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三亞落日》教學反思(精選6篇)
小學語文《三亞落日》教學反思 篇1
俗話說“文章不是無情物”,學習時需“披文以入情”。無論老師還是學生,如果上課時沒有激情,這樣的課就會淡而無味,教學目的的完成也成問題。所以,課堂上營造一個良性的“場”就顯得十分重要。教學《三亞落日》這一課時,我考慮到必須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熱情,讓每個學生都了解落日,看一看落日,可是班級沒有多媒體,也缺少掛圖,怎么才能讓學生對落日產(chǎn)生興趣呢?導入時我設計了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回憶看日出的情景,學生們回憶了在日照,在泰山等地觀看日出的情形,你一言我一語。看到氣氛開始有點熱烈,我套用了課文上的一句話:“其實日落一點兒也不必日出遜色,我就仔細觀察過日落,想聽嗎?”此時我抓住課文3、4段對日落過程中的三個比喻:快樂的孩童,光焰柔和的燈籠,跳水員跟孩子們“繪聲繪色”地講了起來,大家一臉的專注,特別是說到落日顫動了兩下,最后像一個跳水員那樣,以一個輕快、敏捷的彈跳,再以一個悄然無聲、水波不驚的優(yōu)美姿勢入了水,學生個個睜大了眼睛,太美了!太妙了!“其實三亞的落日比這還有詩意,那么三亞的落日又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我知道學生的感情被激發(fā)出來了,果然,接下來的整節(jié)課學生都能始終感情飽滿、有滋有味地進行學習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和種子就播在這塊土地上。”如果一個教師只是在課堂上冷冷冰冰地進行知識發(fā)售,而沒有情感的交流是上不好課的。我意識到,教師在課堂上,要善于通過情感交流,通過努力去營造良好的“場”去完成預定的教學計劃,從而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當然,不得不提的是,前提還必須有教師對于文本較深的開掘。
小學語文《三亞落日》教學反思 篇2
《三亞落日》一文用細膩的筆觸鋪陳了一幅如詩如畫的景色,藍藍的天,藍藍的大海,幾只潔白的海鷗,銀光閃閃的沙灘,椰樹婆娑的倩影,一切讓人心醉神迷,久久不愿醒來。以此為背景,此時的主角落日上臺了,上演了精彩絕倫的獨幕劇,如一位頑皮的孩童,又如一只大紅燈籠,又像一位訓練有素、身手不凡的跳水運動員,美侖美奐,蕩氣回腸。整篇文章行文優(yōu)美,想象豐富,文質兼美,讀上去瑯瑯上口,讓人情不自禁地漫步于綿延不絕的畫卷之中,受到美的熏陶。
板塊一:辨析詞語,積淀語感
【片斷點擊】[ 小黑板出示語段:夕陽也漸漸地收斂了光芒,變得溫和起來,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紅燈籠,懸(。┰诤Ec天的邊緣。興許是懸得太久的緣故,只見它慢慢地下沉(下落),剛一挨(碰)到海面,又平穩(wěn)地停住了。]
師:(指名讀)請注意文中帶點的字,如果換成括號里的字,有什么不一樣?
生1 :“懸”是說明太陽沒有靠近海面,離海面還有一段距離,而“浮”說明太陽下面的邊緣已接觸到海平面。“懸”還表明這輪太陽置于天與海之間,無所依托,靜靜地悠閑地停泊在半空中。
生2 :“下沉”顯得很有力量,慢慢地壓下來,具有不可阻擋的氣勢與力量!跋侣洹憋@得速度很快,“刷”地一下就下來了。夕陽落下去是有個過程的。“下沉”比“下落”更準確,更有力量。
生3 :“挨”是靠的意思;“碰”看上去是太陽與海面完全接觸。
生4: “挨”讓人感到親密,“碰”讓人覺得生硬。如果換用“碰”字,似乎有撞的感覺,而太陽落下去的過程是靜靜的,悄然無聲的。
師:同學們的分析得真深刻,體驗得很到位。這就是作者用詞巧妙之處,每用一詞都是十分講究。給讀者以無限的品味與咀嚼的空間。結合剛才的理解,讓我們再來讀讀這段話。
反思:《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語言與思維是同構共生的關系。語文教學的核心是什么,就是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的直覺、理解和感悟能力。通過語言的訓練來發(fā)展學生的思維,促進言語的積累與感悟。通過上述的教學過程,在特定的語境里,學生在言語經(jīng)驗與心理機制的積極作用下,“潛心會文”,通過換詞辨析,細細推敲,體會課文用詞的準確與精妙,同時,他們還感覺到了詞語的“份量”、“溫度”、“音質”與“可親近性”。這些都是“如水在口,冷暖自知”鮮明而生動的語感積淀。
板快二:探究閱讀,人化自然
【片斷點擊】師:長時間地看這一輪落日,覺得眼前的這輪落日何止只像一只大紅燈籠,看著看著,這輪落日仿佛有了一份生機,有了一份情意。還記得李白的《送友人》嗎?里面有這么一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保ㄐ『诎宄鍪竞蟀刖洌肮嗜恕笔鞘裁匆馑?快速瀏覽課文,看看在作者眼里,這位“故人”是怎樣的一位朋友?
生1 :是個孩童。
生2 :是一位跳水運動員(還有學生欲言又止)。
師:孩童也好,跳水運動員也好,既然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她總該有自己的相貌、個性和動作吧。讀讀這些語段,小組討論討論,想想,落日是一個什么樣的孩童?又是什么樣的跳水運動員?
。▽W生分組討論,教師巡視,發(fā)現(xiàn)學生們討論無章可依,便及時叫停。強調要在充分讀課文的基礎上,在認為有意義的詞句上做上記號,發(fā)表見解時做到有根有據(jù)。二次討論氣氛和效果明顯好轉。)
學生討論后匯報――
生1 :太陽像一位鄉(xiāng)下的野孩子,在外面瘋玩了一整天,下山時,還是野勁十足。
生2 :我覺得太陽是冬天里的一位小姑娘,而且還有點害羞。
生3 :我覺得此時的太陽像一位心底善良、純真的兒童呀,在告別白天的時候,還把最美麗的色彩留在人間,把世界裝點五彩繽紛,絢麗多姿。
生4 :她像跳水員,入海時是“水波不驚,悄然無聲”,可見她是位技術高超的運動員。她的身材肯定非常苗條,如果身材肥胖臃腫,入水時就會濺起很大的水花,談不上優(yōu)美和賞心悅目了。
反思:“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被钣迷娋,賦予古詩句以全新的意義,教學流程頓覺峰回路轉,眼睛為之一亮。太陽不僅僅是一只懸在海與天邊緣的紅燈籠,而成了可親可感的人。學生們的思路驟然暢開,在充分閱讀文本的基礎上,依托小組討論,學生利用自己的認識、經(jīng)驗構建起了個性鮮明的太陽形象:即使是跳水員,那也是一種飽含著情意的美的形象。
《三亞落日》有多種教學思路。有的側重于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利用多媒體展示三亞落日美輪美奐的畫卷;有的側重于朗讀訓練,以讀的訓練促進對課文的理解;有的側重于課文敘述結構的分析,從“落日”“日落”兩個層面體味作者觀察的細致、表達的邏輯……
在這堂課中我讓學生通過學習,不僅領略到三亞的美景,也讓學生走進情境之中,引起了學生內心的震撼與思考!邦^頂?shù)男强蘸托念^的道德法則”都應該是讓人心懷敬畏的。新課程的理念給課堂教學帶來的變化是顯而易見的。有人說,過去的課堂教學是“一講到底”到后來的“一讀到底”,發(fā)展到新課程理念下的“一悟到底”。從一端走向另一端,這都是不足取的,新課程理念背景下,強調個性化閱讀的同時,我們仍可以立場堅定地“加強語言文字訓練”,落實“雙基”。
小學語文《三亞落日》教學反思 篇3
三亞落日是一篇寫景的短文。作者運用活潑、清新的語言描繪了三亞落日的美麗景象,抒發(fā)了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學這一課,我緊緊抓住文章的中心:“在三亞看落日真有詩意!眮碚归_教學。通過“在三亞看落日如何有詩意?”過渡到第二段的教學。第二段雖不是文章的重點段落,但學好它對于理解文章中心是十分有利的,正是因為三亞的景象樣樣都美所以在這個美麗的地方看落日也會別有一番情調的。在學第二段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到三亞的美,我也用美麗的語言引導著學生一遍又一遍地去讀,邊讀邊說,三亞美在哪兒?有人說:三亞仿佛就是個藍色的世界。有藍的天,有藍的海,就連那白鷗的翅尖也讓人擔心會被海水蘸藍了。又有人說:我從小就喜歡海,三亞那玉屑銀末般的細沙,傍晚人們來這里,踩上去一定會減輕一天的疲勞。還有人說:椰子汁我喝過,但沒有看過椰子長什么樣,真想去看看!從學生的交流中,我們不難感受到孩子們對三亞的喜歡。那么有了這種喜愛之情,洋溢在他們心中的必定是無限的向往,把握住他們的感情,引導著他們好好地讀一讀,美便成為孩子們的了。但是,教學三亞落日的美景遇到了一些小麻煩。學生們覺得每天都看到日從東升從西落下,便有一些不以為是,讀書也很平淡。為了讓學生學起來帶勁一些,我引導著他們一邊學課文,一邊與我們平時看到的日落對比。在比中感受三亞落日的與眾不同,也告訴學生平常的景象通過自己細致的觀察也可以象這位作者一樣筆下生輝的。
小學語文《三亞落日》教學反思 篇4
近日,蘇教版五年級語文第十冊學了一篇精美的寫景短文《三亞落日》。文中活潑、清新的語言深深地打動了每一個讀者,教學中,通過對詩一般的語言文字有感情朗讀品味,使學生了解了三亞落日的神奇景象,激發(fā)了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并積累了大量的好詞好句。此外,同學們也有了更多的收獲: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三亞的熱帶風光嗎?(喜歡。
那么,誰能展示一下你從網(wǎng)上下載的熱帶風光的介紹?我可請你當導游哇。▽W生舉手踴躍,展示開始……)
師:還有日出的介紹,三亞的風光真美,真想到海邊看看日出,你們還有什么要展示的嗎?
。ㄎ也榈搅嗽S多關于“日出”的課文,我想讀一段給大家聽……)
(我知道日出、日落的原因了。)(我還認識了各種各樣的海鷗。)
(我還知道了三亞的環(huán)保情況……)(學生展示收集的環(huán)保資料)
師:聽了他們的介紹你有什么想法?(三亞的美與三亞人們的環(huán)保意識是分不開的)(要時時處處留心觀察,美就在我們身邊……)
……
“著墨處是畫,空白處也是畫”,這是國畫的一種繪畫技法——寫意,用筆不求工細,重在神態(tài)的表現(xiàn)與情感的抒發(fā)。我們的語文教學不也一樣嗎?教師在教學設計中不必刻意去追求詳盡周密,在教學中不必處處求全,面面俱到。而應適當留些“空白”帶些“寫意”,運用閱讀隨想、模糊教學等技法給學生留出足夠的空間,去探究、領悟。學習語文是多種渠道的。我們要憑借教材而跳出教材,才能跟著學生的思路順應學生,隨機調空,靈感迭出,學生才會無所限制,思維自由馳騁,課堂上才會火花四射、高潮倍出。
小學語文《三亞落日》教學反思 篇5
師:同學們,我們的大自然是奇妙而美麗的,迷蒙的晨霧,江南的細雨,神奇的日出,奇妙的落日……而每到黃昏,太陽西沉,落日又是怎樣的美麗?大家想不想去看看海上日落的美景呢?今天,我們就隨作者一道,去欣賞祖國最南端的城市三亞的落日景象。
師:播放視頻短片《三亞風光》。
生:嘖嘖嘖……(學生完全被迷住了)
師:三亞是一座什么樣的城市?
生:三亞是一座美麗的海濱城市,她地處熱帶,有著許多獨特的熱帶風光。
師:你覺得三亞美在什么地方?
生:三亞美在由藍天、碧海、低翔的白鷗、挺拔俊秀的椰子樹、金色的海灘所構成的洋溢著熱帶風情的自然風光。
師:的確,三亞就像同學們描述的那樣,是一個很美的地方。你們看,那里的天和海藍極了,那里的樹美極了,那里的沙灘美極了。我們看看作者是怎樣描繪這些美景的。
生:“藍藍的天與藍藍的海融為一體,低翔的白鷗……誰都想捏一捏,團一團,將它揉成韌韌的面。”
生:太迷人了,真令人向往。
師:真是有感而發(fā),能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嗎?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生:三亞處處洋溢著熱帶風光,三亞的落日更美。
師:是啊,那么三亞的日落過程是由幾幅畫面組成的?在作者的眼里三亞落日像什么呢?
。▽W生自讀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生:“活躍了一天的太陽,依舊像一個快樂的孩童。”
生:“夕陽也漸漸地收斂了光芒,變得柔和起來,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紅燈籠,懸在海與天的邊緣。”
生:“那落日顫動了兩下,最后像跳水員那樣,以一個輕快、敏捷的彈跳,再以一個悄然無聲、水波不驚的優(yōu)美姿勢入了水,向人們道了‘再見’。”
師:在這三幅畫中,作者把三亞落日分別比作快樂的孩童、大紅燈籠、跳水運動員。那么你更喜歡哪樣的落日呢?
生1:我喜歡像孩童的落日,因為他快樂,頑皮、活潑、可愛,就像我們一樣。(生笑)
生2:這個孩童瀟灑,充滿生機,又愛笑。
師:剛才兩位同學說出了像孩童的落日的特點。
生3:我覺得落日更像一位鄉(xiāng)下野孩子,在外面瘋玩了一天。臨下山時,還是野勁十足。
生4:我覺得落日是冬天里的小姑娘,有點害羞。
生5:我認為此時的落日更像一位心地善良的兒童,臨別時,還把最美麗的色彩留在人間,把世界裝點得五彩繽紛,絢麗多姿。
師:說得多好呀。帶著這樣的感受讀讀第一幅畫面。
。ㄖ该懈星槔首x,讀后繼續(xù)交流。)
生6:我喜歡像跳水員一樣的落日。因為他動作敏捷,姿勢優(yōu)美,頑皮可愛。
師:能說得具體一些嗎?
生6:從“輕快、敏捷的彈跳”可以看出他的動作敏捷;從“悄然無聲、水波不驚”可以看出姿勢優(yōu)美;從“向人們道了‘再見’”可以看出頑皮可愛。
師:你們真會讀書,不僅讀準了字詞,還讀懂落日的特點。誰來把這種特點讀出來?
(學生有感情朗讀)
生7:我喜歡像大紅燈籠的落日。大紅燈籠的顏色多美呀,我想起了過年過節(jié)的時候,大紅燈籠高高掛起的樣子。
生8:大紅燈籠也很頑皮,你看,“它似乎借助了大海的支撐,再一次任性地在這張碩大無朋的床面上頑皮地蹦跳”太可愛了。
師:說得真好。讓我們一起有感情的讀讀這句話吧。(齊讀)
師:總之,在作者眼里,三亞落日一會像 ;一會像 ;一會像 。(引讀)
這三幅畫,構成了一個完整的落日過程。 讓我們把這奇妙的瞬間深深的印在腦海里。(再次出示落日視頻)
師:看到這么美的落日景象,我們不由得由衷地贊嘆(引讀)---------
生:哦,這就是美妙絕倫的三亞落日!
教后反思:
《三亞落日》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描繪了黃昏時分三亞落日的神奇景觀,文章語言形象生動,用詞準確、精煉,字句間無不讓人體會到落日絢麗變幻的奇特。為使學生在學習中真正感受美、懂得美,在教學中我主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情感鋪墊、激發(fā)熱情
這是一篇美感強烈的課文,字里行間無不洋溢著濃郁的感情,在導入新課時,我用充滿激情的導語渲染了一種與課文基調一致的氛圍,以情感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學生的心隨著這生動的形象、激情昂揚的語言早已蠢蠢欲動,使其成為審美感知的內在
二、展示意境,初讀課文
寫景的課文,都有如詩如畫的意境,教師若能巧妙地展示與課文內容相吻合的意境,讓學生一開始就置身于美的氛圍中,就更能激發(fā)起學生的愉悅感。在導入課文《三亞落日》后,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三亞的熱帶風光及三亞落日的全過程。 絢麗奇異的色彩變化與起伏不定的形態(tài)變化交織在一起。這一展示迅速縮短了學生與三亞落日之間的距離,讓學生獲得了對落日的第一感知,使學生在強烈的審美期待中自覺地初讀課文,為學好全文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以讀代講、感悟意境美
《三亞落日》這篇文章語言極其優(yōu)美精煉,為了讓學生能整體感知言語中所渲染的意境的美,我引導啟發(fā)學生 結合視頻抓住重點語句、段落反復朗讀,在讀中感悟 。最后,視頻整體再現(xiàn),學生重讀課文,相信此時學生已經(jīng)可以作到情景交融了。
總之,根據(jù)本課的特點,我以多種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有效誘發(fā)了學生情感共鳴,調動了他們學習內動力,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小學語文《三亞落日》教學反思 篇6
《三亞落日》教學反思
《三亞落日》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寫景短文。作者運用活潑、清新的語言描繪了三亞落日的美麗景象,抒發(fā)了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當我第一次讀這篇文章時,就被三亞落日的“美”深深地陶醉了。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欣賞這樣的一篇美文,身臨其境地去感受三亞落日的那份獨特的如詩如畫的美,是我教學的重點。
首先,創(chuàng)設情境欣賞美。三亞對于學生來說,一切顯得陌生而遙遠。它的天空藍得如何獨特,海鷗如何的白,沙灘又是怎樣的細軟,學生都沒有真切的感受。光憑語言描述,學生是感受不到的。因此,課前我利用在網(wǎng)上搜集的三亞風光圖片,充分地向學生展示三亞獨特的風光,把學生引領進遼闊、純凈、如仙境般的天地。情境的創(chuàng)設,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
其次,品詞讀句體驗美。語文學習離不開語言文字的訓練,離不開對詞句的品味、推敲。特別對遣詞造句的精深微妙之處,需要老師的引導和點撥。有了課前對三亞風光的初步認識,學生對課文詞句的品味、推敲就容易多了。
第一段的學習我采用通讀全文后找中心句的方法,講學生引入學習活動中,通過對“真有詩意、美妙絕倫、一點兒也不……遜色”等詞語的朗讀、理解,激發(fā)學生的神往之情。通過“在三亞看落日如何有詩意?”過渡到第二段的教學。第二段雖不是文章的重點段落,但學好它對于理解文章中心是十分有利的,正是因為三亞的景象樣樣都美所以在這個美麗的地方看落日也會別有一番情調的。在學第二段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到三亞的美,我也用美麗的語言引導著學生一遍又一遍地去讀,邊讀邊說,三亞美在哪兒?有人說:三亞仿佛就是個藍色的世界。有藍的天,有藍的海,就連那白鷗的翅尖也讓人擔心會被海水蘸藍了。又有人說:我從小就喜歡海,三亞那玉屑銀末般的細沙,傍晚人們來這里,踩上去一定會減輕一天的疲勞。還有人說:椰子汁我喝過,但沒有看過椰子長什么樣,真想去看看啊!從學生的交流中,我們不難感受到孩子們對三亞的喜歡。那么有了這種喜愛之情,洋溢在他們心中的必定是無限的向往,把握住他們的感情,引導著他們好好地讀一讀,美便成為孩子們的了。
我引導學生感受三亞濃濃的熱帶風情后,就抓住“三亞落日美在何處”貫穿教學抓住落日隨著時間的推移形態(tài)也隨之變化“像孩童——像紅燈籠——像跳水員入水”來感受日落的整個畫面,并抓住“紅撲撲”、“赤朱丹彤”、“金紅一色”等繪色的詞;又抓住“快樂”、“抖落”、“懸在”、“頑皮地蹦跳”等描摹形態(tài)的詞語來指導朗讀,體會到三亞的自然風光之美。
最后,抓好對落日三個比喻的理解。作者把太陽比作是“一個快樂的孩童”、“紅燈籠”、“跳水員入水”,讓讀者整體感知日落的動態(tài)過程。從“下沉→停住→蹦跳→彈跳→入水”這一過程來體悟落日似孩童般的“頑皮”、“任性”。,體會作者多三亞落日景象的留戀和贊嘆。
整節(jié)課,我引導學生賞讀語言文字,想象文章意境,感悟了“三亞落日” 那份詩意的美。不足的是:不少學生沒能真正體悟三亞風光的美,感情朗讀也不到位,我想:如果能有三亞風光的錄象,效果一定更好些!
2.三亞落日教學反思
第一段我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后找中心句,以最快的速度將學生引入學習活動中,通過對“真有詩意”“美妙絕倫”等詞語的朗讀、理解,激發(fā)學生的向往與贊美之情。通過“在三亞看落日如何有詩意?”過渡到第二段的教學。第二段對于理解文章中心是十分有利的——三亞的景象樣樣都美,在這個美麗的地方看落日自然別有一番情調。本段因為有了多媒體課件的幫助,學生真切感受到了三亞落日的美,在此基礎上朗讀課文相關段落,效果很明顯。在引導學生感受三亞濃濃的熱帶風情后,抓住“三亞落日美在何處”貫穿第三部分的教學,扣住落日隨著時間的推移形態(tài)也隨之變化“像孩童——像紅燈籠——像跳水員入水”來感受日落的整個畫面,在反復多樣的朗讀中體會到三亞的自然風光之美并感悟作者對三亞落日景象的留戀和贊嘆。
教學反思:
《三亞落日》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通過朗讀感受落日的那份獨特的如詩如畫的美。借助感悟文本,插圖、音樂等體會落日的美,注重有層次地指導朗讀,通過想象畫面美,讀出意境美,最后達到熟讀成誦的效果。重點詞語中領略落日美。如抓住“紅撲撲”、“赤朱丹彤”、“金紅一色”等描寫顏色的詞;感受夕陽西下時的自然奇觀,又抓住“快樂”、“抖落”、“懸在”、“頑皮地蹦跳”等描摹動態(tài)的詞感受到落日的頑皮、可愛。在畫面中欣賞落日的美。抓住幾個畫面“像快樂的孩童”“ 像大紅燈籠” “像跳水員”,文中運用了很多的比喻和擬人,使落日富有了情趣。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作者描繪了三亞落日的美麗景象,抒發(fā)了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欣賞這樣的一篇美文,身臨其境地去感受三亞落日的那份獨特的如詩如畫的美,是我教學的重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重難點,在教學過程中,我以朗讀訓練為主線,因勢而利導,引導學生賞讀語言文字,想象文章意境,在朗讀中感悟,在感悟后朗讀。當然,我也向學生展示三亞獨特的風光,把學生引領進遼闊、純凈、如仙境般的天地。我想,通過本課的教學學生不但領悟理解了課文內容,感悟了“三亞落日”那份詩意的美,而且有了更大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