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與盾課文與譯文
上下兩緣呈弧形彎曲,高約5尺,寬約1尺多,用輕而堅硬的木頭做成)。這種鴛鴦陣法,既科學又嚴密,曾經在抗倭戰斗中屢建奇功,大顯神威。 明代還發明過能與火器并用的多種盾牌。這種盾牌不同于以往的是既能防御又能攻擊,且威力很大。可以說它是古代的“坦克”。這類新式武器,有許多響亮的稱呼:神行破敵猛火刀牌、虎頭火牌、虎頭木牌、無敵神牌等。這種牌是用生牛皮制成,內藏火器。戰斗時,牌手持牌掩護士兵前進,先向敵人噴火,火焰噴射二三丈遠,足可抵擋強兵十余人。“虎頭牌”內藏猛箭一二十枚,臨敵時,突然發射,以殺傷敵兵。明代最大的一個牌后面可以遮蔽25人。作戰時,可施放火焰,阻止敵騎兵的沖擊,又能掩護士兵免受箭槍射殺,還能數面神牌相連,迅速布成城墻,阻擋敵兵進攻。這些與火器并用的盾牌是明代所特有的。 銅盾和鐵盾在我國古代曾經作為儀仗物使用過,盡管它們防護力強,但持在手里,若面積小則降低防護效力,若面積大則份量加重,所以一直未能用于作戰。 盾,亦為古兵器,其發明也,較弓箭為后,且竟謂為因有弓箭之后,始有盾牌,亦無不可。弓箭之用,既能殺人于百步或數步之外,其利用較之長矛大戟,止能于對面取人者,固不可以同日語,而戰爭之時,利用之者,日多一日,惟雙方如用弓箭以為戰,實不啻以命相搏,有智者出,知人之皮朋尤非戰爭之道,必也得一物以抵抗之,克制之,使箭失其效用,然后可以自護而取人;甲胄之堅,不足以御箭也,兵刃之利,不足以檔箭也;于是乎盾牌之法尚矣。盾之制,不知始終于何時,但以其功效言之,一定有弓箭以后,始有之也。按時代推之,當在春秋之世;當時之有盾,不過專為抵御敵人之弓箭者,后世稱之曰擋箭牌,其取義至為明顯,護身御敵,誠足以傲諸兵刃而有余矣;蓋非特不能傷盾之毫厘,即其他一切兵刃,亦不難為于盾;自盾之出,而各武器,咸斂其鋒芒,而爭相習尚矣;惟當時止用以擋御,極為呆滯,此非盾之不良,實因無靈妙敏捷之法以運用耳;其后逐漸演進,施用亦漸得法,至漢而盾法昌明,習者亦多,非但足以自衛,抑亦可以攻人,其成效乃大著于世,光武部將馬武,有弁目數十人。皆擅盾牌。每戰輒先軀,沖鋒陷陣。所向無敵。矢石如雨。不能傷其毫發,大小數十戰,累建奇功,此可見盾之為功,非但自衛已也。當前之堅甲利兵,破之如摧枯拉朽耳。其后人知此物實為戰爭利器,為將者且于一軍中挑選精銳,專練盾牌,另行編為一隊,以為戰爭時之用,亦有全軍習此者,盾之見重于世也如此,累世相傳,以至于清中葉。尚有馮子才劉永福所部之盾牌軍。數與外人戰。皆賴此以取勝。雖外人火之猛,槍械之精,無所懼也。后竟為列強所忌,由海牙和平會禁止編號練,盾牌君隊從此絕滅,殊堪痛惜,今茲已無復擅萴哦詟者矣。 盾是大家所熟悉的古代防御武器。早在商代已有盾,周盾更為完善。《周禮·司兵》明周時已有五種盾。士卒用手執盾,可以遮擋敵人兵器,尤其弓箭的進攻。如《韓非子》上說:「趙簡圍街,犀盾遲櫓,立於矢石之所及。」說明盾之堅固,不畏弓矢弩石,及近距離無傷。 《周禮·夏官·司兵》:「司兵,掌五兵、五盾。」鄭玄注:「干櫓之屬,其名未盡聞也。」林尹按:古有大盾、步盾、子盾等。 《周禮·夏官·司戈盾》:「司戈盾,掌戈盾之物而頒之。祭祀,授旅賁殳、故士戈盾。授舞者兵,亦如之。」 在科學不發達的古代,盾牌是重要的防御武器,所以類繁雜。如下: 漢·劉熙《釋名·釋兵》:「盾,也,跪其後,避刃以隱遁也。大而平者曰吳魁,本出於吳,為魁帥所持也。隆者曰滇,盾本出於蜀,蜀、滇所持也。或曰羌盾,言出於羌也。約脅而鄒者曰陷虜,言可以陷破虜敵也,今謂之露見是也。狹而長者曰步盾,步兵所持,與刀相配者也。狹而短者曰孑盾,車上所持者也。孑,小稱也。以縫編版謂之木絡,以犀皮作之曰犀盾,以木作之曰木盾,皆因所用為名也。」 曹丕《典論·自敘》:「夫事不可自謂己長,余少曉持復,自謂無對;俗名雙戟為坐鐵室,鑲 為蔽木戶。」(《三國志·魏書·文帝紀》裴松注引) 唐代時有一種盾牌叫彭排(或旁排),指皮木漆質的盾,其名有膝排、團牌、漆排、木排、聯木排、皮排六種。 宋代盾牌形制不同,小盾為馬戰和步戰用,大盾攻城時可用,且有木盾、鐵盾之分。大盾:《宋史·趙贊傳》:「世宗移兵趨濠,以牛革蒙大盾攻城。」木盾:《宋史·曹利用傳》:「利用至嶺外,遇賊武仙縣,賊持健標,蒙采盾,衣甲堅利,鋒鏑不能入,利用使士持巨斧長刀破盾。」盾之威力:《宋史·宗越傳》:「家貧無以馬,常刀盾步出,單身挺戰,眾莫能當。 明代槍、炮已有相當威力,但用有限,盾牌仍然發揮其作用。尤其在抗倭戰場上,戚繼光采用輕捷的藤牌兵屢勝倭寇。戚繼光《紀效新書》:盾牌「其來尚矣,主衛而不主刺,國初本加以革,重而不利步」,故改「以藤為牌,銃子雖不御,而矢石槍刀皆可蔽」。至於演練藤牌的方法,何良臣《陣紀》說道:「賴禮衣勢、斜行勢、仙人指路勢、滾進勢、躍起勢、低平勢、金雞闖步勢、埋伏勢」八種,至於姿勢,則要求「盾牌如壁,閃牌如電,遮蔽活潑,起伏得宜」。都是靈活的上步、退步、小跳步等。 清軍入關時已有藤牌軍,牌用堅藤制,呈反荷葉形,因其堅又有伸縮性,所以抵御刀劍槍斧及矢鏃彈丸,頗有效,多為沖鋒陷陣之步兵用。今天這古老的防御武器,卻成了我們武術鍛鏈中的器具,用盾牌進行的對練項目,如盾牌刀對單刀、盾牌刀進棍、盾牌刀對樸刀等,不僅在國內表演時受到大眾的歡迎,而且在國外表演也到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