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讀為本 、 讀中感悟 、讀中悟情
以讀為本 、 讀中感悟 、讀中悟情
寬城區小南小學
李洪巖
以讀為本 、 讀中感悟 、讀中悟情
小南小學 李洪巖
讀,在閱讀教學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讀,是閱讀教學的主要手段,通過讀,既能使學生領略語言文字的優美,又能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加強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感悟!墩n標》指出:“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钡牵诋斍暗恼Z文課堂上,我們雖能聽到學生響亮的朗讀聲,但也發現絕大部分學生跟著少數“朗讀能手”在轉。究竟在讀什么,為什么這樣讀,他們全然不知。以致一堂課下來,問問他們讀懂什么,只會兩眼直瞪瞪地看著老師。試問,學生的聲音到哪里去了呢?是不是他們真的無話可說呢?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目中無人”“胸中無本”“手中無法”,沒有找到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沒有注意語言文字的內在聯系,沒有架起學生從已知通向未知的橋梁,從而使教學活動處于“啟而不發”“引而不達”的尷尬境地。要想改變這種局面,我們必須依據新課標的有關理論:“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而開展教學活動。教師必須打破“講讀模式”,把閱讀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保證小學生在40分鐘的課堂上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讀書和思考。學生閱讀課文必須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閱讀課堂不能濫竽充數,不能空手趕集,不能依賴老師和同學,應強化“自主閱讀”的意識,引導學生自讀自悟,有自己獨特的感受。
一、創設情境引讀,讓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
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閱讀教學要千方百計地引導學生進入課文的情境,在朗讀感悟語言的過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兑恢恍▲B》一課,是冰心老人所作的人文情愫較濃的文章,文質兼美,因此,本課的教學設計,我們在遵循三年級學生的學習規律下,力圖體現“以情為基點、以讀為主線、以悟為手段”的新課程理念,讓學生在步步推移的多種閱讀方式之中,以具體的語言為載體,深層感悟課文所蘊含的人文精神體會親情的偉大,喚起學生保護小動物、保護大自然的意識。在引入第課文第二部分教學的預設時,我們亦設計了“小鳥的歌聲為什么會消失?”這樣的思考點來引導學生默讀課文三至六自然段,并找出有關的句子,在品讀交流時,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從中析出重點詞組如“跌”、“箭也似的”等來品讀,引導學生深入感知文意。
二、圖文結合,加強課文語言與學生心靈的聯系。
“圖文并茂”的讀物特色,使“圖畫閱讀”與“文字閱讀”互競雄長。文字閱讀著重目的,較為理性;圖畫閱讀在于過程,更重感性,它以色彩和構圖刺激眼腦,調動小讀者自由聯想、任意想像,使孩子的心靈在感受和體驗中愉快成長,從而開辟了理解意義的新途徑和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