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實驗》教學設計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學生: 小學 2,學科:語文 2,課時:2 3,學生課前準備: 一、 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二、 自學生字新詞,讀準生字的讀音,想想詞的意思。
三、 自學課文,思考課后的問題。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能聯系課文語言環境,懂得課后作業中“瞎子”、“穿透”、“聽|”等詞的意思及其所帶引號的用法。 3、通過朗讀、復述等一系列語言訓練,感受并學習科學家細心觀察、善于思考、大膽實驗、潛心研究、遭受失敗不氣餒、善于反思。不斷利用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科學精神。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教學重點: 感受并學習科學家細心觀察、善于思考、大膽實驗、潛心研究、遭受失敗不氣餒、善于反思。不斷利用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科學精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魚兒在水中有自由來去的本領,人們就模仿魚類的形體造船,鳥兒在天空有自由飛翔的本領,人類就模仿鳥兒的結構制造飛機。這就是仿生學的例子。今天我們也來學習一個在仿生學過程中重要的實驗。 板書課題: 夜晚的實驗(讀題) 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有什么疑問嗎? 二、初讀指導 1.自由讀課文,要求: (1)畫出生字,讀準字旨,讀順課文。 (2)借助字典并聯系下文自學生字詞。 2.檢查自學情況。 (1)指瀆生字詞,相機字音。 喉嚨 蒼蠅 (嚨、蠅是后鼻音,在詞中讀輕聲) 瞎子 薄膜 油漆 礦藏 領域 堵住 揭開: 判斷 (2)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檢查學生的掌握課文的能力。 三、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百度搜索】 1、斯帕拉捷為什么想到做這個實驗? 2、指名讀。 3、為什么斯帕拉捷對蝙蝠感興趣?我想散步的人不會是他一個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