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性學習:輕叩詩歌的大門》教學有感
《綜合性學習:輕叩詩歌的大門》教學有感
浙江省寧波市江東區第二實驗小學 孫紅梅
人教版第十一冊語文的第六單元的主題是:“輕叩詩歌的大門”。這對我來說是很陌生的,從沒教過這樣整組詩歌的。是不是也象以前一樣一課一課地教呢?我想肯定行不通。詩歌,無論是古體詩還是現代詩,對學生來說也是很陌生的。怎樣讓學生對詩歌教學既感興趣又有所得呢?于是,我向同年級組的黃老師、蔡老師等請教,最后我們商量采用綜合實踐的學習方式來學習這一單元。分五步走:
第一步:讓學生自學“詩海拾貝”的內容,(“詩海拾貝”包括四篇古詩和兩篇現代詩)獨自完成同步和隨堂的有關作業,允許學生通過查資料、借用工具書等途徑來完成。
第二步:讓學生在課堂交流獨立完成作業的情況,有疑問的提出來一起解決。在交流的同時還及時補充相關的內容。比如:隨堂作業本上有找同名詩三首的作業,于是課后布置讓學生再去找同人詩(同一個詩人寫的不同詩)和同類詩(比如都是寫春天或花等同一類的詩句)等。有默寫詞《水調歌頭》《虞美人》等,就結合音樂課教學生唱會這些詞寫成的歌。
第三步:在課堂上帶著學生學習《詩經·采薇》等四首古詩,準確的說是一詩、一詞、一曲。不但要求背誦默寫,而且要求掌握字詞的意思,并結合一些《詩經》的內容,豐富詩歌的內容。比如:《詩經》包括風、雅、頌三部分。詩、詞、曲有什么不同。詩歌按韻律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近體詩可分為絕句和律詩等。在學現代詩《天上的街市》和《白樺》時,我讓學生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說說:“你讀了這兩首詩有什么感受或收獲?”在學生的互相交流中明白詩歌的一些獨特表達方法,有豐富的想象和恰當的比喻等。
第四步:共同賞析“與詩同行”的內容。除了一起讀讀與學生同齡人寫的兒童詩外,有《爸爸的鼾聲》、《致老鼠》等,同時和學生一起討論──其實生活就是詩。你可以寫你喜歡的一物,表達你的喜愛之情,你也可以寫生活一現象,一感受,一靈感,比寫作文自由,抒發感情更直接。很自然,在與學生的聊一聊后,很容易地激發起學生寫詩的欲望。然后,再給學生說說一些詩的故事,比如“給詩加腰”、“詩中的秋”等。學生逐漸明白了寫詩并不可怕,有時還要掌握一些技巧,寫詩和讀詩一樣有方法,可以想象,可以結合生活實際,可以……學生疾筆寫詩一首首,大家互讀互評一起分享。
第五步:學生在一點一點地積累著詩歌的知識,如果把它貯存和消化一下該多好。于是,在整個星期,包括兩個雙休日,我布置學生做《詩集》。內容可以自己定,有五個內容必須包括,分別是“書法作品:喜歡的詩一首或幾首”“給一詩配上一畫”“同名詩或同類詩或同人詩”“作詩兩首以上”“活動總結一篇”。我還給學生承諾:這詩集作為單元測試的成績60%。學生熱情高漲,交上作業令人驚喜。另外成績的40%是詩歌表演,在周五班隊課上進行,可以是唱詞《滿江紅》等,可以是朗誦詩歌,也可以是有關詩歌的相聲、小品。形式可以單獨,也可以小組合作,不過人人要參與。結果,我為沒把學生那一幕幕精彩的鏡頭拍下來。
《綜合性學習:輕叩詩歌的大門》教學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