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神農氏
-----教師引導、重點品讀:
-----糧食,糧食,有什么辦法能增加糧食產量呢?袁隆平,這個普通的湖南省安江農校教師,憂心忡忡,心急如焚。
(1)指名朗讀這句話。
(2)你知道“憂心忡忡”“心急如焚”這兩個詞語的意思嗎?
(3)這兩個詞語表現了什么?
(“憂心忡忡”、“心急如焚”表現他的憂國憂民的情懷。)
當西方學者斷言“搞雜交水稻是對遺傳學的無知”時,袁隆平偏偏要啃這塊“硬骨頭”。你體會到了什么?
(用“偏偏”表現他迎難而上的決心,“硬骨頭”突出了這一任務的艱巨)。
------“他卷起褲腿,腳踩污泥,頭頂烈日,手持放大鏡,像大海撈針似的在稻田里逐株逐穗地尋找。灼人的陽光曬黑了他的皮膚,小刀似的稻葉刮得他臉上、手上、腿上發癢發痛;汗水如注,一行行、一滴滴透過稻葉,滴進水中。”
(1)指名朗讀這兩句話。
(2)你從這兩句話中體會到了什么?
(這兩句通過人物的外貌、動作、細節的描寫,比喻的修辭手法,表現了尋找的困難,即這種試驗的難度之大,體現袁隆平堅忍不拔的精神。)
教師引導 “第一天,沒找到。”
“第二天,沒找到。”
“第三天,還是沒找到。”
(1)你從上面的三個句子中,體會到了什么?
(體現時間漫長,表現袁隆平堅持不懈、克服困難的精神。)
(2)你能讀出這種感覺嗎?(一是要體現時間的漫長,二是要體現袁隆平持之以恒的精神品質來。)
----“袁隆平和助手們跳進水溝,小心翼翼地把稻株連根帶泥挖出來。”
(1)這句話,表現了科學家怎樣的心情?
(表現了科學家們對實驗成果的珍愛和成功時的喜悅。)
(2)你能讀出這種心情嗎?(指名朗讀這句話)
-------“像慈母似的撫摸著。”你體會到了什么?
(比喻句再現袁隆平當時興奮、喜悅、失而復得的復雜心理。表現他對自己研究成果的珍愛,對科學事業的熱愛。)
--------“不論晨曦初露,或是日落黃昏;不論晴空萬里,或是陰雨霏霏”,袁隆平都時刻守護在試驗田邊,精心培育。”
(1)你從這個句子的描寫中,體會到了什么?
(能夠體現他一絲不茍、對工作認真的態度,堅持不懈的精神。)
(2)句子中的哪些詞語最能體現這種精神?
(不論……都……守護、精心。)
8、總結全文,理清文章脈絡
1)這篇課文在寫作上有什么特點?
(本文全篇采用倒敘手法,開篇先突出雜交水稻培育成功的偉大意義及獲得的高度贊譽,同時也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2)這么寫,有什么作用?(更能突出人物的偉大精神品質。)
3)學生朗讀最喜愛的段落。
四、拓展延伸
1、袁隆平在研究中遇到了哪些困難?他是怎樣對待的?表現了他怎樣的精神?對我們有什么啟示?
2、給自己立一句勉勵自己的成功格言。如:成功貴在堅持。
五、作業 以“走近科學家”為主題,要求同學在課外搜集一些科學家的故事,以學習大組為單位,在班內舉行一個交流會。
板書設計
萌發奇想 艱難尋找
當代神農氏 熱愛科學 獻身科學
(袁隆平) 迎難而上 終獲成功
資料袋
袁隆平簡介
袁隆平,農學家、雜交水稻育種專家。江西德安人。1930年9月7日生。1953年西南農學院農學系畢業。歷任研究員、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農科院名譽院長、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