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鯀禹治水》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學習課文,了解大禹治水的方法及結果。
2、品析關鍵詞語,體會大禹所付出的艱辛與努力,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質。
3、前后文對比,深化認識,了解文章的寫作方法。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講述故事。
教學重難點:
1、了解禹治水的方法、經過和結果。
2、 了解文章的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談話導入
1、說說天神鯀用了什么辦法幫助人們治理洪水的?最終的結果如何?
2、介紹鯀死后的表現:
(尸體三年不腐,某一天,隨著一聲巨響,肚子裂開,鉆出了他的兒子——大禹)
3、教師描述導入:這大禹同父親一樣,有一顆善良的心,他決心繼承父親的遺志,治理洪水,完成拯救人類的事業。這節課我們就來繼續學習課文,了解大禹又是如何治理洪水的。
二、繼續學文,了解禹治水
1、認真自由讀課文第二部分內容,從文中找出有關語句說說大禹是用什么方法治理洪水的,最后結果如何。
2、指名反饋,全班交流。
(1)治水方法: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來消除水災。
(2)治水結果:經過十三年的苦戰,終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人們重新返回家園,過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
(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7和第10自然段)
3、教師導言:治服洪水談何容易,十三年的苦戰中,大禹付出多少的努力啊。
4、學生獨立閱讀,品析語句。
5、指名反饋,全班交流,教師針對重、難點處引導深入品析,從中了解大禹所作的努力,體會其精神品質。
(1)“大禹走遍了山南海北,摸清了地形和水的走向等情況,決定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來消除水災!
①理解“走遍”“山南海北”,體會大禹在當時沒有任何交通工具的情況下,為了摸清地形和水的走向等情況,翻山越嶺,四處跋涉,付出了艱辛和努力。
②理解“摸清”體會大禹之所以走遍山南海北是為了弄清洪水形成的原因,并從中尋求治理的辦法。
③理解“引洪水入大海”,出示地形圖,了解要想消除水災,只能將洪水引流進大海,從中體會大禹的智慧。
(2)“大禹親自拿著鎬頭,率領成千上萬的人挖渠開山,疏通河道。”
①理解“親自”一詞,體會大禹身先士卒,以身作則。
②理解“成千上萬”,體會受災百姓之多,他們積極相應大禹的號召,投身于治理洪水行動中,也讓我們感受到了大禹在百姓心中的威望。
③理解“挖渠開山,疏通河道”,觀看地形圖,了解要想讓洪水流入大海,就應當在洪水與大海之間挖出水渠,打通擋住洪水的山峰,從而疏通河道讓洪水流走。從中再次體會大禹的智慧
(3)“大禹不怕辛苦,不畏艱險,帶領人們一點兒一點兒地開鑿。夏天,烈日當空,山石被曬得滾燙,大禹汗流浹背,任然不停地干著;到了晚上,還要對付毒蟲猛獸的襲擊。冬天,北風呼嘯,天寒地凍,大禹一鎬一鎬地挖著凍得堅硬的土地,手都磨出了血泡,可他毫不在乎,稍稍休息一下,又干了起來。為了治水,大禹還曾經‘三過家門而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