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鷸蚌相爭》教學設計
(教學意圖:深刻理解的前提首先是要“讀懂”。因此,在學生初讀課文時,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方法的指導融入其中:引導學生運用自己熟悉的方法識記生字,把識字方法的選擇權交給學生;通過圖片認識并了解“鷸”和“蚌”的特點;通過引導學生由“復述”到“概括”等方式使語文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學習就像及時雨一樣點點入地,潤物細無聲。)
(三)精讀課文,理解寓意
1.指導有感情朗讀。
重點指導:
(1)鷸生氣了,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這蚌就要活活干死!”:讀出鷸“生氣”的語氣。
(2)蚌毫不示弱,說:“今天不放開你,明天不放開你,你這鷸就要活活的餓死!”:引導學生體會“毫不示弱”的不同感受,讀出不同的語氣。
指名讀,男女生對話讀,師生分角色讀。
生1讀:河蚌毫不示弱,說:“今天不放開你,明天不放開你,你這鷸就要活活地餓死!”(生氣的語氣)
師:你為什么這么生氣呀?
生:那鷸啄住我的肉,居然還威脅我,我才不怕它呢!
師:你從哪兒看出蚌不怕鷸?
生:從“毫不示弱”這個詞知道的。
師:誰跟她讀得不一樣?
生2讀:河蚌毫不示弱,說:“今天不放開你,明天不放開你,你這鷸就要活活地餓死!”(慢條斯理,但很堅定)
師:你為什么要這樣讀呢?
生:我覺得河蚌還會想:你不是要把我干死嗎?我就不放開你,看你能怎么樣?氣死你!
(學生們都笑起來。)
師:哦,看來河蚌不光有股不服輸的勁頭,還很會氣人呢!那鷸豈不是更生氣了!我們再一起讀讀鷸和蚌的對話,感受它們各自的心理。
(教學意圖:閱讀是學生的個體化行為,每個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個性氣質都不一樣,學生對閱讀內容必然有個性化的反應,有自己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學生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充分利用自身的生活經驗積累,聯系生活閱讀體驗,使自己學得更自由,讀得更精彩。)
2.表演體會鷸蚌相爭的過程。
重點引導學生體會“互不相讓”。
學生們兩個人一組,合作表演鷸蚌“互不相讓”的爭斗過程。
看完幾組同學的表演后,同學們紛紛提出意見:
生1:它們不能說完話就放開,應該“互不相讓”——誰也不肯放開誰!
生2:那個鷸的嘴用力往外“拔”是不對的,因為說的是“互不相讓”,就說明鷸并沒有想“撤退”的意思。
生3、對,應該是一個啄住不放,一個夾住不放!
…… ……
板書:互不相讓
(教學意圖:因為本則寓言的主旨就在于雙方的“互不相讓”,因此,理解課文的重點就放在理解這個詞上。首先,通過引導學生讀出鷸“生氣”和蚌“毫不示弱”的不同語氣,使他們初步體會雙方“互不相讓”的態度;然后,利用表演的形式強化理解“互不相讓”,使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互不相讓”這個詞語的意思,同時利用學生好說、好動,表現欲望強烈的特點,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使課堂氣氛達到高潮。)
3.想一想:鷸和蚌這樣“互不相讓”,最終會有怎樣的結果?
生1:它們這樣一直僵持下去的話,鷸會被活活餓死,蚌會被活活干死,誰都不會有好下場!
師:這就叫——
生:兩敗俱傷!
生2:如果有漁夫走過來的話,它們一個不能飛,一個跑不了,就會被漁夫一起抓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