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學會十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火焰、暖烘烘、火柴梗、填滿、櫥窗、閃爍、靈魂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讀課文來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小女孩命運的悲慘,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4、領悟作者基于現實合理想像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從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種種幻象中,體會她的悲慘生活。
教學難點:從含義深刻的語句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出示《你別問,這是為什么》,教師范讀,導入新課。
《你別問,這是為什么》
媽媽給我兩塊蛋糕,
我悄悄地留下了一個。
你別問,這是為了什么?
爸爸給我穿上棉衣,
我一定不把它弄破。
你別問,這是為了什么?
哥哥給我一盒歌片,
我選出了最美麗的一頁。
你別問,這是為了什么?
晚上,我把它們放在床頭邊,
讓夢兒趕快飛出我的被窩。
你別問,這是為了什么?
我要把蛋糕送她吃,
把棉衣給她去擋風雪。
在一塊兒唱那最美麗的歌。
你想知道她是誰嗎?
請問問安徒生爺爺——
她就是賣火柴的那位小姐姐。
(你想進一步了解這位賣火柴的小姐姐嗎?那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安徒生爺爺的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認真看老師板書,齊讀課題。)
2、背景介紹。這篇童話是19世紀丹麥偉大童話作家安徒生的著名作品之一。當時丹麥人民在本國統治階級和英國資產階級的雙重壓迫剝削下,境況十分悲慘,為了維持家庭生活,許多年幼的孩子也被迫走上街頭,人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吃不飽,穿不暖,更談不上什么快樂和幸福。
二、初讀感知
1、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流利。讀完后談一談你知道了什么?
2、學生匯報。(教師做適當評價)
三、細讀感悟
【賣火柴部分】
學生匯報交流為主,注重指導朗讀,師生共同談體會。
【擦火柴部分】
課文多次提到小女孩擦燃火柴時看到的情景,請同學們拿起筆,劃出這些句子,用心讀一讀,再選出你感受最深的段落,把自己的感受在句子旁邊寫下來。
(一)、學生朗讀感受最深的句子。
當別人讀書的時候,你要做兩件事:第一,聽一聽他讀的哪兒有感情,我要向他學什么。第二,我要讀得更有感情,我該怎樣讀。聽清了嗎?
(二)、學生隨機談感悟、師相機指導朗讀。
a、“暖和的火爐”部分
1、學生朗讀有關火爐的段落,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在小女孩眼里,一根火柴微弱的光為什么會變成溫暖的大火爐?(引導學生體會小女孩迫切需要溫暖。)
2、學生交流感受,教師適當補充小女孩冷的內容,加深理解。
b、“噴香的烤鵝”部分
1、學生朗讀有關烤鵝的段落,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會出現烤鵝?(體會小女孩迫切需要食物)
2、學生交流,并引導學生初步感悟童話的特點。
c、“美麗的圣誕樹”部分
d、“奶奶出現”部分
四、精讀入情
e、“飛走了”部分
“她們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你覺得這是真的嗎?怎么理解呢?
f、理解“幸福”這一部分
1、引出這段話。
2、自讀這段話。
3、會讀書的同學讀完這段話,一定有問題要問。
4、理解“幸福”的含義。(難道小女孩就真的希望死嗎?真的希望自己在一把火柴中結束自己年幼的生命嗎?她還有好多好多未了的心愿,她還想……訓練學生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