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震暮夜卻金 的主要內(nèi)容
然而,像這樣正直清廉、不徇私情的官吏,在朝廷內(nèi)外不僅是吃不開的,而且必然遭讒受謗,不獲善終。楊震更是如此。臨死前,他說:“死是不可免的。我蒙受皇恩身居高位,痛恨*臣狡猾而不能誅滅,還有什么面目見天下呢?我死了以后,只要用雜木作棺材,用布單蓋住身體就可以了,不要搭設靈堂,更不要建造祭祠。”
楊震死后一年多,漢順帝即位(126年),*臣樊豐、周廣等被殺,楊震門生虞放、陳翼往京城為楊震翻案。朝廷都稱頌楊震是忠臣。順帝才下詔封楊震的兩個兒子為郎,贈錢百萬,用很高的禮節(jié)將楊震改葬于華陰潼亭。下葬的時候,一群大鳥集結在他的墓前,俯仰悲鳴,淚下沾地。葬禮完畢才飛去。郡守將這種神奇景象匯報給順帝,加上當時連續(xù)發(fā)生災異。順帝覺得這一定是上天顯靈,告訴大家楊震是被誣陷而死的。于是下詔說:“已故太尉楊震,正直為懷,輔佐時政,而小人顛倒黑白,陷害忠良,上天發(fā)威,屢降災害,求神問卜,都說是楊震枉死的緣故。”于是派人在楊震的墓前立了一尊高高的石鳥像,徹底為楊震平反昭雪。
楊震暮夜卻金的感想: 惟有誠信才能立足于社會 惟有誠信之人才能常保安寧
楊震(?一124),字伯起,東漢弘農(nóng)華陰(今屬陜西)人。少好學,知識廣博,當時被稱為“關西孔子”。歷任荊州刺史、涿郡太守、司徒、太尉等職。
楊震在家鄉(xiāng)教了二十多年書,州郡的長官聘請他去做官,他都沒有答應。后來,人們說他年紀大了,再想出來做官也遲了,楊震也就更安心他的教書生活了。
鄧太后的哥哥大將軍鄧騭聽說這事后,也召請他去做官,那時,楊震已經(jīng)五十多歲了。楊震做了官后,屢屢升遷,升到了荊州刺史、東萊太守。
楊震在做荊州刺史時,發(fā)現(xiàn)當?shù)赜幸粋叫王密的讀書人,學問淵博,才華出眾,覺得他堪為大用。經(jīng)楊震向朝廷舉薦,王密做了昌邑縣(今山東金鄉(xiāng)縣)的縣令。
楊震在荊州刺史任上數(shù)年,忠于職守,清正廉潔,把轄境治理得井井有條,深得當?shù)匕傩盏暮迷u和朝廷的贊賞。信用中國我們共同打造于是皇帝決定提升楊震為東萊(治所在今山東龍口市東南)太守。
楊震升官,舉家由荊州遷往東萊。動身之前,很多官員都來巴結,送禮的人絡繹不絕,楊震一概謝絕,任何禮物都沒有收。
他對那些前去送禮的官員們說:“大家與我共事多年,我的稟性諸位應該知道,這些禮物還是請大家?guī)Щ厝ィ灰蠹叶酁閲页隽Α⒍酁榘傩赵旄#褪墙o我的最好禮物!”
楊震在離開荊州趕赴新的任所時,一路上輕車簡從,途經(jīng)許多州縣都是住在路邊的小店里。不認識的,人誰也不會想到這個普普通通的老大爺竟然會是朝廷重臣。
這一天,楊震一行路過昌邑,傍晚就找了個小店住了下來。過了一會兒,忽聽店里人聲嘈雜。店主慌忙來報:“縣太爺要接您到縣衙去住,您趕快收拾一下吧!”
店主的話還沒有說完,只見一個身穿官服的人走了進來,倒地就拜。口中說道:“學生王密,不知恩師駕到,有失遠迎。剛才有個荊州老鄉(xiāng)告訴我您已住進小店,我才趕忙來接。您就搬過去住吧!”
楊震推辭不過,只得坐上王密帶來的官轎,被抬到了縣衙。在縣衙里,王密親自端茶端飯,對楊震照顧得細心周到、無微不至。
夜已經(jīng)深了,王密還在訴說著別后離情。他說:“當年如果不是恩師舉薦,我王密至今還是個白丁布衣,哪里會有今天呢?為這,我會感激您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