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應用(2)(總復習教案)
復習內容:教科書第十二冊p121~124的“綠地面積”、“保護水資源”
教學目標:
1、 通過閱讀統計圖表以及實際調查和測量,了解我國城市以及所在學校的人均綠化面積,體會綠地對于改善居住環境的意義。引導學生認真閱讀統計圖表,對所閱讀的材料和所調查所得的材料能夠進行科學的分析與反思,培養學生分析數據的能力。通過調查和閱讀等活動,體會到我國與先進國家在綠化方面的差別,從小培養學生的綠化和環保意識。
2、閱讀分析教材提供的材料,了解我國水資源的現狀。小組合作實驗獲得滴水龍頭、洗臉,洗手的用水量,完成統計表和統計圖。估算、推算出相關數據。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對比,增強節水意識。
3、通過綜合應用,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與方法解決實際的能力,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復習“綠地面積”
(一)閱讀分析
1、 出示兩張統計圖(書上第121頁的圖)
2、 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1)先自己觀察
(2)再把觀察到的與同桌交流
(3)再集體交流
3、 解決表后問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集體交流
4、 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5、 我國綠化情況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情況怎樣?你了解嗎?
(1)看書了解
(2)學生補充介紹
(3)對于這些信息,你有什么想法和看法?
(二)實踐反思:我校的綠化情況怎樣呢?
課前同學們進行了調查和走訪,說說你們的調查情況
(1)實物投影(或黑板出示)學生的調查情況
(2)通過調查和統計,你有什么收獲?
(3)你認為可以怎樣改善學校的綠化環境?
(4)閱讀“你知道嗎?”并算一算有關問題
二、復習“保護水資源”
(一)創設情景,引起思考
1、播放2007年5月太湖水污染,無錫自來水變質,市民搶購純凈水的場景。
2、播放我國北方干旱的場景。
說說你有什么想法,揭示課題——《保護水資源》。
(二)閱讀資料,了解國情
閱讀教材提供的這段資料后,先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說說資料中有關分數和百分數的實際含義,再讓學生說說相關的感想:重點要使學生體會到:我國是一個水資源比較少的國家,而且水資源的分布很不均衡。
(三)合作實驗,完成圖表。
從下面任意選擇一項實驗,先小組合作獲得數據,再通過計算完成統計圖表。
實驗一、了解一個滴水的龍頭在一段時間里流失的水量。
實驗二、 比較刷牙、洗臉時連續放水或用容器盛水的用水量。
實驗三、比較用不同流量的水洗手時的用水量。
小組分工合作,老師分頭指導。
做滴水龍頭在一段時間內流失水量的實驗時,一要為每組學生準備好量杯和計時工具;二要提醒學生每隔半分鐘作一次記錄。推算1小時、1天、1年流失的水量時,先要根據實驗數據算出平均每分鐘流失的水量,再用這個數據依次乘60、(60×24)、(60×24×365)。要提醒學生使用計算器,并注意單位的換算。
做不同用水狀態下刷牙、洗臉的用水量實驗時,一要為每組學生準備好盛水的工具和量杯;二要指導收集流水的方法:可以
先記錄一個同學用流水刷牙、洗臉的時間,再把相同時間流出的水收集起來,并量出有多少升。
做不同流量的水洗手時的用水量實驗時,可用容器直接接住流水,并用量杯量出有多少升。推算全班一年共可節約多少噸水時,可以先算出全班同學1天能節約多少升,再用算出的結果乘365天,最后根據1升水重1千克算出一年節約的水有多少千克,并換算成以“噸”作單位的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