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性學習:輕叩詩歌的大門》活動建議
閱讀現代詩,讓學生知道現代詩的寫法比較自由,更適合抒發現代人的情感。教學中除了讓學生反復誦讀,體會詩人豐富的想象和飽滿的情感之外,還要讓學生發現現代詩與古詩的不同之處。
通過“閱讀材料”的教學,讓學生了解到這一組詩歌是按內容分類的,我們還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搜集詩歌。比如,按題材分,有山水詩、邊塞詩、思鄉詩、詠物詩等;按形式分,有格律詩(律詩、詞、曲等)、自由詩;按體裁分,有童話詩、寓言詩、散文詩等。我們還可以按國家和作者分,如,中國的屈原、李白、杜甫、蘇軾、陸游,外國的歌德、雪萊、拜倫、海涅、普希金……在資源特別缺乏的地區,可以讓學生回憶小學五年課內外讀過的詩歌,按題材或作者歸類。搜集詩歌的時候,要提醒學生不要局限于創作的詩歌,還要記錄當地的民歌和童謠。但教師要和民歌手溝通,要求他們為孩子演唱健康的民歌、民謠。詩歌可以先摘抄或記錄,然后分類。
⑵ 整理、欣賞詩歌:
這項活動比較難操作,卻又很有意義。學生通過這樣的討論,可以在互相交流中品嘗到成功的喜悅,也可以更多地了解詩歌的豐富性。活動前,可以先引導學生從閱讀材料中的六首詩歌中找到它們的共同點──描寫的都是自然景物,然后在小組中討論,像這樣按內容分還可以從哪些方面去搜集,除了按內容分,還可以按什么來分。整理資料可以在小組中進行,對有困難的小組,教師要給予必要的指導。
個人或小組整理好的資料,要在小組、班級中進行交流。可以利用墻報張貼,也可以相互傳閱。分好類后,可以組織學生再補充搜集一些詩歌。前面有了交流的過程,學生就可以互相補充,既擴大搜集面,又加強合作。
經過整理資料的過程,學生對自己搜集的詩歌,又多了一份了解。這時開展詩歌欣賞,學生感受會更多。學生可以把自己最喜愛的詩歌朗讀給小組同學聽,然后說說自己喜愛這首詩的理由。小組活動的重點是詩歌推薦與欣賞,對朗讀的要求不必太高,小組成員要人人參與。在詩歌欣賞開始時,可在小組內閱讀《詩中的“秋”》,看作家是怎樣欣賞詩歌的,重點是學會明詩意和悟詩情。這項活動可以和“與詩同行”中的班級詩歌朗誦會結合起來,先在小組內做好準備,然后再參加班級朗誦比賽。如果條件許可,還可以開展“我最喜愛的詩歌”推薦活動。
“我最喜愛的詩歌”推薦表
詩歌(長的詩可以只填詩的題目和作者)推薦理由推薦人:_____
3、與詩同行:
“與詩同行”有四項活動建議,分別是動手寫寫詩、舉辦詩歌朗誦會、合作編本小詩集、進行詩歌知識競賽。這四項活動,可以根據班級、學生情況,有選擇地開展。一般來說,詩歌朗誦會是每個班都可以舉行的。
⑴ 開個詩歌朗誦會:
先在班里討論一下,怎樣開好詩歌朗誦會。首先,要確定內容,詩歌朗誦會朗誦的詩,可以是搜集到的詩,也可以是自己寫的詩。其次,要商定形式,可以展示,也可以比賽。可以是小組合作參加,也可以是小組初選后,推薦代表參加班級的朗誦會。朗誦的形式要豐富多樣,可以個人朗誦,可以男女對誦,可以小組合誦,可以是詩表演,還可以配樂朗誦。再次,要組織分工,最好每個同學或小組都有任務,如,環境布置、編排節目單、化妝,人人為班級朗誦會出力。時間、地點、形式等及早確定,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準備,在準備的過程中進一步了解詩歌,熱愛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