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這樣的老師》說課稿
五 教學過程
根據本文教學內容和學生學習情況的需要,劃分為兩個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檢查預習,掃清學生閱讀中的字詞障礙,了解課文大意;
2、通過學習課文,初步感知懷特森老師的形象。
教學重難點:通過閱讀課文,初步感知懷特森老師是一個什么樣的老師。
一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我的第一個教學環節是創設情景,導入新課。上課開始,先板書課題,請大家齊讀,我們這個單元的主題是“科學的精神”,第一課也介紹的是一位科學家,今天的課題卻是“一個這樣的老師”,引導學生質疑。(預設有同學會提出老師和科學精神有什么關系、這是一個怎樣的老師、這個老師與別的老師有什么不同等問題)
(這個環節是緊扣單元主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 檢查預習情況
1、采用匯報的方式,檢查學生對一些字詞掌握的情況;
2、正音并解決不理解的詞及關鍵詞。(面面相覷、饒有興趣、胸有成竹、狡黠、鄭重其事等)
(這個環節是掌握學生的預習情況,檢查糾正字詞,掃清閱讀障礙。)
三 初讀課文,理清脈絡。默讀課文,思考本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1、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提煉出本文的主要內容。
2、懷森特老師通過介紹什么東西讓我們對他印象深刻?(凱蒂旺普斯)快速瀏覽課文,找出這個詞語。這個詞在文中出現了幾次?(三次)圍繞這個詞分別寫了什么?(如果學生有困難,可再次小聲閱讀、思考,并作批注,可同桌交流)
3、通過閱讀文章,初步感知懷特森老師是一個什么樣的老師。引導學生回到文本,找相關語句,說出理由。(預設學生可能認為懷特森老師是博學的、有趣的、特殊的、不尋常的、不可思議的、惹學生生氣的、狡黠的、戲弄學生的、讓學生學到了探索精神的、讓學生明白書上寫的、老師說的都是不一定正確的、用特殊方法糾正學生錯誤的、……)
(這一環節是繼續培養學生歸納主要內容的能力,初步感知人物形象,理清文章的脈絡。)
四 解答預習中產生的問題,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請學生提出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留待第二課時解決。
這一環節是答疑,并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為第二課時作準備,根據學生情況調整教學內容,達到順學而教的目的。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懷特森老師獨特的教育方法、思想,及其對學生的深遠影響;
2、體會正側面描寫人物的作用,對學生進行寫作方法的滲透。
教學重點:了解懷特森老師獨特的教育方法、思想,及其對學生的深遠影響。
教學難點:體會正側面描寫人物的作用,對學生進行寫作方法的滲透。
一 復習導入。
回顧課文:1、課文主要講了什么?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覺得懷特森老師是一個什么樣的老師?(這一環節是回顧鞏固已學知識,創設進入下一環節的氛圍。)
二 緊扣中心,重點探究。
(一)、抓重點句、關鍵詞,自讀自悟,匯報交流,并通過朗讀來感受學生對老師的喜愛。
首先設問:為什么“凱蒂旺普斯”能讓同學們喜歡上剛接觸的懷特森老師呢?根據學生回答追問:從哪兒感受到同學們被吸引住了?引導學生抓關鍵詞,要求學生根據文中的語句作答。(生感情朗讀)
最后換位思考:如果你也是這個班上的學生,遇上這位老師,你會有什么樣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