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實驗教案
3、輕讀第2、3自然段,看看文中是怎樣寫的。 交流,相機點撥。(指名讀有關語句并概括) (1)先交代實驗的時間、地點,然后依次寫斯帕拉捷的做法,實驗的結果,斯帕拉捷的思考。 (板書: 做法 結果 思考 ) (2)提問:“當他看到放出去的幾只蝙蝠輕盈敏捷地來回飛翔時,不由得驚叫起來,”為什么?(事實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3)“瞎子”引號指什么?(特指蒙上眼睛的蝙蝠) 4、指導根據板書的提示,看圖復述第一次實驗的情況。自由試述。指名復述,評議。 5、默讀第4—6自然段,思考:與第一次相比,后來幾次實驗的情況是怎樣簡明扼要地寫的? 交流。(先概括,再讀有關語句) (1) 第4自然段緊承上文簡潔地敘述斯帕拉捷兩次實驗的做法、結果及第二次實驗后的猜想。 (2)第5自然段寫最后一次實驗的做法和結果。 提問:為什么做法一帶而過,而結果較細地加以描寫呢?(因為結果與先前截然不同) (3)第6自然段寫斯帕拉捷的發現(板書: 發現 原來是……) (二)指導朗讀。注意通過停頓體現出實驗過程的層次。重點指導讀好第3、4自然段中的三個問句和第6自然段中的感嘆句,體會斯帕拉捷終于揭開蝙蝠夜間飛行秘密的無比喜悅激動的心情。指名讀,齊讀。 (三)小結:這一段簡練、生動地記敘了斯帕拉捷通過多次實驗,終于揭開蝙蝠夜間—飛行的秘密的經過: (四)從這一段的敘述中,你感受到斯帕拉捷的哪些可貴精神?(勤于思考,敢于實驗,不怕失敗,不斷探索,打破沙鍋問到底,不達目的不罷休) 三、小結全文 拓展延伸 (一)精讀課文第三段 1、自由讀第三段,概括回答。 2、指名讀第7自然段。 出示: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透物體”呢? 引導學生體會引號的作用。 (視線能穿透黑夜,看到黑暗中的物體:通常耳朵只會聽到聲音,而蝙蝠卻能像聽聲音一樣“聽”到前方的物體) 3、引讀第8自然段和第9自然段的前半部分。 (1)指名將其中的奧妙說一說。(同時可畫圖或動作演示) (2)把自己對“超聲波”的認識用一句話表達出來。 (板書:超聲波) 4、齊讀課文最后一句。 說說讀懂了什么。(實驗造福了人類) (板書:巨大恩惠) 5、小結:讀了這一部分,你又受到什么啟發? (科學家前仆后繼地進行科學研究,以豐碩的科研成果造福人類,我們也應該努力學習,勤于鉆研,立志造福人類。 (二)小結全文、拓展延伸 1、從斯帕拉捷身上,你學到了什么? 2、你還在哪些人身上看到了這點? 3、再讀課題,說說自己學完課文后的感受。可以有針對性地對一次實驗或幾次實驗談談自己的感受,還可以用“名言”的形式總結自己的這份可貴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