
這篇課文說的是居里夫人小時侯學習有疑問就親自做試驗,得到正確的答案。說明了"有些問題只有自己動手試一試,才能得出正確的答案"這個道理。
你們學了這篇課文以后,有什么收獲和體會,可以自由談談。
四、朗讀指導
1、第一部分要抓住重點詞語,讀時要強調語氣,如"丟進小石子水漫放進金魚水不會漫",以引起注意,理解意思。
2、第2部分描寫瑪利亞心理活動的詞"覺得不對說不明白奇怪問"要讀得清晰,掌握好語氣和語速;嘆詞"哎呀"要讀出驚奇的語氣;反問句"您為什么……錯誤的問題"要讀出有禮貌而自信的語氣。
3、第三部分的"就是"要重讀,顯示后面詞語意思的分量,以引起重視。
五、復述指導
1、揭示復述提綱以啟示學生復述的順序。
2、利用板書,讓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進行串連。
3、指名復述,師生評議。
4、同座二人交替復述,互提意見。
六、作業練習
1、比一比,再組成詞語。
科如另
種和只
2、用"如果……就……"、"只有……才能……"各說一句話。
3、聽寫:"有些問題……正確的答案"
把這個故事講給家里人聽。
動手試一試 篇5
教學內容:初讀課文。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15個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10個只識不寫,認識一個偏旁,理解生詞。
3、初步明白認真思考,親自嘗試的重要性,初步懂得實踐出真知的道理。
教學重點:讀通課文。
生字詞的朗讀書寫。
教學難點:初步明白認真思考,親身嘗試的'重要性。
教學準備: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思考:
1、課文主要講了有關誰的故事?
2、為什么要用這樣的課題?
3、作者想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二、讀一讀。
一杯水魚鱗哎呀
往外漫他倆答案
實驗科學家試一試
三、回答問題,初步理解課文。
四、指導讀通讀順。
五、生字指導書寫。
六、作業。
課本上描紅。
七、課堂練習。
《習字冊》上相應部分仿影、描紅、臨寫。
八、課堂小結。
動手試一試 篇6
教學要求
★學會本課生字,能正確書寫,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明白、通順地復述課文。(教學重點)
★認識認真思考、親自嘗試的重要,初步懂得實踐出真知的道理。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導入新棵: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是關于一位科學家小時侯是怎樣學習的課文。
2.揭示課題 齊讀課題
3.教學“試”
(1)認讀
(2)說說字形結構
(3)電腦演示字的筆順
(4)學生在書上描紅
二、自學課文
自由輕聲讀課文
要求:
1.給課文標好小節
2.讀準字音 讀通句子
3.不理解的詞語劃出來
4.有問題提出來
三、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
科學家 實驗 端來 一杯水 丟了 漫出來 如果 魚鱗
另一個 瑪麗亞 他倆 哎呀 錯誤 問題 正確 答案
2.指名讀 齊讀 去拼音讀
3.不理解的詞語提出來解決
4.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相機指點)
讀了課文你有問題嗎? 歸納成幾個問題:
(1)科學家做了什么實驗?提了什么問題?兩個同學怎么回答的?
(2)瑪麗亞做了什么實驗?提了什么問題?科學家怎么回答的?
(3)瑪麗亞就是后來的什么人?
四、教學生字“科、實、驗”
1.出示生字卡片 認讀
2.說說這三個字怎么記
3.電腦演示字的筆順
描紅、仿影、臨寫 (巡視指導)
五、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練讀課文 思考上面三個問題
第二教時
一、復習檢查
1.聽寫詞語
2.指名朗讀課文
二、精讀課文
(根據上面三個問題分三部分來學)
1.學習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
(1)指名分段讀 思考第一個問題
(2)討論交流 提示:“漫出來”是什么意思?是什么原因?
科學家說了幾句話?(出示關聯詞“如果„„就„„”練習說話) 兩個小朋友回答雖然不一樣,但有一點是相同的,你知道嗎?
(3)小結
(4)齊讀第一部分
2.學習第二部分(第5——6自然段)
(1)男女生分讀兩段 思考第二個問題
(2)討論交流
提示:在圖畫中找出瑪麗亞
她怎么會想到作實驗?這說明什么?
她對什么感到奇怪?這個錯誤的問題是什么?
科學家為什么哈哈大笑?他的話說明了什么?(用“只有„„才能„„”練習說話)
(3)小結
(4)齊讀第二部分
三、教學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認讀
2.說說字形結構
3.電腦演示字的筆順
4.在《習字冊》上描紅、仿影、臨寫 (巡視指導)
四、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練讀課文 思考:讀了這篇課文有什么收獲、體會?
第三教時
一、聽寫詞語
二、繼續精讀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
1.指名讀 思考第三個問題
2.討論交流
提示:簡介居里夫人
為什么這篇課文最后要寫這一句話?
3.齊讀
三、總結全文
你學習了這篇課文以后有什么體會、收獲?
四、指導朗讀
五、復述指導
1.根據三個思考題復述課文
2.利用板書,讓學生能抓住重點詞語進行串連
3.指名復述,師生評議
六、作業練習
1.比一比,再組成詞語
科( ) 如( ) 另( )
種( ) 和( ) 只( )
2.用“如果„„就„„”、“只有„„才能„„”各寫一句話。
3.把這個故事說給家里人聽。
板書設計
8 動手試一試
(錯誤) (正確) 科學家 “如果„„就„„” “只有„„才能„„”
覺得不對
瑪麗亞 (試驗) 奇怪 問 說不明白
動手試一試 篇7
教學目標 :
1.學會本課生字,認識3個新偏旁,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明白、通順地復述課文。
3.認識認真思考、親自嘗試的重要,初步懂得實踐出真知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識字、寫字、朗讀、復述。
難點:理解"有些問題只有自己動手試一試,才能得出正確的答案"。
教學具準備:詞卡、小黑板。
主要板書計劃:
8 動手試一試
錯誤 正確
科學家:"如果……就……" "只有……才能……"
覺得不對
瑪麗亞 (試驗) 奇怪 問
說不明白
作業 設計安排:
課內:描紅、寫字、復述課文
課外:把課文復述給爸爸媽媽聽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
二、揭示課題,解題
1、板書課題:8 動手試一試
2、解釋題意
"動手試一試"里的"試",意思是"嘗試"、"試驗"的意思;試一試是嘗試一下;動手試一試是動手做一做,看結果是什么樣的意思。動手做和動腦子想應當結合起來,但有時要強調動腦子想,而有時就要強調親自動手做。這篇課文就是強調要親自動手做。
三、初讀指導
1、自學生字詞。
(1)標好節號。借助拼音輕聲讀課文,畫出不認識或不理解的詞語。
(2)會讀本課的生字,能識記田字格里的生字的字形。
(3)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實驗覺得漫問題正確科學家
2、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卡。
另麗夫試一試如果只有著名
(2)指名讀生字詞,注意平翹舌音、前后鼻音等。
(3)了解詞語掌握情況,重點理解下列詞語:
另:另外。
問題:要解決的疑問。
覺得:感覺到。
正確:對。
科學家:作科學研究工作有成就的人。
(4)抽詞卡讓學生讀,
3、個人練讀課文。
四、寫字指導,教認新偏旁
1、指導要點。
(1)須按筆順描紅的字,逐字講解
另:上部"口"扁,下部是"刀"。
試:斜鉤上不能加"撇"。
驗:學會新偏旁"馬字旁";右部三點,左中兩點是側點,右點是撇點。
確:學會新偏旁"石字旁",右部第三筆是"撇"不是"豎"。
(2)其他要描紅的字。
如:右部"口"位偏上不偏下。
麗:下部半框中只有一點。
科:右部兩點需上下排列。
哈:左部"口"形定位應略高些。
2、書上描紅。教師巡視指導。
五、布置讀課文,思考問題。
1、科學家做了什么實驗?提了什么問題?兩個同學怎么回答的?
2、瑪利亞作了什么是實驗?提了什么問題?科學家怎么回答的?
3、瑪利亞后來成了什么樣的人?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
提問上節課留的思考題,依次指名回答。
二、精讀訓練
1、把課文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至四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五六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七自然段。
2、依次進行講讀。
第一部分:
(1)指名讀
(2)問:第一段講了什么?
(3)第二段有幾句話?每一句分別說了什么?"這是為什么"會產生什么結果呢?
(4)第三四段說了什么?
(5)看圖回答問題。
圖上畫有幾個人?他們是哪些人?桌子上擺著什么?科學家的手勢說明他在說什么?
(6)小結:這部分講科學家做實驗、提問題,兩個同學分別作了回答。
第二部分:
(1)指名讀
(2)第五段有幾句話?分別說了什么?"瑪利亞"是畫上哪個人?她是怎么動手做試驗的?結果她看到了什么?"哎呀"是什么意思?
(3)第六段有幾句話?分別說了什么?從什么地方看出科學家提出的問題是錯誤的?科學家有什么反應?"只有……才能……"這句話強調什么?
(4)小結:這一部分講的是瑪利亞作了試驗,向科學家提出問題,科學家作了回答。
(5)齊讀第二部分。
三、布置再讀課文
1、思考:讀了這篇課文有什么體會、收獲?
2、照課文習題三的要求抄寫詞語。
第三課時
一、聽寫詞語
二、繼續精講訓練
1、指名讀
2、這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話,說了什么?
3、簡介居里夫人。
4、為什么這篇課文最后要寫這一句話?
三、總結
這篇課文說的是居里夫人小時侯學習有疑問就親自做試驗,得到正確的答案。說明了"有些問題只有自己動手試一試,才能得出正確的答案"這個道理。
你們學了這篇課文以后,有什么收獲和體會,可以自由談談。
四、朗讀指導
1、第一部分要抓住重點詞語,讀時要強調語氣,如"丟進""小石子""水""漫""放進""金魚""水""不會""漫",以引起注意,理解意思。
2、第2部分描寫瑪利亞心理活動的詞"覺得""不對""說不明白""奇怪""問"要讀得清晰,掌握好語氣和語速;嘆詞"哎呀"要讀出驚奇的語氣;反問句"您為什么……錯誤的問題"要讀出有禮貌而自信的語氣。
3、第三部分的"就是"要重讀,顯示后面詞語意思的分量,以引起重視。
五、復述指導
1、揭示復述提綱以啟示學生復述的順序。
2、利用板書,讓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進行串連。
3、指名復述,師生評議。
4、同座二人交替復述,互提意見。
六、作業 練習
1、比一比,再組成詞語。
科如另
種和只
2、用"如果……就……"、"只有……才能……"各說一句話。
3、聽寫:"有些問題……正確的答案"
把這個故事講給家里人聽。
動手試一試 篇8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初讀課文。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15個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10個只識不寫,認識一個偏旁,理解生詞。
3、初步明白認真思考,親自嘗試的重要性,初步懂得實踐出真知的道理。
教學重點:讀通課文。
生字詞的朗讀書寫。
教學難點 :初步明白認真思考,親身嘗試的重要性。
教學準備:投影片。
教學過程 :
一、初讀課文,思考:
1、課文主要講了有關誰的故事?
2、為什么要用這樣的課題?
3、作者想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二、讀一讀。
一杯水魚鱗哎呀
往外漫他倆答案
實驗科學家試一試
三、回答問題,初步理解課文。
四、指導讀通讀順。
五、生字指導書寫。
六、作業 。
課本上描紅。
七、課堂練習。
《習字冊》上相應部分仿影、描紅、臨寫。
八、課堂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細讀課文。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5個生字,理解生詞。
3、明白認真思考,親身嘗試的道理重要,初步懂得實踐出真知的道理。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明白認真思考,親身嘗試的重要。
初步復述課文。
教學準備:投影片。
教學過程 :
一、初讀課文,思考:
科學家給小學生做了個什么實驗。
二、學習1-4自然段。
1、朗讀"如果放進去的是金魚,水就不會往外漫。"這是為什么呢?
看圖,一個同學說了什么?另一個同學呢?
請學生分角色朗讀。
2、指導朗讀。
三、學習5-6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思考:
瑪麗亞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樣做的?
2、學生回答。
3、有感情朗讀。
4、分角色朗讀。
反復誦讀,深刻體會。
四、學習第七自然段。
瑪利亞到底是誰呢?請學生介紹一下。
五、學習生字。
學生自形分析字形,分別組詞。
六、課堂作業 。
1、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么?把它抄在自己的本子上。
2、課本上描紅。
3《習字冊》上相應的生字仿寫、臨寫。
七、課堂小結。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鞏固小結。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明白、通順的復述課文。
2、復習鞏固生字,能用有關詞語進行說話練習。
3、明白認真思考,親身嘗試的重要,初步懂得實踐出真知的道理。
教學重點:復述課文;生字詞的書寫與朗讀。
教學難點 :初步懂得實踐出真知的道理。
教學過程 :
一、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二、指導復述。
科學家做實驗,提問題
兩個同學的回答
科學家的回答
三、同桌互相嘗試復述。
四、請學生復述。
五、分角色朗讀。
六、學生生字,學生分析字形,并口頭組詞。
七、課堂練習。
1、用"如果……就……""只有……才……"造句。
2、聽寫。
3、課本上描紅。
4、《習字冊》上的仿影、臨寫。
八、課堂小結。
動手試一試 篇9
教學內容:細讀課文。
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5個生字,理解生詞。
3、明白認真思考,親身嘗試的道理重要,初步懂得實踐出真知的道理。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明白認真思考,親身嘗試的重要。
初步復述課文。
教學準備: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思考:
科學家給小學生做了個什么實驗。
二、學習1-4自然段。
1、朗讀"如果放進去的是金魚,水就不會往外漫。"這是為什么呢?
看圖,一個同學說了什么?另一個同學呢?
請學生分角色朗讀。
2、指導朗讀。
三、學習5-6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思考:
瑪麗亞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樣做的?
2、學生回答。
3、有感情朗讀。
4、分角色朗讀。
反復誦讀,深刻體會。
四、學習第七自然段。
瑪利亞到底是誰呢?請學生介紹一下。
五、學習生字。
學生自形分析字形,分別組詞。
六、課堂作業。
1、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么?把它抄在自己的本子上。
2、課本上描紅。
3《習字冊》上相應的生字仿寫、臨寫。
七、課堂小結。
動手試一試 篇10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認識3個新偏旁,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明白、通順地復述課文。
3.認識認真思考、親自嘗試的重要,初步懂得實踐出真知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識字、寫字、朗讀、復述。
難點:理解"有些問題只有自己動手試一試,才能得出正確的答案"。
教學具準備:詞卡、小黑板。
主要板書計劃:
8 動手試一試
錯誤 正確
科學家:"如果……就……" "只有……才能……"
覺得不對
瑪麗亞 (試驗) 奇怪 問
說不明白
作業設計安排:
課內:描紅、寫字、復述課文
課外:把課文復述給爸爸媽媽聽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二、揭示課題,解題
1、板書課題:8 動手試一試
2、解釋題意
"動手試一試"里的"試",意思是"嘗試"、"試驗"的意思;試一試是嘗試一下;動手試一試是動手做一做,看結果是什么樣的意思。動手做和動腦子想應當結合起來,但有時要強調動腦子想,而有時就要強調親自動手做。這篇課文就是強調要親自動手做。
三、初讀指導
1、自學生字詞。
(1)標好節號。借助拼音輕聲讀課文,畫出不認識或不理解的詞語。
(2)會讀本課的生字,能識記田字格里的生字的字形。
(3)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實驗覺得漫問題正確科學家
2、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卡。
另麗夫試一試如果只有著名
(2)指名讀生字詞,注意平翹舌音、前后鼻音等。
(3)了解詞語掌握情況,重點理解下列詞語:
另:另外。
問題:要解決的疑問。
覺得:感覺到。
正確:對。
科學家:作科學研究工作有成就的人。
(4)抽詞卡讓學生讀,
3、個人練讀課文。
四、寫字指導,教認新偏旁
1、指導要點。
(1)須按筆順描紅的字,逐字講解
另:上部"口"扁,下部是"刀"。
試:斜鉤上不能加"撇"。
驗:學會新偏旁"馬字旁";右部三點,左中兩點是側點,右點是撇點。
確:學會新偏旁"石字旁",右部第三筆是"撇"不是"豎"。
(2)其他要描紅的字。
如:右部"口"位偏上不偏下。
麗:下部半框中只有一點。
科:右部兩點需上下排列。
哈:左部"口"形定位應略高些。
2、書上描紅。教師巡視指導。
五、布置讀課文,思考問題。
1、科學家做了什么實驗?提了什么問題?兩個同學怎么回答的?
2、瑪利亞作了什么是實驗?提了什么問題?科學家怎么回答的?
3、瑪利亞后來成了什么樣的人?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
提問上節課留的思考題,依次指名回答。
二、精讀訓練
1、把課文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至四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五六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七自然段。
2、依次進行講讀。
第一部分:
(1)指名讀
(2)問:第一段講了什么?
(3)第二段有幾句話?每一句分別說了什么?"這是為什么"會產生什么結果呢?
(4)第三四段說了什么?
(5)看圖回答問題。
圖上畫有幾個人?他們是哪些人?桌子上擺著什么?科學家的手勢說明他在說什么?
(6)小結:這部分講科學家做實驗、提問題,兩個同學分別作了回答。
第二部分:
(1)指名讀
(2)第五段有幾句話?分別說了什么?"瑪利亞"是畫上哪個人?她是怎么動手做試驗的?結果她看到了什么?"哎呀"是什么意思?
(3)第六段有幾句話?分別說了什么?從什么地方看出科學家提出的問題是錯誤的?科學家有什么反應?"只有……才能……"這句話強調什么?
(4)小結:這一部分講的是瑪利亞作了試驗,向科學家提出問題,科學家作了回答。
(5)齊讀第二部分。
三、布置再讀課文
1、思考:讀了這篇課文有什么體會、收獲?
2、照課文習題三的要求抄寫詞語。
第三課時
一、聽寫詞語
二、繼續精講訓練
1、指名讀
2、這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話,說了什么?
3、簡介居里夫人。
4、為什么這篇課文最后要寫這一句話?
三、總結
這篇課文說的是居里夫人小時侯學習有疑問就親自做試驗,得到正確的答案。說明了"有些問題只有自己動手試一試,才能得出正確的答案"這個道理。
你們學了這篇課文以后,有什么收獲和體會,可以自由談談。
四、朗讀指導
1、第一部分要抓住重點詞語,讀時要強調語氣,如"丟進小石子水漫放進金魚水不會漫",以引起注意,理解意思。
2、第2部分描寫瑪利亞心理活動的詞"覺得不對說不明白奇怪問"要讀得清晰,掌握好語氣和語速;嘆詞"哎呀"要讀出驚奇的語氣;反問句"您為什么……錯誤的問題"要讀出有禮貌而自信的語氣。
3、第三部分的"就是"要重讀,顯示后面詞語意思的分量,以引起重視。
五、復述指導
1、揭示復述提綱以啟示學生復述的順序。
2、利用板書,讓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進行串連。
3、指名復述,師生評議。
4、同座二人交替復述,互提意見。
六、作業練習
1、比一比,再組成詞語。
科如另
種和只
2、用"如果……就……"、"只有……才能……"各說一句話。
3、聽寫:"有些問題……正確的答案"
把這個故事講給家里人聽。
[1] [2] 下一頁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初讀課文。
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15個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10個只識不寫,認識一個偏旁,理解生詞。
3、初步明白認真思考,親自嘗試的重要性,初步懂得實踐出真知的道理。
教學重點:讀通課文。
生字詞的朗讀書寫。
教學難點:初步明白認真思考,親身嘗試的重要性。
教學準備: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思考:
1、課文主要講了有關誰的故事?
2、為什么要用這樣的課題?
3、作者想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二、讀一讀。
一杯水魚鱗哎呀
往外漫他倆答案
實驗科學家試一試
三、回答問題,初步理解課文。
四、指導讀通讀順。
五、生字指導書寫。
六、作業。
課本上描紅。
七、課堂練習。
《習字冊》上相應部分仿影、描紅、臨寫。
八、課堂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細讀課文。
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5個生字,理解生詞。
3、明白認真思考,親身嘗試的道理重要,初步懂得實踐出真知的道理。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明白認真思考,親身嘗試的重要。
初步復述課文。
教學準備: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思考:
科學家給小學生做了個什么實驗。
二、學習1-4自然段。
1、朗讀"如果放進去的是金魚,水就不會往外漫。"這是為什么呢?
看圖,一個同學說了什么?另一個同學呢?
請學生分角色朗讀。
2、指導朗讀。
三、學習5-6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思考:
瑪麗亞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樣做的?
2、學生回答。
3、有感情朗讀。
4、分角色朗讀。
反復誦讀,深刻體會。
四、學習第七自然段。
瑪利亞到底是誰呢?請學生介紹一下。
五、學習生字。
學生自形分析字形,分別組詞。
六、課堂作業。
1、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么?把它抄在自己的本子上。
2、課本上描紅。
3《習字冊》上相應的生字仿寫、臨寫。
七、課堂小結。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鞏固小結。
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明白、通順的復述課文。
2、復習鞏固生字,能用有關詞語進行說話練習。
3、明白認真思考,親身嘗試的重要,初步懂得實踐出真知的道理。
教學重點:復述課文;生字詞的書寫與朗讀。
教學難點:初步懂得實踐出真知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二、指導復述。
科學家做實驗,提問題
兩個同學的回答
科學家的回答
三、同桌互相嘗試復述。
四、請學生復述。
五、分角色朗讀。
六、學生生字,學生分析字形,并口頭組詞。
七、課堂練習。
1、用"如果……就……只有……才……"造句。
2、聽寫。
3、課本上描紅。
4、《習字冊》上的仿影、臨寫。
八、課堂小結。
上一頁 [1] [2]
動手試一試 篇11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47
一年級語文《動手試一試》教例品評
教例:國標本蘇教版二年級上冊第7課《動手試一試》第5小節教學片斷:
師:請同學們靜心細讀第5小節,想想有什么疑問?
生自由讀思考
生:科學家明明提了一個錯誤問題為什么還哈哈大笑?
師:這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不急,答案都在課文里。瑪麗亞很奇怪也很不服氣,可科學家為什么還哈哈大笑?這笑聲中包含著什么?大家可自由尋找合作伙伴分角色表演一下,表演要逼真,“奇怪、哈哈大笑”都要表演出來,科學家的話中能否把他笑的原因也說出來。
生十分投入對演,教室笑聲不斷,充溢快樂。
生生、師生表演,舉例如下:
(一)
生:科學家老爺爺,您知識淵博,怎么給我們提了一個錯誤的問題呢?
生(哈哈大笑):你真是個愛思考,肯動手的好孩子,有些問題只有自己動手試一試,才能得出正確答案。
(二)
生(很不服氣):您這么有水平,為什么給我們提了一個錯誤的問題?
生(哈哈大笑):真不簡單,只有養成愛提問,愛思考,愛實驗的好習慣才能得出正確答案。
(三)
生:老爺爺,如果我不去試一試還不知道您竟然給我們提了一個錯誤的問題呢!
師(哈哈大笑):你敢于懷疑權威,善于認真思考,真是好樣的。請記住“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干,實踐才能得出真知。”
(四)
生(很氣憤):給我們提了一個錯誤的問題你算是個科學家嗎?
師(哈哈大笑):我很欣賞你的勇氣,謝謝你的批評。我不故意提了一個錯誤的問題你們就一直迷信我,迷信書本,我想通過自己動手試一試,你 的收獲一定不少吧!”
生(不好意思):是的,謝謝您老爺爺。
教學反思:
學生是學習和創造的主體,學生主體性的發揮,有賴于教師創設相應的探究情境。首先,課堂教學過程應該是誘發問題的過程,而且問題應來自于學生自己。在課堂上要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向教材,走向自然,走向社會,走向網絡。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創造性發展的過程。富有創意的課堂教學應該讓學生始終處于疑問的狀態中,處于求知若渴的狀態中。其次,課堂教學的過程應該是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上述教例中教師以讀書質疑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使學生始終處在饒有興趣的自主探究的狀態中。長此以往,學生的探究精神將得到有效的培養,并將最終發展成為他們的創造性人格。
以往的課堂教學教師教得一本正經,學生學得一本正經,課堂生活沉悶,缺乏生機情趣,缺乏創新的火花。課堂教學應最大限度的接近日常生活。課堂教學方式應最大限度的接近日常生活方式。葉瀾教授《新基礎教育理論》中提出:課堂教學本身是師生生命活動的一部分,這是活生生的生命活動,而不是游離在生活以外的認識活動。學生喜歡玩,喜歡游戲,喜歡表演,這是他們的主要生活方式。教例1中教師巧借文本資源創設了生活化的口語交際 的表演情境,為學生提供了自由主動的學習空間,保證了學生活動的“面”和“量”。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自主興致勃勃地去感受、去體驗、去自主建構、自由快樂表達、創造。
在師生、生生的互動中實現了學生、教師、教材、作者的多維對話,學生個性化語言能力的發展,師生情感的交流是那么自然,那么和諧。整個教學進程洋溢著濃濃的人情味和生活的氣息。
江蘇儀征市大巷中心小學論壇
動手試一試 篇12
教學目標
★學會8個生字,認讀6個字。
★在田字格中寫字,注意寫端正。
★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和寫字能力。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
教學難點
寫字
教學準備
教師:實物投影
學生: 生字本、課前生字的預習
教學過程
一、讀課文。
1.指名讀課文,注意語氣。 這篇課文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
2.學生讀課文,做填空練習:
( )說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有些問題要( ),才能( )。
二、新授。
1.字音。
出示卡片檢查學生讀字音的情況。
杯子 進出 但是 如果
因為 另外 車把 讓路
指生讀。齊讀。搶讀。
2.字型。
請你觀察這些生字,我們把這些生字按結構分類。
3.寫字。
請你按筆順描紅
學生描紅注意一筆到位
獨立書寫一個字,和范字對照修改,然后再寫下一個字。 學生獨立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三、拓展練習。
學生根據已有經驗,用所學習的生字組詞。 用你喜歡的詞語說句子。
四、練習
抄寫詞語。
五、小結
板書設計
4 動手試一試
媽媽說:“不能光想,要做做看。”
朗志萬說:“科學家說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有些問題要動手試一 試,才能找到正確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