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下《凡卡》教學設計(通用14篇)
六年級下《凡卡》教學設計 篇1
[學習目標]
1.會寫1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饑餓、禮拜、生銹、揉皺、昏暗、瞇縫、聳肩、一縷、稀粥、撇嘴、起伏、匣子、凍僵、逗笑、竄過、逮住、孤兒、打攪、甜蜜、暖炕、耷拉、火柴梗、圣誕樹、黑糊糊、笑瞇瞇、孤零零”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把握主要內容,了解凡卡悲慘的學徒生活,體會他極度痛苦的心情。
3.揣摩課文的表達方法,體會作者敘述、信的內容和回憶插敘結合來寫的表達效果,體會課文結尾中“夢”的含義。
[學習重難點]
1.了解凡卡給爺爺寫信的目的,理解信的內容,從中體會凡卡的悲慘生活。
2.學習課文插敘和結尾部分的內容,領會其表達作用。
[課前準備]
1.查找契訶夫的資料及相關的時代背景。
2.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介紹背景,導入新課。
1.我們剛剛讀過安徒生的著名童話,今天再來讀一篇外國文學作品,是俄國的偉大作家契訶夫寫的《凡卡》。這篇小說寫于1886年,當時正是俄國沙皇統治最黑暗的時期,人民過著苦難的生活,無數破產的農民被迫流入城市謀生,他們深受剝削之苦,連兒童也不能幸免。契訶夫家的小雜貨店里有兩個小學徒,就常受他父親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學徒生活,也同情小學徒的不幸命運,所以《凡卡》這篇小說寫得真實感人,也使我們從中看到舊俄時代窮苦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板書課題)
2.我們怎樣才能讀進去,感受人物的喜怒哀樂?(學生自由說,如有感情朗讀,聯系實際進行聯想,質疑思考討論等等。)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按要求自讀課文。
(1)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畫出文中出現的人名及人物的身份。
(3)將凡卡寫信的段落標記出來。(3.8.10.11.12.15自然段)
(4)準備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凡卡。
2.檢查自讀情況。
(1)指名讀生字新詞,要讀準字音。
(2)讀準人名,并明確人物的身份。
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小說的主人公。
阿里亞希涅:鞋匠,鞋店老板。
康斯坦丁•瑪卡里奇:凡卡的爺爺。
日發略維夫:老爺,爺爺工作的那家莊園的莊園主。
菲吉卡:牧主。
艾果爾,阿遼娜:凡卡的小伙伴。
卡希旦卡:老母狗的名字。
3.簡單介紹一下凡卡。
(凡卡是一個才9歲的農村孩子,他沒有爹沒有娘,只有爺爺一個親人。爺爺是個窮苦人,在鄉下給莊園主當守夜人。9歲的凡卡,3個月前就被送到莫斯科的一家鞋店里當學徒,孤苦伶仃,生活十分悲慘。小說寫的是凡卡在圣誕節前夜給爺爺寫信,告訴爺爺他在店里生活很痛苦,請求爺爺把他帶回鄉下去。)
4.快速瀏覽課文,想: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
5.文章按時間順序,除了寫凡卡寫信的內容,還寫了什么?
三.感受凡卡悲慘的學徒生活
1.快速默讀課文,從凡卡的信里找出哪些段落是寫他的學徒生活的。(8.11.15自然段)。
2.輕聲讀第8.15自然段,說一說凡卡在老板家里受到哪些虐待,畫一畫有關的詞句,在旁寫寫你的感受。
3.結合詞句,匯報交流。
(1)挨打:結合挨打時的動作--“揪、拖、揍、戳”;工具--老板“拿皮帶”“拿楦頭”老板娘“撈起青魚”;程度--“昏倒”,來體會他們對9歲的小凡卡肆意隨便地毆打,毫無人性地對待。
(2)挨餓:結合“簡直沒有”“一點兒”“一點兒”來想凡卡一天到晚饑腸轆轆,可能餓到什么程度的表現。
(3)挨困:結合“一……就……只好”來體會凡卡即使在過道里也無法好好睡一覺,可能會困得怎樣。
(4)小結:凡卡在老板家里忍受著非人的折磨,吃不飽睡不好,還要挨打。聯想他每天會怎樣生活,沒人的時候凡卡會怎樣做,(如,偷偷地哭,想念爺爺,傷痕累累,撿東西吃等。)所以,凡卡才說“我的生活沒有指望了,連狗都不如!”
4.自由讀,說說你從感嘆號和省略號中讀出了什么。(無法忍受、絕望、哀求等心情。)展開想象,把靜止的省略號變成實在的生活內容。如:凡卡還受了哪些折磨?還可能怎樣請求爺爺?
5.練習把凡卡的悲慘的生活和對爺爺傾訴的情緒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6.快速瀏覽第11自然段,說說你的發現。(莫斯科,是富人的天堂,窮人的地獄。)
四.這篇課文除了寫信,還寫了什么?下節課我們再來學習。
板書:
凡卡
第二課時
一.感受凡卡“美好”的鄉村生活。
1.這篇課文除了寫信,還寫了什么。(還寫了凡卡對鄉村生活的回憶。把這些內容放在寫信中間,就是插敘。)
2.快速默讀,找到與鄉村生活有關的段落,作出標記。
3.讀一讀,說說爺爺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年老、困苦、勞累,但很樂觀、風趣、慈祥,跟爺爺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樂。)
4.有感情朗讀4.5自然段。
5.結合具體語段,來說說鄉村生活給凡卡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品讀)
(1)守夜
(2)家鄉美麗的夜景
(3)砍圣誕樹
6.仔細探究,鄉村生活真的是美好幸福的嗎?
爺爺已經65歲,還要給老爺家守夜,只能睡在大廚房里;守夜時要挨凍,砍圣誕樹時爺孫倆都要“凍僵”了,體會到他們的生活是非常貧困勞累的。否則,爺爺也不會把他唯一的孫子送到城里去做學徒。在小凡卡的心里卻如此美好,正是因為他現在的學徒生活太悲慘了,已經到了他無法忍受的程度。
7.鄉村的生活雖然寒冷,但凡卡擁有著爺爺的關愛;而在城里,九歲的凡卡卻要面對毒打和侮辱,饑餓和寒冷,難怪凡卡會在心中苦苦地哀求——
“快來吧,親愛的爺爺……我老是哭。”
“親愛的爺爺,來吧!”
二.放飛想象,展現凡卡未來的命運。
1.凡卡一心想讓爺爺帶他回鄉下去,他的愿望能實現嗎?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課文第17-21自然段。
2.學生想象練筆(任選一題)
(1)課文在凡卡睡熟并做著甜蜜的夢的地主結束了,但夢總是會醒的,想象一下,凡卡睡醒后,會發生什么事情?
(2)假如爺爺收到了凡卡的信……
三.自主探究,揣摩文章的寫作方法。
1.請同學們認真研讀課文,你感覺課文哪些地方寫得好?你從中受到了哪些寫作上的啟示?
2.小結歸納。
(1)巧用插敘進行對比
(2)細節描寫生動形象
(3)文章結尾意味深長
四.拓展閱讀
契訶夫是與莫泊桑齊名的舉世聞名的短篇小說大師。列夫•托爾斯泰說他是一個“無比倫比的藝術家”。契訶夫的創作活動是從短篇幽默作品開始的,其幽默名篇《公務員之死》、《胖子與瘦子》、《變色龍》、《套中人》等,早已被譯成中文,為我國廣大讀者所熟悉,其中《變色龍》、《套中人》還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建議同學們課外閱讀《契訶夫短篇小說選》。
六年級下《凡卡》教學設計 篇2
【教學要求】
1、 閱讀課文,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了解舊俄時代窮孩子的悲慘生活,理解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學習課文的細節描寫、敘述與凡卡的回憶交*在一起描寫的方法;
3、學習本課生字;
4、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重難點、關鍵】
1、閱讀課文,了解舊俄時代窮孩子的悲慘生活,理解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的同情心及對黑暗制度的痛恨;
2、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課時劃分】兩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 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理解舊俄時代窮孩子的悲慘生活;
2、 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3、 弄清文中敘述、信、凡卡的回憶三個部分的內容,理清課文條理。
〖教具準備〗生字新詞卡片、課文插圖投影。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簡介作者和時代背景
板書:
凡卡 作者:俄 契訶夫
簡介舊俄時代沙皇統治的黑暗及作者創作的材料來源──作者的父親開雜貨點店,作者經常看到店里的西歐啊學徒受虐待。
二、引導自學
1、自由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2、初步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3、思考:
⑴ 凡卡是干什么的?
⑵ 他為什么要給爺爺寫信?
⑶ 把寫信的內容劃出來。
三、檢查自學效果
1、用生字詞卡片檢查讀音:
⑴ 部分生字的讀音需要強調:
摩平 別墅 楦頭 揪著
⑵ 將文中的人名讀通順,了解人物之間的關系。
2、說說以下詞語的意思:
小崽子 禱告 禮拜
3、圍繞課題說說課文主要內容及你懂得了什么?
四、再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課文圍繞“凡卡寫信”這件事,按事情發展的順序敘述,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2):準備寫信;
第二部分(3~15):寫信過程;
第三部分(16~21):寫信后。
五、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指名讀1、2節,正音。
2、引導自學1、2節:
⑴ 認真觀察圖投影。
⑵ 圖文對照,思考:
凡卡是什么時間、什么環境下給爺爺寫信的?他當時的心情怎樣?畫出有關詞語,完成板書,體會作者對細節的描寫。
時間:圣誕節的前夜。
準備寫信:環境:昏暗的神像、滿架的楦頭。
神情:擔心、嘆氣。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六、小結
凡卡會寫什么樣的信呢?我們下一節課學習。
七、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將有關信的內容連起來讀一讀。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了解舊俄時代窮孩子的悲慘命運,理解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的同情心及對黑暗制度的痛恨;
2、學習課文的細節描寫和敘述、信、凡卡的回憶交*在一起描寫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課文有關錄象。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聽寫詞語。
2、說說課文主要內容。
二、教學課文寫信的內容
1、指名將信的內容連起來讀一讀。
2、討論:
凡卡在信中講了哪幾件事?說明他是個怎樣的孩子?
⑴ 問候爺爺,表明自己的孤兒身份。
(可憐、懂禮貌。)
⑵ 痛苦的學徒生活。這一點主要從四個方面敘述:挨打、挨餓、挨凍、沒法睡。
(從正面描寫了凡卡的悲慘命運。)
⑶ 介紹莫斯科見聞:
這里用了反襯的手法,用莫斯科城的豪華,美麗來暗示凡卡的孤獨與凄慘,在大城市里卻沒有一絲快樂,不如回鄉下和爺爺在一起,那么吃苦也是甜的。
(從側面暗示凡卡的命運的悲慘。)
⑷ 哀求爺爺、問候熟人。
(說明凡卡是一個懂事的好孩子。)
教學這一部分內容可同時引導學生完成課后練習二。
3、畫出描寫凡卡在寫信時的神情的語句,體會作者的細節描寫和凡卡的內心活動:
三嘆:
“他嘆了一口氣”、“凡卡嘆了口氣”、“凡卡傷心地嘆了口氣”,說明他當時內心的惶然和悲傷。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一部分。
三、教學文中的回憶部分
1、指名將回憶部分連起來讀一地。
2、思考討論:
凡卡在寫信的同時還插進去了敘述哪些內容?作者這么寫的目的是什么?
3、匯報:
⑴ 爺爺守夜;
⑵ 鄉村雪夜; 以歡樂反襯凡卡的凄苦。
⑶ 和爺爺砍圣誕樹。
4、體會作者生動細致的文筆。
5、指導感情朗讀。
四、學習課文最后一部分
1、出示課后思考題⑵,默讀課文后思考:
凡卡的信爺爺能收到嗎?為什么?
不能,因為信上沒有貼郵票,也沒有寫地址。
2、凡卡自己知道嗎?如果你在場,你準備怎么幫他?
凡卡不知道,從凡卡做的夢可以讀出這一點。課文以這樣的形式結尾,暗示了凡卡的愿望是不可能實現的,在沙皇統治下,窮人走到哪里都擺脫不了痛苦的命運。
組織學生自由圍繞課文△題發言。
五、回顧本文的寫作方法
1、抓住細節描寫,使文章寫得很感人。
2、對比的描寫反襯凡卡的凄苦。
3、插敘的手法,讀來自然、流暢。
六、小結
讀了《凡卡》,我們認識了什么?看看身邊有沒有凡卡這樣的人,請你設法幫助他。
八、作業
1、 朗讀課文。
2、 摘錄文中描寫生動的段落。
【板書設計】
凡 卡
時間
準備寫信 環境
神情
挨打
挨餓
痛苦的學徒生活 挨凍
信的內容 睡不好覺
莫斯科見聞
哀求爺爺、問候熟人
寫信過程
爺爺守夜
插敘回憶 鄉村雪夜
砍圣誕樹
六年級下《凡卡》教學設計 篇3
《凡卡》是人教版六年級小學語文下冊的一篇課文。它主要記敘了九歲的凡卡被爺爺送到莫斯科城里的鞋店當學徒,受到了種種虐待,急切地想回到鄉下,卻不能實現這個愿望。文章反映了凡卡的悲慘生活,揭露了沙皇統治的黑暗與殘酷,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凡卡的同情。這是一篇情感至深的佳作。在課程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充分利用本課豐富的人文內涵,引導學生自主地探究性閱讀課文,理解內容,體驗情感,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高尚的道德情操及健康的審美情趣,能較好地體現現代教育中“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我設計了 “以讀促悟,悟中生情”的教學方式,努力使學生在反復朗讀中自主地思考感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初悟情。
整體感知課文,奠定感情基調。學生邊讀邊思考:凡卡給爺爺的信中寫了什么?讀到哪心有所觸動。學生在初步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隨意說出內心感受,初步悟出了凡卡的可憐,奠定了這堂課的感情基調。
二、再讀課文,自主合作,再悟情。
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及認知水平,學生對同一篇文章的不同地方會有不同的感受,因而我這樣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
1、默讀課文,獨立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及句子,并想想感受到了什么及其原因。
2、合作探究,在小組內交流各自的感受,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并且能對別人的感受作出評價和補充。
這樣,學生從獨立地探究課文到合作探究,對課文內容作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就進一步加深了情感體驗。三、品讀課文,合作交流,促悟情。
通過自學,學生對文章內容及感情有了一定感悟后,以學生交流為主,師生互動,引導學生品讀重點段落及語句,促進學生情感進一步深化。
1、品讀凡卡挨打、吃不飽、睡不好的句子,具體形象地感受凡卡生活中受到的種種折磨。通過學生自學結果,學生交流出重點的詞句,并通過教師有感情地范讀,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使學生感悟到老板等人的兇狠,凡卡的痛苦,凡卡對老板的憎恨等情感。
2、品讀凡卡請求爺爺帶他回鄉下的句子。文中這類句子感情至深,飽含了凡卡絕望地呼救。學生有了前面形象的情感鋪墊,再在這里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地朗讀、評讀、美讀,把凡卡的悲慘對凡卡的同情這些情感體驗推至一個高潮。
3、品讀鄉村美景及砍圣誕樹的快樂,與城市痛苦生活的對比中再一步感悟凡卡的悲慘。學生自讀自悟,找出凡卡想回鄉下的原因:一是鄉村景美;二是村里有爺爺,有快樂。學生在讀中質疑,感悟出這里把鄉村的美、樂與城市的悲、苦形成對比,進一步襯托了城市生活的悲慘。學生的情感至此,對凡卡悲的認識及同情是更深沉了。
四、回顧全文,情感共鳴
教師結合悲傷的樂曲,凡卡哭著的幻燈像,聲情并茂地復述全文主要內容,充分堆積學生的情感,學生自由說出此時想說什么,做什么。在哀傷的氛圍里,學生用口說出了心中對凡卡悲慘生活的認識及對凡卡的同情;對當時社會的憎恨;對現在我們幸福生活的珍惜……再在樂曲中回味全文,從而明晰深化了學生心中的感情。學生不僅與作者產生了情感共鳴,而且受到了教育,培養了正確的價值觀念。
總之,我在教學《凡卡》這一課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朗讀為手段,以感悟為中介,以積累情感為目的,“以讀促悟,悟中生情”促使學生自主地完成了學習目標。
六年級下《凡卡》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理解課文,了解舊俄沙皇統治下窮苦孩子的悲慘生活,激發學生痛恨不合理的社會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2.通過學習凡卡寫信的內容以及他的神態、動作、聯想,來了解他的內心。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凡卡寫的信的內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難。
2.理解寫信過程中凡卡的聯想和文章結尾的含義。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二)學習生字、新詞。
(三)以“信”為線索,給課文分段。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二)給課文分段,了解課文各段的主要內容。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翻譯小說——《凡卡》。小說的作者是19世紀后期俄國的偉大作家契訶夫。契訶夫從小就熟悉學徒生活,同情他們的不幸遭遇,所以《凡卡》寫得真實感人。他寫了很多極為深刻的揭露沙皇黑暗統治和舊俄人民悲慘生活的作品。他的作品曾經受到列寧的贊賞。今天學習的《凡卡》一文就是作者的一篇代表作品,它反映了舊俄沙皇統治時期人民的悲慘生活。
(二)自學課文。
1.自學生字、新詞。(自己查字典,結合上下文理解詞義。)
2.弄清小說中人物之間的關系,人物名字要讀順口。
3.思考下列問題,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1)凡卡是怎樣的孩子?他的身世怎樣?
(2)小說寫了一件什么事?這件事發生在什么時候?
(3)凡卡給爺爺的信主要寫些什么?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生字、新詞,要讀準字音。
2.人物身份及部分詞語解釋。
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小說的主人公。
阿里亞希涅:鞋匠,鞋店老板。
康斯坦丁·瑪卡里奇:凡卡的爺爺。
日發略維夫:老爺,爺爺工作的那家莊園的莊園主。
菲吉卡:牧主。
艾果爾,阿遼娜:凡卡的小伙伴。
卡希旦卡:老母狗的名字。
梆子:打更用的器具,空心,用竹子或木頭制成。
崽子:常用來稱幼小的動物,這里是對老板幼兒的貶稱。
郵差:郵遞員的舊稱。
盧布、戈比:沙俄時使用的貨幣單位。一盧布等于一百戈比。
3.指名逐節試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4.分小組討論思考題。
(學生討論后,老師小結:凡卡是一個才9歲的農村孩子,他沒有爹沒有娘,只有一個親人,就是他的爺爺。爺爺是個窮苦人,在鄉下給莊園主當守夜人。9歲的凡卡,3個月前就被送到莫斯科的一家鞋店里當學徒,孤苦伶仃,生活十分悲慘。小說寫的是凡卡給爺爺寫信的事,這事發生在圣誕節前夜臨睡之前的一段時間里,凡卡寫完信把信寄出后才入睡。信里主要告訴爺爺他在店里生活很痛苦,要求爺爺帶他回鄉下去。)
(四)給課文分段。
1.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寫信之前、寫信過程、寫信之后。)
2.按照這個順序將課文分為三段。
(第1段:從開頭到“把那張紙鋪在講臺上”。第2段:從“親愛的爺爺康司坦丁·瑪卡里奇”到“康司坦丁·瑪卡里奇”。第3段:從“他很滿意”到課文結束。)
(五)作業 。
1.抄寫詞語。(課內完成)
2.仔細閱讀課文中信的部分,想想信中寫了哪些內容。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了解凡卡給爺爺寫信的目的和信的內容以及寫信時的心理活動,從中體會凡卡學徒時的悲慘生活。
(二)學習文中插敘部分的內容及其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讀信的內容和插敘部分的內容。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了解凡卡給爺爺寫信的目的和信的內容以及寫信時的心理活動,從中體會凡卡當學徒時的悲慘生活。
(二)學習文中插敘部分的內容及其作用。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文章是通過什么方法來表現凡卡的悲慘生活的?
(以圣誕節前凡卡給爺爺寫信這個方法來表現的。)
(二)學習第2段課文中寫信部分的內容。
1.想一想,凡卡給爺爺寫信的目的是什么?
(凡卡在莫斯科的學徒生活很悲慘,他實在無法忍受下去了,他在信中寫了很多話,但他唯一的目的是哀求爺爺帶他離開這里,回到爺爺身邊。)
2.找出第2段課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凡卡寫信的內容?畫在書上。
(第3、8、10、11、12、15這六個自然段是凡卡寫的信的內容。)
3.信的內容共有六個自然段,用一個詞組成短句來進行概括,寫出每一段的小標題。
(①只有一個親人;②告訴爺爺自己在學徒中受盡折磨;③求爺爺把他帶回去;④莫斯科不是窮人的;⑤求爺爺給他摘一顆金胡桃;⑥再次哀求爺爺把他帶回去。)
4.指名根據小標題有條理地敘述凡卡的悲慘遭遇。
(三)學習課文中插敘部分。凡卡在寫信時有許多內心活動,作者是用插敘的手法來表現的。
1.找出文中哪些部分是插敘部分。
(第4、5、6、13、14自然段是凡卡在寫信過程中對過去生活的回憶,是文章的插敘部分。)
2.導讀4、5、6自然段。
(1)第4、5自然段寫的是什么內容?
(讓學生先默讀,這兩個自然段插敘凡卡回憶爺爺在鄉下守夜的情景。)
(2)想一想,當凡卡寫到“只有一個親人了”時,想到些什么?
(3)爺爺在凡卡心中是怎樣一個人?
(年老、困苦、勞累,但很樂觀、風趣、慈祥,跟爺爺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樂。)
(4)指導學生有語氣地朗讀4、5自然段。
(提醒學生用思念親人的心情來朗讀。)
(5)第6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家鄉節前美麗的夜景。)
(6)家鄉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樣的?
(是“美”的。)
(7)說說家鄉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樣的美?
(寧靜、優美、柔和、藍藍的天空、亮晶晶的星星……整個林子沉浸在過節的氣氛之中。)
(8)指導朗讀第6自然段。
(用贊美的心情來朗讀。)
小結:
這一部分關于爺爺守夜的回憶和家鄉節前夜景的想象,都是描寫凡卡內心活動的。從這兩段插敘中,反映出凡卡思念親人、思念家鄉的心情。
3.導讀13、14自然段。
(1)凡卡寫到請爺爺“摘一顆金胡桃”時,又插敘了什么?
(“和爺爺一塊砍圣誕樹”這件事。)
(2)凡卡回憶起砍圣誕樹這件事時,心情怎樣?可以用哪一個字來概括?
(心情是快樂的。可以用“樂”字概括。)
(3)從哪里可以體會出凡卡這種快樂的心情?
(“他想起到樹林里去砍圣誕樹的總是爺爺,爺爺總是帶著他去。多么快樂的日子呀!”“要砍圣誕樹了,爺爺先抽一斗煙,再吸一陣子鼻煙,還跟凍僵的小凡卡逗樂一會兒……)
(4)帶著快樂的感情朗讀13、14自然段。
(凡卡這種快樂,是“苦中有樂”,朗讀時要帶著這種心情來讀。)
4.說一說插敘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起到對比作用,凡卡想到在農村的“樂”,更襯托出目前生活的苦,更反映出凡卡要求爺爺帶他離開的迫切心情。)
(四)小結:
在沙皇統治下的俄國農村,真像凡卡想象中那樣美好嗎?不是的,那也是勞動人民的火坑,從爺爺挨凍、守夜、砍樹等足以說明爺爺的生活是困苦的。只是因為凡卡在鄉下與親人在一起,得到爺爺的愛護,才產生農村生活比學徒生活好一點的想法。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如何通過細節描寫來表現文章的中心的。
(二)體會課文結尾的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概括課丈的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如何通過細節描寫來表現文章的中心的。
(二)體會課文結尾的作用。
三、教學過程
(一)默讀全文,概括中心思想。
小說通過凡卡在圣誕節前給爺爺寫信這件事,真實地反映了舊俄沙皇時代窮孩子的悲慘命運。
作者是怎樣表達中心思想的?這篇文章為什么那么令人感動呢?
(因為這篇文章寫得非常真實具體,對凡卡寫信的內容及他的神態、動作、聯想都展開了細節描寫,寫得有血有肉。由于全文注意了細節,抓住能表現中心思想的部分,所以使人印象深刻,有身臨其境之感。)
(二)分析重點細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學習第2段“寫信過程”的細節描寫。
(1)請同學朗讀“信的內容”,并思考:凡卡在給爺爺的信中都寫了哪些事?其中哪一件事寫得最具體?
(告訴爺爺學徒生活的痛苦,受盡種種折磨。)
(2)默讀“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頓打……我就要死了!……”。思考:這一自然段寫了幾層意思?作者是怎樣注意細節描寫的?
(分四層意思:①挨打;②挨餓;③沒法睡;④離開這兒。抓住細節,讓學生體會:為什么挨打?“不知不覺”說明了什么?用什么打?“隨手”又說明了什么?老板和老板娘是怎樣打凡卡的?揪、拖、戳、撈這些動詞說明了什么?“吃的呢?簡直沒有。”“簡直沒有”是什么意思?從哪里看出“簡直沒有”?)
2.在寫信過程中凡卡回憶了哪些往事?
(1)默讀“砍圣誕樹”這件事。
(思考:和爺爺一塊砍圣誕樹時,凍了的山林怎么樣?爺爺和凡卡冷得怎么樣?要砍圣誕樹時爺爺怎么樣?被砍的樹什么樣?砍樹的時候他們看見了什么?爺爺說了些什么?……體會這些細節描寫的語句。)
(2)說一說,從這些細節描寫中,你體會到什么?
(3)從“爺爺冷得吭吭地咳,他也跟著吭吭地咳”這些細節中,我們不難看出砍圣誕樹實際上是一種挨冷受凍的苦活,可是為什么凡卡現在回憶起來卻覺得那么有趣呢?
(在冰天雪地中砍圣誕樹既冷又累,但在凡卡的回憶中卻是那么美好、快樂、有趣,這正說明了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孤獨和痛苦。)
3.學習第3段課文“寫信之后”,體會課文結尾的作用。
(1)請同學們用上面的學習方法,自學第3段,先找出哪些地方是細節描寫,再說說你是怎樣體會這些細節描寫的作用的。
(2)學生自學。
(3)學生匯報自學情況。
(4)討論:凡卡的夢能不能實現?為什么?
(三)總結:
通過以上對這篇課文的學習,我們了解到本文結構比較復雜,它由三部分內容組成:作者敘述凡卡的悲慘遭遇,凡卡信的內容,寫信過程中凡卡的回憶,其中凡卡的信的內容是全文的重點。在這三部分內容的表達上,抓住了細節,表現了凡卡,這個僅僅九歲的孩子復雜的內心活動,給爺爺寫信,哀求爺爺把他帶回去,說明了他在莫斯科學徒生活的悲慘,使我們深深同情他的悲慘命運,更加痛恨那個吃人的黑暗社會。
(四)作業 。
1.思考課后練習第2題。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六年級下《凡卡》教學設計 篇5
【內容簡介】
《凡卡》通過凡卡給爺爺寫信這件事,反映了沙皇統治下俄國社會中窮苦兒童的悲慘命運,揭露了當時社會制度的黑暗。
課文在表達上有兩個特點:
第一、作者敘述、信的內容和回憶插敘結合在一起。
第二、運用對比反襯手法突出文章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理解凡卡寫信的內容,了解沙皇統治下窮苦兒童遭受的苦難,激發學生珍惜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2、引導學生自讀感悟,探索質疑,以合作交流方式進行學習,注重學生獨特感受,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3、有感情朗讀課文,領會文章表達方法。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自主學文,探索感悟,抓住重點體會凡卡生活悲慘。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布置學生通過多種渠道和方法查找有關資料,了解作者及時代背景。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請學生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說給大家聽一聽,從衣、食、住、行等方面自由談論,結合學生語言表情引導他們體會到現在生活的幸福。然后借機導入,有一個九歲小男孩卻生活在與我們完全不同的環境中,他叫凡卡。
板書課題:
凡卡
三、回顧學習方式,主動探索
1、回顧一篇課文的自學方式:
學生可能提到如下方式:
⑴ 從題目入手,寫了哪些人和事;
⑵ 查閱資料的方法;
⑶ 按預習提示和課后思考題學文;
⑷ 邊讀邊思邊批注學文;
⑸ 質疑問難,討論研究的方式學習;
⑹ 列提綱,設計板書的方法學文;
⑺ 分角色表演理解課文;
⑻ 通過重點語句抓住人物特點學文等等。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課文,讀中探索感悟。
3、讀書交流:
自己用什么方式學習的,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有哪些疑問,把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歸納整理:
⑴ 凡卡為什么希望爺爺帶他回到村子里去。
⑵ 凡卡寫的信爺爺會收到嗎?
⑶ 夢醒后會怎樣……
四、合作學習,探索交流
1、小組學習:
學生按學習方式自成小組,再讀感悟,交流自己在學習中的感受,合作學習解疑答惑。
2、分組匯報,全班交流:
交流后每小組推薦一人匯報學習情況,教師隨機抓重難點進行點撥指導:
⑴ 凡卡信中的內容:集中反映凡卡生活悲慘和內心痛苦的是八、十、十五自然段。尤其是第八自然段,弄清凡卡在哪些方面受到怎樣的虐待,設身處地體驗凡卡內心難以忍受的痛苦。
⑵ 凡卡寫信過程穿插的兩次回憶,一次是爺爺守夜和鄉村美麗夜景。另一次是和爺爺一起砍圣誕樹的“快樂”,體會凡卡的感受。
⑶ 借機出示課件:凡卡受苦和與爺爺一起生活的情景。朗讀對比感悟,凡卡要爺爺帶他回鄉村的原因以及這些內容在表達上的作用。
3、品讀欣賞,內容延伸:
⑴ 以凡卡身份讀信,體會凡卡當時的痛苦。
⑵ 表演凡卡悲慘的學徒生活。
⑶ 選擇喜歡的段落自由朗讀,再次體會文章。
⑷ 學了這篇課文有什么感想?通過對比,使學生感受現在生活的美好。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領悟寫法,總結積累,進行讀寫結合訓練。
〖教學過程〗
一、總結積累,領悟寫法
1、自由朗讀課文,學了課文,你積累了什么?全班互相交流。
(學生可能會提到,積累好詞好句和精彩片斷,比如,描寫人物外貌的、寫景的、抒發情感的。學到了文章表現形式和順序。文章的表達方法……)
2、領悟文章表達方法:
小組合作探討課后第3題,然后全班匯報交流。師生共同領悟總結本文表達上的兩個特點。著重體會第二個特點:對比的手法,增強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引導學生根據各自的領悟,舉出具體的語句、段落,在讀中體會展開討論,明確這種表達方法的好處。)
二、積累運用,讀寫結合
1、引導學生采用對比手法進行再創作。寫周圍的人、事、物、學校、家鄉、祖國或自己。突出善、惡、美、丑,使學生樹立良好的生活意識和責任感。
2、根據學生談論的內容,把自己想到的寫出來。
六年級下《凡卡》教學設計 篇6
溫馨寄語:汲取知識,發展人格。提升思想,成就未來。
學習目標:
1、會準確讀寫本課生字詞語,找準多音字,重點詞語能理解運用。
2、敢大聲、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信的內容,感受到凡卡悲慘的生活遭遇。
4、認識“插敘”,掌握插敘的表達方法。
5、學習“對比、反襯”的寫作方法,并能從文中找到例子,學習“暗示”這一新的寫作方法。
6、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善于與他人交流。
學習重點:
1、理解“信”的內容,感受凡卡悲慘的生活遭遇。
2、認識“插敘”,學習“對比、反襯”的寫作方法。
學習難點:將學習到的寫作方法和表達方法應用到自己的作文之中。
知識鏈接:《凡卡》選自俄國著名作家契訶夫的一篇短篇小說。契訶夫是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生活在俄國沙皇統治最黑暗、最殘暴的時代。小說寫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統治下的那段最黑暗的時代。當時,無數破產的農民被迫流入城市謀生,他們深受剝削之苦,連兒童也不能幸免。契訶夫通過凡卡給爺爺的信,寫出了學徒工的悲慘遭遇,對沙俄的黑暗統治進行了控訴,從一個側面揭露了沙皇制度的黑暗和當時社會的罪惡。“凡卡”正是千千萬萬俄國兒童的縮影。
學習準備:
學生預習、分組細學
1組:收集作者信息及寫作背景
2組:提煉信的內容
3組:了解凡卡生活的“苦”
4組:了解信中回憶的“樂”
5組:了解細節描寫中體現的“痛”
6組:寫作特點
學習過程:
一、介紹背景,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板書課題
2、學生交流介紹收集的作者信息和寫作背景
3、學法指導
二、檢查預習
1、聽寫生字詞語。生互評互改,并指出易錯的字,多音字。
生字我掌握:(注音)
吉( ) 爹( ) 炕 ( ) 立柜( ) 禱告( )
銹( ) 摩平( ) 皮襖( ) 揪著( ) 稀粥( )
詞語句子我理解:
摩平: 捉弄: 打發:
禱告: 指望:
2、說說你對凡卡有了那些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品讀悟情
小組交流展示
1、提煉信的內容
2、“苦”——閱讀凡卡的信,圍繞“信”,體會凡卡的痛苦生活和急切的心情。
例:我的發現:凡卡的命運非常悲慘,主要體現在:
3、“樂”——認識插敘,了解插敘內容對表達凡卡生活的作用。
例:他想起到樹林里去砍圣誕樹的總是爺爺,爺爺總是帶著他去。多么快樂的日子呀!我的體會是:
4、“痛”——細節描寫的運用,使甜蜜的夢回到了永遠的痛。
四、寫作方法
小組交流展示
對比、反襯的運用。學生舉例。
過了一個鐘頭,他懷著甜蜜的希望睡熟了。我的體會是:
五、情感升華
1、探究生疑,再究課文,互幫互學,我需要質疑的問題是什么?
2、我與凡卡比同年:
六、達標測試
1、小小書法家
chú guì mā píng pí ǎo yóu tǒng
( ) ( ) ( ) ( )
jiū zhù xī zhōu jí xiáng dǎo gào
( ) ( ) ( ) ( )
2、火眼金睛辨字組詞
拒( )釣( )摩( )揍( )
柜( )鉤( )磨( )湊( )
3、詞語填空我最行
希望 期望 指望 巴望 盼望 渴望
(1)過了一個鐘頭,凡卡懷著甜蜜的( )睡熟了。
(2)凡卡認為自己的生活沒有( )了,連狗都不如。
(3)凡卡疲憊極了,多么( )能好好地睡一覺
4、課文理解我最棒!
(1)“凡卡把自己寫的信塞進了郵筒,回來后,過了一個鐘頭,他懷著甜蜜的希望睡熟了。”對“甜蜜的希望”你是怎樣理解的?
(2)你同情凡卡嗎?相比之下,你覺得你現在的生活怎樣?請談談自己的感受?
六、課外閱讀
對比閱讀高爾基的《在人間》片段,想想與《凡卡》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
六年級下《凡卡》教學設計 篇7
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并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學反思一直以來是教師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視之。現在很多教師會從自己的教育實踐中來反觀自己的得失,通過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來提高教學反思的質量。下面是凡卡的教學反思范文,歡迎借鑒!
《凡卡》教學反思
《凡卡》課文篇幅較長,內容縱橫交錯,它交織著寫信、回憶、側面烘托三條線索,多層次、多角度地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此錯綜復雜的事件關系,便構成了本文的教學難點。為了實現長文短教、化難為易,我在教學中是這樣設計的:
一、巧妙而別有用心的導語
“孩子們今年你們幾歲了?算算有幾天就要畢業了,回首童年你能用哪一個詞來形容?”大部分孩子都說是幸福的、快樂的……簡短的幾句話卻為學生很好體會主人公凡卡的痛苦童年打好底色。我讓孩子講述童年故事來抓住孩子的心,創設童年情境說感受引導學習凡卡的童年,形成鮮明的對比,注重情感體驗。這個精彩的導語在課堂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使學生親切自然地進入到學習探究中。
二、長文短教,讓學生走進文本
《凡卡》結構復雜,如果面面俱到的處理一節課很難處理完。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巧妙的以“從哪里語句體會凡卡悲慘的學徒生活?”為主線展開教學,真正做到了牽一發而動全身。教學中采用扣主線、棄枝葉的方法,確定教學的重點。抓住文中的重點段第8自然段——凡卡學徒生活的悲慘遭遇,讓學生討論凡卡受盡哪些折磨?體會什么樣的打叫毒打?怎樣被捉弄?吃的什么?穿的又是什么?然后層層深入指導:在這樣的毒打下,你看到了怎樣的凡卡?凝固的文本活了,教師、學生、文本、作者、主人公仿佛血肉交融,化為一體。她把讀書的權力交給了學生,充分信任學生,引導學生把自己當作課文中的凡卡去感覺、去體驗、去思考。
三、指導朗讀,引起思想共鳴。
語文教學主要借助反復的、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進入語言描繪的感情氛圍,體驗作者的內心世界,達到情感的貫通,把教學推向高潮,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指導讀的方式多樣,富有變化。
如學生談到第8自然段,老師問“這一段哪一個字揪著你的心?”引導學生抓住“毒”字,聯系下文在書上畫出毒打的詞語?
接著教師出示句子“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頓打,因為我給他們的小崽子搖搖籃的時候,不知不覺睡著了。老板揪著我的頭發,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帶揍了我一頓。”
“孩子們怎樣的打是毒打?”引導學生抓住“揪”、“拖”、“戳”等詞進行解讀的同時展開想象。當學生說到老板娘拿魚嘴直戳凡卡的臉,師再次點撥:同學們,摸摸自己的臉,說說你的感受。再讀一讀。
在學習最后一段時,當學生逐漸明確凡卡的信不會寄到爺爺手中,而爺爺即使收到也不會來接他時,我引導學生輕讀——“我們怎么忍心驚擾她的美夢,讓我們輕一點,讓可憐的孩子的夢做得更長一些吧!”學生在輕輕地讀,悲傷卻是沉甸甸的。
但在教學中有很多不足之處:
1、教師沒有做到以學定教:
課堂上在突破難點,凡卡在鄉下的樂更反襯出凡卡的苦,此時我的引導不不到位。沒有充分引導學生讀出爺爺和凡卡在鄉下的苦。所以課堂上有學生認為爺爺會來接凡卡,讓學生產生錯誤的理解。主要是我備課不充分所致,課堂反應不機智。
2、學生缺少自我探究的機會:
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一目標體現得不夠明顯,教學設計中學生自我探究時老師的引導不夠,學生的通篇思考駕御的能力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我要不斷磨練自己,深入備課,講課時靈活處理教案,以學定教,心中有數,使得自己盡快達到師生互動,共同提高。
3、情感教育不突出:
雖然作者抓住了課文重點(第八自然段)的教學。學生也融入到了文本之中,通過有層次、有梯度的朗讀使學生的心靈得到了震撼,體會也不是架空的。確確實實學到了語文知識(用詞的準確及表達方法)。
六年級下《凡卡》教學設計 篇8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內容,理清課文脈絡。
2、了解沙皇統治下俄國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
3、讓學生領悟文章將作者敘述、信的內容和回憶插敘結合在一起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回憶一下你們九歲時的生活狀況是怎樣的。是不是正享受著快樂的童年生活呢?在家是父母的寵兒,在學校有老師教你們知識。我們今天就來看看同齡的小學徒凡卡他過著怎樣的生活。
二、熟悉課文內容,整體理解課文
1、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文章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情?
(課文主要寫了凡卡給爺爺寫信的事。)
2、理清文章的脈絡,小組討論:
以信為線索,課文講了哪幾部分內容?你能試著給課文分段嗎?
分為三部分:
寫信前(1~2段);寫信中(3~15段);寫信后(16~21段)。
第一部分:圣誕節前夜,凡卡趁老板做禮拜的機會,偷偷地準備給爺爺寫信。
第二部分:凡卡寫信的內容及聯想。
第三部分:凡卡寫信封,寄信和寄信后所做的夢。
追問:大家能說說分段的依據嗎?(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寫的。)
3、默讀課文第二部分,找找哪些是凡卡寫信的內容?哪些是寫凡卡在寫信時聯想到的?
寫信的內容: 3、8、10、11、12、15。
寫信時聯想到的:4、5、6、13、14。
三、從信中了解凡卡的生活,體會情感
1、以小組為單位默讀課文,把信的內容連起來讀一讀,想一想:
“凡卡是個怎樣的孩子”?“信中寫了哪些內容”?
以此引導學生細細讀信。通過讀書、討論、總結出以下幾點:
⑴ 凡卡是個孤兒,只有爺爺一個親人,他思念爺爺。
⑵ 凡卡在鞋匠家過著非人的悲慘的學徒生活,受盡折磨。
⑶ 莫斯科的情況,這個大城市不是窮人的天下。
⑷ 凡卡央求爺爺帶他回到鄉下。
2、了解凡卡的悲慘生活,默讀“凡卡在鞋鋪受盡折磨”一段(8段),討論:
凡卡在鞋鋪里受到了怎樣的折磨?
(找出原句并概括。)
挨打:被老板揪著頭發,拖到院子里,拿皮帶打;老板娘用魚嘴戳他的臉;
挨餓:吃的“簡直沒有”、“一點兒”、“又是一點兒”;
挨凍:而且睡不好。
3、提問:
凡卡為什么會受到折磨?
(只要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說的恰當都可以,培養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的能力和語言表達的能力,發展他們的創新思維。)
教師適時簡要介紹文章背景:
沙皇統治下窮苦孩子的悲慘生活。《凡卡》寫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統治時,無數破產了的農民被迫流入城市謀生,他們深受剝削之苦,連兒童也不能幸免。契訶夫家的小雜貨店里有兩個小學徒,就常受他父親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學徒生活,也同情小學徒的不幸命運。
4、進行德育滲透,讓學生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激發學生愛祖國。
5、朗讀指導:
⑴ 思考:
一個九歲的孩子擔負這么重的勞動,遭受這么多的折磨,怎么忍受得了呢?該怎么讀呢?
⑵ 師范讀并指導。
⑶ 學生自由朗讀。
⑷ 全班朗讀。
四、布置作業
1、積累詞語;
2、查找作者生平以及有資料。
【板書設計】
挨打:揪、拖、打、戳
挨餓:簡直沒有
挨凍:而且睡不好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讓學生理解文章運用寫信的過程記敘,采用插敘、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表達人物的思想感情。
2、讓學生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凡卡寫信的內容及他的神態、動作,聯想并理解他的內心。
【教學重點】
1、對比手法的運用。
2、通過凡卡寫信的內容及他的神態、動作,聯想并理解他的內心。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一節課,我們解讀了凡卡信的內容,今天我們接著來看看凡卡在寫信時聯想到了什么。
二、從凡卡的聯想中了解凡卡的生活,體會情感
1、朗讀凡卡的聯想,思考:
凡卡聯想起什么事?
指明2個同學分別朗讀,然后讓其他同學概括:
4、5、6段:第一次聯想到了爺爺守夜的情形和鄉村冬夜的景色。
13、14段: 第二次聯想到與爺爺砍圣誕樹的情景。
2、思考:
凡卡為什么會想起這些?
小組討論然后回答:
聯想到爺爺,突出了凡卡對爺爺的思念;
聯想冬夜的景色,說明冬夜充滿了快活、歡樂的氣氛,這與凡卡的學徒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說明凡卡思念爺爺,思念家鄉的一切;
聯想到爺爺砍圣誕樹可以看出爺爺在農村的生活很貧苦,但在凡卡的回憶里是那樣的美好、快樂、有趣,反襯出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孤單與凄涼。
(對比前文寫莫斯科的一段。)
3、指導朗讀:
怎么把回憶中的快活讀出來?
(重點讀第6段和第13段。)
4、小結:
兩段回憶是本文的插敘;
這兩段對鄉村美好生活的聯想對凡卡的凄涼悲慘的學徒生活起了對比、反襯作用。
三、從凡卡的心情中了解凡卡的生活,體會感情
1、找出作者的敘述部分,想想凡卡在寫信時,心情是怎樣的?有什么變化嗎?
2、理解重點句子,從重點詞中體會凡卡的內心活動:
⑴ 凡卡撇撇嘴,拿臟手背揉揉眼睛,抽噎了一下。
⑵ 他很滿意沒人打攪他寫信,就戴上帽子,連破皮襖都沒披,只穿著襯衫,跑到街上去了。
⑶ 過了一個鐘頭,他懷著甜蜜的希望睡熟了。
第1句對凡卡訴說自己受折磨情況后的動作描寫,突出表現凡卡極度痛苦的心情。
第2句說明凡卡急于要把信寄出去,好讓爺爺快點來接他,快點脫離苦海的內心活動。
第3句由于寫信沒有被打攪而滿意,寄信也很順利,心情肯定輕松了許多。所以懷著甜蜜的希望睡熟了。
3、穿插在理解第1句后,朗讀15段,加深理解凡卡的心情:
學生齊讀,讀完提問,從朗讀中你體會到凡卡怎樣的心情?
(凡卡孤苦無依,受盡折磨,凡卡迫切希望離開這里。)
4、穿插在理解第3句后,凡卡的信寄出去了,凡卡的愿望會實現嗎?
(從文中找依據。)
為什么還要寫他的夢?
(夢中的美好反襯出現實的殘酷。)
四、布置作業
擇a或者c或者c完成:
a、用第一人稱,按時間順序寫出凡卡的故事。
b、用“凡卡的故事”為題改寫這個故事。
c、你有什么想對凡卡說的?能否給凡卡寫一封信。
六年級下《凡卡》教學設計 篇9
《凡卡》教學談
【教材分析】
《凡卡》是義務教育六年制課本(試用)第十二冊第四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篇小說是俄國著名作家契訶夫寫于1886年,講述的是一位被迫進城當鞋店學徒的凡卡寫信哀求爺爺來帶他回鄉下的事,反映了沙皇時代窮苦兒童的悲慘命運,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本文篇幅較長,結構復雜,作者的敘述,信的內容,鄉下生活的回憶三者交織在一起;寫信時穿插回憶鄉下的生活,與信中講述的悲慘生活形成強烈的對比,更突出了學徒生活的悲慘,但學生容易產生凡卡鄉下生活很幸福快樂的錯覺。似喜實悲的結尾,更有一種意韻深長之感。
【教學重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課文,了解凡卡的悲慘命運,激發學生對凡卡的同情和對黑暗社會的憎恨。難點是引導學生體會鄉下生活實是非常貧苦,穿插寫鄉下生活是為襯托凡卡的學徒生活更為悲慘。
【課前】
1、(屏顯契科夫圖片)這是誰?
2、(屏顯,學生自由讀)契訶夫(1860~1904),是19世紀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優秀的短篇小說家和劇作家,一生創作了3470多篇小說,有“短篇小說之王”之稱。
契訶夫出生于小市民家庭,父親的雜貨鋪破產后,他靠當家庭教師讀完中學,1879年入莫斯科大學學醫,1884年畢業后從醫并開始文學創作。
他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說,如《胖子和瘦子》、《小公務員之死》、《苦惱》,再現了“小人物”的不幸和軟弱,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而在《變色龍》及《普里希別葉夫中士》中,作者鞭撻了忠實維護專制暴政的奴才及其專橫跋扈的丑惡嘴臉,揭示出黑暗時代的反動精神特征。1890年,他到政治犯人流放地庫頁島考察后,創作出表現重大社會課題的作品,如《第六病室》,就是猛烈抨擊沙皇專制暴政的作品,該小說使列寧閱讀后都受到很大震動。《帶閣樓的房子》,揭露了沙俄社會對人的青春、才能、幸福的毀滅,諷刺了自由派地方自治會改良主義活動的于事無補。《農民》極其真實地描述了農民極度貧困的生活現狀,表現了他對農民悲慘命運的關心同情,而《在峽谷里》則揭露富農窮兇極惡的剝削,反映了資本主義滲透農村的情況,說明作者把表現俄國社會階級斗爭列入其創作主題,在《新娘》中,他相信舊制度一定滅亡,新“生活早晚會來!”
契訶夫后期轉向戲劇創作,主要作品有《伊凡諾夫》、《海鷗》、《萬尼亞舅舅》、《三姊妹》、櫻桃園》,都曲折反映了俄國1905年大革命前夕一部分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苦悶和追求。其劇作含有濃郁的抒情味和豐富的潛臺詞,令人回味無窮,劇本故事雖取材于日常生活,情節樸素,進展平穩,但卻富有深刻象征意義。
契柯夫對中國人民懷有美好的感情,曾約高爾基一同訪問中國,但因久病不治而未遂心愿。1904年7月15日因肺病惡化而辭世。
【教學過程預設】
一、揭題
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契訶夫寫的一篇文章:《凡卡》。
板書課題:
凡卡
二、自讀自悟
1、請同學們打開課文,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流利。邊讀邊在腦海里過電影,你仿佛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凡卡?
學生自由讀課文。
2、交流:
同學們讀得非常投入,想必已經被這個故事感動了,你看到凡卡了嗎?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凡卡?
學生自由談。
3、帶著初讀感受在讀課文:
剛才大家談得多好啊!與其說是看到的還不如說是自己感受到的。讀課文不能光有感受,還要通過讀把感受讀出來。同學們再讀課文,想想怎么讀,才能把你這種感受讀出來。
三、圍繞“我的生活沒有指望了,連狗都不如!”深入讀課文,探究討論
1、凡卡在城里的生活正如他在信中的一句話所說:我的生活沒有指望了,連狗都不如!(屏顯這句話)大家自由讀這句話,讀著讀著,你想到了什么?
學生自由談。
2、凡卡說這話不會沒有根據吧,他為什么會把自己說成連狗都不如呢?大家認真去研讀凡卡給爺爺的一封信,從哪些地方體現了凡卡的生活連狗都不如?在文中劃出有關句子,并在旁邊寫下你的體會。
小組內交流,全班交流:
挨餓、挨打、睡不好……
相機指導朗讀。
3、是啊,老板揍他,老板娘戳他,連伙計們也捉弄他,吃的少,穿不暖,睡不好,人人都可以折磨他,虐待他,凡卡的確是連狗都不如啊!他在城里的生活可沒指望了,只有苦苦地哀求在鄉下的爺爺來帶他走。請你們讀這段話:
屏顯:
親愛的爺爺,發發慈悲吧,帶我離開這兒回家,回到我們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給您跪下了,我會永遠為您禱告上帝。帶我離開這兒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指導朗讀(讀出哀求的語氣)。
引讀第十自然段。
(如果您帶我走,我會──我會──)
4、同學們,凡卡急切的哀求爺爺帶他去鄉下,過鄉下的生活。那么鄉下生活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凡卡在寫信時回憶了在鄉下的哪幾件事?你從這些事中發現鄉下的生活怎樣?
引導學生:鄉下生活很苦,反襯學徒生活的悲慘。但有爺爺在,凡卡就覺得非常有趣。
5、那個時候是沙皇統治俄國最黑暗的時代,殘酷的剝削使無數農民破產,被迫流入城市謀生,深受剝削之苦,連兒童也不能幸免。但對凡卡來說,有爺爺的鄉下生活還是覺得非常有趣。因此凡卡再一次地在信中苦苦哀求爺爺,齊讀這段。
屏顯:
快來吧,親愛的爺爺,我求您看在基督的面上,帶我離開這兒。可憐可憐我這個不幸的孤兒吧。這兒的人都打我,我餓得要命,又孤零零的,難受得沒法說。我老是哭。我的生活沒指望了,連狗都不如。親愛的爺爺,來吧!
6、同學們,正遭受折磨和虐待的凡卡,連狗都不如。這吃人的鞋店他一刻也不想待了,再待下去,他就要死了。他再一次的苦苦哀求爺爺,再讀這段話。
四、總結
這樣一個年僅9歲的孩子,孤生一人在城里當學徒,受盡了各種折磨和虐待,簡直連狗都不如了,他指望著鄉下的爺爺來帶他,來帶他脫離苦境,那么他能如愿以償嗎?我們下節課再來學習《凡卡》。
下課。
3月9日泗洲路小學執教《凡卡》時的教學設計:
1、導入課文,板書課題:
凡卡
2、讀正確,讀流利,在腦海中過電影,你仿佛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凡卡?
生反饋:
我看到了一個可憐的凡卡,餓得難受的凡卡,看到給爺爺寫信的凡卡看到了傷痕累累,身材瘦小的凡卡,孤苦伶仃,受盡欺負的凡卡。
一個年近9歲的孩子竟過著如此悲慘的生活,他在信中這樣寫到:“我的生活沒有指望了!”
讀著這個句子你有什么想法?
3、再讀課文,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凡卡的生活沒有指望了,請你畫下來,在邊上注上你的感受。
老師發現我們班上的同學有一個好習慣,不僅劃下了關鍵的句子,而且還圈出了重點詞。
找出來后,可以四人組互相交流一下。
生反饋:
昨天晚上,……不知不覺睡著了……吃的呢,簡直沒有。
4、他還會有哪些悲慘遭遇?
帶著這樣的情感,讀讀凡卡寫給爺爺的信吧!
親愛的爺爺,發發慈悲吧,帶我離開這兒回家,回到我們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給您跪下了,我會永遠為您禱告上帝。帶我離開這兒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5、在這圣誕之夜,遠在鄉下的爺爺想起了凡卡,他仿佛看到了,看到了……既然這樣,爺爺為什么還要把凡卡送到火坑里去呢?
爺爺把凡卡送到城里去的目的是什么呢?
快來吧,親愛的爺爺。我求您看在基督的面上,帶我離開這兒。
美好的回憶──《凡卡》教學談
凡卡傷心地嘆口氣,又呆呆地望著窗口。他想起到樹林里去砍圣誕樹的總是爺爺,爺爺總是帶著他去。多么快樂的日子呀!凍了的山林喳喳地響,爺爺冷得吭吭地咳,他也跟著吭吭地咳……要砍圣誕樹了,爺爺先抽一斗煙,再吸一陣子鼻煙,還跟凍僵的小凡卡逗笑一會兒……許多小樅樹披著濃霜,一動不動地站在那兒,等著看哪一棵該死。忽然不知從什么地方跳出一只野兔來,箭一樣地竄過雪堆。爺爺不由得叫起來:“逮住它,逮住它,逮住它!嘿,短尾巴鬼!”
這段文字主要是寫凡卡跟爺爺到樹林里砍圣誕樹的經歷。這是一件生動有趣的事情,因而凡卡的心情是快樂的,描寫的筆調也是歡快的──它先是以靜態描寫的手法展現了冬季樹林里獨特的自然風貌,如山林“喳喳”地響,爺爺和凡卡“吭吭”地咳,小樅樹“披著”濃霜“站在那兒”靜靜地“等著看”等等。然后又勾畫了當時環境的動態特征:一是爺爺砍圣誕樹前的習慣性動作,有“抽”“吸”“逗笑”等,充滿了生活氣息。二是野兔奔跑的動作,如“跳出”“竄過”等。
但現實中的凡卡卻是“傷心”的:他的表情是唉聲嘆氣的,他的形象是呆呆的。這種回憶中的美好與現實生活的黑暗形成了強烈的反差,深深地打動著讀者的心。
《凡卡》第一課時教學淺談
《凡卡》一文篇幅較長,內容和形式都比較復雜,既有主線,又有副線。“信”是貫穿全文的主線,此外,在文中還插進去一段凡卡回憶過去在鄉村與爺爺一起生活的這條副線。針對本文集中反映文章主旨的核心內容是凡卡給爺爺的信的這個特點,在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中,我采用了“中間破除法”的教學方法。
一、初讀課文,明確主線
先讓學生借助工具書,自己通讀全文,讓學生把文中信的內容和寫信過程中的回憶內容分別做上不同的記號。這樣,學生通過自讀自悟和動手標記,就整體感知了課文的內容結構。
二、抓住主線,理解內容
在學生找出信的內容之后,我讓學生把信的內容連起來讀一讀,而信中是最集中地反映凡卡生活悲慘和內心痛苦的是第8、10、15等自然段。我叫學生找出來讀一讀,讓學生個個“輕裝上陣”去認真體會、感悟。然后指導學生精讀第8自然段,采用自讀和討論的方式,弄清凡卡在哪方面受到怎樣的虐待,設身處地地去體驗凡卡內心難以忍受的痛苦。“過著連狗都不如的生活”表現在:一是經常挨打,受欺負被老板揪著頭發,拖到院子里,拿皮帶打,老板娘用魚嘴戳他的臉,伙計們捉弄他;二是挨餓,吃的“簡直沒有”;三是挨凍,而且不能好好睡覺,他“睡在過道里”,老板的“小崽一哭”,就“只好搖那個搖籃”。從而使學生體會到,一個才9歲的孩子擔負這么繁重的勞動,遭受這么多的折磨,怎么能受得了呢?再引導學生回想凡卡在信中說:“我再也受不住了!”他哀求爺爺“帶我離開這兒” 使學生知道由于凡卡忍受不了學徒生活的煎熬而對家鄉爺爺的思念和對幸福生活的向往,渴望盡快擺脫這種痛苦生活,回到爺爺身過的迫切心情。最后通過播放朗讀錄音,讓學生有感情地跟讀,準確地把握情感,為課文的插敘作好對比的準備,為表現中心作好鋪墊。使內容和情感在學生心靈中打下深刻的烙印。
以讀為主,加強朗讀指導是我實施《凡卡》第一課時授課的重要目標和重要的教學手段,實踐證明,采用“中間破除法”的教學方法,對《凡卡》一課進行教學,同樣收到良好的效果。
運用問題解決策略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凡卡》教學談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教師和學生是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兩個基本要素。學生是受教育者,但不完全是被動接受教育的人,具有主觀能動性,一切教育影響必須通過學生的主動積極參與才能達到預期效果。教育過程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調動學生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點,使學生具有充分的動力。學校教育要著眼于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能力,以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促進學生主動發展這一目標的實現,有多種策略可以選擇使用。其中問題解決策略的應用,有利于激發學生思考,探索的熱情,并成為課堂學習中目標展示的一種形式,它往往是課堂觀察后自然產生的認識矛盾在學生大腦中的反映,能為學生主動學習定向。
問題是指客觀的事物與主體認識之間存在的矛盾在思維過程中的反映,問題解決是指認識主體提出問題將思維引向直到問題解決的有意識的學習探索的過程。
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問題解決策略,首先要求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特點與所確定的教學目標選擇問題,并精心設計問題情境,從而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熱情,強化學生問題意識。有的問題情境,課文“預習”與“思考、練習”部分已經就有,教師可以從中選擇,有的問題教師可以重新設計,使“問題”真正與“情境”相結合。我在教《凡卡》一文時,先讓學生默讀全文,并設置問題啟發思考:凡卡的現實生活如何?他對鄉下爺爺是怎樣說的?學生必須在自已讀懂課文的基礎上,經過獨立思考,理解到:凡卡的現實生活是悲慘的,痛苦到了“我的生活沒有指望了,連狗都不如”的程度。
這時,我以設計以下問題糸列來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
1、為什么凡卡況他的生活沒有指望?他的生活是怎能樣的?
2、凡卡對生活還有沒有指望?如果有,指望的是什么?
3、凡卡指望的生活幸福嗎?凡卡為什么指望過上那種生活?
學生找一找,讀一讀,想一想,可以理解到:凡卡的現實生活是幫老爺看小孩,收拾魚,因此經賞常挨打,沒好吃,沒好睡,連雙鞋也沒有。但凡卡對生活還是抱有指望的,指望爺爺把他帶回鄉下,所以,他趁老板一家去做禮拜的機會,跪在臺前給爺爺寫信。不過,鄉下的生活很艱難,守夜,砍圣誕樹都是挨凍受冷的活兒。但比起莫斯科的生活,他覺得至少孤獨,鄉下還算是窮人呆的地方,所以,在凡卡眼里,爺爺是那樣樂觀,鄉下之夜是那樣美好,砍圣誕樹,即使要被凍僵,也變得那么美好。可見,凡卡的現實生活確實沒有指望,太痛苦,太悲慘了。
上述例子表明,問題的設計要根據知識生成過程的層次性及層次之間的聯系性來加以組織,形成有一定梯度的問題情境糸列,問題提出后,要組織引導學生閱讀課文,議論交流,概括歸納。這樣,就能使問題解決的過程成為學生積極主動探索問題的學習過程和構建新知的求知過程。
給學生留點面子──《凡卡》教學談
教學《凡卡》一課時,我讓學生合理想象:凡卡從甜蜜的夢中醒來,將會發生什么事情?學生立即陷入沉思,有的學生禁不住小聲討論。看到學生在積極思考,我欣慰地笑了。
“誰來說說自己的想法?”我微笑著對同學們說。學生紛紛舉起了右手。咦,嚴熙也舉手了!我心中一陣竊喜,要知道他可是思維經常“游離”課堂教學內容之外的學生,平時上課要么找坐在附近的同學講話,要么就是趴在課桌想與上課無關的事。今天他可是太陽打西邊出來,待會兒一定得好好表揚他。“嚴熙,請你說!”我點他回答我剛才提出的問題,他興奮地站起來,非常認真地說:“爺爺收到了凡卡的信,到城里來把凡卡接回去了……”沒等他把話說完,其他的同學就在嘀咕:“爺爺怎么會收到信呢?”甚至有學生在嘻笑,可能是覺得嚴熙的回答太離譜了。我用嚴肅的目光把剛才嘻笑的學生看了一眼,說:“我們要尊重別人的回答,傾聽是一種美德。”又用和氣的口吻對嚴熙說:“今天你能積極思考問題,真不錯!你是一個善良的孩子,為凡卡設計了一個美好的結局。請你再認真看看書,想想你平時是怎么寫信封的,老師相信你對剛才我提出的問題一定會有新的思考。”我看到他很感激地望了我一眼。
我想教師的評價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我們應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試想,如果當時我和大家一起否定他,那他收獲的肯定是失敗和沮喪,失去發言的勇氣,在他心靈里留下的失敗會成為陰影,影響他對學習的積極思考和交流表達。所以,我們在課堂上要關心、尊重學生,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學習的積極性,給學生留點面子,形成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觀念。
討論是發展學生思維的好辦法──《凡卡》第二課時教學談
《凡卡》是一篇外國優秀的短篇小說。課文通過凡卡給爺爺寫信,反映了沙皇統治下俄國社會中窮苦兒童的悲慘命運,揭露了當時社會制度的黑暗。選編這篇文章就是為了讓學生閱讀一點外國文學作品,了解一點外國文化。我先用一課時讓學生充分閱讀,鑒賞品味,互動感悟,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然后用一課時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對思想感情的體會。
第二課時,我采用了自主嘗試──分組交流──全班反饋的方法,教學進行得非常順利。當學習文章最后一節時,讓學生思考討論:凡卡的信爺爺能收到嗎?為什么?同學們沉思片刻紛紛舉手,一名學生肯定地說:“不能。因為信封上沒貼郵票,地址也沒寫清楚。”另一名學生補充說:“當時是沙皇統治最黑暗的時期,那些郵差只能為富人送信,而不會理睬像凡卡那樣的窮人,即使凡卡寫清了爺爺的住址,也收不到信的。”沉默幾秒鐘后,一名女生站起來胸有成竹地說:“課文的結尾寫反卡作夢都想爺爺來接他回去。這樣的形式結尾,暗示了反卡的愿望不過就像一場夢一樣,說明爺爺是不可能來接他的,這樣反襯了凡卡的悲慘命運。”
同學們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語,討論得非常激烈,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了。我看大家興致高昂,情趣十足。想到眼前正是最佳時機,何不把內容拓展、延伸一步,以達到激發學生的同情心和對黑暗制度痛恨的教學目的呢?于時,我就鼓勵學生為發言的同學鼓掌喝彩,并稱贊他們是思維敏捷、愛動腦筋的好學生。然后,接著說: “凡卡只有九歲,卻受到如此虐待,過著非人的生活,多讓人同情呀。如果你在場,準備怎樣幫他呢?”
也許是我由衷地贊嘆感染了大家,也許是在前幾位同學發言的帶動下,接下來的討論就更為精彩,是我備課時從來未考慮到的。“如果當時我在場就好了,我可以幫他脫離苦海,離開學徒店去找爺爺。”一位男生按奈不住自己激動的心情,主動站起來發言,“課文里說他很想離開這里,可是沒有鞋穿。你看,他身后的架子上不是掛了很多鞋子嗎?他為什么不趁人不注意時找一雙適合自己的鞋穿上逃跑呢?”很快有人反駁說:“如果被老板和伙計發現,會被打死的。”“反正總是一死。凡卡自己都說,他生活沒指望了。如果爺爺不來接他的話,他就死路一條了。那他為什么不抓住一線生機試一試呢?說不定可以逃脫的。”又有一位同學附和說:“我也贊成這種辦法。老師經常告戒我們,在困境中自己要堅強、勇敢,要想方設法擺脫困境,先保全自己。”我聽著同學們的發言,略有思所后微笑著說:同學們,你們說的很有道理,人在危難中,是具有逃身的本領,他完全可以試一試的,那為什么他沒有這樣做呢?“一個機靈的小男孩搶著說:“他肯定想到了,因為我從小說中知道,凡卡小時侯非常聰明、可愛,所以他出生的那家小姐才教他識字、讀書,懂了不少知識。否則,他怎么會寫信呢?他肯定想到了如何逃脫,只是作者沒寫而已。”緊接著一名文質彬彬的女生站起來,慢條斯理地說:“因為凡卡是生活在鄉下農村,跟爺爺一起長大,是個善良、誠實的的孩子,他決不會做那種不光彩的事。再說了,就算凡卡偷了鞋能離開這里,可你們別忘了,那是在沙皇統治下,窮人無論走到哪里都擺脫不了痛苦的命運。這是作者寫文章的主要目的。”同學們聽后恍然大悟,個個點頭贊同,同時向這位女生投去贊許而佩服的目光。
課后,我非常滿意,不僅順利完成了教學任務,更主要的是從學生身上得到了啟發:教師在教學中只要善于為學生搭建自我展示的平臺,多給他們自我鍛煉的機會,善于用欣賞、肯定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學生,努力挖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給學生以成功的體驗,他們會以愉快、高漲的情緒參與學習活動,會給老師帶來驚喜,留下精彩的、值得回味的片段。
六年級下《凡卡》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通過理解課文,了解舊俄沙皇統治下窮苦孩子的悲慘生活,激發學生痛恨不合理的社會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2、通過學習凡卡寫信的內容以及他的神態、動作、聯想,來了解他的內心。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 理解凡卡寫的信的內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難。
2. 理解寫信過程中凡卡的聯想和文章結尾的含義。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10個生字,認識“蘸、戳、撇、醺”4個字。
2、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立柜、生銹、摩平、皮襖、揪著、稀粥、逮住、地址、郵筒、暖炕、圣誕節。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并解題。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凡卡”是故事中的人物。本文是以故事中人物名字來命題的。
2、介紹本文的作家。
本文的作者是契訶夫。他是俄國著名的作家。生于1860年,死于1904年。他出身于小商人家庭,1879年進莫斯科大學醫學科求學。做過店員也當過醫生。他生活在19世紀末期,正是沙皇統治俄國最黑暗的年代。社會動蕩不安。他的作品無情地揭露了沙皇統治下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和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
3、介紹《凡卡》的寫作背景。
《凡卡》寫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尼古拉三世時,無數破產了的農民被迫流入城市謀生,他們深受剝削之苦,連兒童也不能幸免。契訶夫家的小雜貨店里有兩個小學徒,就常受他父親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學徒生活,也同情小學徒的不幸命運,所以《凡卡》這篇小說寫得真實感人,也使我們從中看到舊俄時代窮苦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
二、出示要求,課內自學。
1、熟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及主要表達方式。
2、理清思路,找準寫信的段落,分清每段中信的內容與聯想;在找準寫信的段落的基礎上給課文分段。
3、借助課后思考題,逐段細讀,嘗試讀懂課文。 4、自學生字新詞。
三、檢查學生預習的情況。
1、理解詞語:
摩平:用手輕輕地按著并一下一下地移動弄平。 楦頭:制鞋制帽時所用的模型,多用木頭制成。 保佑:迷信的人稱神力的保護和扶助。 慈悲:慈善和憐憫。
打發:派(出去)。 別墅:在市郊或風景區建造的供休養用的園林住宅。
捉弄:對別人開玩笑或使別人為難。 禱告:教徒或迷信的人向天、神求助。
抽噎:抽吸鼻子,低聲哭泣的樣子。 盧布:俄國貨幣單位的名稱。
醉醺醺:形容喝醉了酒的樣子。
2、人物講解:
開火車讀課文
四、閱讀指導。
1、 聽教師范讀課文,邊聽邊想:課文寫了凡卡什么事?
(課文主要寫了凡卡給爺爺寫信的事。)
2、理清文章的脈絡。
以信為線索,課文講了哪幾部分內容?你能試著給課文分段嗎?
3、學生匯報分段情況。
(分為三部分:寫信前(1—2自然段);寫信中(3—15自然段);寫信后(6—21自然段) 第一段:圣誕節前夜,凡卡趁老板做禮拜的機會,偷偷地準備寫信。
第二段:凡卡寫信的內容及聯想。 第三段:凡卡寫信封,寄信和寄信后所做的夢。
追問:大家能說說分段的依據嗎?(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寫的。)
五、布置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最令你感動的地方多讀幾遍。
《凡卡》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清文章的脈絡,知道文章在敘述寫信的過程中,插敘了幾段回憶,并懂得回憶與當前生活的對比作用。
2、感受凡卡的悲慘生活,懂得舊沙俄社會的黑暗。
教學過程:
一、通讀全文,知道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1、回顧時代背景,引入課文
《凡卡》寫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尼古拉三世時,無數破產了的農民被迫流入城市謀生,他們深受剝削之苦,連兒童也不能幸免。契訶夫家的小雜貨店里有兩個小學徒,就常受他父親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學徒生活,也同情小學徒的不幸命運,于是,它創作了小說――《凡卡》。這篇小說寫得真實感人,也使我們從中看到舊俄時代窮苦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
2、檢查復習
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
(凡卡給爺爺寫信,敘述自己的悲慘遭遇,請示爺爺帶他回去。是按準備寫信——寫信——寫信后的順序寫的。)
二、 理清寫信的內容,感受凡卡生活的悲慘。
1、讀準備寫信部分。從這段話中,你能感受得出什么來?(害怕,傷心)
2、讀這封信的內容,文中是斷續出現的,你能找出來嗎?
把它合在一起讀一讀。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
默讀凡卡寫信的內容,想想凡卡在信中寫了什么?
(提示:可根據“他寫道”、“接著寫下去”、“他繼續寫道”、“凡卡接著寫道”把信的內容分層來理解。(第一層:凡卡思念爺爺;第二層:凡卡在鞋鋪受盡折磨;第三層:凡卡受不住了;第四層:凡卡再次哀求爺爺帶他回鄉下及他對村里人的問候。
三、感情朗讀,深化理解。
1、老師引讀,……凡卡向爺爺訴苦,請求爺爺帶他回村……請一位同學讀,從他的讀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凡卡孤苦無依,受盡折磨,凡卡迫切希望離開這里。)
理解凡卡的悲慘遭遇。
2、作者從以下幾個方面寫凡卡學徒生活的艱辛,我們來歸納一下:①挨打:被老板揪著頭發,拖到院子里,拿皮帶打;老板娘用魚嘴戳他的臉,就因為凡卡收拾魚“從尾巴上弄起”;②挨餓:吃的“簡直沒有”,③挨凍,而且睡不好。
從這些地方可以體會到凡卡學徒生活的艱辛,命運的悲慘,當時社會的黑暗。
3、朗讀指導。
一個九歲的孩子擔負這么重的勞動,遭受這么多的折磨,怎么忍受得了呢?該怎么讀呢?(悲傷,痛苦)
4、 理解凡卡想離開城市的迫切心情。
一個9歲的孩子,遭受這樣的虐待,他是多么想回到爺爺身邊啊!
他是怎樣乞求爺爺帶他回去的?你覺得哪些語句最會讓爺爺動情?找出來讀一讀。
(是啊,這么小的孩子,多么需要爺爺的保護啊!)
(多么乖巧的孩子,爺爺怎么舍得扔了他呢)
(他多么孤獨啊,多么需要爺爺的疼愛啊)
(是啊!爺爺怎么舍得讓他受這樣的苦啊)
每一句,都會深深地刺痛爺爺的心,我想,爺爺看到這封信,一定會不顧一切地接他回去的。
四、讀懂插敘,感受鄉下生活的自在,體會其對比作用。
1、理解插敘的內容。
凡卡,他如此向往回到爺爺身邊,他的鄉下生活是怎樣的呢?課文通過凡卡的回憶來寫的。
凡卡回憶了哪幾件事?
指讀守夜、砍圣誕樹。
2.自由讀,在書中尋找答案。
(第一次聯想到了爺爺守夜的情形和鄉村冬夜的景色。第二次聯想到與爺爺砍圣誕樹的情景。聯想到爺爺,突出了凡卡對爺爺的思念;聯想冬夜的景色,說明冬夜充滿了快活、歡樂的氣氛,這與凡卡的學徒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說明凡卡思念爺爺,思念家鄉的一切;聯想到爺爺砍圣誕樹可以看出爺爺在農村的生活很貧苦,但在凡卡的回憶里是那樣的美好、快樂、有趣,說明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孤單與凄涼。)
如果單獨描寫回憶的生活,你感覺凡卡的生活如何?為什么?
現在,與凡卡城里的生活對照來看,你又有怎樣的感覺?
于是,我們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回憶。(快活、歡樂)
一起讀一讀。
1、比較這兩種生活,你們愿意凡卡去過哪種生活,為什么?了解比較的特點與作用。
2、既然我們都愿意凡卡與爺爺在一起生活,那為什么凡卡唯一的親人要把他送到城里去受苦呢?
3、凡卡的命運注定是不幸的,那么結尾作者安排凡卡做個永不能實現的美夢就必然包含了深刻的意義在里邊,思考討論尋求答案。
五、閱讀結尾,想象凡卡的悲慘結局。
現在我們心里產生怎樣的愿望?
凡卡的心里同樣充滿了這樣的愿望。一起讀一讀凡卡寫完信后的表現。
這樣的愿望,能實現嗎?(除地址還有生活處境)
假如爺爺來了,會怎樣對凡卡說?
六、研討本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2.交流匯報。
(1)兩段回憶是本文的插敘。這兩段聯想對凡卡的學徒生活起了對比、反襯作用。
(2)文章細節描寫很突出。在文中找找細節描寫的句子,讀出自己的體會。
(凡卡傾訴自己怎樣挨打、挨餓、挨凍、怎樣受折磨、三頓飯吃什么都一一寫到了。在回憶爺爺守夜時,爺爺是什么樣的,怎樣守夜、兩條狗怎樣跟著,砍圣誕樹的山林、樅樹什么樣等細節描寫,使人讀了仿佛看見了當時的情景,這給人留下了鮮明的印象,深刻感人。)
六年級下《凡卡》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真“蘸、戳、撇、醺”4個字,能正確讀寫生詞,將名字讀流暢。 2、讀通讀熟課文,感知課文大意,理清文章脈絡。
3、啟發學生激qing朗讀凡卡寫信內容,初步感受凡卡的悲慘境遇。 【教學準備】 小黑板⑴ 生字組成新詞 ⑵ 文中不好讀的名字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1、每個人都有美好的童年,童年生活多姿多彩,在16課《“精采極了”和“糟糕透了”》中,我們了解到了德國作家巴德·舒爾柏格非常有教育意義的童年往事;在17課《童年的發現》中,我們又了解到了俄國作家費奧多羅夫在童年中的有趣發現,今天,老師要給大家介紹一位9歲的新朋友——凡卡,讓我們隨著課文一起去了解了解他的童年生活。
2、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讀通讀熟
1、自由讀文,要求把字音讀準確,句子讀通順,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認讀生字詞。
⑴ 讀詞
立柜 生繡 摩平 爹娘 羊皮襖 稀粥
暖炕 楦頭 照應 郵差 揪頭發 高筒氈靴
醉醺醺 蘸墨水 撇嘴 戳
師相機指導多音字:摩(ma)平 郵差(chai)
輕聲:照應(ying)
⑵ 把下列名字讀流暢。
阿里亞希涅 康司坦丁·瑪卡里奇 日發略維夫老爺
卡希坦卡 伊凡茹科夫 艾果爾 阿遼娜 菲吉卡
(自讀 — 開火車讀 — 齊讀)
三、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1、快速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九歲的凡卡·茹科夫被鄉下爺爺送到鞋匠那兒做學徒,受盡折磨,過著難以忍受的悲慘生活,因此,寫信再三哀求爺爺帶他離開,回到鄉下去)
2、譚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這件事呢?
(準備寫信──寫信── 寄信)
四、細讀課文,理解感悟
1、師引導生自讀自悟。 多么可憐的小凡卡啊!年僅九歲就飽受折磨,因此才會寫信苦苦哀求爺爺帶他回去,才會這樣想念爺爺,想念在鄉下與爺爺一起渡過的美好時光。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一找哪些相關段落是信的內容,哪些段落寫了凡卡美好的回憶。
2、認真填寫讀書卡,把找到的段落及主要內容寫下來。
項 目 相關段落 主 要 內 容
信
回憶
五、引導讀文,激發情感,初步感受
九歲的凡卡孤苦伶仃,在老板家受盡折磨,多么讓人可憐啊!多么值得人同情啊!難怪凡卡會寫信苦苦哀求爺爺帶他回家,讓我們一起讀讀凡卡寫的信,去更加深刻地了解,感受凡卡悲慘的學徒生涯。
板書:
22、凡 卡
準備寫信
寫 信〈 信的內容回 憶
寄 信
第二課時
一、引入新課
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相信同學們對凡卡,以及凡卡寫的這封信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誰能告訴老師,凡卡寫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呢?(指名答:希望爺爺把他帶回到村子里去)。凡卡為什么希望爺爺帶他回到村子里去呢?(指名簡要的答:在莫斯科的生活十分悲慘)
二、直奔重點,體會凡卡生活的悲慘和內心的痛苦
凡卡把他所受的種種苦難都在信中告訴了爺爺,你認為在這封信中什么地方最能集中反映凡卡生活的悲慘和內心的痛苦(8、10、15自然段)。
1、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的第八自然段重點學習體會。
⑴ 自由、小聲的朗讀,讀流利。
⑵ 再讀,同桌討論。
弄清凡卡在哪些方面受到了怎樣的虐待?
⑶ 集體交流、匯報凡卡所受到虐待。
從以下四個方面總結:a.遭毒打 b.被捉弄
c.吃不飽 d.睡不好
⑷ 練習有感情朗讀(師注重指導)
假如你就是凡卡,此時此刻正赤著雙腳,跪在冰冷的地止向爺爺訴說著自己的悲慘遭遇,求爺爺盡快帶自己離開這個火坑,你會用怎樣的語氣跟爺爺說。
學生自己練讀的基礎上,指名讀,再全班讀。
注意讀出凡卡生活的凄慘及絕望中的哀求、呼救。
進一步體會凡卡內心的痛苦和想離開的急切心情。
師小結:莫斯科的生活是悲慘的、痛苦的,凡卡如此急切的想回到鄉下農村去生活,那么農村的生活就是很快樂、很幸福的嗎?
三、學習插敘部分,領悟表達方法,深入體會感情
1、學生找出插敘部分。
引導找出其中的重點段落第4、13自然段。
小結出凡卡回憶的兩件事:
⑴ 爺爺守夜的情景。
⑵ 和爺爺一起砍圣誕樹。
從這兩件事中小結出:凡卡在鄉村的生活也是苦的。
可他為什么還這么急切的想回到農村去呢?可見城里的生活是更加的苦、更加的悲慘。
師小結寫作手法:回憶農村的生活和城里生活的對比。
更襯托出城里生活的悲慘。
(對比、襯托的寫作手法。)
總結:凡卡在城里的生活是那么悲慘,在農村的生活也不幸福,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揭示中心:這是當時沙皇的黑暗統治造成的,是不合理的社會制度造成的。
四、拓展訓練,激發情感
凡卡滿懷希望地把他那寶貴的信投進了信箱,這封信爺爺能收到嗎?
1、自由讀最后幾個自然段討論信能否收到。
師盡量鼓勵學生讀,想出不同的結局。
⑴ 不能收到:因沒寫清楚地址。
⑵ 能收到:因有許多意外發生,如醉熏熏的郵差把信丟在了鄉村的街道,正好被爺爺撿到,或被認識爺爺的人撿到等。
2、凡卡懷著甜蜜的希望熟睡了,他做著美好的夢,但夢總有醒的時候,請同學們想象一下,夢醒以后會是怎樣的情景。
3、讀了課文,想想凡卡,再想想自己,你有什么話想對凡卡說嗎?
〖作業〗
1、續寫《夢醒以后》。
2、讀后感《我和凡卡比童年》。 〖板書設計〗
遭毒打
被捉弄
城市生活(悲慘) 吃不飽
睡不好
凡卡
農村生活:挨餓、受凍
(苦)
六年級下《凡卡》教學設計 篇12
續寫《凡卡》
四川省成都市勝西小學六年級⑵班 李若舟
夢,突然被驚醒了。凡卡的眼前沒有暖炕,也沒有爺爺,代替它們的是冰冷的過道和兇神惡煞的老板娘。“快去搖搖籃!他一直在哭,你不知道嗎!還好意思睡覺,快去!”老板娘向凡卡吼道。原來,孩子幾小時之前就開始哭鬧,可是凡卡一直專注地寫信,連小孩在哭都沒有覺察。
凡卡不覺得委屈,因為他已經習慣了這樣的訓斥。他揉著朦朧的睡眼慢吞吞地走向搖籃,后面不斷傳來老板娘催促的聲音。凡卡走到搖籃邊看著老板娘的“寶貝”,心里很不平衡,不過,這時的凡卡卻非常樂觀。“只要爺爺一來把我接走,給泥鰍搖搖籃我都樂意……”他的腦海中接二連三地浮現出爺爺和他逗笑,泥鰍跟他玩耍的情景。就這樣搖著,不知不覺一個小時過去了,兩個小時過去了。小孩早已睡熟。這次凡卡仍舊沒有發覺,因為他還完全沉浸在幸福的幻想中。但畢竟幻想和現實還是有差異的。隨著伙計們的嘲笑聲,凡卡又被迫從幻想回到現實中來。“你看凡卡那傻樣就知道他又一夜沒睡覺。”凡卡環顧四周,已經天亮了。他就這樣搖了一晚上,想了一晚上,這時凡卡才想起要睡覺,可是已經來不及了。“凡卡,快去買菜,二十分鐘不會來看我怎么收拾你!”“凡卡,聽說老板買了一瓶好酒,快去給我們拿來!”“凡卡……”沙皇統治的新一天就這樣開始了。盡管凡卡已經累得上氣不接下氣,再加上他又那么弱不禁風,都快不行了。可是他只有面臨一個殘酷的選擇:要么接著干;要么挨打,吃不了東西。這兩樣凡卡都不想要,只是他必須要。所以他還是像往常一樣繼續干著……
這時,凡卡心里只有一個愿望:爺爺,快來吧!
續寫《凡卡》
重慶市南川區隆化鎮二校六年級⑶班 張卓越
泥鰍在炕邊走來走去,要著尾巴,爺爺正在念凡卡的信,念著念著……“哎喲!”凡卡大聲叫起來,他睜開了蒙朧的雙眼,看見老板和老板娘怒發沖冠的面孔,凡卡突然想起了昨天晚上老板交代的事還沒做呢,不由得驚恐起來。
凡卡被老板拖到露天壩的院子里,老板拿起馬鞭使勁的往凡卡身上抽,馬鞭也一次次地落在了凡卡身上。凡卡疼得哇哇直叫。
“我昨天交代的事你為什么不做。”老板怒吼著。
“我……我……在……”凡卡的哭聲淹沒了說話聲。
“我什么我呀,看我不打死你。”可能老板是把暴力當成娛樂,竟然越打越兇,越打越起勁。
由于老板打得太兇了,就連平時欺負凡卡的伙計們都忍不住看,還了連聲勸說“老板,別……打了。”老板才不管呢,繼續猛抽,終于暈了過去。過了許久,老板才住了手,他把凡卡扔在了過道里。
到了傍晚,凡卡才迷迷糊糊的醒了過來,凡卡感覺到全身酸痛。一會兒,老板的小崽子哭了起來,凡卡急忙跑過去搖那個搖籃,直到小崽子睡熟為止。
一個月過去了,兩個月過去了,爺爺仍舊沒有回信,凡卡就跑到郵局去問看有沒有回信,那些郵差們都搖了搖頭。凡卡渴望得到幸福,希望爺爺早點回信。半年過去了,村子里捎口信來,說凡卡的爺爺一直都很疲憊,加上日發略維夫叫凡卡的爺爺干這干那,最后終于累死了。凡卡聽到了這個消息,他傷心絕望了。
凡卡回到老板家里,悄悄地偷了一雙大皮鞋和一件大皮襖溜了出去。凡卡心里想:快跑快跑,別再讓老板逮住,抓回去就被命了。
于是凡卡飛快地跑,由于凡卡一點飯也沒吃,昏到在路上。等他醒來時已是第二天早上,凡卡醒來以后還是拼命的跑,終于,凡卡來到了爺爺的墳墓前,此時此刻凡卡只剩下一口氣了,他艱難地爬過去,摸著爺爺的墓碑,凡卡永遠地睡了過去……
凡卡的命運是悲慘的,但又是幸運的,因為他回到了村子,看見了爺爺,看見了死去的爺爺!
續寫《凡卡》
江蘇省徐州市第一小學六年級⑶班 韓仁杰
可憐的凡卡在寄出去那封不可能收到的信以后,滿懷希望的睡著了。這時老板沖了過來,左手拿著棒子,揪起凡卡的耳朵,邊打邊說:“誰叫你用我的墨水、鋼筆!找死!”老板掄起棒子狠狠地打了下去……
“小兔崽子,累死我了!”老板抱怨道。他叫了一個伙計揍凡卡。凡卡疼得“嗷嗷”叫,說出了他寫信的事……
那個打了凡卡的伙計拿了一個空信封,他準備戲弄凡卡,他對凡卡說:“凡卡,你爺爺來信了!”凡卡急忙丟下手中的活(給老板的小崽子搖搖籃),滿心歡喜地跑了過去。不巧,老板來了,正巧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哭,又沒看到凡卡,“火山爆發了”。那個騙凡卡的伙計一看老板來了,撒腿就跑。這時老板正好“風風火火”地沖過來,一把奪過凡卡的信——撕了個粉碎。凡卡哭著、喊著:“把信還給我,把信還給我……”老板一腳把凡卡踹開了,而凡卡呢,對著那撕碎的紙片哭了半天。漸漸的,他睡著了……爺爺來到了這里,把老板告上了法庭,法官抄了老板家,把財產都判給了凡卡,他們過上了幸福的日子……
猛的,凡卡感到背上一陣鉆心的痛,他醒來一看,原來是老板娘正在踢他:“懶蟲,起來干活了!快點!快點!”凡卡已經對生活沒有了興趣,唯一支持他的就是那一封信。
就這樣,凡卡始終沒有逃脫奴隸的時代……
續寫《凡卡》
重慶市大同實驗學校六年級⑵班 宋 山
在凡卡寄出信的第二天,郵遞員整理信件時,見凡卡寫的那封信地址不明,便隨手扔到了路邊。后來信被住在與凡卡同街的杰伊兄妹倆兒拾到。他們是一個著名作家、思想家的孩子,他們回家后好奇地把信拆開看。杰伊兄妹從小生活在幸福的家庭,他們看到凡卡被老板毒打,非常憤慨,決心幫助他。他倆正想著,突然聽見從對面一座房子里發出了一個小孩的呼救聲。是凡卡,他被老板打得渾身上下青一塊,紫一塊。
杰伊哥分析了一下,很肯定地說:“寫信的人就是他。信中寫到‘楦頭’,那老板一定是鞋匠,這附近的鞋匠就一個,那么……”“對!”妹妹認同了哥哥的推斷。接著,他倆開始商量著怎樣救凡卡……
一天后,凡卡正提著桶水從院里走過,忽然從空中落下一封信在凡卡面前,信封上寫著“朋友凡卡收”。凡卡拾起信,夾在皮襖里,繼續去干活。等到晚上,老板他們都出去后,他才打開信讀著。信是杰伊兄妹寫的,內容如下:
凡卡:
你好。你寫給爺爺的信被我們從街上拾到,并閱讀了,請原諒。不過我們并沒惡意,寫信來只是想幫助你……我們住在你旁邊的那座樓里,明天你就來吧,我們在門口接你。
杰伊卡頓、杰伊妮特”
第二天,凡卡到了杰伊兄妹家,兄妹倆把事情的前前后后都告訴了父親,他們的父親也非常同情凡卡,同時又為孩子的這種做法感到高興。
然后,杰伊兄妹一家人給凡卡找了個醫生,給他治病,給他換了件皮襖,還買了雙鞋給他。直到凡卡的傷養好了,就讓他回到村子去了。
后來,杰伊兄妹的父親把這件事寫成了一篇名為《凡卡》的文章,而凡卡回到村子后的情況還不知道,或許這將永遠是個迷。
六年級下《凡卡》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
通過理解課文,了解舊俄沙皇統治下窮苦孩子的悲慘生活,激發學生痛恨不合理的社會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標:
⑴ 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理解寫信過程中凡卡的聯想和文章結尾的含義。
⑵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知識目標:
⑴ 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⑵ 通過學習本文以寫信的方式用第一人稱敘事的寫作方法,從他的神態、動作、聯想,來了解他的內心。
【教學重點】理解凡卡寫的信的內容,了解沙俄時代窮人家的孩子遭受的苦難,從而認識當時社會的黑暗。
【教學難點】
1、理清文章脈絡。
2、理解寫信過程中凡卡的聯想和文章結尾的含義。
【教學準備】錄音、課件。
【教學設計】
一、直接了當,導入新課
課前我們預習了《凡卡》這一課,查了字典,對課后的預習題進行了思考,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這篇文章。
二、再讀課文,了解大意
請同學們用自己最喜歡的讀書方式再讀課文,并思考問題。
課件出示:
朗讀要求:
讀準字音;語句流暢;盡量做到有語氣。
思考:
這篇文章很長,主要寫的什么?
(凡卡在莫斯科一家鞋店里當學徒,圣誕節前夜給爺爺寫信。)
板書:
給爺爺寫信
三、抓住重點,精讀課文
1、課文按時間順序除了寫凡卡寫信的內容,還寫了什么?到課文中去找一找。
(寫信之前交待了在什么情況下寫信;寫信之后是怎樣將信發出去的。)
2、寫信的過程中僅僅寫了寫信的內容嗎?還寫了些什么內容?
板書:
回憶
3、課文中哪些內容是凡卡給爺爺寫的信?請同學們在課文中標畫出來,然后讀一讀。
(學生讀讀畫畫。)
指名讀凡卡給爺爺寫的信,其余同學思考:凡卡給爺爺寫信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板書:
訴苦、哀求接走
讀了凡卡給爺爺的信,你覺得下面 哪個詞最能表達出凡卡想回到爺爺身邊的心情?
課件出示:
詞義辨析:
希望──盼望 請求 ──哀求
(“哀求”一詞最能表達凡卡所受的苦,想回到爺爺身邊的迫切心情。)
4、凡卡向爺爺訴了哪些苦?從哪些方面訴的苦?請同學們到課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讀一讀,議一議。
⑴ 分四人小組邊讀邊議邊歸納。
(從吃、住、勞動、折磨、孤獨等方面訴的苦。)
⑵ 全班交流匯報。
(找出有關的句子來朗讀體會。)
讀出凡卡學徒生活中,不僅吃的數量少,而且質量差。睡的條件不好,只能睡在過道里,睡的時間很短。在勞動方面更是非常繁重的,要看孩子,要收拾魚,還要替伙計們去打酒。不僅勞動內容多,而且勞動時間長。凡卡不但要承受這么繁重的勞動,還得承受老板和伙計們的折磨。他們從精神上、肉體上折磨這個只有九歲的童工,學徒生活中沒有人關心他,照顧他,使他感到孤零零的。凡卡從吃、住、勞動、受的折磨、感到孤獨這些方面向爺爺訴了苦,所以哀求爺爺將他接走。
5、課文中哪些語句表達了凡卡哀求爺爺將他接走?畫出來讀一讀。
(讀第8、10、15自然段,出示課件上語句。)
指導朗讀:
讀出凡卡懇切希望爺爺接他回去的心情。
出示凡卡的人物投影或音樂。
6、向爺爺訴苦,哀求爺爺將他接走,是他給爺爺寫信的主要內容,除此之外還寫了什么?
(介紹了在莫斯科所見的情況,從介紹中我們了解到莫斯科是富人的天下,窮人的地獄。)
7、小結:
寫信就應該這樣寫,就是寫自己的生活。凡卡將自己的心里話、自己的美好心愿,連同自己所見的情況告訴了爺爺。
可不可以不用寫信的方式?那就得將信中的“我”第一人稱換成“凡卡”或“他”第三人稱了。對比一下哪種表達方式好?為什么?
(寫信使用的是第一人稱“我”,這種方式表達得親切、可信、真實。第三人稱的寫法遠不如這種寫信的方式效果好。)
把凡卡給爺爺寫的這封信讀一讀。讀出凡卡學徒生活的痛苦以及迫切希望爺爺接他回去的心情。
(有感情地讀書。)
8、凡卡在寫信過程中都回憶了什么?
⑴ 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出回憶部分,并用一定的符號標畫出來。
⑵ 組織學生分小組討論。
(找出相關的語句畫一畫,再讀一讀。)
課文中哪些句子表現出爺爺疼愛我?哪些內容反映出農村的生活是十分愉快的?哪些描寫突出了農村景物柔和明快這一特點?
指導讀書:
讀出和爺爺一起生活的愉快心情,在讀時體會凡卡的“苦”和“樂”。
想一想回憶部分作者運用了什么敘述方法?
(插敘。)
9、不寫回憶部分,只寫凡卡寫信行不行?課文中為什么要寫回憶部分?
(對比。)
什么和什么比?
(人和人,事和事,主要為了說明過去和現在,農村和城市,家庭和鞋店是截然不同的,突出了凡卡在鞋店學徒生活的痛苦命運和悲慘。)
寫信前做交待,交待了什么?
板書:
圣誕節前夜
而凡卡寫信時的環境是怎 樣的呢?從哪里可以看出環境是陰森暗淡的?
小結:
不僅人和人、事和事比,而且景和景進行了對比。
10、寫完信他做了些什么?說明了什么?
(從折信、裝信、寫地址、發信可以看出凡卡是很精心、很認真的,特別是發信時只戴上帽子,連破皮襖都沒披,穿著襯衫,就跑到街上去了,我們可以看出他發信的迫切心情。盼著爺爺收到這封寄予無限希望的信,將他接走。)
11、凡卡給爺爺發出的信爺爺能不能收到?為什么?
(寄信地址不詳,爺爺不能收到可憐的凡卡的信。)
倘若爺爺收到了凡卡寄出的信,他又能不能將凡卡接走呢?為什么?
(即使爺爺收到了凡卡寄出的信,也不能將他接走,因為在資本主義社會里,勞動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爺爺也是生活在社會最底層,也是靠給人家守夜糊口度日,照樣是受地主階級剝削,沒有能力滿足凡卡的哀求。這將暗示著凡卡還要繼續過著痛苦的學徒生活,命運照樣是悲慘的,凡卡的愿望只是一種夢想。)
12、文章最后以夢作為結尾,他在夢中夢見了什么?
(讀課文最后一段。)
這種結尾,暗示了凡卡愿望的破滅,更激起了我們對凡卡的深切同情和對黑暗社會現實的憤懣。
四、總結全文和寫作方法
本文通過寫信的方式,用對比的方法,訴說了學徒生活的痛苦和命運的悲慘,一個九歲的兒童也逃脫不了資本家的剝削和壓迫,這一事實更有力地揭露了沙皇統治和資本主義制度的黑暗與腐朽。
五、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你想對文中的主人公凡卡說些什么嗎?說一說寫一寫。
【板書設計】
凡卡
吃住
訴苦 勞動 連狗都不如
折磨
寫信 孤獨
對比
哀求 接走
生活 快樂幸福
回憶
景物 柔和明快
六年級下《凡卡》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目標】
1、繼續進行默讀訓練,提高默讀的速度與質量。在理解的基礎上訓練表情朗讀。
2、學會15個生字,理解“保佑”第8個詞語的意思,會用“指望、打攪”造句。
3、讀懂凡卡的信,了解沙俄制度下窮苦孩子生活的悲慘,激發學生對社會主義中國的愛。
【重點與難點】
1、重點:訓練快速默讀,提高默讀質量,領會課文中心,激發對新中國的熱愛。
2、難點:理清作者敘述、書信內容和鄉村生活插敘的三條線;正確理解凡卡鄉村生活回憶的反襯作用;體會結尾貌喜實悲的含蓄寫法。
【教學準備】布置學生預習生字記號,準備默讀訓練小黑板、燈片。
【教學時間】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預習生字詞并檢查,快速默讀訓練,初知課文大意。
2、統一分段,質疑問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我們9歲時擁有什么?今天我們看看沙皇俄國一個9歲的小男孩凡卡過的是什么生活。
二、簡介作者
見“背景知識”2。
三、初讀課文
1、生字詞自學。
2、快速默讀課文,讀前出示下列問題:
⑴ 凡卡叫什么名字?是怎樣一個人?
⑵ 凡卡的爺爺是干什么的?
⑶ 課文主要寫什么?凡卡的要求是什么?為什么提這個要求?
邊讀邊圈劃。讀后全班交流匯報。
⑶ 再次快速默讀,理清人物關系:
姓名 身分
阿里亞希涅 鞋店老板
阿遼娜 爺爺
艾果爾 鄉下的老爺
康司坦丁·瑪卡里奇 (凡卡)學徒
菲吉卡 鄉下窮人
伊凡·菇科夫 牧羊人
日發略維夫 鄉下窮人
個別學生在燈片上作業,全班校對。
注:伊凡是凡卡本名,茹科夫是姓,凡卡是愛稱。作者同情小伊凡,敘述時用愛稱,而凡卡在給爺爺寫信的署名上用“伊凡”。
四、訓練分段
1、出示提示:
按寫信前后分三段,將第二段分為四個部分。
2、質疑問難,梳理需全班討論的問題。例如:
⑴ 爺爺為什么把唯一的小孫孫凡卡送到城里來當學徒吃苦?
⑵ 凡卡寫信時為什么要反復回憶鄉下的事情?
⑶ 為什么第10、11自然段后面沒有引號?
⑷ 凡卡的信爺爺能收到嗎?會把凡卡接回家嗎?
五、鞏固作業
1、作業本上第1、2題。
2、朗讀課文,把回憶鄉下生活的自然段在△在段前標出。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進行默讀速度和質量訓練,學習一、二段。
2、進行表情朗讀訓練,讀好凡卡的信。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給帶點字選擇正確讀音:
不知不覺(jiào jué) 摩平(mā mó)
擦亮了似的(shì sì) 逮住(dǎi dài)
郵差(chā chà chāi) 差錯(chā chà chài)
2、辨字組詞:
炕( )楦( )跪( )襖( )
吭( )渲( )詭( )沃( )
二、教學定向
1、凡卡是爺爺唯一的親人,為什么把他送到城里做學徒?
2、凡卡到莫斯科才3個月,為什么那么迫切地懇求爺爺帶他回家?
3、像凡卡一樣把信讀好。
三、閱讀訓練
1、按書后第1題⑴、⑵,默讀5分鐘,同桌互議,全班討論交流:爺爺為什么要送凡卡去做學徒?哪些詞句中看出爺孫倆在鄉下生活過不下去了,爺爺是為了凡卡今后的生活才送他到莫斯科來的?為什么才三個月,凡卜就寫信乞求爺爺帶他回家?
2、第二次默讀:
集中讀第二段,讀后填表。
先獨立閱讀,用波浪線劃出有關語句,然后教師指導填“干什么活”,再由學生各自填其他。最后全班交流(可出示學生作業燈片,亦可出示標準答案),指導修改。
四、訓練朗讀
凡卡生活這樣悲慘,他寫信時是什么心情?哪些詞語可以證明?
(擔心、漢了口氣;揉揉眼睛、抽噎;傷心地、呆呆。)
假如你們就是凡卡,在那個鞋店做學徒,過著連狗也不如的生活,當你向自己唯一的親人寫信時該怎么說?
(各自將信連起來讀,自由練讀5分鐘,入境;教師示范讀第8、10、15自然段;學生學讀;個別優生讀第8自然段,學生再自由學讀,最后齊讀第8、15自然段。)
注意引導學生移情入境,發揮教師示范功能,抓好重點自然段,特別是幾句感嘆句、祈使句的朗讀訓練。
五、課堂作業
1、作業本上第5題⑴、⑵,第6題⑴。
2、指導選句:
指望 打攪
指望:可為盼望、期待;可為盼頭。
打攪:可指“擾亂”;亦可作受款待后的謙詞。
學生可分層作業:
a寫兩個句子;b每個詞按不同的意思各寫兩個句子。
3、抄寫第6自然段,準備聽寫。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沙俄制度下勞動人民生活的悲慘,激發愛新中國之情。
2、了解插敘的反襯作用,對比寫法和含蓄結尾對突出中心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看拼音寫詞語;聽寫第6自然段。
二、質疑問難
課文主要寫什么?現在還有哪些問題不懂需要全班研究討論?
三、閱讀研究
1、快速默讀3分鐘:
課文有哪幾自然段是寫凡卡對鄉村生活的回憶?分別回憶了什么?課文插入這些回憶有什么作用?
⑴ 第4~6自然段回憶什么?爺爺守夜滋味好嗎?明明是苦的,為什么凡卡回憶中鄉村的冬夜這么美妙?
(出示第6自然段燈片,配上音樂,訓練朗讀。)
⑵ 第13、14自然段回憶什么?爺爺冷得吭吭地咳,凡卜也凍僵了,他倆在冰天雪地中砍圣誕樹,老爺在干啥?為什么這樣的日子凡卡會認為是“多少快樂的日子呀”?
2、第11自然段寫莫斯科的事,這和凡卡的生活有什么關系?
(富人和窮人生活的對比。)
課文還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對比?
(慈祥的爺爺──兇狠的阿里亞希涅;清苦的農村──悲慘的城市;甜蜜的希望──凄慘的現實。)
自由讀找──四人議論──全班交流──課內作業:作業本第6題⑴、⑵。
3、學習第三段:
凡卡寄信是什么心情?從哪些詞句看出?爺爺能收到信嗎?為什么?
明明收不到信,為什么課文結尾要寫凡卡“甜蜜的希望”,美好的夢境?
假如爺爺收到凡卡的信,凡卡能過上好日子嗎?為什么?全班討論,朗讀第3段,做作業本第5題⑶,第6題⑶。
四、指導片斷
在下列三題中,任選一題寫作:
1、續寫《凡卡的信寄出以后》。
2、想象作文:
《凡卡來到我們中間》。
3、讀后感:
我和凡卡比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