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打白骨精》教學實錄
師:是啊,中國有句古話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想《水滸中》的李逵要殺假李逵,假李逵說自己家里還有80多歲的高堂老母,讓那么暴烈的李逵的心頓時軟了下來。
生:妙在“年滿八旬的老婦人”,而且還“一步一聲”地哭著走過來。年滿八旬的老婦人,“一步一聲”地哭著走過來,怎么走來的呢?我想表演一下。(學生聲情并茂地表演)
師:謝謝這位同學的創造。誰再來讀讀,讓我們仿佛看到這位八旬老婦走路的樣子,聽到一步一哭的聲音。(該生讀得聲音較大,語氣流暢。)
師:(對著剛才的學生)你可別忘了,那可是八旬老婦人,走一步,哭一聲,走一步,哭一聲。該怎么讀?(學生再讀,強調“八旬”讀“一步一聲”時,拆開讀“一步”抽泣一下,“一聲”抽泣一下,讀得惟妙惟肖。掌聲)
師:看著樣子,聽著哭聲,真夠可憐的。然而你同情嗎?
生:不同情!我告訴大家,你看,這句話中“從山坡上‘閃’出一位八旬老婦人”。這個“閃”分明就是妖精變的!變成這副模樣用的是“苦肉計”也想讓唐僧哭,可憐呢。
師:那這“哭”里又藏著什么呢?
生:是陰謀,是“笑里藏刀”。
師:妖精可是“哭”啊。
生:那就是“哭里藏刀”。這哭里藏著一把刀,一把看不見的吃人的刀。
師:感謝你的發現,好,繼續聊。
生:妖精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不甘心就這樣讓唐僧走了,又變成一個白發老公公,假裝來找他的妻子和女兒。
師:是啊,這回又變成白發老公公。原著中有這么關鍵的一句,讀讀,看看妖精這一變,又妙在哪兒?
生:“手拄龍頭拐,身穿鶴氅輕。數珠掐在手,口誦南無經。”
師:這不是佛家人的做法嗎?這樣的吃齋念佛之人可經常念叨——
生:(讀補充教材那些帶“善”的句子)“出家人慈悲為本,方便為門。”
生:“掃地恐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生:“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師:這可是有心向善之人經常誦讀的句子,那么,這白發老公公是真心向善嗎?
生:不是,這根本就是“無心向善”(板書:無心向善)
師:那這“善”里又藏著什么呢?生:藏著想吃唐僧肉的罪大惡極的心。
生:用成語形容,叫口腹蜜餞、笑里藏刀,他善很假。也可以說說“善里藏刀”。
師:這真可以說是惡貫滿盈、十惡不赦。如果說李卓吾批評本,在妖精第一次變村姑的文字后批了一個“妙”字,通過你們的聊,我發現,這三變,一次比一次“妙”。應了個成語叫——(大部分學生齊說:妙不可言。)
師:這“不可言”加雙引號。那是因為妙字后,藏著的是不可言說的,不可告人的罪惡。透過文字,我們發現了語言的密碼。妙,真是奧妙無窮。那么,連起來想想妖精變化的先后順序,這妖精還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陰謀呢?
生:我覺得這白骨精變這三個人是一家人,變得很巧妙。不過我覺得這個老奶奶歲數很大,不可能生出這么小,這么年輕的一個女兒。出了一個破綻。
師:出了個小破綻?你有火眼金睛啊。也有人說此處是一處敗筆,不符合人之常情。的確如此,你知道嗎?原著里悟空的火眼金睛早就看到了這個破綻,他還跟師傅說明妖精變化的漏洞,可唐僧不聽,一切完全信以為真。他才不管合理不合理,只知道這個老奶奶之前來了個村姑,就認定是她的親女兒。
生:這三變,一變比一變妙,一變有一變的用處。第一變,妖精沒有注意孫悟空,但她知道八戒的弱點,所以施了美人計,結果被孫悟空識破了。接著又施苦肉計后,發現孫悟空和唐僧有矛盾,唐僧不讓悟空打村姑的媽媽,還給他念緊箍咒。后來白骨精再利用唐僧這個弱點變成老婦人的丈夫,白發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