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第二課時教學設計方案
2、學生課前必須做好預習。
3、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五、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
1、多媒體課件
2、百度搜索文章寫作背景資料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夏衍寫的一篇散文《野草》,看看他筆下的野草具有怎樣的力量。(板書課題野草,齊讀課題) 2、對于作者你們了解有多少?(點此鏈接)(二)整體感知
(1)快速讀文,思考:你讀懂了什么?(種子的力量大)(板書力量大)
(2)默讀畫出描寫種子力量大的的句子,并仔細品味。
(3)交流匯報
①課件出示句子:一粒種子可以顯現出來的力,簡直是超越一切的。 a、沒有任何力能夠和種子的力相比。 b、齊讀
②課件出示句子:植物種子力量之大,如此如此。
a、如此如此什么意思?(有很多一樣的例子可以證明種子的力量大)
b、種子力量大到什么程度了?(將一切機械力所不能分開的骨骼,完整地分開)
c、朗讀
小結:是的,一個科學家故事再次讓我們知道了種子的力量之大,能將一切機械力所不能分開的骨骼,完整地分開了。
(三)深入研讀
過渡:種子分開骨骼也許特殊,并不常見,那么你見過被壓在瓦礫和石塊下面的的小草嗎?請同學們讀第六自然段,感受一下小草的生長歷程。
(1) 課件出示句子:它為著向往陽光,為著達成它的生之意志,不管上面的石塊如何重,石塊與石塊之間如何狹,它總要曲曲折折地,但是頑強不屈地透到地面上來。它的根往土里鉆,它的芽往上面挺,這是一種不可抗的力,阻止它的石塊結果也被它掀翻。一粒種子力量之大如此。
(2)你讀出了什么?(小草的力量大)
(3)你從哪知道的?(動詞:透、鉆、挺)
(4)學生理解(石塊很堅硬小草都能掀翻并鉆出來說明力量大)
(5)指導朗讀。
(6)過渡:聽著你們的朗讀,我仿佛看到了一棵棵頑強不屈的野草,感受到野草不可抗的力。野草為什么會有如此大的力量呢?請女同學來讀第七自然段。
(7)說說也才為什么有如此大的力量?(8)夏衍稱他是怎樣一種力?
(9)課件出示句子:因為它是一種“長期抗戰”的力,有彈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韌性,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力。
(10)長期抗戰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加引號?我們結合背景資料一起來理解。出示背景資料
(11)結合背景資料談談,你讀懂了什么?
①野草具有頑強的生命力,“長期抗戰”的力,能屈能伸、不畏艱辛、無比堅韌。(板書能屈能伸) ②革命烈士面對困難有頑強的意志。(板書頑強不屈)
③革命烈士,克服阻力,奮發向上,勇于斗爭(不可抗拒)(12)指導朗讀
過渡:作為一名愛國作家,夏衍先生曾用110多個筆名與敵人周旋,在此期間寫下了《野草》,他鼓舞著人民拿起武器奮力抵抗,同時激勵著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齊讀第八自然段)
(13)你能說說文中的種子、野草、盆花、石塊分別指什么嗎?(板書抗日民眾)
(14)這是一種象征的寫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