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愛你啊,中國》教學反思
《我們愛你啊,中國》是一首抒情詩歌,作者以飽含激情的筆墨贊美了祖國的美麗富饒以及悠久的歷史、光輝的成就,同時也深刻地表達了自己為振興中華而努力奮斗的堅定決心。本文的教學本人圍繞著“以人為本”,“以情為線”展開,從學生生活與課文內容的結合點切入,較好地實現了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另外,從學生的學著眼,從學生的學習心理出發,安排了有條理、有層次、有情趣的自讀自悟、辯論發言內容。這些內容,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主體性,實現教學方法的主體化。本課教學的不足之處是因教學內容較豐富,所以沒有依計劃完成教學任務,同時教學中教師的調控能力有待提高,學生在辯論美方面由于準備不足,所以開展得不夠成功。針對本課教學的不足,我認為應從這方面進行改正:要聯系學生的實際及本課的教學目標來設計本課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學得輕松,因輕松而興趣,因興趣而完成學習任務。
教學反思之二:
《我們愛你啊,中國》是這學期的第一篇課文,這個似乎也是蘇教版教材的特色,新學期的第一篇課文是一首激情四溢的詩歌,新學期的第一堂課總希望給學生留下一個好印象,俗話說的好“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反復地讀教材又查閱了相關地內容,一堂課熱熱鬧鬧的,熱鬧背后又引起了我的一些簡單的思考:
答案可以有許多
到了六年級,尤其是一個年過了,學生漸漸成人化了,開始接觸成人世界的新鮮事物,課堂上看到的是一張張故作深沉的小臉,很難看到小手如林的熱鬧場面,很難得聽到獨特的見解,更多的是人云亦云,在上第一課時的時候,在預習充分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給學生理清層次和文章的結構,很多的同學一下子就能看出文章是總分總的結構,給出的理由也是一樣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意思大概相同,他們說的沒有錯,其實這首詩歌的結構也是獨具匠心……文章2~6自然段都是以“我們愛你啊……”引出下文,我期望他們能從不同角度去考慮問題,于是我耐心的等,沉默了一會兒,機靈的男生發現了:“老師,他們的結構很奇怪2~6結構是一模一樣的,按照結構也可以把他們方在一起,”“你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你是從詩歌的結構上說的,很有創新”我及時給予他鼓勵,拿孩子特別的興奮,教室的氣氛也活躍了些,學生似乎松了口氣,他們在課堂上不會為找一個近似乎完美的答案而苦惱,更不會猜想老師心中的標準的答案,因為答案可以有許多,只要你有充分而合理的理由,他們會快樂的思考,快樂的回答,那么學習將會是快樂的。
以“情”激情
一直以來,我覺得課堂上是學生牽動我的情緒,其實反過來,我們又何嘗不是在影響學生的情緒呢?這首詩歌,作者以包含深情的筆墨贊美的我們的祖國母親,為樂營造“激情”的氛圍,在課堂的導入部分我借用他人的詩歌給自己的課堂注入生命力。
師:在外國人心中
她是茶葉,她是瓷器,她是泰山,她是長城,她是北京太和殿,她是西安兵馬俑
在中國人心中
她是盤古,她是女媧,她是大禹,他是皇帝,她是白居易的《長恨歌》,她是曹雪芹的《紅樓夢》
同學們,這些詩句中的她是誰?
生(異口同聲):中國
同學們響亮的回答,頓時使課堂氣氛高漲了許多,詩歌的最大特點使情感的迸發,導入語中的詩歌很大程度上能將孩子情感的閘門打開,在我的敘述中,孩子對中國產生了欽佩,這樣,他們更深切地感受到詩歌中所表達地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