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六年級語文小升初文言文閱讀復習
道理:做事不能急于求成,否則就會適得其反。相關俗語: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蜀鄙二僧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缽足矣。” 富者曰:“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持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 富者有慚色。
譯文:蜀國的偏遠的地方有兩個和尚,其中一個貧窮,其中一個富。窮和尚對富和尚說:“我想去南海朝佛,你看行嗎?”富和尚說:“您憑著什么去?”窮和尚說:“我只要一個水瓶和一個缽就夠了。”富和尚說:“我幾年前就雇條船順江而下,到現在還沒去成;您憑著什么去?”到了第二年,窮和尚從南海朝佛回來了。他把自己的云游經過講給富和尚聽,富和尚聽了,有慚愧的臉色。
寓意:路要靠自己走出來,要勇于實踐,理想才能變成現實。
浙江潮
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往以至十八日為最盛。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進,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楊誠齋詩云:“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者是也。
譯文:錢塘江的海潮是天下間最壯觀的。從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這期間海潮最盛大。當海潮從遠方海口出現的時候,只像一條白色的銀線一般,過了一會兒慢慢逼近,白浪高聳就像白玉砌成的城堡、白雪堆成的山嶺一般,波濤好像從天上堆壓下來,發出很大的聲音,就像震耳的雷聲一般。波濤洶涌澎湃,猶如吞沒了藍天、沖洗了太陽,非常雄壯豪邁。楊誠齋曾在詩中說:“海水涌起來,成為銀子堆砌的城市;錢塘江橫著,潮水給系上一條白玉的腰帶”一般。
寓意:本文描寫了浙江潮的宏偉氣勢。
刻舟求劍——戰國《呂氏春秋》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譯文:有一個渡江的楚國人,他的劍從船上掉進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個記號,說:“這兒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以后,這個人從他所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找劍。船已經向前行駛了很遠,而劍卻不會和船一起前進,像這樣去找劍,不是很糊涂嗎?
寓意:諷刺那種辦事愚蠢,不知事物變化的人。
鄭人買履——《韓非子》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譯文:有個想買鞋子的鄭國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腳的尺碼,然后把它放在自己的座位上。準備去集市時,忘了拿量好的尺碼。他在集市上選好鞋子后,才想起自己忘了攜帶尺碼,他說:“我忘記帶量好的尺碼了。”于是返回取尺碼。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時候,集市已經散了,最后就沒買到鞋。 有人問:“為什么不用你的腳試一試呢?”他說:“我寧可相信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寓意:諷刺了那種因循守舊、固執己見、不知變通、不懂得根據客觀實際,采取靈活對策的人。這則故事告訴我們對待事物要注重事實,不能太墨守成規。
葉公好龍——漢《新序》
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于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于牖,施尾于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