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馬戲》綜合資料 2份(通用16篇)
《精彩的馬戲》綜合資料 2份 篇1
主要內容:
這是一篇看圖學文,講的是一場精彩的馬戲。共敘述了六個節目,其中,重點記敘了猴子、黑熊、山羊的精彩表演。全文圍繞“精彩”從兩方面進行了記敘:一方面是動物表演時的神態、動作,另一方面是觀眾觀看時的反應,同時,還配有四幅圖。文章最后贊嘆:“馬戲團的叔叔阿姨真有辦法,能讓動物聽從他們的指揮”,說明了動物的精彩表演是馬戲團叔叔阿姨訓練的結果。
重點:
理解二、三、四自然段,懂得動物的表演要*頑強的毅力。
難點:
理解為什么會出現“哈哈大笑”,“哄笑”,“喝彩”。
重點解析:
一、識字、寫字教學。
1、字教學。
讀準翹舌音:陣、重、叔、豎、指。
讀準平舌音:絲。
讀準后鼻音:精。
讀準前鼻音:笨、先、扮、全、團。
認識多音字:重。
采取熟字和偏旁組字或拆字的方法識記:精、戲、扮、球、笨、陣、叔、全、團。
2、寫字教學。
球:左窄右寬,右邊的求不要少寫一點。
戲:左邊的“又”,“捺”要變成“點”。右邊與“找”字的右半邊相同。
重:筆畫較多,要寫緊湊些。第二畫“橫”要寫得長一些。
精:“米”做偏旁時,“捺”變成“點”。“青”下面是“月”,第一筆“撇”要變成“豎”
三、詞句教學。
1、“精彩”是本課的重點詞語。結合學習二、三、四段,通過了解動物的表演和對觀眾觀看反應的體會,理解“精彩”的意思。
2、“瞅”、“喝彩”采取做動作的方式理解。
3、“出色”采用聯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
四、習題配備:
山羊走鋼絲表演得也很出色。在細細的鋼絲上,山羊就像在平地上一樣,穩穩當當地走過來走過去。山羊還表演了它的絕技。鋼絲上插著一塊金屬圓板,只有碗口那么大。山羊小心地把四只腳都踩在圓板上,身子彎得像一座拱橋。全場觀眾都為它喝彩。
1、這段共有( )句,主要寫的是( )。
2、你認為從哪句話最能看出山羊表演得很精彩?用畫出來。
3、如果當時你在場看山羊表演,你會怎樣為山羊喝彩?
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認識6個生字。
2能正確讀寫要求學會的詞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仔細觀察圖畫,用課文中的句子說出圖畫的意思。
4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懂得動物們能表演精彩節目是馬戲團叔叔阿姨訓練的結果。
二、教材說明
這是一篇看圖學文,講的是一場精彩的馬戲。共記敘了六個節目,其中,重點記敘了猴子、黑熊、山羊的精彩表演。全文圍繞“精彩”從兩方面進行了記敘:一方面是動物表演時的神態、動作,另一方面是觀眾觀看表演時的反映,同時還配有四幅圖。文章最后贊嘆:“馬戲團的叔叔阿姨真有辦法,能讓動物聽從他們的指揮”,說明了動物的精彩表演是馬戲團叔叔阿姨訓練的結果。
課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教學時要充分發揮四幅圖的作用,將觀察圖畫和熟讀課文結合起來,將對圖畫和文字的理解與展開豐富的想象結合起來,從動物的精彩表演中體會馬戲團叔叔、阿姨為之付出的辛勞。
三、教學建議
(一)課前準備
1生字卡片、掛圖或猴子爬竿、黑熊踩木球、山羊走鋼絲等動物表演的多媒體課件。
2有條件的地方,可在課前組織學生看馬戲表演或馬戲表演的錄像片。
(二)識字、寫字教學
1識字教學。
學習生字,要讀準翹舌音“陣、重、叔”;后鼻音“精”和前鼻音“笨、先、扮、全、團”;多音字“重”,在本課讀zhònɡ,不讀chónɡ。要求會認的字中要讀準翹舌音“豎、指”和平舌音“絲”。
要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方法識記生字。還可以采取用學過的熟字和偏旁組字或拆字的方法識記本課的“精、戲、扮、球、笨、陣、叔、全、團”等生字,培養識字能力。
2寫字教學。
球:左窄右寬,右邊的“求”不要少寫一點。
戲:左邊的“又”,“捺”要變成“點”。右邊與“找”字的右半邊相同。
重:筆畫較多,要寫緊湊些。第二畫“橫”要寫得長一些。
精:“米”做偏旁時,“捺”變成“點”。“青”下面是“月”,第一筆“撇”要變成“豎”。
(三)詞句教學
“精彩”是本課的重點詞語,不要采取解釋詞條的簡單方法來理解。可結合學習二、三、四段,通過了解動物的表演和對觀眾觀看反應的體會,理解“精彩”的意思。
“瞅”、“喝彩”等詞,可以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采用做動作的方式進行理解。
“出色”一詞,可以采用聯系下文的方法進行理解。
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朗讀體會描寫動物精彩表演的句子。通過邊讀邊想象動物表演時的情景,提高學生的朗讀興趣,從中體會動物表演的精彩。
(四)朗讀指導
朗讀課文時,要加強學生的語感體驗。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邊讀邊想象猴子爬竿的頑皮,黑熊踩木球的緊張,山羊走鋼絲的絕技,充分感受課文生動形象的描寫。
(五)練習提示
課后第三題的讀一讀,寫一寫,既復習鞏固本課的生字詞,又積累詞語。練習時,可多指幾名同學讀詞語,然后把詞語抄在本子上。
第四題的三個句子分別概括了黑熊、猴子、山羊的精彩表演。讓學生讀一讀,體會體會。
(六)擴展活動
從“小狗做算術、猴子騎車、馬鉆火圈”等節目中任選一個進行想象說話。可以模仿二、三、四段的表達方式說話。
(七)課時安排
教學本課可用2課時。
四、教學設計舉例
例(一):教好例子,舉一反三
(一)激趣導入:借助圖畫或多媒體課件,讓學生欣賞馬戲表演的片斷,引入課題。
(二)從整體入手,初步感知全文主要內容。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作者具體講了哪些精彩的節目?引到重點段二、三、四自然段的學習。
(三)導讀第二自然段,讓學生邊讀課文,邊看圖,抓住猴子的穿著及一系列的動作“爬、倒豎、瞅”等,進行朗讀想象,從中體會觀看的樂趣。
(四)用上述方法學習三、四自然段。
(五)學習第五自然段,進行讀說結合的擴展練習:以“演什么節目,怎樣表演和觀眾反映”的順序,自選“小狗做算術,猴子騎車,馬鉆火圈”中的一個或自己想象的其他節目進行說話,看哪個同學想象豐富,表述清楚。
例(二):自主選擇,合作學習
(一)先從題眼“精彩”入手,讀文后問:課文中哪些句子講的是人們對精彩馬戲的反應,學生找出二、三、四自然段末的句子,勾畫句子,讀句子。
(二)抓住“哈哈大笑,哄笑,喝彩”這些講觀眾對不同節目反映的詞語,圖文結合進行二、三、四段的學習。讓學生自己選擇二、三、四段中的一段,根據學生的選擇把學習相同段落的學生分成一組,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分以下幾個步驟學習。
看看:仔細觀察圖,交流看圖體會。
說說:相互說說動物們是怎樣表演的。
找找:哪些詞、句講節目表演得十分精彩。
讀讀:邊讀邊想象,看誰讀得生動有趣。
(三)小組總結學習的情況,推選代表進行匯報。
(四)學習第五自然段,小組合作,任選一個內容,進行創造性地描述。
五、參考資料
馬戲:原指人騎馬所做的各種表演,現在也指經過訓練的動物的各種表演。
絕技:別人不易學會的技藝。
喝彩:大聲叫好。
倒豎蜻蜓:頭朝下,腳朝上,用手掌撐著身體倒豎起來。可用第一幅圖幫助理解。
《精彩的馬戲》綜合資料 2份 篇2
語文課程標準第一學段目標指出:“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由此可見詞語教學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詞語教學是為閱讀奠定基礎,為兒童獨立閱讀排除障礙;閱讀是積累詞語、發展語言的重要載體和途徑。
而縱觀我們的課堂,很多情況下,教師詞語教學的目標要不就是太“集中”,胡子眉毛一把抓,在初讀環節就想將“音形義”一步到位;要不就是浮光掠影,一讀而過,看似形式多樣,卻只停留在讀“音”階段,即使重視詞語的理解,也只是單一的形式,一問而已,這樣的教學,因詞語的意義、意味、意蘊沒有得到應有的開掘,而顯得呆滯、缺乏生命活力。
如何使我們的詞語教學扎實、有效?我覺得在備課時,詞語教學目標的預設是否到位準確是十分重要的。因為,教學目標指引著教學行為的方向與著力點,應當明確、恰當、具體、有層次。在預設時,一個詞是重點關注語音,或是字形,還是意義,都要做出細致考慮,這就是詞語教學目標的“集中”。然后,根據目標,分類組合,分出層次,按照先易后難,由多到少的原則,合理安排詞語的出場順序和時機,引導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預設目標上,層層深入,聚焦到重點詞語和關鍵字詞上。這就是目標的“分散”。當然這“集中”和“分散”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輔相成,有機相容的。
就像我在教學《精彩的馬戲》一課時所做的那樣,這是二下年級的一篇選學課文,沒安排相應的詞語教學要求(會寫、會認等)。如果將它作為精讀課文來教學的話,詞語教學得自己進行統籌安排。因此在制定本課的`詞語目標時,我是這樣的:認識“豎、瞅、蹺、頑”等7個生字,讀準“溜、哄、喝”等多音字,通過結合語境、聯系生活、比較等方法理解“瞅著、倒豎蜻蜓、移動”等詞語,積累文中“( )的( )”、“( )地( )”樣式的短語,會寫“戲”。
看似目標很多,有字音上的,有字義理解的,也有字詞積累的,但在具體的操作中,這些內容并不是集中在一個環節教學,或者說是在同一個環節完成字詞音形義的教學的,而是“分散”在每個教學過程中。例如初讀環節,詞語教學的預設目標是,讀準多音字“溜、哄、喝”等,定位在“音”上,順勢與已學的另一讀音重新見面,完成新舊知的鏈接。而對于這些多音字的鞏固安排在教學最后環節的練習中,對于“哄笑、圓溜溜、喝彩”這些詞義的理解則安排在品讀環節,融詞義理解與課文感悟為一體。這樣使初讀這一環節的教學目標趨于“集中”。由于總的目標預設有層次地分散在了各個教學環節,那么其他環節中的詞語教學也都有了各自集中、明確的目標,教學中就能層層深入,循序漸進,彰顯詞語教學的有效性。
《精彩的馬戲》綜合資料 2份 篇3
《精彩的馬戲》是浙江省義務教材語文思想品德第四冊第七單元中的一篇課文。課文共六段。第一段寫媽媽帶我去看了一場精彩的馬戲。第二到第四段以相同的結構寫了猴子爬竿、熊踩木球、山羊走鋼絲三個節目。第五段簡單介紹猴子騎車、馬鉆火團、小狗做數學題三個節目。第六段寫了馬戲團的叔叔阿姨真有辦法。它要求通過課文的學習學會本課的十二個生字,會讀兩個多音字,理解“喝彩、穩穩當當”等l 6個詞語的意思,初步懂得一段話由幾句話組成。先講什么,后講什么,要有一定的順序;開始培養學生讀懂一段話的能力。通過對課文的深入了解,體會馬戲的精彩表現在什么地方,作者又是如何用準確的語言來描述的,并從動物能表演那么精彩的節目是馬戲團叔叔阿姨訓練的結果,知道還是人最有辦法。我們在感謝動物給人們作了精彩表演的同時,更應該感謝馬戲團叔叔阿姨的辛勤勞動。在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
1.學會本課的12個生字。
2.初步培養學生讀懂一段話的能力,知道2—4段都是按先說誰演什么,再說怎樣演,最后說觀眾怎樣的順序寫的。
3.讀懂課文中描寫馬戲精彩的句子。
為什么把教學重點確定為以上幾個內容呢?我想:識字作為教學重點是由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決定的。新的大綱雖然不提小學低年級以識字為重點,但大綱指出,識字是閱讀和作文的基礎,前三年完成大部分任務,充分說明了識字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二年級是識字量最大的一個年級,要在一年級已掌握基本筆畫筆順,有了一定識字量的基礎上逐步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為以后快速地、大量地獨立識字打下基礎。所以二年級的識字教學仍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并且要把重點放在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培養識字能力上。把讀懂一段話作為教學重點是由編者所提出的訓練目標確定的。l一4冊教材到了這一課第一次出現這樣的題目:課文第二段有幾句話?先講什么?再講什么?最后講什么?目的就在于培養學生讀懂一段話的能力。而把讀懂課文中描寫馬戲精彩的句子作為教學重點,則是由課文的內容決定的。課文通過作者生動形象的描述讓人感受到馬戲的精彩。如果不理解這些句子,就無法知道馬戲的精彩,體會不到語言文字是怎樣為思想內容服務的,完成語文教學的任務就無從談起了。
本課的教學難點我是這樣確定的:
字音:笨穩插
字形:插滾
詞義:出色絕技哄笑
朗讀:把課文讀通順,特別要讀好幾個長句子。
因為這課有12個生字,2個多音字,12個帶讀字,也就是說在20 0字左右的課文里有生字26個,占l O%左右,對學生朗讀產生一定的影響,而且有的句子較長,中間停頓較多。
本課我打算用三個教時完成。
第一教時: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知道課文共寫了六個馬戲節目、其中三個作了具體介紹。同時學習課文中的12個生字,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第二教時:重點學習怎樣讀懂一段話;理解寫馬戲精彩的句子。
第三教時:知識的拓寬與運用,完成課后練習。
我在這三個教時中是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呢?
識字的任務我是這樣完成的:
識字教學分三步走:1.字音:初讀課文時感知生字的字音,然后通過檢查朗讀生字和分節朗讀課文,強化生字的讀音。
2.字形:在讀字、瀆課文中初步感知字形,不作具體分析(目的是避免打亂學生思路)。在第一教時即將結束時安排一個復習鞏固字形的練習,讓學生通過分析、比較識記字形,運用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的方法識記字形,運用形聲字的規律識記字形等,在識記完后安排書寫練習。在第二教時開始時讓學生
進行生字、新詞的聽寫,目的就是達到音和形的統一。在第三教時安排字詞練習,就是讓學生會用。3.字義(詞義):教給學生聯系上下文、查字典、找近、反義詞等方法來理解。如:“喝彩”可以查字典,而“絕技”一詞學生通過查字典難以理解,就要通過聯系上下文來理解。
那么,如何讓學生知道一段話的寫作有一定的順序,培養他們讀懂一段話的能力呢?
我把這個教學重點放在第二教時去完成,指導學生運用一定方法讀懂第二段。先讓學生看看圖畫,說說誰在演什么?然后讀讀第二節,找找哪幾旬是具體寫猴子怎樣表演的、用( )括起來。想想哪些地方表現猴于演得精彩,用“——”找出表現猴子演得精彩的動詞。最后問學生,你能不能從別的地方看出猴子演得精彩?這樣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就知道了第二段先寫誰演什么,再寫怎樣演,最后寫觀眾怎樣。然后通過分三部分朗讀,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句子之間的聯系。
接下去就引導學生學習相似的兩段,知道3、4段也是按這一順序寫的。最后我們也可以在第三教時安排讓學生根據這一順序來寫第5段中簡單介紹的節目。這里就運用了遷移的規律,教師從“扶”到“放”,學生從“學會”到“會學”,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學生有“跳一跳,摘到果于”的感覺,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成功的快樂。需要說明的一點是,仿寫是一道選作題,對于城市的孩子來說應該有這個能力,不過很多孩子沒看過馬戲,沒有觀察的基礎,學生是無論如何寫不出來的,我們可以運用錄像,讓學生看幾個馬戲節目,在觀察基礎上寫就不難了。◆
《精彩的馬戲》綜合資料 2份 篇4
活動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會用“精彩”、“小心的”練習說話。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課文中的句子說每幅圖的意思。
3、引導學生細致地觀察圖畫,理解各段中體現動物表演特點的詞句和觀眾看表演反應的詞語,使學生切實體會到這場馬戲的確十分精彩。知道馬戲團里的動物表演得精彩有趣,都是演員們精心訓練的結果。
4、仿照課文二、三、四段的寫法,任選略寫的三個節目中的一個說幾句話。
活動準備:
要運用多媒體,再現馬戲表演的情景,縮短文本與學生的距離。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活動過程:
1、播放馬戲場的鼓掌聲和喝彩聲渲染氣氛,把學生的情感帶入馬戲表演的環境中,激發學習興趣,開拓學生思維,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2、讓學生對照圖畫,自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3、學生自主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個節目讀讀、并在小組里交流體會。
4、匯報交流,精讀品味。為了引導學生更深入地體會到馬戲的精彩之處,作者在遣詞造句中用詞的講究。我引導學生重點部分精讀,關鍵之處細讀,特別之處品讀,達到句句順口,領其義,悟其理。并適時地運用多媒體播放表演細節。
5、以演促讀,內化語言。設計小游戲——應聘馬戲團的節目解說員。讓學生在輕松的游戲活動積累語言材料,培養語感。
6、啟發想象,延伸說話。,運用多媒體直觀播放這幾個節目,讓學生學習課文第二、三、四小節的寫法,仿說一段話,這樣不但讓學生產生了新奇感,降低了說話的難度。而且在語言實踐過程中學會運用語言。
7、觀看課件:“小狗做數學”、“猴子騎車”、“馬鉆火圈”。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選其中一個節目,把它說具體。
活動結束:
創設一個讓學生仿說的情境,這樣不但讓學生產生了新奇感,而且運用了所學語言。
《精彩的馬戲》綜合資料 2份 篇5
語文這門學科與社會生活聯系得最緊密,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語文。課內一次讀書比賽,課外一場難忘的活動,家庭與父母親切地交談,小巷里與同伴們游玩嬉戲,與此等等,都是向學生進行語文教學的結合點。下面就以低年級課文《精彩的馬戲》為例,談談營造語文實踐活動氛圍,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的教學設想。
一、談話入手,誘發實踐動機
《精彩的馬戲》是一篇淺顯易懂、圖文并茂的寫實小故事,文章的直觀性、趣味性極易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也容易引起他們以往的生活體驗。如聽到“馬戲”就自然地聯想某次跟爸爸媽媽到動物園里看猴子、大象、長頸鹿等動物的情景,自然就聯想到路過街頭,遇到一個藝人在表演猴于玩球的情景……針對這些情景,教師可以從談話入手,誘發學生語言實踐的動機,讓學生回憶類似有趣的情景,再將這些有趣的場面給同學們描述出來。學生的興奮中心一旦被激活,他們就會無拘無束、淋漓酣暢地將自己以往所見所聞述說出來。
二、觀察圖畫,激發聽說興趣
從談話入手,學生的語文實踐動機誘發出來了,學生聽說積極性高漲起來。對此,教師可采用“移情”的方式,轉換學生的興奮點。如可以說:“你們在以往的生活中親眼見到的‘街頭馬戲’都很感興趣,可是,今天我們要看的馬戲更精彩,你們想看嗎?”學生的注意力由課外轉到課內,濃厚的興趣,使他們迫不及待地翻看課文插圖,這正是教師所企盼的。教師此時順應學生的學習心理,依次出示活動的單幅幻燈片,學生一邊看,一邊情不自禁地模仿猴子的動作、神態,有的自言自語地說:“好玩、好玩。”課堂里此時嘰嘰喳喳,“秩序混亂”,每個學生學習器官都調動起來了。
三、圖文對照,規范聽說語言
1.導入 課文:
師:剛才同學們模仿猴子、山羊、黑熊這些小動物表演馬戲非常像,很多同學邊模仿邊說出表演的過程,真是有趣極了。現在,我們來看看書上是怎么寫的。
2.組織練讀:
學生的興致由仿說轉移到聽和看上來。首先,教師范讀一遍,為學生練讀作準備。教師范讀過后,學生進行練讀。此時的練讀只提一個要求:把句子讀通順。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提高要求:流利、有感情。
3.適時評讀:
如文中第二自然段的一個句子:“它爬到竿頂上,在上面倒豎問蜒,一雙圓溜溜的眼睛好奇地瞅著觀眾。”教師可以針對某同學的朗讀具體指出:“這一句讀得很好.尤其是‘瞅著’兩個字,把小猴子頑皮、得意的樣子讀出來了,你們能像他這樣讀出來嗎?來,我們都來試試,看誰讀得更好!”
4.看圖演講:
這一過程,是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練讀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激趣的手段仍要靠教師充滿情感的語言。
四、操作表演,營造活動氛圍
本文的特點就是趣味性濃,如何根據這一特點,將這節課上得生動、活潑,并使他們在接受知識的同時,加強語言實踐,使知識轉化為技能,這里,操作表演是簡單易行的形式之一。
1.提示表演規劃:模仿各個小動物的動作,在自己的座位上做出簡單的動作。
2.可以邊做動作邊想象各個小動物此時可能對觀眾說些什么,如猴子可能對觀眾說:“各位觀眾,我是一只調皮的小猴子,在馬戲團里,經過叔叔阿姨的訓練,我學會了爬竿。”
3.指名上臺,每人表演一個最拿手的好戲。
4.表演完畢。“觀眾”選派代表進行評價。
《精彩的馬戲》綜合資料 2份 篇6
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的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新詞;會用“精彩”、“表演”練習說話。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馬戲團里的動物表演精彩有趣,都是演員們訓練的結果。
3提高學生細致觀察圖畫的能力。
4能夠正確、流利、有語氣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弄清“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猴子爬竿、黑熊踩球、山羊走鋼絲都很精彩”這一問題。(即:對課文二、三、四自然段內容的理解)。
2.教學難點:對“好奇、絕技、喝彩”等詞的理解;對課文最后一句話的理解;“精彩”、“表演”這兩個詞的運用。
三、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看過馬戲表演嗎?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場精彩的馬戲表演,同學們想看嗎?看,幾位主演已經迫不及待的`想和大家見面了(播放動物自我介紹和劇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自讀識字
生打開課本,自己讀一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讀不通順的句子借助文中拼音多讀幾遍把句子讀通。并標出自然段
借助拼音認識本課生字詞
三、合作交流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填空
2、出示本課生字詞,交流識字情況,重點指導兩個多音字“好、喝”
3、.過渡:這篇課文主要向我們介紹猴子等動物表演的馬戲節目。課題中說它們表演的馬戲是怎樣的?(精彩的)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這些馬戲是精彩的呢?下面我們結合圖來學習課文。
四、品讀領悟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想一想這段話向我們交代了什么?(一句話概括地交待了時間——昨天、人物——我和媽媽、事情——看了一場精彩的馬戲。這是記敘文常見的開頭方法)
2指導讀。既然看到的馬戲很精彩,那“我”的心情怎樣?(高興)讀這段話就得讀出高興、贊揚的語氣,尤其得注意“精彩”一詞的語氣。指讀。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仔細觀察圖畫,看看猴子的衣著、動作姿勢、臉上的表情各是怎樣的,然后按順序用自己的話說說。(議答)
指名讀本段,邊聽邊思考本段共幾句話,聽完填空
2、理解每句話的意思。
第一句。指讀。這句話講什么?(介紹猴子爬竿的情景)這是先交代一個什么節目(板書)。指讀“猴子”。猴子是怎樣表演爬竿的呢?指讀有關句子。(二、三句)這兩句都是講怎樣表演的。
第二句。這句話講什么?(講猴子穿著衣服,像個小孩)。指讀“打扮”。“打扮”指什么?(指猴子裝扮出來的樣子)把“打扮”的意思放到句子中去,這句話還可以怎么說?(猴子穿著衣服,裝扮出來的樣子像個小孩。)看圖,具體說說猴子怎樣打扮?讀這句要讀出頑皮、可笑的語氣。指讀。
第三句。指讀。這句講什么?(講猴子在竿上表演倒豎蜻蜓的情景。)看圖,說說“倒豎蜻蜓”是怎樣的姿勢?(議答)。書中是怎樣寫猴子面部表情的?指讀。看圖,說說什么是“圓溜溜”?猴子為什么“好奇”地瞅著觀眾?(議答)。這句具體描述了猴子爬竿時那頑皮的姿勢和表情,讀的時候要注意“圓溜溜、好奇”等詞語,讀出頑皮的語氣。指讀。
第四句。齊讀。這句講什么?(講觀眾被逗得哈哈大笑)這是觀眾的反應。說說怎樣笑才是“哈哈大笑”?觀眾為什么哈哈大笑?(議答)說說什么叫“頑皮”?(指猴子像小孩子似的,動作、表情很滑稽逗人,很淘氣的樣子)正因為猴子的表演頑皮、逗人,所以觀眾才“哈哈大笑”。透過“哈哈大笑”這個詞想象一下場內是怎樣的情景?觀眾心情怎樣?(議答)讀這句要讀出高興、開心的語氣。指讀。
3.練習有語氣地讀。
這段介紹猴子爬竿的表演,共四句話。第一句先講猴子表演什么節目,二、三兩句具體講猴子是怎樣表演的,突出了猴子的頑皮;最后一句講觀眾的反應,突出了觀眾興奮的心情。讀這段話,要注意語氣的變化:第一句要用興奮的語氣讀出“我”高興的心情;第二、三句要讀出猴子頑皮、可笑的語氣;第四句讀出觀眾興奮、開心的語氣。指名讀。
4、.說說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猴子爬竿很精彩。(復述、議答)
小結:第二段寫猴子爬竿的精彩表演,突出了猴子的頑皮。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1、.指答學習過程的第一步,看圖,復述圖上內容,自由讀課文,這段內容共六句話,講山羊走鋼絲的表演。
2、理解每句話的意思
(1)什么節目,第一句,出示第一句話,“出色”是什么意思?你能為它換個詞嗎?(精彩,棒)
(2)怎樣表演,第二句,出示兩句話做對比,哪句寫的更生動?為什么?(“細細”“穩穩當當”)
第三、四、五句,出示山羊圖片,你們瞧,這就是山羊的絕技!找出課本描寫山羊絕技的句子(這句話中用拱橋的形狀來比喻山羊身子彎的程度,這個表演很費勁,困難大,也十分驚險。這樣的表演沒有誰能比得上,獨一無二,所以叫“絕技”)
出示圖片山羊和拱橋,想想看,山羊的身子還像什么?
(3)觀眾反應,第六句,全場觀眾都為山羊喝彩,你們想對山羊說些什么呢?
3、練習有語氣地讀。
第一句讀出稱贊的語氣;第二句讀出“不慌不忙”的語氣;第三句用稱贊的語氣;四、五句讀出既驚險又不慌不忙的語氣;最后一句用稱贊的口氣。指讀。
4、從“穩穩當當”、走來走去、碗口大、四腳踩上、像一座拱橋”等語語中可以看出表演精彩。
(四)學習第三自然段
1.按學二、四段的方法,先一步步地自學課文,然后同桌交流學習結果。
2.檢查自學結果。分四步議答。
(1)圖上內容,復述、敘述圖上內容。(略)這段共五句話,講黑熊踩木球的表演。
(2)、理解每句話的意思
什么節目:第一句講表演什么節目。表演的節目是“黑熊踩木球”。用“熊”組詞。黑熊是一種很笨重的動物。它表演踩球一定非常好看,因此,“我”說“……也很好玩”。讀這句要用什么語氣?(很喜歡黑熊的語氣)指讀。
怎樣表演:二、三、四句是講黑熊怎樣表演踩球。指讀。注意黑熊的表演過程,然后按順序說說。(黑熊爬到球上→直立起來→小心移動雙腳,讓木球滾到板上→球剛過中心點,蹺板一頭掉下來。黑熊非常緊張)指讀:“緊張”。“緊張”什么意思?黑熊為什么緊張?(緊張指黑熊精神不安。其它略)透過“緊張”一詞可以看出,這個節目難度大,黑熊對演出也很認真。讀這三句話時要想象黑熊表演時緊張、認真的情景,并注意這些詞,讀出認真而緊張的語氣。指讀。
觀眾反應:第五句講觀眾反應。指讀句子。說說什么是“哄笑”?(許多人同時出聲大笑。)想一想,這里為什么不用“哈哈大笑”,而是說觀眾一陣“哄笑”呢?(議答)指讀這句,想象觀眾由緊張到哄笑的情景。
小結:這一段突出了踩球表演的難度大和黑熊的緊張,下面練習有語氣地朗讀這一段。
(3).練習朗讀。讀這段話也要注意語氣變化。第一句要讀出“我”喜歡這個節目的語氣;第二、三、四句要從“爬到、直立、小心、剛…就…”等詞語中去體會黑熊的緊張;第五句要讀出臺下一片哄笑的氣氛。指讀。
(4).指答第四步做什么,并回答。
(五)、學習第五自然段。
1.指讀這一段,看有幾句話?(兩句)
2.理解句意。
第一句:講小狗、猴子和馬的表演挺有趣。板書:小狗做算術,猴子騎車,馬鉆火圈,有趣。看圖說說小狗、猴子、馬的表演情景。
第二句:指讀。這句講誰怎么樣,(講馬戲團的叔叔、阿姨真有辦法。)指讀:“叔叔”。結合前面內容說說他們怎樣有辦法。
(議答)想想:動物們為什么能表演出這么精彩的馬戲?這些動物的精彩表演是怎樣得來的?(叔叔、阿姨訓練的結果)這句講“我”看過馬戲后的想法,贊揚了叔叔、阿姨訓練動物有辦法。讀這句要用稱贊的口氣。指讀。
(六)小結。
《精彩的馬戲》著重講了猴子、黑熊、山羊的精彩表演,指出動物們的精彩表演是演員精心訓練的結果,說明還是人有辦法。
五、鞏固延伸
仿照二至四段的描寫順序,任選其中一個節目,進行具體描寫。
教后反思:
本節課我利用看圖與讀文結合學習本篇課文,猴子爬桿和山羊走鋼絲帶領大家按照先看圖,再理解句子的意思從而引出如何朗讀,最后再回顧從哪看出馬戲的精彩四步走,而黑熊踩木球則放手讓生自己分組學習,鍛煉學生小組合作能力。在這一環節中,由于學生太小,課前沒有分好組,而使課堂顯的有些混亂,今后應加以改正。最后讓生自己仿照前二,三,四自然段寫小狗做算術,猴子騎車,馬鉆火圈,既鍛煉了學生寫作能力也加深了對文中寫法的領悟。
《精彩的馬戲》綜合資料 2份 篇7
教學目的要求: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精彩”“表演”口頭造句。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馬戲團里的動物所表演的精彩節目是演員們訓練的結果。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4.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背誦課文第四段。
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有以下三個重點:
1.閱讀課文時要指導學生借助拼音讀準字音,除了要讀準課文中出現的10個生字外,還要注意讓學生讀準以下兩個多音字和三個易讀錯的字。多音字:好、喝;易讀錯的字:蹺、瞅、算。
2.教學生字時,要以字形教學為重點,著重指導學生掌握好“猴、緊、演、算、直”等5個生字的筆畫、筆順及字形結構。
3.要借助圖畫和課文啟發學生想象動物表演時的情景,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和理解能力。
教學的難點:讓學生明白動物的精彩表演是由馬戲團演員們訓練出來的,懂得人是最有辦法的。
教學思路:
本課是看圖學文,全文共有五個自然段,配有四幅圖。教學時應從圖入手,圖文結合,指導學生借助圖畫理解課文內容,并通過課文語言文字的教學加深學生對圖畫的理解,發展學生的觀察、想象和思維能力。
初讀課文。主要應按以下三步進行:①揭示課題,看圖說圖意。②教師范讀課文,讓學生了解課文大意。③自學生字詞。提出自學要求,然后采取自學匯報的形式學習生字詞。教學時以字形教學為重點,突出生字的書寫指導。
精讀課文要采用圖文結合的方式,根據課文的特點指導學生逐段學習,強化學法指導。課文的二、三、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各段的敘述方法基本相同,教師應重點指導學習第二段,其余兩段放手讓學生自己看圖,自己閱讀,教師進行必要的指導。教學第五段,是指導學生讀懂第二句話的意思,懂得這句話是說動物能做各種表演是人訓練的結果,講清楚還是人有辦法的道理。
精讀課文后要總結全文,進行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背誦課文第四段。
教學資料:
戲:讀xǐ。左右結構,字形左小右大。左邊第二筆是長點,不是捺。馬戲:原指人騎馬所做的各種表演,現在也指節目中經過訓練的其他動物的各種表演。
猴:讀hóu。左右結構,字形左窄右寬。右邊的“侯”,與時候的“候”不同,書寫時中間不要多加一豎。猴子:哺乳動物,全身有毛,形狀略像人,種類很多。
扮:讀bàn,不讀fàn。左右結構,左窄右寬。字義:化裝。
熊:讀xiǒng。上下結構。上半部“能”字的兩個“匕”字,書寫時小撇不出頭。下半部四點底,第一個點是左點,其他三個是右點,最后一點書寫時應和第一點一樣略大些。字義:獸名,能用兩只后腳直立行走,也能爬樹。有黑、白、棕等顏色。
直:讀zhí。獨體字。中間是三橫、不是兩橫,也不是一豎。直立,就是站立。
緊:讀jǐn。上下結構,上半部第二筆豎略長于第一筆豎。下半部是“糸”不要丟掉第三筆點,也不要寫成“系”。緊張,是指人的精神處于高度準備狀態,興奮不安。
演:讀yán。左右結構,左窄右寬。右邊是宀、一、由、八組成。表演,即演出;把情節或技藝表現出來。
狗:讀gǒu。左右結構,左窄右寬。書寫時兩部分上下基本齊平。字義:一種家畜,也叫“犬”,善于看守門戶。種類很多。
算:讀suǎn。上中下結構。共14畫,第13畫是豎撇,不是豎。中間是“目”,不是“日”。算術,數學的一個分科。
叔:讀shū,不讀shù。左右結構。左半部是“上”和“小”組成的,“上”不要寫成“止”。叔叔,父親的弟弟;或對比父親年齡小一些的男子的尊稱。
好奇:對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感到新奇。本課是說猴子對很多觀眾都看它表演感到奇怪。
瞅:讀chǒu。北方方言,看的意思。
絕技:沒有人比得上,獨一無二的技藝。
倒豎蜻蜓:頭朝下,腳朝上,用手支撐著身體倒豎起來。(可看第一幅插圖幫助理解)
頑皮:一般指小孩很淘氣。本課是說猴子的樣子像一個淘氣的小孩兒。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解題。
這節課學習18課《精彩的馬戲》(板書)請同學們看課題,這篇課文寫的是什么內容?(這篇課文寫的是馬戲)誰知道什么是馬戲?“精彩”是什么意思?(精彩的馬戲,就是動物經過訓練表演的特別優美、非常出色的雜技節目。)
好,現在我就請同學們看一看什么是精彩的馬戲。(用幻燈連續打出四幅圖,讓學生邊看邊說出每幅的意思)
二、教師范讀課文。思考:這場精彩的馬戲,主要講了誰的什么精彩節目。
三、學生閱讀課文。要求借助拼音讀準字音,畫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詞語。
四、提出自學要求,自學生字詞。
五、檢查自學效果。(學生邊匯報,教師邊板書,生字以詞出現。)
馬戲(xì):讀字音,分析字形結構,(著重指導筆畫)組詞,講詞義。(結合插圖理解)
猴(hóu)子:整體認讀直呼音節,分析字形,講字義,組詞。
打扮(bán):拼讀字音,分析字形,聯系上下文理解詞義。用“打扮”說一句話。
黑熊(xiǒng):讀字音,分析字形,(指導書寫“匕”和“灬”部分),講詞義。
直(zhí)立:讀拼音,分析字形結構,(注意不要寫錯筆畫)解詞義。
緊(jǐn)張:讀拼音,分析字形,(側重筆畫指導)聯系課文中的句子,結合插圖理解詞義。
表演(yǎn):讀拼音,分析字形,(側重指導筆畫筆順)理解詞義,練習口頭造句。
狗(gǒu):讀拼音,分析字形,講字義,組詞。
算(suàn)術:正音,不讀shuàn,分析字形結構,(側重指導筆畫筆順)組詞。
叔(shū)叔:正音,不讀shù,分析字形,解詞義,練習口頭造句。
指導書寫生字(猴、緊、演、算、直)。
六、學生閱讀課文。〔注意多音字的讀法,和易讀錯字的讀音,如:“好(hào)奇”不讀(hāo);喝(hé)彩,不讀(hē)。“蹺”讀qiǎo,不讀qiāo。“瞅”讀chǒu,不讀cǒu。〕思考:文章是按怎樣的順序敘述的?(先寫猴子爬竿,接著寫黑熊踩木球,然后寫山羊走鋼絲)
第二課時
一、指名朗讀課文。
二、逐段研讀課文。
閱讀第一自然段。思考:這段交待了什么?(一句話概括地交待了時間——昨天、人物——我和媽媽、事情——看了一場精彩的馬戲。這是記敘文常見的開頭方法)
閱讀第二自然段,思考:這段課文寫了幾句話?哪幾句話是寫猴子的表演。觀察第一幅圖,說說猴子“倒豎蜻蜓”“圓溜溜”“好奇”“直笑”等詞語,討論:這段突出表現了猴子的什么特點?(頑皮)
觀察第二幅圖,說一說黑熊是怎樣表演的。(黑熊很笨重,爬上大木球,直立著身子,滾動木球,它從翹翹板的那一頭滑下來)自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結合 “直立”“移動”“緊張”“哄笑”等詞語,說說黑熊表演的怎樣,突出了熊的什么特點。(緊張)找出表現黑熊表演時既緊張有趣又精彩的句子讀一讀,把黑熊那種笨重的樣子和表演時緊張的氣氛讀出來。
閱讀第四自然段,思考:“出色”是什么意思。讀第一句話,結合第三幅圖,想一想,句中的“也”字說明了什么?(說明山羊的表演和猴子、黑熊一樣都很出色)結合“穩穩當當、絕技、小心地、拱橋”等詞語,具體說說山羊表演了哪兩個出色的節目,找出文中的兩個比喻句,說明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讀最后一句話,回答“喝彩”是什么意思?觀眾為山羊喝彩說明了什么?(出色)
閱讀二、三、四自然段,說一說人們對這三個動物的表演的反映有什么不同?為什么?(看猴子表演,人們直笑;看熊表演,人們哄笑;看山羊表演,人們喝彩。表演的精彩程度不同,所以人們的反映也不同。)
閱讀第五自然段,思考:除了上面三個動物的表演外,還有哪些動物的表演?說一說課文最后一句話包含哪些意思?(①馬戲精彩。②人真有辦法,能讓動物聽人的指揮。)
三、朗讀全文,深入理解文章內容。
四、總結全文(利用板書)指出文章敘述的特點有詳寫有略寫,贊揚了人的智慧,說明了動物的精彩表演是叔叔阿姨們訓練出來的,人真有辦法。
第三課時
一、復述課文。
按照先說節目名稱,再說節目是怎樣表演的,最后說觀眾反映的順序復述課文。(自由練習說、指名復述)
二、聽寫詞語。(完成課后習題3作業)
三、指導朗讀課文。(先自由讀課文,再指名分段讀,重點指導朗讀第四段)
四、背誦課文。
提問:第四段寫的是什么?(寫山羊表演走鋼絲的絕技)②它是怎樣表演的?(板書:出色、穩穩當當、絕技、像一座拱橋、喝彩)
請同學們根據黑板提供的詞語自由背這一段課文,然后再指名背誦。
附:板書設計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容,知道馬戲團里動物表演得精彩有趣,都是演員們訓練的結果。
2.提高學生細致觀察圖畫的能力。
3.能正確、流利有語氣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四段。
4.學會本課9個生字和由這些字組成的新詞,會用“精彩”、“小心地”練習說話。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學會本課9個生字。
教學難點
提高學生細致觀察圖畫的能力。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準備 掛圖小黑板
教學過程
第一節
一、出掛圖,指導學生按順序觀察每一幅圖,說說圖上畫了哪些小動物,它們在干什么。板書課題,解釋“精彩”。
二、初讀課文,大致了解課文內容。
1.自由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標出生字和自然段。
2.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正音。
三、抓重點詞語、借助插圖理解課文內容。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2)說說什么時間,誰和誰去干什么。
(3)指名有語氣讀第一自然段。
2.學習二、三、四自然段,理解三種動物表演的精彩之處,知道這三段的敘述方法。
(1)重點指導閱讀第二自然段,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掌握閱讀方法。
①指名讀第二自然段,看看這段有幾句話。
②指4人一人讀一句并說句意。
第一句:先說猴子爬竿吧。
第二句:猴子打扮得像個小孩。
第三句:猴子表演了倒豎蜻蜓。
第四句:觀眾被逗得哈哈大笑。
③理解重點詞語。
第一句:指名讀,告訴學生這句話告訴了我們節目名稱是“猴子爬竿”。
二、三句:看第一幅圖,說說猴子是怎樣表演的,先說猴子的外表,再說它的動作。指名讀二、三句,看圖理解“倒豎蜻蜓”。(倒豎蜻蜓:是頭朝下,腳朝上,用手支撐著身體的倒立姿勢。)看圖,觀察猴子的表情。(眼睛瞪得圓溜溜的,還好奇地瞅著觀眾。)再指名讀二、三句,說說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猴子的樣子很頑皮。告訴學生二、三句具體地寫出了猴子是怎么表演的。
第四句:指名讀,理解“哈哈大笑”的意思及為什么觀眾會哈哈大笑。告訴學生這句話講了觀眾的反應。
④指名有語氣讀這段,小結本段寫法:先說節目名稱,再講是怎樣表演的,最后講了觀眾的反應。
(2)指導學生學習第三自然段。
①學生自由讀并標出這段有幾句。
②說說這段先寫了什么,再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指名讀相應的句子。(第一句、第二~四句、第五句)
③指名讀二~四句,看看哪句話寫了這幅圖的內容。(第二句)指名讀第二句。在圖中找到“中心點”。觀察黑熊的表情,說說從哪兒看出它很緊張。
④指名讀第五句,說說“哄笑”的意思,再說說觀眾為什么會哄笑。(哄笑,許多人同時大笑。)
⑤指名讀第三自然段,說說這段和上一段都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
(3)指導學生自學第四自然段。
①出小黑板,讓學生帶問題自由讀第四自然段:
這段有幾句話?每句話主要講了什么?
哪句寫了節目名稱?哪幾句寫了山羊是怎么表演的?哪句寫了觀眾的反應?
找出寫出圖的內容的句子。
②指名回答問題。
③說說從哪兒看出山羊的表演很精彩。(它在鋼絲上走得穩穩當當;它表演的絕技很精彩。)理解“穩穩當當”、“絕技”。穩穩當當:形容山羊不慌不忙、不搖不晃地走來走去的樣子。絕技:沒有人能比得上的、獨一無二的技藝。
3.學習第五自然段。
看圖,說說還有哪些動物表演了什么節目。指名讀第五自然段,說說為什么動物們表演得這么精彩。
四、總結全文。
指名讀全文,讀出動物們的表演很精彩。師總結本課二~四段的寫作順序。
板書設計
18 精彩的馬戲
節目名稱 猴子爬竿 熊踩木球 山羊走鋼絲
怎樣表演 倒豎蜻蜓 爬 直立 踩圓板
觀眾的反應 哈哈大笑 哄笑 喝彩
第二節
一、指名讀課文,注意生字的讀音
二、出示生字、詞卡片,指名讀(精彩、猴子、黑熊、踩木球、直立、圓板、小狗、算術、叔叔)
三、掌握字形、練習書寫
1.看書上的范字,找出難記、難寫的字,說說怎樣記住這個字。師板書并告訴學生書寫時要注意什么。學生照樣子抄字頭。
猴:反犬旁右邊寫“候”去掉中間一豎,剩下的部分。告訴學生反犬旁的字一般與動物有關。組詞:猴子、小猴。
算:上邊是竹字頭,中間是“目”,下邊筆順是:橫、撇、豎。組詞:算術、計算。注意把上、中、下三部分寫緊湊些。
叔:左上是“上”,左下是“小”,右邊寫“又”。“又”要寫得稍長些。
2.說說怎樣記住其它的字。師板書,都說完后,再抄字頭。
精:米字旁右邊寫“青”。組詞:精彩、精神。
熊:“能”字下寫四點底。告訴學生四點底就像熊的四個爪子,用這種方法幫助記憶。組詞:狗熊、熊貓。
踩:足字旁右邊寫“采”,因為要用腳踩,所以是足字旁。組詞:踩地、踩木球。
直:去掉“真”下的“八”就是直。組詞:直接、一直。
板:木字旁右邊寫“反”就是“板”。組詞:木板、地板。
狗:反犬旁右邊寫“句”就是“狗”。組詞:狗熊、小狗。
四、復習,鞏固。
做“開火車”的游戲:老師隨便指黑板上的生字,學生按座位順序,一人讀一字,最后比一比哪組同學都能讀上來。
板書設計
第三節
一、完成課后第三題:用帶點詞語練習說話
1.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然后練習造句。
2.指名造句,師生共同訂正。
例:精彩:新年晚會上的節目非常精彩。
小心地:我小心地走過一座獨木橋。
二、練習背誦課文第四段
1.復習:這段有幾句話?每句話的主要意思是什么?這段先說了什么,再說什么,最后說了什么?
2.在理清思路的基礎上,練習背誦。
3.指名背誦。
板書設計
18 精彩的馬戲
造句 練習背誦
精彩 1、這段有幾句話?每句話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小心地 2、這段先說了什么?再說什么?最后說了什么?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認識6個字。
2、引導學生感受馬戲的精彩,同時了解精彩的馬戲是馬戲團的叔叔阿姨辛勤訓練的結果。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初步培養學生收集資料、處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前準備:
1、生字卡片、課件。
2、讓學生收集有關動物表演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你們一定看過動物表演的節目,結合你們收集的有關動物表演的圖片或文字資料,給大家講講。(學生可展示圖片,看著圖片作介紹)
動物的表演真精彩啊!今天就讓我們跟隨小作者,再去看一場--精彩的馬戲。(板書課題并齊讀)教師請學生一邊欣賞課件,一邊聽課文錄音.
聽完后,請同學們說一說自己覺得這場馬戲有什么特點?自己感覺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二、自讀課文,學習字詞
1、借助拼音朗讀課文。
2、認讀生字,讀準字音。
3、多種形式檢查生字詞認讀情況。
(1)、學生互相檢查,互相正音.
(2) 用卡片,開火車檢查,互相正音.
(3) 教師抽查.
4 自由小聲讀課文,畫出自己不懂的詞,同伴討論,聯系生活實際圖畫初步理解詞義.
重點理解詞語:
精彩穩穩當當不慌不忙等
5 朗讀課文,要求讀正確.
6 識記要求掌握的生字字形.學生交流學字情況.
7 指導書寫生字.
8 學生練寫,教師巡回輔導.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
二、觀察圖畫,說說圖意。
1、出示課件。課件中小動物們的形象非常逼真地再現在學生們的面前.學生看得興味盎然.
2、學生一邊看圖,一邊聽教師范讀。
3、要求學生說圖意,可用上課文中的詞句。
三、圖文結合,讀懂課文
1、《精彩的馬戲》給我們介紹了那幾個節目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用筆畫出節目的名稱。
2、提問學生,教師板書。
3、在這幾個節目中,你喜歡哪一個節目。
4、根據學生喜歡的節目,小組進行重點讀議。
能說說你們喜歡的理由嗎?你們是讀了穩重的那些詞語才感到這個節目精彩的?讓學生先看圖、讀文,再討論:為什么喜歡這個節目?理解節目的精彩之處并在小組內朗讀。
5、各小組匯報學習情況。教師出示第二段文字并知道朗讀。
通過讀課文,我們知道了"猴子爬竿"這個節目確實精彩:猴子的打扮讓我們覺得猴子好好玩;猴子高難度的動作我們驚異;猴子的表情讓我們感到猴子頑皮的天性。難怪觀眾會被他都的哈哈大笑呢!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體會節目的精彩。
(1)、自己試讀第二段。
(2)、小組讀。
(3)、抽讀。
(4)、齊讀。
教師小結:課文給我們介紹"猴子爬竿"這個節目時,又介紹了猴子的動作和樣子,最后介紹了觀眾的反映,讓我們如同親眼看見一般,真切地感受到了"猴子爬竿"這個節目的精彩。其他則節目也很精彩,你能通過朗讀把他讀出來嗎?
6、處是第三、四自然段,學生集體試讀第三、四段。
7、喜歡"黑熊踩木球"和"山羊做鋼絲"這兩個節目的同學分別朗讀三、四段。通過學生互評,教師指導。理解重點詞句,讀好課文。
8、再仔細讀課文,你一定發現了觀眾在觀看這個節目時的不同反應。讓我們在像課文中的觀眾一樣,被笨重的黑熊那精彩的表演所吸引,為山羊的絕技大聲喝彩。
9、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兩段。
10、仔細觀察圖畫,再仔細讀讀課文第五自然段,你有什么疑問嗎?
師生共同質疑。
小結:是啊,動物們表演的節目個個都很精彩。小觀眾們選了三個他最喜歡的節目來些,其他的節目就一句話帶過,留給我們去想象,多好啊!動物們表演這么多的節目,都是馬戲團的叔叔阿姨的功勞,讓我們再來好浩讀讀課文的最后一句話。
四、讓學生把自己看過的或收集到的其他節目進行交流。
五、課堂作業
學生獨立完成課后3、4題。
教后記:
這篇課文所寫的內容對我們班的小學生來說是比較陌生的,但是同學們卻在老師的引導下,在生動形象的課件的幫助下,非常好地完成了對語言文字和對課文內容的雙重理解.歸其原因是因為我在講課時較好地抓住了精彩一詞,這樣學生讀得有目的,對課文中詞語的理解也比較有重點,所以教學效果比較好。
《精彩的馬戲》綜合資料 2份 篇8
教學目標 :
1.懂得“精彩”、“好奇”、“頑皮”、“笨重”、“移動”、“哄笑”、“絕技”、“喝彩”這些詞語的意思。
2.學習課文的2— 4自然段。知道猴子,黑熊,山羊表演得很精彩。
3.初步懂得一段課文中先講什么,再講什么,最后講什么。
4.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
一、導語 。
通過上午的學習,大家都知道了這篇課文向我們介紹的是小動物們表演節目的情況。這節課,老師想和大家一起去看看這些表演。大家愿意和我一塊兒去看嗎?表演馬上就要開始了,請大家認真地觀看。
二、講讀課文。學習2— 4自然段。
1.回憶。大家剛才都看到了哪些節目呀? 出示幻燈片。
(猴子爬竿、黑熊踩木球、山羊走鋼絲)
2.說說你覺得這些馬戲怎么樣?你最喜歡哪個節目?
(表演得很出色、很精彩……)
3.結合投影說說自己最喜歡的馬戲節目。師指導學習其中的一個馬戲節目。(“黑熊踩木球”)出示“黑熊踩木球”的動畫。
(1)自讀與這個節目相對應的段落。你讀懂了什么?發現了什么?不懂的有哪些?
(2)生匯報說。
(我讀懂了…………,不明白的是……)
(3)指導讀精彩的詞句,感悟課文。
小結:這個節目的確很精彩,可是我們還有其他的節目,大家想繼續看嗎?
(4)指明小組合作學習剩下的兩個節目。(結合表格學習)
先寫什么 再寫什么 最后寫什么
節目名稱 怎樣表演 觀眾的反應
黑熊踩木球 爬、直立、移動、滾、緊張 一陣哄笑
猴子爬竿 穿、爬、倒豎蜻蜓、好奇、望 頑皮 大家直笑
山羊走鋼絲 走來走去、小心、踩、彎穩穩當當 為它喝彩
(5)小組學習匯報,你們覺得這兩個節目的精彩之處。并結合精彩的詞句讀一讀。
四、課堂練習。
我們已經知道要把節目寫具體,要有一定的順序,下面老師這里還有三個節目,請同學們任意選一個節目,仿照課文中描寫節目的方法,先動口說說,說給小組的其他同學聽。然后再自己動手寫寫。看誰也能寫得具體、精彩。
《精彩的馬戲》綜合資料 2份 篇9
教學目標 :
1.懂得“精彩”、“好奇”、“頑皮”、“笨重”、“移動”、“哄笑”、“絕技”、“喝彩”這些詞語的意思。
2.學習課文的2—4自然段。知道猴子,黑熊,山羊表演得很精彩。
3.初步懂得一段課文中先講什么,再講什么,最后講什么。
4.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
一、導語 。
通過上午的學習,大家都知道了這篇課文向我們介紹的是小動物們表演節目的情況。這節課,老師想和大家一起去看看這些表演。大家愿意和我一塊兒去看嗎?表演馬上就要開始了,請大家認真地觀看。
二、講讀課文。學習2—4自然段。
1.回憶。大家剛才都看到了哪些節目呀?出示幻燈片。
(猴子爬竿、黑熊踩木球、山羊走鋼絲)
2.說說你覺得這些馬戲怎么樣?你最喜歡哪個節目?
(表演得很出色、很精彩……)
3.結合投影說說自己最喜歡的馬戲節目。師指導學習其中的一個馬戲節目。(“黑熊踩木球”)出示“黑熊踩木球”的動畫。
(1)自讀與這個節目相對應的段落。你讀懂了什么?發現了什么?不懂的有哪些?
(2)生匯報說。
(我讀懂了…………,不明白的是……)
(3)指導讀精彩的詞句,感悟課文。
小結:這個節目的確很精彩,可是我們還有其他的節目,大家想繼續看嗎?
(4)指明小組合作學習剩下的兩個節目。(結合表格學習)
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
節目名 稱怎樣表演 觀眾的反應
黑熊踩木球 爬、直立、移動、滾 緊張一陣哄笑
猴子爬竿穿 爬、倒豎蜻蜓、好奇、望頑皮大家直笑
山羊走鋼絲 走來走去、小心、踩、彎穩穩當當 為它喝彩
(5)小組學習匯報,你們覺得這兩個節目的精彩之處。并結合精彩的詞句讀一讀。
四、課堂練習。
我們已經知道要把節目寫具體,要有一定的順序,下面老師這里還有三個節目,請同學們任意選一個節目,仿照課文中描寫節目的方法,先動口說說,說給小組的其他同學聽。然后再自己動手寫寫。看誰也能寫得具體、精彩。◆ [2003-5-22]
《精彩的馬戲》綜合資料 2份 篇10
我今天所說課的篇目是《精彩的馬戲》。它選自浙教版義務教材第四冊第七單元的第三篇課文。
一、課文特點
《精彩的馬戲》是一篇看圖學文,講的是一場精彩的馬戲。共記敘了六個節目,其中,重點記敘了猴子、黑熊、山羊的精彩扮演。全文圍繞“精彩”從兩方面進行了記敘:一方面是動物扮演時的神態、動作,另一方面是觀眾觀看扮演時的反映。文章最后贊嘆:“馬戲團的叔叔阿姨真有方法,能讓動物聽從他們的指揮”,說明了動物的精彩扮演是馬戲團叔叔阿姨訓練的結果。這篇課文是同學進行語言實踐,積累、發展同學語言的好教材。
二、設計理念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同學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語文教學過程,必需是同學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過程。教師要創設民主、開放、活潑的學習場境,創設多樣的語言實踐活動,保證同學自讀、自悟、自創的時間,讓同學通過讀書實踐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語言的特點”和“閱讀的樂趣”。讓同學在直接接觸語文資料的自主活動中,在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中,體驗語文學習的規律,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
三、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教材特點”和設計理念,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會用“精彩”、“小心的”練習說話。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課文中的句子說每幅圖的意思。
3、引導同學細致地觀察圖畫,理解各段中體現動物扮演特點的詞句和觀眾看扮演反應的詞語,使同學切實體會到這場馬戲的確十分精彩。知道馬戲團里的動物扮演得精彩有趣,都是演員們精心訓練的結果。
4、仿照課文二、三、四段的寫法,任選略寫的三個節目中的一個說幾句話。
四、設計思路
“語文教學中,……要重視積累、感悟、熏陶和培養語感。”“讀”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最佳途徑。本文語言生動有趣,用詞貼切,適于朗讀。故在學習過程中,我摒棄繁鎖的分析,讓“讀”貫穿課堂始終。在不講讀的情況下,變著法兒激發同學反復地朗讀課文,引導同學在讀中感知課文描繪的內容,在讀中理解和感悟四個馬戲節目的精彩之處,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又因本文是看圖學文。同學雖然對馬戲感興趣,但缺乏籠統思維能力,光憑語言文字的描述,是難以理解節目的精彩。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運用多媒體,再現馬戲扮演的情景,縮短文本與同學的距離。激發同學學習的熱情,讓同學展開豐富的想象,協助同學理解課文。為此,本篇課文的設計思路如下:
1、播放馬戲場的鼓掌聲和喝彩聲渲染氣氛,把同學的情感帶入馬戲扮演的環境中,激發學習興趣,開拓同學思維,發明良好的學習氛圍。2、讓同學對照圖畫,自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整體感知課文內容。3、同學自主選擇自身最感興趣的一個節目讀讀、并在小組里交流體會。4、匯報交流,精讀品味。為了引導同學更深入地體會到馬戲的精彩之處,作者在遣詞造句中用詞的講究。我引導同學重點局部精讀,關鍵之處細讀,特別之處品讀,達到句句順口,領其義,悟其理。并適時地運用多媒體播放扮演細節。5、以演促讀,內化語言。設計小游戲——應聘馬戲團的節目解說員。讓同學在輕松的游戲活動積累語言資料,培養語感。6、啟發想象,延伸說話。,運用多媒體直觀播放這幾個節目,讓同學學習課文第二、三、四小節的寫法,仿說一段話,這樣不但讓同學發生了新奇感,降低了說話的難度。而且在語言實踐過程中學會運用語言。
五、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閱讀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勝利的一半。揭題設置懸念,可激發同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調動同學讀書的積極性、主動性。本堂課揭題時,教師隱去馬戲演出的畫面,只播放演出局面的鼓掌聲和喝彩聲。讓同學進行大膽的猜想和想象:聽了剛才的聲音,你感覺自身好像來到了什么地方或看到了什么?(生回答)今天老師請來了幾位特殊的小演員為大家扮演。請你們看看這些小演員是誰,它們給我們帶來了什么節目?(陸續播放課件),一邊仔細觀察畫面,一邊簡單說說圖意,并說說觀后感,初步了解什么是“馬戲”,感受課題中“精彩”一詞的含義。“課文是怎樣描寫這場精彩的馬戲的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吧!”
【《語文課程規范》把“喜歡閱讀”放在(1-2年級)閱讀教學階段目標的第一條。閱讀教學應把“讓同學能朗讀課文并感受閱讀的興趣”作為起步階段閱讀教學的第一要求,所以教師在這里借助、動畫、音像等手段把同學帶入課文情境,讓同學在特定的情境中,發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躍躍欲試的狀態下進入閱讀,激發主動讀書的愿望。】
(二)、圖文結合,讀通課文
《精彩的馬戲》是一篇看圖學文。先引導同學看一遍四幅圖在課文中的位置,接著聽老師讀課文,請同學一邊聽一邊看插圖,想想“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幾個節目呢?”使同學對課文有了粗略的了解。然后讓同學自身看圖讀課文,標出自然段,讀準字音,識記字形,聯系上下文理解詞義,劃出不理解處。讀讀自身最喜歡的那個節目,力求把課文讀通。
【讀通課文是理解課文的基礎,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舍得花時間讓同學自由讀,做到讀正確、讀通順、讀流利。同學雖然對馬戲感興趣,但缺乏籠統思維能力,圖文結合有助于同學更好地理解課文。】
(三)、自主選擇、細讀體會。
本文中二——四自然段是本課的主要內容,既是重點,又是難點,教學時要緊緊抓住重點詞句反復朗讀。首先教師根據課文二、三、四自然段的寫法基本相同,可充沛尊重同學的閱讀興趣,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在這幾個節目中,你最喜歡哪一個節目?”“你們是從課文中哪些詞和句子感覺到這個節目精彩的?”讓同學一邊看圖,一邊讀課文,然后在小組內交流、討論、朗讀。
【讓同學選擇自身最感興趣的一個節目讀讀、說說,不但喚起了同學的自主意識,而且還改變了課堂教學的基本結構,促進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變保守的教師“講”懂為同學自身“讀”懂。】
(四)、匯報交流,精讀感悟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通過前一環節的朗讀、交流,同學對課文已有一定的感受與體會。為了引導同學更深入地體會到馬戲的精彩之處,作者在遣詞造句中用詞的講究。我引導同學重點局部精讀,關鍵之處細讀,特別之處品讀,達到句句順口,領其義,悟其理。
全班交流:(1)你最喜歡哪個節目,你從哪些語句中讀出這個節目的精彩?如:“猴子爬竿”的節目十分精彩;猴子的打扮讓我們覺得猴子好玩兒;猴子高難度的動作讓我們驚異;猴子的表情讓我們感受到猴子頑皮的天性。難怪觀眾要被它逗得哈哈大笑呢!請同學再來讀一讀,可以選一、兩句,也可以選一小節讀讀,體會體會這個節目的精彩。
①自身試讀第二自然段。
②小組讀。
③指名讀。(其余同學邊聽邊看計算機課件)
④齊讀。
教師小結:
課文在給我們介紹“猴子爬竿”這個節目時,先給我們介紹了節目名稱,又介紹了猴子的動作的樣子,最后介紹了觀眾的反應,讓我們如同親眼看見一般,真切地感受到了“猴子爬竿”這個節目的精彩。其余節目也很精彩,你們能通過朗讀把它表示出來嗎?
(2)出示第三、四自然段,同學集體試讀第三、四自然段。
(3)喜歡“黑熊踩木球”和“山羊走鋼絲”這兩個節目的同學分別朗讀第三、四自然段并說出自身以怎樣的心情或語氣來朗讀,通過同學互評,教師相機指導,理解重點詞句,如描寫黑熊緊張的詞句:小心地移動;大木球剛滾過中心點,蹺蹺板的那一頭就掉下來了.……
(4)請再仔細讀讀課文,你一定發現觀眾在觀看這兩個節目時有不同的反應。讓我們再像課文中的觀眾一樣,被笨重的黑熊那精彩的扮演所吸引,為山羊扮演的絕技大聲喝彩!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三、四自然段。引導同學感受“哄笑、喝彩”,從而理解這兩個詞的意思。
《精彩的馬戲》綜合資料 2份 篇1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狗、騎、揮“3個生字。
2.能按要求把小狗做數學題,猴子騎車,馬鉆火圈寫具體。
3.知道人有辦法,能讓動物聽從人的指揮。
教學過程:
1.復習。
(1)多音字組詞:喝he( )好hao( )
he( )hao( )
(2)連一連,讀一讀:完成《課堂作業》3。
(3)課文具體寫了哪幾個節目,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
請小朋友輕聲讀全文。完成填空題:課文具體寫了--,--和--這三個節目。先寫--,再寫--,最后寫--。
2.學習課文。
(1)寫猴子爬竿時,課文的第一句話是怎么寫的?讀一讀。
出示投影:先說猴子爬竿吧。
(2)按這樣的寫法,后面二個節目的第一句應該怎么寫?請小朋友寫本子上。
(3)學生匯報,教師出示有關句子。
再說黑熊踩木球。
最后說山羊走鋼絲。
(4)課文是怎么寫的?引導學生讀書上的句子。出示投影:
黑熊踩木球也很好玩。
山羊走鋼絲,表演得也很出色。
說說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呢?(從而進一步體會馬戲的精彩。)
3.自學6、7自然段的生字。
4.檢查自學。
“狗、騎、揮”練習擴詞。
5.學習第6自然段。
(1)指名讀,思考:這一自然段寫哪幾個節目?和前3個寫法一樣嗎?
板書:
(2)你能不能按2-5自然段的寫法,先講表演什么節目,再講怎么表演節目,最后講觀眾的反應,選一個節目說具體。
自由練說;指名說;同桌互說。
6.學習第七自然段。
齊讀,想一想動物們為什么會表演那么精彩的節目?
7.齊讀全文,總結。
按課文內容填空:《課堂作業》5(先默讀題目,再指名口答,寫一寫)
8.作業:完成《課堂作業》1、4、6,第6題為帶*題,不要求第一個學生都能寫下來。
《精彩的馬戲》綜合資料 2份 篇12
教學目標 :
1.懂得“精彩”、“好奇”、“頑皮”、“笨重”、“移動”、“哄笑”、“絕技”、“喝彩”這些詞語的意思。
2.學習課文的2—4自然段。知道猴子,黑熊,山羊表演得很精彩。
3.初步懂得一段課文中先講什么,再講什么,最后講什么。
4.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
一、導語 。
通過上午的學習,大家都知道了這篇課文向我們介紹的是小動物們表演節目的情況。這節課,老師想和大家一起去看看這些表演。大家愿意和我一塊兒去看嗎?表演馬上就要開始了,請大家認真地觀看。
二、講讀課文。學習2—4自然段。
1.回憶。大家剛才都看到了哪些節目呀?出示幻燈片。
(猴子爬竿、黑熊踩木球、山羊走鋼絲)
2.說說你覺得這些馬戲怎么樣?你最喜歡哪個節目?
(表演得很出色、很精彩……)
3.結合投影說說自己最喜歡的馬戲節目。師指導學習其中的一個馬戲節目。(“黑熊踩木球”)出示“黑熊踩木球”的動畫。
(1)自讀與這個節目相對應的段落。你讀懂了什么?發現了什么?不懂的有哪些?
(2)生匯報說。
(我讀懂了…………,不明白的是……)
(3)指導讀精彩的詞句,感悟課文。
小結:這個節目的確很精彩,可是我們還有其他的節目,大家想繼續看嗎?
(4)指明小組合作學習剩下的兩個節目。(結合表格學習)
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
節目名 稱怎樣表演 觀眾的反應
黑熊踩木球 爬、直立、移動、滾 緊張一陣哄笑
猴子爬竿穿 爬、倒豎蜻蜓、好奇、望頑皮大家直笑
山羊走鋼絲 走來走去、小心、踩、彎穩穩當當 為它喝彩
(5)小組學習匯報,你們覺得這兩個節目的精彩之處。并結合精彩的詞句讀一讀。
四、課堂練習。
我們已經知道要把節目寫具體,要有一定的順序,下面老師這里還有三個節目,請同學們任意選一個節目,仿照課文中描寫節目的方法,先動口說說,說給小組的其他同學聽。然后再自己動手寫寫。看誰也能寫得具體、精彩。
《精彩的馬戲》綜合資料 2份 篇1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認識8個生字。
2、看圖理解課文,懂得動物們表演的精彩是人訓練的結果。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用課文中的語句說出圖畫的意思。
教學重點:
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言揭題: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十分有趣的課文。板書課題。齊讀課題。問:從課題看,文章主要是寫什么?(馬戲)什么是馬戲?這篇文章描寫的是什么樣的馬戲?(精彩的)這場馬戲到底如何精彩呢?你想知道嗎?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自讀課文,劃出不懂的生字詞。
2、教師范讀,學生注意讀準字音。
3、學生再讀課文,劃出文章的自然段。
4、提問:文章主要描寫了哪些動物的表演?
三、理解課文:
1、略講第一段:指名讀,說說這段主要寫了什么?
2、讀講第二段:馬戲到底精彩在哪里呢?先讓我們來看看小猴子的表演。
1)指名讀,其他同學思考:這段一共有幾句話?每句話都講了什么?
2)哪些句子描寫了猴子的表演?精彩嗎?你能說說精彩在哪里嗎?
看圖,加入自己的想象說說猴子的表演
3)猴子表演的特點是什么?觀眾們是什么反應?說明什么?
4)指導朗讀。
3、讀講第三段。
1)輕聲讀文,思考:這段描寫的是誰的表演?怎樣表演的?
出示圖畫,邊看圖邊說。
2)黑熊的表演有什么特點?觀眾有什么反應?
“哄笑”什么意思?人們為什么哄笑?
3)指導朗讀
4、讀講第四段:
1)回憶上兩段的學法。
2)按照上面的學法自學。
3)自學匯報:山羊的表演最精彩的地方是什么?出示圖畫。
4)什么是絕技?觀眾為什么喝彩?想象一下怎樣喝彩。
5)指導朗讀。
5、學習第五段:
1)齊讀課文,想想這段寫了什么?
2)看圖,想象小狗做算術、猴子騎車、馬鉆火圈的樣子。
3)從這段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動物們表演的精彩是馬戲團叔叔阿姨訓練的結果。)
四、總結:
1、通過這篇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2、師生共同總結寫作方法:詳寫、略寫。
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精彩的馬戲》,誰能說說都有哪些動物的表演?它們的精彩之處在哪里?
二、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三、學習本課生字:
屏幕出示生字,學生自學,教師重點指導學生認為難學的生字和學生易錯的字。
“重”的筆順。
“球”字右半部的寫法。
四、課堂練習:
1、完成課后2題。
2、聽寫句子。
五、擴展:
把你喜歡的馬戲講給大家聽。
六、探究活動
課外搜集有關馬戲的知識。
《精彩的馬戲》綜合資料 2份 篇14
《精彩的馬戲》是我們二年級的一篇選學課文。它是一篇看圖學文,講的是一場精彩的馬戲。共記敘了六個節目,其中,重點記敘了猴子、黑熊、山羊的精彩表演。全文圍繞“精彩”從兩方面進行了記敘:一方面是動物表演時的神態、動作,另一方面是觀眾觀看表演時的反映。文章最后贊嘆:“馬戲團的叔叔、阿姨真有辦法,能讓動物聽從他們的指揮”,說明了動物的精彩表演是馬戲團叔叔、阿姨訓練的結果。這篇課文是學生進行語言實踐、積累、發展學生語言的好教材。結合本學期我們二年級組教研活動的主題是在閱讀教學中進行寫話訓練。
本課時的教學,我設定了如下學習目標:
1、會讀“瞅”、“圓溜溜”等詞,能有感情地朗讀第一段,理解各段中體現動物表演特點的詞句和觀眾看表演反應的詞語體會小猴的可愛、頑皮使學生切實體會到這場馬戲的確十分精彩。
2、仿照課文第一段的寫法,說說“黑熊踩木球”。
3、能據課文中的寫法,任選一個節目寫一寫。顯然,本節課主要的任務是讓學生學會仿寫。
為實現這一目標,我設計了層層鋪墊:精讀第一段,讓學生明白寫法;創設情境,仿說第二段,讓學生學會運用。這樣的處理,縮短了說和寫間的差距,不但讓學生產生了新奇感,而且運用了所學語言,最后寫也就水道渠成了。具體我是這樣操作的:一、播放馬戲,激趣導入。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播放馬戲渲染了氣氛,把學生的情感帶入了馬戲表演的環境中,激發了學習興趣,開拓了學生思維,創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二、精讀“猴子爬竿”,歸納寫法。看了馬戲,學生紛紛說了自己的感受。此時,我又出示課文第二段,讓學生品讀馬戲的精彩。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我摒棄繁鎖的分析,在不講讀的情況下,變著法兒激發學生反復地朗讀課文。圍繞“你覺得這是只怎樣的猴子?你從哪些地方看出來?”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課文描繪的內容,在讀中理解和感悟馬戲節目的精彩之處,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做到以讀代講,以讀激情,以問帶讀,以讀促思,展開想象,使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課文。通過一讀再讀,讓學生在讀中自悟,切實體會到這場馬戲十分精彩,并且在讀中培養語感,領悟作者在遣詞造句中用詞的講究,以及作者的寫法。最后,進行總結,板書要點:[
《精彩的馬戲》綜合資料 2份 篇15
《精彩的馬戲》
一、教學設計:
(一)設計理念:
語文這門學科與社會生活聯系得最緊密,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語文。課內一次讀書比賽,課外一場難忘的活動,家庭與父母親切地交談,小巷里與同伴們游玩嬉戲,與此等等,都是向學生進行語文教學的結合點。下面就以低年級課文《精彩的馬戲》為例,談談營造語文實踐活動氛圍,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的教學設想。
(二)教學目標:
1、教育學生熱愛生活,強化人有辦法、人有創造能力的觀念;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認識本課生字,理解詞語:精彩、出色、絕技、好奇、哄笑、喝彩。
(三)對課程的開發:
1、談話入手,誘發實踐動機;
2、觀察圖畫,激發聽說興趣
;
3、圖文對照,規范聽說語言;
4、操作表演,營造活動氛圍。
(四)教學過程:
1.談話激趣,導入課文: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精彩的馬戲》一課,(板書課題)聽到馬戲這個詞,同學們會想到些什么?
生回憶自己看過的動物表演
師:誰愿意來模仿一下你看過的一種動物的表演呢?
指幾名學生表演
師:剛才同學們模仿這些小動物表演馬戲非常像,真是有趣極了。現在,我們來看看書上是怎么寫的。
2.組織練讀,整體感知:
首先,教師范讀一遍,為學生練讀作準備。
教師范讀過后,學生進行練讀。
此時的練讀只提一個要求:把句子讀通順。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提高要求:流利、有感情。
3.逐段學習,加深理解:
逐個學習本課5個自然段,主要通過讀課文了解每個自然段都官了什么,幫助學生理解重點詞語,在此過程中,根據段落內容不同,讓學生模仿各個小動物的動作,在自己的座位上做出簡單的動作。
可以邊做動作邊想象各個小動物此時可能對觀眾說些什么,學習第5自然段后齊讀最后一句話,說說小動物為什么能表演出這么精彩的節目?引導學生得出人有辦法的結論。
適時評讀,如文中第二自然段的一個句子:它爬到竿頂上,在上面倒豎問蜒,一雙圓溜溜的眼睛好奇地瞅著觀眾。教師可以針對某同學的朗讀具體指出:這一句讀得很好.尤其是瞅著兩個字,把小猴子頑皮、得意的樣子讀出來了,你們能像他這樣讀出來嗎?來,我們都來試試,看誰讀得更好!
4、結合板書,總結全文:
師:同學們隨作者一起看了一場精彩的馬戲,說一說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根據板書內容回答
師:動物們生動有趣的表演,不僅給大家帶有了歡樂,也說明了
生:人有辦法。
(五)板書設計
猴子爬竿
狗做算術
13精彩的馬戲
熊踩木球
猴子騎車
人有辦法
羊走鋼絲
馬鉆火圈
(詳寫)
(略寫)
二、教學評析:
語文這門學科與社會生活聯系得最緊密,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語文。課內一次讀書比賽,課外一場難忘的活動,家庭與父母親切地交談,小巷里與同伴們游玩嬉戲,與此等等,都是向學生進行語文教學的結合點。《精彩的馬戲》是一篇淺顯易懂、圖文并茂的寫實小故事,文章的直觀性、趣味性極易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也容易引起他們以往的生活體驗。如聽到馬戲就自然地聯想某次跟爸爸媽媽到動物園里看猴子、大象、長頸鹿等動物的情景,自然就聯想到路過街頭,遇到一個藝人在表演猴于玩球的情景針對這些情景,教師從談話入手,誘發學生語言實踐的動機,讓學生回憶類似有趣的情景,再將這些有趣的場面給同學們描述出來。
激趣的手段要靠教師充滿情感的語言,學生的興奮中心一旦被激活,他們就會無拘無束、淋漓酣暢地將自己以往所見所聞述說出來。從談話入手,學生的語文實踐動機誘發出來了,學生聽說積極性高漲起來。對此,教師可采用移情的方式,轉換學生的興奮點。如:你們在以往的生活中親眼見到的街頭馬戲都很感興趣,可是,今天我們要看的馬戲更精彩,你們想看嗎?學生的注意力由課外轉到課內,濃厚的興趣,使他們迫不及待地翻看課文插圖,這正是教師所企盼的。教師順應學生的學習心理,依次出示圖片,學生一邊看,一邊情不自禁地模仿猴子的動作、神態,有的自言自語地說:好玩、好玩。
課堂里此時嘰嘰喳喳,秩序混亂,每個學生學習器官都調動起來了。本文的特點就是趣味性濃,教師根據這一特點,將這節課上得生動、活潑,并使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加強語言實踐,使知識轉化為技能,尤其是讓學生進行操作表演是簡單易行的形式之一。
這一過程,是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練讀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精彩的馬戲》綜合資料 2份 篇16
《精彩的馬戲》是小學語文第三冊教材中的最后一篇有趣的看圖學文。這篇看圖學文是在看圖學詞學旬的基礎上安排的,它是讓學生在學習觀察簡單的圖畫和事物,理解詞語和旬子的基礎上,增加初步理解自然段的能力,同時為基礎訓練:,初步說一段意思連貫的話,這個說話要求作準備,更為以后學習復雜的看圖學文打下基礎。
課文講述了一場精彩的馬戲,文章著重講了猴子、黑熊和山蘋的精彩表演,最后點明動物能表演精彩的節目是演員們訓練的結果,說明了還是人有辦法這個道理。從題目來看就已經突出了課文的重難點,文中四幅圖展現了節目的精彩,課文又圍繞如何精彩展開敘述。
根據教材的目的和學生的實際,我確定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
①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精彩”、“好奇”’等詞語。
②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動物表演的節目精彩以及這是演員們訓練的結果,會用“精彩”、”表演”說話,同時感受精彩,陶冶情趣。
③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
為了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我結合教學目標 ,計劃用三課時完成這篇課文的教學。在第一課時,學生已理解了課題,整體感知了圖畫和課文內容,學會了生字,并理解了部分詞語,完成了第一個教學目標 。第三課時讓學生完成練習,并指導他們背誦課文第四段。
現在,我重點講第二課時,通過這一課時的教學,準備突破第二和第三個目標。因為知識是能力的基礎,只有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才能使學生把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能力。由于課文中的二、三、四自然段的結構相似,如果采用常規的教學方法,不能使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得到擴充和改變。為此,根據教材特點和二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準備用情境導入 法導入 新課,首先,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用”導、扶、放”教學法進行的教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使他們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來。下面,我向大家介紹一下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 ,整個過程分為四步:
第一步:創設情境,整體感知
針對兒童好奇的特點,導入 時激發學生的興趣:小朋友,你們喜歡看馬戲嗎?今天,老師就帶小朋友去看一場精彩的馬戲,注意,馬戲馬上就要開始了,請小朋友邊看邊想都有哪些動物表演節目,你覺得這場馬戲表演得怎么樣?學生帶著問題看錄像,看完之后,在學生回答問題的同時,我在黑板上帖出“猴子爬竿,’“黑熊踩木球”和“山羊走鋼絲,,這三幅圖片,并引導學生結合課文理解“精彩”這個詞語的意思。這樣,學生在欣賞中整體感知了課文,愉快地進入了課文的學習過程。在這步教學過程 中,之所以采用情境導入 和配像錄音,是因為我們面對的是七八歲的孩子,他們的好奇心強,不足的地方是他們以形象思維為主,而且注意力容易分散。我希望通過情境和生動形象的畫面,激發學生的興趣,直觀地感受馬戲的精彩。
第二步,選耿例段,重點導讀,揭示規律,李潔迂移
由于第一自然段的內容淺顯易懂,加上二年級的學生在以前的字,詞、句訓練中,已有了初步的理解能力,所以我要求學生朗讀這一段的過程中理解該段內容。
我主要精講課文的第二自然段。這一段我準備采用抓住關鍵詞,直奔中心的方法,讓學生在反復朗讀中體味猴于的頑皮,感受節目的精彩。教學時,先讓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圖畫,明白誰表演節目,怎樣表演,給大家留下什么印象。接著讓學生齊讀課文,弄清這一段共有幾句話,然后抓住第四旬話中的“頑皮”這個關鍵詞語,引導學生理解二、三、四句話的內容,并讓他們勾畫和朗讀最能表現猴于表演精彩的旬于,“它爬到高竿頂上,在上面倒豎靖蚊,一雙圓溜溜的眼睛好奇地瞅著觀眾”。在找出重點詞語“倒豎靖蜓”和“大笑”后,我進行板書。最后,在學生反復朗讀后,指定學生按照體現這一段層次的問題,用自己的話說說猴子爬竿這個節目是怎樣表演的。為后階段教學中的說話練習打下基礎。
在學生理解了第二自然段的基礎上,我指導學生回想出學習這一段的學習方法并逐步提示他們讓學生在我的輔助下試著學習第三自然段。之后的第四自然段在我口頭,總結學習方法:①看圖②讀文③勾畫④說話后,要求學生根據問題自學,我作適當點撥,并指導他們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在第二步教學過程 中,我結合每段的最后一句話,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觀眾對猴子,黑熊和山羊的表演反映不同,啟發學生抓住關鍵詞,理解句意,進一步拓展他們的思維,用“導、扶、放”的教學方法,是想讓學生在逐步適應并掌握學習方法,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第三步遷移運用,積累語言
愛因斯但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這充分說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所以在教第五自然段時,我的主要目標是通過想象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從而達到這堂課的高潮。首先,我用多媒體展示三個動物表演的節目,要求學生帶著“誰表演?”“怎樣表演?”“觀眾有什么反應?”這幾個問題觀察自己最喜歡的一種動物表演的節目。觀察后,同桌仿照前三段說話,接著推選出代表在課堂上說話,最后指定學生用“精彩”和“表演”來說說這場馬戲表演得怎么樣。
以上這步教學過程 ,我結合直觀生動的畫面,讓學生仿照前三段進行說話練習,希望使他們在想象、思維和表達的過程中,切實鍛煉運用語言的能力,增強他們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各方面的綜合能力。
最后一步,總結全文
我根據板書進行總結,讓學生知道動物們之所以能表演精彩的節目是演員們訓練的結果,明白還是人有方法這個道理,突破課文的重點和難點。
針對《精彩的馬戲》這篇課文所作的這一系列教學設計,主要是為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現代教育思想。通過為學生創設有利于他們主動發展的情境和活動,使學生的思維潛能和創造精神得到充分釋放和發揚。在對課文內容有了基本的了解后,誘使學生產生新的聯想,進行創造性的學習和思考。促使他們在思考、表達等活動中理解、鞏固知識,使他們的綜合能力水平有較大幅度的提高。
一幅板書要在體現文章的思路的同時,體現教師教學的思路,以便學生根據板書,把握中心,加深理解。我根據本課的教學重點和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接收能力,設計了這幅板書,是希望過這種圖文并茂的形式,達到生動直觀的“效果,進一步深化《精彩馬戲》這篇課文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