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實驗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了解飛機夜間能夠安全飛行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的啟示。引導學生平時注意觀察事物,并從中也得到啟示。激發學生從小愛科學的興趣。
2.練習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懂得課文中總起句的作用,學習先提出問題再逐步解決問題的寫作方法。
3.在自學的基礎上掌握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橫七豎八”造句。
教學重點
1.弄清飛機夜里安全飛行,從蝙蝠身上得到什么啟示。
2.練習歸納段落大意,學習用抓住重點句來歸納段意的方法。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弄清蝙蝠夜間飛行和飛機夜航之間的聯系。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準備
投影片、小張練習卷(填空)、小黑板。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18課。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有什么想法?(學生自由發言)
大家知道蝙蝠是一種會飛的哺乳動物,雷達是探測的儀器,前者是自然界里的動物,后者是人類的一種發明創造,看起來毫不相干,然而,人類的許多創造發明都從動物身上得到啟迪,那么蝙蝠它給人們什么啟示呢?你想知道嗎?答案就在課文里。
二、自讀課文,了解內容
(一)邊讀邊劃出生字詞和不懂的詞語。
(二)標出自然段,想想哪幾段說的是一個意思。
三、檢查自讀情況
(一)認讀生字詞。(卡片)
(二)找四五名同學讀課文
(查:生字讀音,文字正確流利。)
四、練習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
(一)回顧給課文分段的方法。
一讀二想三并
(二)請七名同學分別讀自然段,其他同學思考每自然段講的是什么?
(三)大家議論說每段主要講了什么?哪幾段意思相近。
(四)將相近意思的段合并為一大段。獨立一個意思的為一段。按一定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分段結果:第一段是第1、2自然段;第二段是第3~6自然段;第三段是最后一個自然段。即: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為線索。)
(五)歸納段落大意。
1.歸納段落大意要注意什么?
(1)要抓住主要內容。
(2)語言要簡練。
2.怎樣歸納段落大意呢?
教師給方法,出示小黑板!蔼毩⒊啥蔚淖ブ攸c句;合并成段的,舍棄次要,抓主要!
3.學生根據方法,討論如何歸納段落大意。
(討論過程:第一段中的第1自然段講了一架飛機在安全夜航。第2自然段就這個現象提出問題。段意可概括為,由飛機夜航的現象,提出飛機怎么能安全飛行的問題,是從蝙蝠身上得到的啟示。第二段中講了先提出蝙蝠在夜里為什么會有高超的飛行本領,講了科學家做了三次試驗的情況和結果,最后揭示了蝙蝠夜間安全飛行的秘密。這么多內容,要用精練的語言概括一下;讓學生根據課后思考練習題2,選擇正確的第二段段意。第三段只有一個自然段。講了科學家摹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給飛機安上雷達,保證飛機安全飛行,還著重講了雷達的工作原理。這兩點中最主要就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發明了雷達。把這個作為段意就可以了。)
五、分段練習讀課文,找出不懂的詞語
六、個人利用工具書,查字典和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詞意
七、全班交流
(一)提出難懂詞語。
(二)大家進行解答。
八、練習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九、作業
預習課后思考、練習題。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上節初步閱讀課文,進行分段,歸納段落大意,并理解了一些詞語的意思。這節課繼續深入學習課文內容。知道科學家是怎樣通過反復試驗和研究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發明雷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