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上冊《桂林山水》教學設計(通用12篇)

六年級語文上冊《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3-10-01

六年級語文上冊《桂林山水》教學設計(通用12篇)

六年級語文上冊《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篇1

  教學要求

  1.通過看圖、學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從而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教育,陶冶愛美情趣。

  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2.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教具準備

  掛圖、投影或電影、錄像;生字生詞卡片。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引導學生進入圖文描繪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同時播放課文朗讀錄音或教師進行范讀,對圖文進行整體感知,爾后讓學生談感受。

  (二)課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

  找出來讀一讀,導入  學習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們和作者一起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

  (三)觀賞漓江的水(學習第二自然段)。

  1.觀察圖畫或投影、錄像中的漓江水

  問:漓江的水與別處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點?

  (可用圖畫、錄像等手段,展示波濤洶涌的大海,以幫助學生理解“波瀾壯闊”;展示風光旖旎的西湖,以幫助學生理解“水平如鏡”。)

  2.歸納漓江水的特點自讀課文,畫出漓江水的三個特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的。

  (特點之一“靜”。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靜”。)

  (特點之二“清”。課文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點之三“綠”。課文用“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從色彩和品質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綠”和“純”。翡翠:綠色的硬玉,有光澤。無瑕:沒有斑點,非常純凈。)

  3.體會最后一句

  4.練習朗讀,讀出漓江水的靜、清、綠,讀出對漓江水的喜愛之情

  注意指導讀好“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

  (四)觀賞桂林的山(學習第三自然段)

  1.觀察圖畫或投影、錄像中桂林的山

  問:桂林的山與別處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顯著的特點?

  (可用圖畫、錄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幫助學生理解“峰巒雄偉”“紅葉似火”。)

  2.歸納桂林山的特點自讀課文,畫出體現桂林山特點的三個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這些特點的。

  (特點之一“奇”。課文從兩方面描寫。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連”。一般的山脈逐漸高上去,且連綿不斷,桂林的山卻是從平地崛起,互不相連。二是“奇峰羅列,形態萬千”。羅列:排列。形態萬千:各有各的樣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教師還可補充介紹,有的像背著娃娃的婦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雞,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蓮花,有的像捧書而立的書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羅漢……使學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態萬千,目不暇接。)

  (特點之二“秀”。課文打了兩個比方“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寫出“秀”的表現:郁郁蔥蔥,色彩明麗。屏障:起遮擋作用的東西,本課指桂林一帶的山。)

  (特點之三“險”。課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這一特點,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下來”的感覺,突出了桂林山的“險”。危峰兀立:即高峰聳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

  3.練習朗讀,讀出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

  (重點指導讀好“真奇氨“真秀氨“真險氨。)

  (五)我們觀賞了漓江的水,觀賞了桂林的山,總的有什么感覺?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學習第四自然段)

  1.看圖或投影,啟發學生把山、水聯系起來讀感受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畫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2)理解“畫卷”“連綿不斷的畫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畫卷”繪畫長卷,一般要卷起來收藏。“連綿不斷”,接連不斷。“連綿不斷的畫卷”,即很長很長的畫卷。從桂林到陽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綠水,美不勝收,說桂林山水是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十分貼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道出了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是一種美的享受,充滿情趣,與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應。)

  3.練習朗讀第四自然段讀出蕩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六)朗讀全文

  (七)作業 

  1.朗讀課文 2.識記生字

  第二課時 (一)指名讀課文

  (二)自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然后討論

  1.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內容和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關系?

  (第一段總的說人們贊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們對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閱讀下文。后三段講作者蕩舟漓江看到的景色。第二、三兩段分別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讀者對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則將桂林的山和水聯系起來,使我們讀了在頭腦中形成連綿不斷的活動畫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確是天下第一。)

  2.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想象“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是怎樣一種景象,體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感覺,然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三)識記生字,練習書寫

  漓:注意右半部的寫法。

  瀾:前鼻音。右邊“門”里面是“柬”。

  瑕:可與“假”進行比較。注意右上是“尺”。

  翡:上下結構,下邊是兩個“習”,整個字要寫緊湊。巒:前鼻音,與“瀾”比較讀音。與“戀”比較字形。筏:上下結構,右下不要丟撇。

  (四)指導背誦

  1.在了解句與句關系的基礎上,一個自然段一個自然段地練習背誦。

  2.在了解自然段之間的關系及自然段與全文之間的關系的基礎上,練習背誦全文。

  (五)完成“思考·練習3”抄寫句子,注意分號的用法

  要求:以標點為標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個字詞寫一字詞;格式要正確,字跡要工整;想想分號的用法(長句子中有三個并列的分句,每個分句中已經用了逗號,并列的分句之間要用分號。這樣,要以把一個個意思分得很清楚。)

  (六)全班背誦課文

  (七)作業 

  1.背誦課文

  2.抄寫字詞

六年級語文上冊《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篇2

  教學要求

  1.通過看圖、學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從而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教育,陶冶愛美情趣。

  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2.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教具準備

  掛圖、投影或電影、錄像;生字生詞卡片。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引導學生進入圖文描繪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同時播放課文朗讀錄音或教師進行范讀,對圖文進行整體感知,爾后讓學生談感受。

  (二)課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

  找出來讀一讀,導入  學習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們和作者一起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

  (三)觀賞漓江的水(學習第二自然段)。

  1.觀察圖畫或投影、錄像中的漓江水

  問:漓江的水與別處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點?

  (可用圖畫、錄像等手段,展示波濤洶涌的大海,以幫助學生理解“波瀾壯闊”;展示風光旖旎的西湖,以幫助學生理解“水平如鏡”。)

  2.歸納漓江水的特點自讀課文,畫出漓江水的三個特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的。

  (特點之一“靜”。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靜”。)

  (特點之二“清”。課文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點之三“綠”。課文用“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從色彩和品質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綠”和“純”。翡翠:綠色的硬玉,有光澤。無瑕:沒有斑點,非常純凈。)

  3.體會最后一句

  4.練習朗讀,讀出漓江水的靜、清、綠,讀出對漓江水的喜愛之情

  注意指導讀好“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

  (四)觀賞桂林的山(學習第三自然段)

  1.觀察圖畫或投影、錄像中桂林的山

  問:桂林的山與別處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顯著的特點?

  (可用圖畫、錄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幫助學生理解“峰巒雄偉”“紅葉似火”。)

  2.歸納桂林山的特點自讀課文,畫出體現桂林山特點的三個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這些特點的。

  (特點之一“奇”。課文從兩方面描寫。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連”。一般的山脈逐漸高上去,且連綿不斷,桂林的山卻是從平地崛起,互不相連。二是“奇峰羅列,形態萬千”。羅列:排列。形態萬千:各有各的樣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教師還可補充介紹,有的像背著娃娃的婦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雞,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蓮花,有的像捧書而立的書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羅漢……使學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態萬千,目不暇接。)

  (特點之二“秀”。課文打了兩個比方“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寫出“秀”的表現:郁郁蔥蔥,色彩明麗。屏障:起遮擋作用的東西,本課指桂林一帶的山。)

  (特點之三“險”。課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這一特點,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下來”的感覺,突出了桂林山的“險”。危峰兀立:即高峰聳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

  3.練習朗讀,讀出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

  (重點指導讀好“真奇氨“真秀氨“真險氨。)

  (五)我們觀賞了漓江的水,觀賞了桂林的山,總的有什么感覺?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學習第四自然段)

  1.看圖或投影,啟發學生把山、水聯系起來讀感受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畫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2)理解“畫卷”“連綿不斷的畫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畫卷”繪畫長卷,一般要卷起來收藏。“連綿不斷”,接連不斷。“連綿不斷的畫卷”,即很長很長的畫卷。從桂林到陽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綠水,美不勝收,說桂林山水是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十分貼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道出了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是一種美的享受,充滿情趣,與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應。)

  3.練習朗讀第四自然段讀出蕩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六)朗讀全文

  (七)作業 

  1.朗讀課文 2.識記生字

  第二課時

  (一)指名讀課文

  (二)自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然后討論

  1.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內容和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關系?

  (第一段總的說人們贊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們對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閱讀下文。后三段講作者蕩舟漓江看到的景色。第二、三兩段分別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讀者對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則將桂林的山和水聯系起來,使我們讀了在頭腦中形成連綿不斷的活動畫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確是天下第一。)

  2.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想象“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是怎樣一種景象,體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感覺,然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三)識記生字,練習書寫

  漓:注意右半部的寫法。

  瀾:前鼻音。右邊“門”里面是“柬”。

  瑕:可與“假”進行比較。注意右上是“尺”。

  翡:上下結構,下邊是兩個“習”,整個字要寫緊湊。巒:前鼻音,與“瀾”比較讀音。與“戀”比較字形。筏:上下結構,右下不要丟撇。

  (四)指導背誦

  1.在了解句與句關系的基礎上,一個自然段一個自然段地練習背誦。

  2.在了解自然段之間的關系及自然段與全文之間的關系的基礎上,練習背誦全文。

  (五)完成“思考·練習3”抄寫句子,注意分號的用法

  要求:以標點為標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個字詞寫一字詞;格式要正確,字跡要工整;想想分號的用法(長句子中有三個并列的分句,每個分句中已經用了逗號,并列的分句之間要用分號。這樣,要以把一個個意思分得很清楚。)

  (六)全班背誦課文

  (七)作業 

  1.背誦課文

  2.抄寫字詞

六年級語文上冊《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篇3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理解重點句子.

  2.通過看圖和理解課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受到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愛美的情趣。

  3.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觀察力和理解、表達能力。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歸納中心思想

  二、教學重點、難點

  1 重點: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2.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三、課時安排 兩課時。

  四、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圖文對照,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練習給課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一.整體感知

  觀察圖畫,說一說進入圖文描繪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中,你的感受?課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你最喜歡哪一部分內容?為什么?

  二.檢查預習、質疑問難

  1.指讀課文、正音、解詞

  波瀾壯闊:指大海波浪翻滾,景象壯觀。

  翡翠:綠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澤。

  拔地而起:從地面上突起。

  屏障:像屏風那樣遮擋著的東西。

  危峰兀立:危,高;兀立,直立。高高的山峰聳立著。

  怪石嶙峋: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的樣子。

  (2)通過預習,說一說你最喜歡課文的哪一部分內容?為什么?

  (3)小組交流預習后的初步感受。

  (4)學生質疑問難。

  2.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導入語:(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結晶,它以其高大堅固、氣魄雄偉成為世界上的一個偉大奇跡,成為外國人到中國不能不去的旅游區。在我們祖國的南方也有一個外國旅游者不能不去的地方,它就是以山水清秀聞名的桂林。這節課我們就學習《桂林山水》。(板書課題)

  (2)出示彩圖,同時播放課文朗讀錄音進行范讀,對圖文進行整體感知,引導學生進入圖文描繪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而后讓學生感受。

  3.出示圖、結合課后題進行提問。

  (1)先整體觀察,再部分觀察。分部觀察時先看水,后看山,最后把山、水和游人結合起來進行觀察。

  (2)在分別看水和山時注意它的特點,邊看邊想象,用欣賞的方法看。

  (3)說說觀察內容時要說出從哪兒看出來的?(桂林山水清秀玲瓏,優美動人。漓江的水平靜、清澈;桂林的山奇峰羅列,形態萬千,有象山、老人山、駱駝山等,山圍繞著水,水倒映著山,山水交融在一起;江面上幾只小船青山、綠水、紅花、小舟匯成一幅錦繡山河的美景。)

  (4)學生試說圖意。

  ①請學生說說漓江的水。

  (深綠色的漓江水,從眼前伸向遠方,平靜、清澈。近處漁人的竹筏和小船,兩只貨船平穩地行駛。對岸幾條木船靜靜地停靠著。遠處有一只大船牽引著小木船正緩緩地開來。每座山在水中的倒影都平直清晰,山形、山色、山林都一一再現于水中。)

  ②請學生說說桂林的山。

  (近處的三座山,左邊的像駱駝,右邊像大象,中間的像老人;遠處的山拔地而起,奇峰羅列,形態萬千。這些山大小高低不一,顏色各異,色彩明麗,有的危峰兀立,有的怪石嶙峋,有的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③請學生說說山水交融的情景。

  4.圖文對照,理解課文,討論分段。

  (1)指名朗讀課文。

  (2)分小組討論,課文中哪些內容與課文中的插圖配合、分別介紹了桂林山水的什么特點?你讀懂了什么?

  (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介紹了漓江的水靜、清、綠和桂林山的奇、秀、險的特點。)

  (3)另外幾節主要寫什么?

  (課文的第1自然段講作者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的原因。課文的第4自然段講桂林的山水美,猶如一幅完整而美麗的畫卷。)

  (4)討論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講作者觀賞桂林山水的原因。

  第二段(第2自然段)講桂林的水。

  第三段(第3自然段)講桂林的山。

  第四段(第4自然段)講桂林的山水美。

  (5)按分好的段落指名朗讀課文。

  5.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練習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的

  聯系課文內容,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語。理解漓江水的特點和桂林山的特點。

  學習“總—分—總”的敘述方法,分點把特點突出來;培養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學習新課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說說你最喜歡本文中的哪一部分內容?為什么?

  2.學習課文第一段。

  (1)課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作者又為什么要蕩舟漓江來觀賞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第一的意思。“甲天下”是“天下第一”這句話的意思是桂林山水的美天下第一。交待了作者蕩舟漓江的原因,表達了作者向往桂林山水的迫切心情,起到了統領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2)講解“觀賞”與“欣賞”的異同。

  (“觀賞”中的“賞”,就是“欣賞”的意思,“觀”就是“看”的意思,我們常說“欣賞夜景”“欣賞交響樂”這說明“欣賞”可以是看,也可以是“只聽不看”。而“觀賞”卻非看不可。)

  (3)指導朗讀,要讀出贊美的感情和心情迫切的語氣。

  (4)試背這一段,指名背誦。

  3.學習第二段

  (1)觀察圖畫或投影、錄像中的漓江的水。輕聲讀課文問:作者用什么和漓江的水作比較?比較的目的是什么?

  (大海的水波瀾壯闊,是動的。西湖的水平如鏡,是靜的,而漓江的水動而不覺具動。通過比較更突出漓江水有奇特的美。)

  (2)朗讀第二段,了解每句話的意思。(分小組討論)

  (第一句講漓江的水與其他地方的水不同,強調漓江的美有獨特的地方;第二句講漓江水的特點是靜、清、綠;第三句講蕩舟漓江的感覺。)

  (3)指名讀課文,畫出排比句,讀排比句,說說漓江的特點。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漓江的水的特點是“靜”、“清”、“綠”。)

  (4)學習這個排比句的寫法。

  (先寫出特點,而后通過“得”后邊的文字,把這個特點以補充說明。凡是補充說明的都用“得”字相連。注意用“的”字相連每一分句中已有逗號,因此分句之間用分號。)

  (5)引讀排比句,老師讀每一分句的前半句學生讀后半句。

  (6)指導朗讀

  ①“真靜啊”一句,輕輕地拉長聲音,給人以靜的感覺。

  ②“真清啊”一句,讀輕聲,但比上旬的聲音稍高些,略帶驚奇之感,好像讓人看到了“江底的沙石”。

  ③“真綠啊”一句,聲音響亮些,飽滿些,給人以充滿生機的感覺。

  (7)學生仿讀后齊讀。

  (8)啟發想象漓江水“靜、清、綠”是怎樣的一種意境。

  ①假如我們蕩舟漓江,能聽到“嘩嘩”或者“叮咚”的流水聲嗎?能看到漓江水在流動嗎?

  ②假如我們往江底看,可以看見什么?

  ③抬起頭,向遠處看,漓江的水多綠啊!書上打了個什么比方?這個比方用什么比什么?

  4.學習第三段。

  課文二、三段的敘述方法相似,第三段可以學生自學為主。

  (1)分小組討論、自學第三段,結合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解決以下問題。

  ①輕聲自由讀課文,畫出描寫山的特點的詞句。

  ②再讀課文,想一想這一段與第二段在寫法上有什么相似之處?

  (先用名山作比,然后用一排比句寫出桂林山的特點。)

  ③觀察圖畫或投影、錄像中桂林的山。問:桂林的山與別處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顯著的特點?

  a“奇”。課文從兩個方面描寫。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連”。一般的山脈逐漸高上去,且連綿不斷,桂林的山卻是從平地崛起,互不相連。二是“奇峰羅列、形態萬千”羅列,排列。“形態萬千”各有各的樣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教師還可以補充介紹,有的像背著娃娃的婦女,有像好斗的公雞,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蓮花,有的像捧書而立的書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羅漢……使學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態萬千,目不暇接

  b“秀”。課文打了兩個比方“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寫出秀”的表現:郁郁蔥蔥,色彩明麗。“屏障”起遮擋作用的東西,本課指桂林一帶的山。

  c“險”課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這一特點,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下來”的感覺,突出了桂林山的“險”。“危峰兀立”,即高峰聳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

  朗讀一首描寫桂林山的詩,加深學生對桂林山的特點的認識。

  (桂林陽朔一水通,快輪看盡千萬峰,

  有山如象鼻,有山似飛龍。

  有山如軍艦,有山似芙蓉。

  有山如臥佛,有山似書童。

  有山如萬馬奔馳,有山似牛女相逢。

  有山如五女相逢,有山似耕作的老農。

  有山如將軍升帳,有山似左右侍從。)

  ⑤,動手畫一畫桂林的山都是什么樣子?可自由發揮想象,比一比看誰畫的最好,找幾名同學到黑板演示。

  ⑥畫出這一段中的排比句,讀一讀。

  ⑦引讀排比句,老師讀每一分句的前部分,學生讀后一部分。

  ⑧指導朗讀

  練習朗讀,讀出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重點指導讀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險啊”。)

  (⑨啟發想象桂林山“奇”“秀”“險”是怎樣的一種意境?

  a.桂林的山“奇”在哪里,當游客看到那些奇峰羅列、形態萬千的景象,會有怎樣的感受?他們又會發出怎樣的贊嘆?

  b.“翠綠的屏障”“新生的竹筍”是什么樣的?為什么用它來比喻桂林的山?

  c.桂林的山“險”表現在哪里?“好像一小心就會栽倒下來”這是人感覺到的,這里指的是山栽倒下來還是人栽倒下來?

  5.學習第四段

  (1)剛才同學們仿佛游了漓江的水,又觀賞了桂林的山,你們對桂林的山水一定還有總的感受。現在,讓我們先看看第四段,這一段寫作者游覽后總的感受,文字雖少,內容卻很豐富,寫得很美。請大家自己閱讀欣賞、說說這一段為什么寫得好。

  (2)學生自學,教師點撥,認識寫得好的原因。

  ①桂林的山和水有什么樣聯系?

  (水的周圍都是山,山的影子都倒映在水中,即山水交融,水困山而增色,山因水而添秀)

  ②山水交融,已經很美了,不僅如此,在這山水之間還有空中的云霧迷茫,山間的綠樹、紅花、江水的竹筏小舟的點綴,使這幅畫顯得更美了。在這美麗的景色中行船,會有什么感覺?為什么?

  (因為桂林山水的景色太美了,就像一大幅美麗的畫卷,因此小船在碧綠的江面上行駛,人就仿佛置身于畫卷中游覽、觀賞。形象地表達了作者蕩舟漓江的深刻感受。

  “畫卷”繪畫長卷,一般要卷起來收藏。“連綿不斷的畫卷”即很長很長的畫卷。從桂林到陽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綠水,美不勝收,說桂林山水是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十分貼切。)

  (3)學生個別朗讀,全體有感情地朗讀,讀出蕩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6.朗讀全文。

  (三)總結擴展

  1.根據板書,要求學生簡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2.總結全文。

  這篇課文是看圖學文,畫面與課文內容基本一致。寫出了桂林山和漓江水的特點,作者贊美桂林山水的秀麗,強烈的熱愛祖國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貫穿全文,作者生動而細膩地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特點,使我們有身臨其境之感。

  3.圍繞重點學會表達。

  (1)課文描寫了什么?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課文描寫了桂林山水奇特的景色,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2)課文是怎樣一步一步描寫桂林山水的?參照板書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課文先總后分再總結的方法來描繪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是總起,然后分別介紹桂林的水和山,最后綜合桂林山水相依,互為輝映的奇異景色。)

  (3)結尾的詩句與課文第一、二兩段的哪些句子有聯系?在全文結構上起什么作用?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與課文第一段中“我們乘著木船蕩舟漓江,來觀賞桂林的山水”與課文第二段中“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后移”這兩個句子緊密聯系,可以說,結尾的詩句是這兩個句子的延續與總結,使全文的結構顯得十分緊湊完整。)

  (4)課文為什么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這是因為作者有敏銳的觀察力,抓住了桂林山水與眾不同的特點,用比喻、聯想、想象把桂林山水的秀麗景色展現在我們眼前,所以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

  4.綜合訓練、發展技能。

  (1)桂林的山水,只是祖國美麗的河山的一小部分,對此,你有什么感想?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排比句及分號的用法。

  (4)以一個小導游的身份,結合課文內容,指圖具體介紹桂林的山水。

  六、布置作業

  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漓江的水的特點是(   )、(   )、(   )。

  桂林的山的特點是(   )、(   )、(   )。

  2.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這句話用了(   )的修辭方法。

  把(   )比作了(   )。

  七、板書設計

六年級語文上冊《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篇4

  【教學要求】

  1、通過看圖和學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學習抓住事物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危峰兀立”、“形態萬千”、“波瀾壯闊”、“連綿不斷”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了解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點。

  2、學習表現桂林山水特點的方法。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二、聽課文錄音,了解課文大意,初步體會桂林山水的美麗意境

  三、檢查生字新詞預習情況,正音正字并解釋新詞

  四、自讀課文

  五、討論

  1、作者按什么順序寫桂林山水?

  2、課文可分幾段?各段大意是什么?

  六、學習第一段

  1、齊讀。

  2、比較“觀賞”與“觀看”的不同,說說課文用“觀賞”而不用“觀看”的原因。

  3、“桂林山水甲天下”這句話是什么意思?開頭引用這句話有什么作用?

  4、小結:

  這一段寫作者一行游覽桂林山水的原因。

  七、學習第二段

  1、指名朗讀。

  2、概括段意。

  3、作者蕩舟漓江,為什么不先寫漓江的水,而要先寫大海和西湖?

  4、默讀第二句,用著重號標出概括漓江水特點的詞,指出句式上的特點。

  5、討論:

  這一句是怎樣具體形象地表現漓江水的特點的?

  6、第三句為什么要寫蕩舟漓江的感受?

  7、齊讀。

  第二課時

  一、學習第三段

  1、指名朗讀。

  2、默讀:

  邊讀邊用著重號標出概括桂林山水特點的詞,用波浪線畫出比喻句。

  3、討論:

  這一句是怎樣表現桂林山的特點的?(重點理解“拔地而起”、“形態萬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詞語及幾個比喻的含義。)

  4、第二、第三段在寫法上有哪些相似之處?

  5、課文為什么先寫漓江的水,再寫桂林的山?

  6、齊讀。

  7、小結:

  這一段分別從山形、山色、山勢三方面來表現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

  二、學習第四段

  1、指名朗讀。

  2、解釋“畫卷”的意思,進而從桂林到陽朔水路距離之長、風景之美來理解“連綿不斷的畫卷”這一比喻的意思。

  3、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這兩句詩結尾有什么作用?

  三、總結全文

  1、指名口頭描述桂林山水這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聯系課文、對照圖畫、發揮想象、突出特點)。

  2、概括中心思想。

  3、了解寫作特點:

  ⑴ 先總提,再分述,最后綜合的結構。

  ⑵ 抓住景物特點加以具體描寫的方法。

  【板書設計】

  桂林山水

  靜:感覺不到在流動

  漓江水  清:看見江底的沙石

  綠:仿佛無瑕的翡翠

  甲天下

  奇:拔地而起 形態萬千

  桂林山  秀:色彩明麗 倒映水中

  險:危峰兀 怪石嶙峋

六年級語文上冊《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篇5

  教學要求

  1.通過看圖、學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從而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教育,陶冶愛美情趣。

  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2.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教具準備

  掛圖、投影或電影、錄像;生字生詞卡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引導學生進入圖文描繪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同時播放課文朗讀錄音或教師進行范讀,對圖文進行整體感知,爾后讓學生談感受。

  (二)課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

  找出來讀一讀,導入學習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們和作者一起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 1/3 1 2 3 下一頁 尾頁

  (三)觀賞漓江的水(學習第二自然段)。

  1.觀察圖畫或投影、錄像中的漓江水

  問:漓江的水與別處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點?

  (可用圖畫、錄像等手段,展示波濤洶涌的大海,以幫助學生理解“波瀾壯闊”;展示風光旖旎的西湖,以幫助學生理解“水平如鏡”。)

  2.歸納漓江水的特點自讀課文,畫出漓江水的三個特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的。

  (特點之一“靜”。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靜”。)

  (特點之二“清”。課文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點之三“綠”。課文用“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從色彩和品質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綠”和“純”。翡翠:綠色的硬玉,有光澤。無瑕:沒有斑點,非常純凈。)

  3.體會最后一句

  4.練習朗讀,讀出漓江水的靜、清、綠,讀出對漓江水的喜愛之情

  注意指導讀好“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

  (四)觀賞桂林的山(學習第三自然段)

  1.觀察圖畫或投影、錄像中桂林的山 2/3

六年級語文上冊《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篇6

  設計理念:

  創造自主學習的課堂空間,帶學生走進自主探究的境界,在自主參與學習的過程中自學自悟,自得其樂;以讀代講,通過領悟桂林山水的特點,陶冶愛美情趣,激發愛國之情;學習作者細致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

  設計特色:

  發揮個性,自主學習;圖文結合,多向導讀。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全文。

  3、通過看圖、學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4、通過品味詞句,反復誦讀積累語言,了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從中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是如何運用語言文字寫出桂林山水的特點的。

  教學流程:

  一、從課題切入,圖片激趣:(5分鐘)

  談話導入:孩子們,老師聽說你們個個見多識廣,知道我國的許多風景名勝,誰愿意來給大家介紹介紹有關桂林的情況呢?(板書:桂林)誰能告訴大家你的資料是從哪兒得來的?(看來從網上獲取資料是一種不錯的學習方法)(板書:山水)桂林的山水非常美,我們一同去觀賞觀賞吧。(播放桂林山水配樂圖)

  二、以讀代講,理解課文內容。(17分鐘)

  師:作家陳淼不僅身臨其境去觀賞了美麗的桂林山水,還把它用優美的文字記錄了下來,大家想讀讀嗎?下面就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熟讀課文:可以輕聲讀、大聲讀、同桌齊讀、快速默讀、站著讀……

  1、學習第二自然段。(7分鐘)

  (1)抽生朗讀課文。說說為什么喜歡這一段?(教師板書:靜、清、綠)

  (2)問:我們怎樣才能把這一自然段讀好呢?(1、重讀有些詞語:如“波瀾壯闊、水平如鏡、靜、清、綠……”2、漓江水的三個特點要讀出喜愛和贊美的語氣。)師配樂范讀課文。

  (3)自由讀,抽讀。

  (4)理解課文內容。

  師:作者為什么要寫大海和西湖?(采用對比,突出了漓江水獨特的美)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還可以看見什么呢?作者在寫漓江水的特點時還運用了排比句式。誰能仿照作者的寫法說一個排比句?

  (5)男生齊讀這一自然段。

  2、學習最后一自然段。(3分鐘)

  (1)抽生讀課文,說說讀了后的感受。

  (2)抽生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然后齊讀本段。

  3、學習第三自然段。(5分鐘)

  (1)抽生讀課文。說說為什么喜歡這段?(教師板書:奇、秀、險)

  (2)指導朗讀,分組讀。

  (3)桂林山的特點作者運用了三個分句寫得非常的生動具體,你覺得每個分句里哪個詞語最能概括它的特點?(形態萬千、色彩明麗、危峰兀立)

  (4)引讀本段。

  4、學習第一自然段。(2分鐘)

  (1)抽生讀課文,問:你知道了些什么?(教師板書:甲天下)

  (2)齊讀本段。

  三、欣賞我國其他地方的風景名勝配樂圖片,然后結合實際說說我們北川的風景名勝,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5分鐘)

  四、分組交流討論,學習寫作方法(5分鐘)

  屏顯

  1、作者游覽桂林山水的觀察點在哪兒?

  2、是按什么順序觀察的?

  3、主要是抓住景物的什么特點觀察的?(觀察點:船上;順序:由近到遠;景物特點:外形)

  五、拓展延伸。(8分鐘)

  師:桂林的山水實在太迷人了,下面就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贊美贊美它吧(可以畫畫桂林山水;可以美讀課文;可以寫寫學文后的感想;可以寫詩歌抒發自己的感情……)

  板書設計:

  水:靜清綠

  6、桂林山水 甲天下

  山:奇秀險

六年級語文上冊《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篇7

  一、激趣導入

  1、師:今天老師將帶著大家乘著木船蕩漾于漓江上,來觀賞桂林的山水。

  板書課題:齊讀。

  2、先讓我們一起來領略一下桂林山水的神韻:

  (媒體出示)欣賞桂林山水的圖片。

  此時,你最想說些什么呢?

  (板書:甲天下)理解“甲天下”。

  3、能把這句話讀出“天下第一的”的味道來?

  生讀,后齊讀。

  二、初讀感知

  1、請生大聲朗讀全文:

  要求:

  ⑴ 注意生字詞,把課文讀通讀順。

  ⑵ 找一找,作者在游賞完桂林的山水后,發出了怎樣的感嘆。請你把這句句子找出來。

  2、交流句子: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板書)

  說說對此句的理解。

  3、師小結過渡:

  人坐在小船上游玩,就感覺在畫中一樣,那感覺真是太美了。接下來,就請大家隨著老師用你們美的心靈,美的眼睛去感覺桂林山水美的神韻。先來感受漓江的美。

  三、感受漓江的美

  1、師配樂朗讀第二小節:

  要求學生邊聽邊體會漓江水的特點。

  2、師:聽出來了嗎,漓江的水有什么特點?

  3、交流,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相關句子。

  (抓靜、清、綠)

  4、指導朗讀:

  讀出“靜、清、綠”的感覺來。

  (練讀、指名讀、齊讀)

  5、遷移句式,完成填空:

  ⑴ 萬里長城真長啊,長得(    )。

  ⑵ 尚湖的水真(    ),(    )。

  6、有感情地朗讀:

  師:讓我們隨著音樂,再來感受一下漓江的美。

  四、領略桂林的山

  過渡:感受完漓江的美,再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桂林的山。

  1、明確學習要求:

  小組學習第三小節,說說桂林的山有什么特點,可用小組內喜歡的方式讀,如可以讀讀畫畫,可以邊讀邊想象桂林山的樣子,也可開展朗讀比賽等。

  2、交流:(媒體出示該段內容)

  抓(奇、秀、險)用相關圖片幫助理解。

  3、在感情地朗讀:

  桂林的山的確有它吸引人的獨特魅力,師引讀第一句。誰能把它的這種魅力感染給大家。

  推薦讀,齊讀。

  五、小結升華

  1、師引讀4小節。后接著引讀:怪不得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2、問:這幅畫是誰畫的?

  3、小結:

  大自然用它那絕妙的彩筆為我們描繪了這么美妙的一幅畫卷,有多少人被桂林山水的美深深感染,寫下了許多優美的詩篇。

  4、出示賀敬之的《桂林山水歌》

  老師和同學一起隨著音樂朗讀這首詩。

  六、布置作業

  1、你出可以試著吟一首詩或寫幾句話,表達自己對桂林山水的喜愛之情。

  2、搜集桂林山水的圖片,辦成小報,張貼在班級的黑板報上。

  【教后感】

  讓“美”在課堂上大放異彩。

  《桂林山水》已成為了經久不衰的精典文章,其一原因是在于它的文質兼美。教學此文時,我努力為學生營造成出美的意境。

  一、結構美

  這篇文章的教學結構我是這樣安排的,上課一開始,就欣賞桂林山水的圖片。然后就請學生交流此時,你最想說些什么呢?接著整體感知,抓文章最后一小節的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再由這句話,去感受漓江水的神韻,領略桂林山的風姿。最后在賀敬之的《桂林山水歌》中,讓學生對桂林山水的喜愛之情得以升華。

  二、音樂美

  教學此文時,在朗讀的設計上我出很下功夫,力求讓學生在讀中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最得意的一手是配樂朗讀。有教師的配樂朗讀,要求學生邊聽邊體會漓江水的特點。又有學生的配樂朗讀,讓學生在讀中進一步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最后,老師和同學一起隨著音樂朗讀賀敬之的《桂林山水歌》,讓美融入學生的心靈。

  三、板書美

  此文的教學板書,我采用了對聯的形式,讓學生在直觀上感受到美。

六年級語文上冊《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篇8

  第一課時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廣西什么地方的風景最美?

  生:廣西桂林的山水最美。

  師:有多少小朋友到過桂林?(數生舉手)你們覺得桂林的山水怎樣?

  生:桂林的山水很美。

  師:沒去過桂林的小朋友想去嗎?一定想去的。李老師也沒去過桂林,也很想去。今天李老師和小朋友從課本上到桂林游覽一下,好嗎?(板書課題)現在請小朋友翻開書,聽老師讀讀課文,看看桂林山水怎樣美。(范讀課文)這篇課文你們喜歡嗎?

  生:(齊答)喜歡。

  師:好。請你們認真地讀一讀。老師有兩個要求:第一,要弄清每一小節課文寫的是什么;第二,用一句話概括每個小節課文內容。(生自學課文)

  師:學完了嗎?誰能說說各小節的內容?

  生:第一小節課文寫桂林的水。

  師:是寫桂林的水嗎?

  生:是寫乘著船觀賞桂林的山水。

  師:(板書:山和水)第二節呢?

  生:寫桂林的水。

  師:(板書:水)第三節呢?

  生:寫桂林的山。

  師:(板書:山)第四節呢?

  生:寫桂林的山和水。

  師:(板書:山和水)

  我們先來弄清課文寫的順序,課文先總的寫桂林的山和水,然后分別寫桂林的水怎樣,山怎樣,最后又總的寫桂林的山水怎樣。全文順序是先總后分再總。誰能用一句話把課文內容概括出來?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理出文章寫作的順序,使學生對課文有整體的了解。〕

  師:(板書:甲天下)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的“甲”是什么意思?

  生:最好的。

  生:是第一的。

  師: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是說桂林的山水是最好的,最美的,是第一的。它像美麗的圖畫。你們看(示放大圖),桂林的山水多美!誰說說?

  生:桂林山青水秀。

  生:桂林的山有各式各樣的,有的像老人、有的像駱駝,有的像大象。桂林的水很清,可以看見河底。

  師:你們觀察得很仔細。你們想想,剛才大家這樣認真地看,可以用個什么詞來說?

  〔用圖顯示情境,從情境中引出新詞,讓學生從情境中理解詞義。〕

  生:欣賞桂林山水。

  師:對的。還可以用什么詞?

  生:觀看。

  師:觀看桂林山水可以,但是玩賞的意思沒說進去。

  生:觀賞。

  師:對。大家跟我說,欣賞桂林山水,觀賞桂林山水。(生跟說)用“欣賞”的句子,一般都可以換上“觀賞”。比如可以說欣賞水平如鏡的西湖,也可以說觀賞水平如鏡的西湖。

  但是有時候,可以用“欣賞”的句子卻不能用“觀賞”代替。比如說我欣賞音樂,不能說我觀賞音樂。為什么?

  生:因為觀賞是看,欣賞可以是看,也可以是聽。

  師:對。因為音樂是聽的,觀賞的“觀”包含了看的意思。

  〔引導學生找出近義詞進行比較,既積累了詞匯,又加深了對詞的理解。〕

  現在我們來觀賞一下漓江的水。先看圖,再讀讀書。看看漓江水怎樣美,主要的特點是什么?大家讀書的時候,要學會把主要的意思抓住。這一節課文有哪些詞語把桂林的水的特點寫了出來?找出這些詞,畫上這樣的符號“。。。。”。

  (生自學。教師巡視。)

  〔破從頭講起的程式,暫時擱下頭一句不講,抓主要內容講,突出了重點。〕

  〔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重視自學能力的培養。〕

  師:看好了嗎?找好的請舉手。請你說。

  生:靜。

  師:你找到了桂林的水的一個特點“靜”,還有呢?

  師:清、綠。

  師:(板書靜、清、綠)

  漓江的水靜、清、綠。請小朋友用幾個詞把這三個字連接起來,把寫漓江水特點的幾個字組成一個句子。

  生:漓江的水又靜又清又綠。

  師:對不對?還可以怎么說?

  生:對的。還可以這么說,漓江的水不但靜,而且又清又綠。

  〔找出重點詞,并用關聯詞組成一句話,概括課文內容,既進行了閱讀能力、概括能力的訓練,又進行了字、詞、句基本訓練,理解靜、清、綠三個詞在句子中是并列關系。〕

  師:剛才同學們用一些詞,把幾個詞連起來成為一句話,這句話就是這小節的內容。如果我們告訴人家:漓江的水又靜又清又綠,能讓人感到漓江水很美嗎?假如我們把靜、清、綠三個字重疊起來,怎么說?漓江的水棗

  生:漓江的水靜靜的。

  生:漓江的水清清的。

  生:漓江的水綠綠的。

  師:把靜、清、綠幾個字重疊起來,語氣加重,就使人覺得漓江的水很靜、很清、很綠。

  我們看到漓江的水這么美,感嘆起來,該怎么說?

  生:漓江的水真靜啊!

  生:漓江的水真清啊!

  生:漓江的水真綠啊!

  〔將形容詞重疊,變陳述句為感嘆句,從詞和句的變化中,讓學生體會詞句的感情色彩。〕

  師:這三句,大家說得很有感情。現在請你們念課文中的這句話。

  生:(念第二小節第二句話)

  師: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念輕聲,拖長聲音,然后把聲音壓平。(示范)

  生:(再念)

  師:好多了。第二句漓江的水真清,看得見底,要念出清得見底的意思來。“清”字先向上揚一點,再輕輕拖一下。(師范念)

  生:(齊念第二句)

  師:綠,是很美,念時要念出美的意思來。

  生:(齊念第三句)

  師:很好。用感嘆句,把我們對漓江的愛表達出來了。書上就用感嘆句來寫的。光感嘆能把漓江水怎么靜、怎么清、怎么綠告訴人嗎?

  生:不能。

  師:漓江水靜到什么程度,清到什么程度,綠到什么程度,要補充說明。你們看書,我念上半句,你們念下半句。(略)

  〔用引讀方式,便于學生理解補充說明部分的內容。〕

  師:書上說漓江的水靜得讓你不知它在流動,漓江的水清得連沙石都看得見,這是一個怎樣的情景呢?現在我們就來一次遐想旅行,我們從南寧坐上火車,九個小時后就到桂林了。

  江邊有只小船在等我們。我們坐上這只小船蕩舟漓江,觀賞著漓江的水。現在你們瞇著眼,看著漓江的水,想想它怎么靜、怎么綠。(師哼《讓我們蕩起雙槳》的曲子)你們感覺到怎樣?

  〔運用遐想旅游、哼樂曲的方式,創設情境,并引導學生進入情境體味文中意境。〕

  生:我好像聽到漓江的水嘩嘩響。

  生:我覺得漓江的水很清。

  生:我覺得只聽到劃槳的聲音。

  生:漓江的水真清,一座座山的倒影都映在水中。

  師:漓江的水不光靜,不光清,還很綠。你們看這句:綠得像無瑕的翡翠,“翡”字上面是什么字,下面是什么字?

  生:上面是“非”字,下面是“羽”字。

  師:翡翠是什么?

  生:是玉石。

  師:預習得好。是玉石。這種玉石是很綠的。玉石上面如果有一個斑,那叫什么?

  生:瑕。

  師:漓江的水像一塊玉石,無斑斑點點的叫什么?

  生:無瑕的翡翠。

  師:像無瑕的翡翠,漓江的水就這么美。現在請女同學念,大家體會這種感情。

  生:(念課文)。

  師:現在李老師另念幾句寫漓江水的句子,意思和書上的一樣,只是說法不同。你們比比看有什么不同,哪種說法好。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漓江的水也很清,連江底的沙石也可以看見。

  這里的江水又綠,綠得像無瑕的翡翠。

  這樣寫美不美?為什么?

  生:書上用排比句的寫法,還用了感嘆句。

  師:書上用了排比句,什么是排比句?書上把寫漓江水美的意思的內容,排成一串句子,這些句子的結構是差不多的。這樣可以加強語勢,給我們很深的印象,這就是排比句。運用排比句的寫法,就把這種又靜又清的氣勢寫出來了。誰能把這種氣勢念出來?

  生:(齊念)

  〔教師有意改變排比句式,讓學生從具體語句的對比中,體會排比句的修辭作用。〕

  師:這節寫漓江的水,寫到這兒,李老師有個問題,這段是寫漓江的水的,那么從第二節開始就寫“我們蕩著小船……”可以嗎?為什么要寫“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

  生:寫大海和西湖,可以襯托出漓江水又靜又清又綠。

  師:是這樣。這樣才使我們知道桂林的水甲天下。現在請大家念這句話。

  生:(念)

  師:“波瀾壯闊”就是大海里的波濤很大,一個接一個,氣勢很大,“水平如鏡”的“如”是什么意思?

  生:像的意思。

  師:你學得很好。水靜靜的,很平,就像一面鏡子。這些句子是襯托的,怎么念?

  生:(念第二小節)

  師:這節寫什么?

  生:寫桂林的水靜、清、綠。

  師:這節寫桂林的水的特點。寫桂林水甲天下。

  〔以設疑方式,回顧前文,引導學生弄明白,開頭一句話,在本節課文中起襯托作用。〕

  師:現在請一個同學讀一、二兩小節課文。

  生:(念課文)

  師:今天我們學了排比句,我請你們做個小作業 ;(示小黑板:我愛大海、西湖和漓江的水)這是一個句子,大家把它說成個排比句。可以先說個簡單的,比如“我愛大海”……

  生:我愛波瀾壯闊的大海,我也愛西湖和漓江。

  師:你只說了兩只。不行,要說三句。

  生:我愛波瀾壯闊的大海,我愛水平如鏡的西湖,我愛又靜又清又綠的漓江水。

  師:小朋友學得很好。這節就學到這里。下課。

  〔設計把句子改成排比句的作業 ,鞏固所學知識,并通過擴句,讓學生體會:把事物描繪得具體、形象,句子才有豐富的蘊含。〕

  第二課時

  師:上一節課,我們觀賞了桂林的水,這一節課,我們再游桂林的山。桂林的山怎樣美呢?讓我們讀課文第三小節。請大家讀兩遍。第一遍讀懂,有不懂的做上“?”記號。第二遍要抓住重點。把表示桂林山的特點的詞語畫下來,記上這樣的符號“。。。”,大家在下面學,請一個同學到上面來畫。(出示抄好第三小節課文的小黑板,一個學生上講臺邊讀邊畫出不懂的詞語。)

  師:她有這些不懂的問題,你們有什么不懂的問題?可以提出來?

  生:危峰兀立是什么意思?

  生:拔地而起、香山這兩個詞我不懂。

  師:香山是一座山的名字,在北京。香山上的紅葉很多,很有名。紅葉就是楓樹葉。

  師:(把學生畫出的詞念一遍)這些問題我們一起來解決。

  我來南寧的時候,看到南寧也有山。南寧的山是連綿起伏的(畫連綿不斷的山),桂林的山好像是從地里拔出來高高挺立著(畫一挺立的山),可以用個什么詞來說?

  生:(齊)拔地而起。

  師:(出示詞卡)桂林的山是一座一座分開不連在一塊的(邊說邊畫老人山、駱駝山、象鼻山),叫什么?

  生:各不相連。

  〔教師繪畫再現情境,用生動的語言描述情境,讓學生從具體形象的情境中,獲得鮮明的詞的形象,進而理解抽象的詞。〕

  師:(指圖)你們看,這些山的形狀像什么?

  生:像老人,像駱駝,像大象。

  師:(指老人山)你看這老人像在干什么?

  生:老人望著遠方。

  生:老人在思考。

  生:老人在沉思。

  師:我們再看駱駝像在那干什么?

  生:像伏在地上。

  生:好像在沙漠里蹲著。

  師:我看到這駱駝,就會產生一個聯想,想到它跪著等人,等我們干什么?

  生:等我們騎上去。

  師:對。你們再看這只象在干什么?

  生:在飲水。

  師:對。桂林的山的形狀有的像老人,有的像駱駝,有的像大象,變化很多,句子中用哪個詞來形容?

  生:形態萬千。

  師:(示詞卡)“萬千”什么意思?

  生:就是說樣子很多。

  師:就是說變化多。

  桂林的山拔地而起,形態萬千,書上用一個什么詞來概括桂林的山?

  生:奇。

  師:(板書:奇)怎么奇呀?就是剛才說的那些。桂林的山奇是一個特點。這里的“奇”字當什么講?是不是奇怪?

  生:不是奇怪。是說樣子很多。

  生:很少見的。

  師:對了。桂林的山的樣子,在別的地方很少見到。這里的山就是奇特。這奇特的山峰叫什么峰?

  生:叫奇峰。

  師:這樣的奇峰一座座的排列著叫什么?

  生:叫奇峰羅列。

  師:“羅”是什么意思?

  生:散開的。

  師:對。“羅”是散開,“列”是排列。這些山峰散開地排列著,就叫奇峰羅列。

  大家把這句念一下。(生齊念)

  師:桂林的山這么奇特,我們要告訴沒去過的人,怎么說呢?(用兩種不同的語氣念讓學生比較哪種好后,用手勢指導學生朗讀)

  師:在桂林,還有很高很陡的山(畫又高又陡的山),這山又高又陡,很險,叫什么山?

  生:危山。

  師:這個“危”在這里怎么說?

  生:危險。

  師:你們昨天查了字典。字典上有三個注釋(出示小黑板:①不安全;②損害;③高的陡的。)危山兀立中的“危”用哪個注釋對?

  生:用第三個。

  〔指導學生根據語境,分析字在詞中的作用,從字典中選擇恰當的義項,這是提高學生使用工具書能力的好方法。〕

  師:對。又高又陡的山峰就是危峰。又高又陡的山聳立著叫什么?

  生:危峰兀立。

  師:在桂林,我們不僅可以看到一座座各不相連的山,還可以看到重重疊疊的怪石山(畫怪石重疊的山),書上用一個什么詞來說山石重重疊疊?

  生:怪石嶙峋。

  師:(出示詞卡)嶙峋本來的意思是山石重重疊疊。石頭、山石重重疊疊就叫怪石嶙峋。從危峰兀立、怪石嶙峋這兩個詞中,可以看出桂林的山還有什么特點?

  生:桂林的山真險啊!

  師:怎樣念才體現出桂林山勢險?

  生:(念課文)

  師:這句寫桂林的山險。這個“險”是危險嗎?

  生:是說山陡。

  師:山陡,不易通過。

  〔奇峰羅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詞語抽象概括,學生難于理解。教師運用了描述、畫圖的方法,讓學生在具體的形象中認識這些詞所表示的事物,然后啟發學生從課文中找出表達這些事物的詞,在此基礎上,對個別詞素進行分析,化難為易,順應了學生接受知識、理解詞語的思路發展過程,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就深刻了。〕

  剛才我們把不懂的詞語學會了,同時也了解到桂林山的奇和險。桂林的山除了奇和險之外,還很秀。秀是什么意思?

  生:是美的意思。

  師:“秀”可以組成哪些詞表示美?

  生:秀麗、秀美。

  師:秀就是指美。你們看(指放大圖中的山),這山像綠色的屏障,“屏障”就是屏風。一折一折的(做手勢助說)打開可遮住后面的東西。這山像屏風一樣擋住后面的景物。現在請一個同學指著圖說說桂林的山怎樣秀,哪些像屏風,哪些像竹筍,色彩怎樣明麗,怎樣倒映水中。

  生:(上講臺指圖中的山)這山像綠色的屏障,這山像新生的竹筍。

  師:色彩明麗就是顏色鮮明,好看。這座山哪塊地方色彩明麗?

  生:(指一座山的中部)

  師:色彩明麗就是很美。色彩明麗這個詞中,哪個字說美?

  生:明麗。

  師:麗才是美。“明”呢?

  生:鮮艷。

  生:明快。

  師:對了。明快,色彩明快、美麗。

  我們念念這個句子。(師生同念課文)

  師:學習第二節課文時,我們知道了在寫漓江水之前的幾句話是襯托的話,寫桂林的山之前的這幾句也是襯托的話。這里有個“峰巒雄偉”怎么講?

  〔“寫在漓江水前的幾句話是襯托的話,寫桂林的山之前的幾句話,也是襯托的話。”教師簡短的提示起畫龍點睛的作用,啟發學生認識兩節課文結構相似,避免重復的講解。〕

  生:峰巒就是山峰一個接一個連綿不斷。

  師:對。“山巒”在這里是指大的山峰一個接一個,氣勢很雄偉。

  這一節我們學完了,讓我們讀一遍(生讀)。

  師:這節課文,寫桂林的山奇、險、秀,寫出了山的特點。說明桂林的山(生:甲天下)。

  現在我們看課文最后一小節還寫了什么景物。誰來念一下課文?

  生:(念課文)

  師:最后一節課文,還寫了哪些景物?

  生:寫了綠樹紅花,竹筏小舟。

  師:還有---

  生:還有迷蒙的云霧。

  師:(念課文)就這么簡單幾筆從空中云霧迷蒙,寫到山間綠樹紅花,再寫到江畔竹筏小舟。這樣幾筆簡單的描寫,就把桂林點綴得更加美了。就像一幅美麗的畫卷。是不是這么(用手勢畫個方塊)一張畫?

  生:不是。

  師:畫卷是長長的卷起的畫。可以展開,展開(用手勢演示展開狀),再展開,叫什么?

  生:連綿不斷。

  師:對。下面還有一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生;舟在碧藍的江中行走。

  師:什么叫舟?

  生:小船叫舟。

  師:這是第一句,第二句是什么意思?

  生:有只小船在清清的河中走著。船上的人在美麗的江中游覽,好像在美麗的畫中游覽一樣。

  師:我們坐上小船在碧波上游蕩,看到兩岸美麗的景色,我們就像在美麗的畫中游覽一樣。這是一種怎樣的情景呢?讓我們作一次遐想旅游,做一篇想象性作文。現在不做,到作文課時再做。

  這課學完了。這課開始就寫了棗(生接)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寫桂林的水棗甲天下;桂林的山甲天下,最后寫桂林的山水像連綿的畫卷。現在請四個同學讀課文,每人讀一小節。

  〔開頭講文章的層次,講完課文回過頭來再理一遍,加深學生對文章結構層次的理解。〕

  生:(讀課文)

  師:假如我們現在到了桂林,登上拔地而起的奇峰。看到這兒山青水秀,我們想說一句什么話?

  生:這兒的山水真美啊!

  生:人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果真是這樣。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師:這時你們只想到桂林的山水嗎?我們的祖國很大,像桂林這樣的山水各地都有。我們的看到桂林山水,就會想到祖國的山山水水。“山水”又可以怎么說?

  〔從對桂林的山水的愛,引導到對祖國山水的愛,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得到升華。〕

  生:山河。

  生:河山。

  生:江山。

  師:這些詞可以和哪些形容詞搭配來表示祖國山河的美?

  生:山河秀麗。

  生:大好河山。

  生:江山多嬌、錦繡河山。

  師:誰能從中選一個詞組,說一句話表示祖國山河的美?

  生:祖國的河山多壯美!

  ……

  師:改成感嘆句會嗎?

  生:祖國的河山多壯麗啊!

  師:再加重語氣,改成反問句,會嗎?

  生:祖國的河山這么美,我能不愛嗎?

  ……

  〔利用形象,激發想象。給“山水”一詞找近義詞,再組成各種形式的詞組,而后讓學生造陳述句、感嘆句、反問句,培養學生組合詞語和變換句式的能力。〕

  師:學習了桂林山水,我們知道祖國山河秀麗,更加深了我們對偉大祖國的熱愛。

  下面請大家做兩個作業 :

  一、找出課文中寫山寫水的詞,歸好類抄寫。

  二、檢查你們自學生字的情況,請你們填這幾個詞。(出示小黑板)

  漓江 波

  (抽一生上講臺填寫,填寫完講評)

  下課。 

六年級語文上冊《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會8個生字,能正確讀下列詞語:

  漓江 無瑕 翡翠 峰巒雄偉 屏障 竹筏 波瀾壯闊 水平如鏡 連綿不斷

  2.情感目標: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美的情感。

  3.技能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領悟作者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排比的寫作手法。

  [教學重點]

  課文的二三自然段分別具體講述了桂林水的特點和山的特點,理解用對比突出水美山美的寫作手法。

  [教學難點]

  對課文最后一段內容的理解和作者感情的體會。

  [教具設計]

  DVD光盤

  [設計特色]

  在讀中整體感知課文,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學流程]

  一、巧用視頻,開課激趣:

  1、播放萬里長城、頤和園圖片,創設情境激起學生對美景的向往,從而引入課題。

  教師邊展示桂林地區圖邊解說: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別之處呢?就讓我們乘上竹筏小舟,一起駛入那美麗的山水畫卷當中吧。

  2、(播放桂林山水視頻)讓學生觀看桂林山水視頻,讓學生用一句話說出畫面的內容?(生自由發言3-4個)

  二、自主學習,整體感知課文

  1、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可以用我們以前學過的幾種學習課文內容的方法中選擇你喜歡的,也可以自己創造新方法。一會兒以小組為單位匯報學習成果。

  2、小組學習(播放3分鐘輕柔舒緩的音樂)

  三、選用視頻,品讀課文,感悟山水之美

  (一)巧用視頻,誦讀水之清碧

  1.先讓學生感情朗讀匯報的課文,再談談自己的感受

  2.其他同學談感受。(此時適時播放桂林的水視頻讓學生進一步感悟漓江水的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播放漓江水特點的句子,指導學生朗讀。(學生朗讀時,讓學生參與評價)

  (1)學生朗讀,師生評議,教師進行示范。

  出示: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2)老師指導學生齊讀。

  (3)指導學生誦讀。教師提示:表現三種情感,第一種水靜是欣慰;第二種水清是驚喜;第三種水綠是贊嘆。

  4.指導對比寫法的運用,突出漓江水別具一格的美

  (播放圖片:1、波瀾壯闊的大海,2、水平如鏡的西湖,碧綠的漓江水)

  漓江的水有漓江自己的美。漓江的水靜、清和綠。

  總結板書:說西湖說大海,不是說漓江比它們都好,是各種景物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美,漓江的三個特點,第一個靜。(教師板書“靜”)第二個什么?(教師板書“清”)第三個什么?在課文表達綠的時候,還用了個什么詞?(引導板書“碧”)

  (二)精選圖片,品讀山之秀奇

  1.學生匯報讀書方法,讀讀匯報的課文。(師出示桂林山的畫面,學生逐個朗讀。)

  2.學生談感受。

  3.指導朗讀課文。(出示課文內容,生讀課文)

  課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重點指導:(1)讀桂林的山的奇要表現出一種內心的驚嘆。

  (2)指導“啊”的音變規律。

  小結:同學們,由此可見,作者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功夫多深啊!如果我們把這些詞語能在今后的寫作中活學活用,同樣的,就能提高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

  4.對比寫法,突出桂林山獨具特色的美。

  泰山、香山與桂林的山進行比較,得出:桂林的山是奇、秀、險。

  本環節總結:通過剛才的學習匯報,老師覺得你們真聰明,第一,能運用學過的學習方法學習課文,舉一反三的能力強。第二,發言積極,朗讀有感情。老師為你們的進步由衷感到高興!希望你們繼續努力。

  (三)感悟山水組合美

  1.學生匯報課文的最后一段

  學生讀課文。(播放山水相依視頻)

  讓學生談感受。(通過視頻播放讓學生感悟山水相依,誰也離不開誰。)

  理解課文最后一句。

  (齊讀)“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談山水相依的桂林給我們的感受。

  (播放視頻)坐在船上,行駛在漓江里,桂林山水那獨具特色的美,真是令人流連忘返。

  2.指導朗讀,邊朗讀邊談感受。

  四、宣傳策劃,創意展示。

  1.贊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作者用了這樣一篇文字優美的文章來贊美了桂林,老師用了一首詩來贊美她,你們想用什么方式來贊美桂林呢?那請大家開動腦筋,可以采用多種形式,如:廣告語、對聯、詩、歌曲等等,來贊一贊這如詩如畫的桂林山水吧!

  2.先小組討論,再全班匯報。

  (師作詩)慕名觀賞蕩輕舟,靜水清流碧悠悠。奇峰競秀拔地險,山水相依畫中游。

  3.讓學生欣賞賀敬之的《桂林山水歌》(播放視頻)

  五、課堂總結

  學生談收獲:通過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呢?

  師:同學們,說的真好!在這節課中,同學們用到的學習方法是:(生齊答:有感情地朗讀、找特點談感受)好了,這一課還有什么問題嗎?

  六、作業設計

  1.請把自己對桂林山水的贊美寫下來。

  2.搜集有關桂林山水的景點圖片,辦一期桂林山水圖片展。

  總結語:同學們,桂林既有令人陶醉的自然風光,也有夢幻般神奇的境界。它是我國著名的風景游覽勝地,它不愧是我國自然風光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是我們國家的驕傲。希望同學們有機會,親自到桂林山水中細細游覽。

  板書設計

  桂林山水

  漓江 靜 清 綠 舟行碧波上

  甲天下

  桂林山 奇 秀 險 人在畫中游

  原因 特點 感受

六年級語文上冊《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生字新詞。

  2.在讀中理解課文是怎樣把桂林山水的特點寫清楚的,同時了解比喻、排比、夸張、對比等修辭手法的用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設計特色:

  品讀審美,讀寫結合。

  教學過程:

  一、匯報資料、交流感受。

  1.師引導學生說出課前查找的有關桂林的資料。

  生1:桂林在廣西東北部,漓江西岸,湘桂鐵路經此,為我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生2:桂林以風景秀麗著稱,獨秀峰,象鼻山,七星巖等為著名,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譽。

  生3:……

  2.師相機鼓勵引入下一環節:同學們對桂林的了解還真不少,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對桂林的了解將會更深。板書課題。

  二、自讀課文,發現特點。

  1.讓學生自由地朗讀課文,問:看看通過閱讀你能發現什么?

  (學生自由地讀文章并在書上寫好旁注)

  2.師:誰想來說說你讀懂了什么?(學生匯報)

  3.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進行朗讀。

  三、學習桂林山水的特點。

  (一)學習桂林“水”的特點。

  1.師:請同學們找到寫桂林“水”的段落進行朗讀。

  2.指導學生提問題:

  a。桂林的“水”有什么特點?

  b。作者是怎樣寫桂林的“水”的?

  3.學生先獨立思考,后小組討論。

  4.各小組派代表匯報,師相機板書。

  靜

  桂林“水” 清

  綠

  5.指導學生 朗讀寫桂林水的有關語句。

  (二)學習桂林“山”的特點。

  1.師:請同學們找到寫桂林“山”的段落進行朗讀。

  2.指導學生提問題:

  a。桂林的“山”有什么特點?

  b。作者是怎樣寫桂林的“山”的?

  3.學生先獨立思考,后小組討論。

  4.各小組派代表匯報,師相機板書。

  奇

  秀

  桂林的“山”

  險

  5.指導學生 朗讀寫桂林山的有關語句。

  (三)指導學生朗讀描寫桂林山水特點的段落。

  四、嘗試背誦,體驗美。

  1.學生 再讀2、3自然段。

  2.學生 試背2、3自然段(背不出來的學生可看書)

  五、讀寫有機結合,創造美。

  1.選自己喜歡的一句話或一段話進行仿寫。

  2。根據本文的寫法寫寫自己家鄉的風景。

六年級語文上冊《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篇11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桂林山水》是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一單元中的第1課。課文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贊美了祖國的錦繡河山.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的感情。

  課文按先課文按照"總—分—總"的順序分為4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者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自然段分別寫了桂林的山、水的特點,先寫漓江的水靜、清、綠的特點,接著寫桂林的山奇、秀、險的特點。第4自然段寫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所獲得的總的印象。全文重點突出,條理清楚,是本單元重點訓練用段意歸并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好例子。語言優美流暢,描述生動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方法,是學生學習習作的典范。

  2.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領會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4)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15個詞語的意思。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課文2、3自然段,學會運用段落大意歸并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難點:學習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方法寫一處景物。

  二、說教法

  1.直觀教學法:教學2、3自然段時,運用多媒體、板畫創設情境,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理解重點詞句。

  2.舉一反三法:第2、3自然段結構相似,教學要求相同,運用舉一反三法,通過反復訓練,有利于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3.朗讀體會法:通過抑揚頓挫、聲情并茂的朗讀,幫助學生體會語言的優美,感受作者對桂林山水的贊美之情,同時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語感訓練。

  三、說學法

  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讓學生運用“讀、找、品、誦”的方法學習課文。

  四、說教學程序

  (一)創設意境,導入新課

  出示桂林山水的圖片,讓學生猜猜這是哪呢?上課一開始,教師用各種美麗的圖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用充滿激情的邀請學生一起游覽桂林,把學生引入課文,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二)檢查預習

  1.開火車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交流課前搜集到的有關桂林山水的材料。

  3.了解課文的結構,提出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三)自主選擇,學習自已喜歡的部分

  課文的二、三自然段分別介紹了桂林的山和水的特點,學生選擇自已喜歡的部分,小組合作學習,并在課件上顯示各種學習方法,供學生自己選擇,然后全班交流,說說自己是用什么方法學的,還有什么不清楚的。

  (四)質疑問難,

  (五)布置作業

  1.抄寫本課的生字詞

  2.背誦本課,摘抄自已喜歡的詞名

  3.學習作者的方法,描寫你熟悉的一處景物。

  五、說板書設計

  桂林山水

  總 — 水:靜 清 綠

  分 — 山:奇 秀 險

  總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六年級語文上冊《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認知與能力:

  ⑴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了解桂林山水的各自的特點;會理解比喻句并能說出運用比喻句的好處,培養學生積累語言和表達語言的能力。

  ⑵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了解桂林山水的各自的特點。培養學生積累語言和表達語言的能力,使其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

  2、過程與方法:

  ⑴借助多媒體課件,遵循從整體到部分再回歸整體的原則,采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的方法體會文本之美、意境之美。

  ⑵借助多媒體課件,在伙伴幫助及教師的個別指導下,會朗讀課文,通過朗讀感受文本之美。

  3、情感與態度:

  通過學習,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進一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引出課題、讀題。

  2、學生交流課外收集的資料。

  二、借助媒體、整體感知

  1、多媒體課件配課文錄音,學生暢談自己對桂林山水的感受。

  2、適時請A生談談對這篇課文的初步感受,及時給與鼓勵。

  三、學習課文二、三小節

  1、輕聲讀課文二、三小節,找出描寫桂林山水的句子。

  2、學習描寫桂林水的句子,體會桂林的水靜、清、綠的特點。

  3、學習描寫桂林山的句子,體會桂林的山奇、秀、險的特點。

  4、學生質疑、解疑:

  ⑴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教師給與關注,給與點撥,讓A生知道課文第二節寫桂林的水靜、清、綠的特點,第三節寫桂林的山奇、秀、險的特點。

  ⑵在伙伴的幫助下,讓A生嘗試朗讀有關句子,體會句子之美。

  四、創設情景、練習表達

  1、教師創設游客游覽桂林山水的情景,啟發學生當導游介紹桂林山水的美景。

  2、學生自由準備。

  3、請學生以導游的身份介紹:

  在學生準備過程中,教師對A生給與個別指導,能說出桂林水和桂林的山的各自特點。

  五、暢談感受,總結全文

  1、再請學生談談自己對桂林山水的感受。

  2、教師總結:

  機動,如舉手就請A生。

  六、自選練習、積累運用

  1、有感情的朗讀全文并背誦。

  2、摘錄課文中描寫桂林山水的句子并背誦。

  3、學當小導游,給爸爸媽媽介紹桂林山水的美景。

  4、小組合作,收集桂林山水的相關資料,自制旅游小報。

  鼓勵A生選1~2題作業獨自完成,如有困難,可請伙伴進行幫助。

  注:A生為隨班就讀學生沈某某。

  教學設計說明

  一、教材簡略說明

  《桂林山水》是人教課標版課本第八冊第一單元中的第2課。課文描繪了桂林山水的旖旎風光,贊美了祖國的錦繡河山,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課文按先總說、后分述、再綜合的順序分為4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寫作者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自然段分別寫了桂林的山、水的特點,先寫漓江的水靜、清、綠的特點,接著寫桂林的山奇、秀、險的特點。第4自然段寫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所獲得的總的印象。全文重點突出,條理清楚,語言優美流暢,描述生動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是學生學習的典范。

  二、具體實施措施

  在整體感知課文這部分內容時,教師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一邊放桂林山水動態的多媒體課件,一邊配上課文的朗讀錄音,通過這樣的畫面,讓學生對桂林山水的風光之美有一個整體的感性認識,然后教師讓學生談談感受。在這一部分教學時,教師有意識地鼓勵A生發表自己的感受,努力創造機會讓她發表自己的想法。當她敢于發言時,教師則請她回答,多加鼓勵,讓她感覺到成功的愉悅。

  在學生學習重點段落時,要求學生能找到描寫桂林山水的句子,通過品詞品句來理解課文,體會桂林的水靜、清、綠的特點,桂林的山奇、秀、險的特點。這一部分是教學的難點,也是重點,對于A生的學習有一定困難,在這時,教師有意識地增加小組合作學習這一環節,通過伙伴的幫助和教師的個別指導,讓A生知道課文第二節寫桂林的水靜、清、綠的特點,第三節寫桂林的山奇、秀、險的特點,這樣做有利于促進她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在這部分教學時,雖然老師沒請她回答問題,但通過個別輔導,讓她掌握學習的知識點。另外,在創設情景,學當小導游,練習表達這一環節中,教師、伙伴仍繼續關注她,幫助她,讓她說幾句簡單的話,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使她學有所獲,學有所得,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在最后的總結課文時,我要求學生再次談談自己學完課文后的感受,我想學生通過對文本的理解,再加上課外收集的資料,對桂林山水的意境之美、文本之美一定會有一個認知上的飛躍,此時,讓學生談感受一定會碰撞出思維的火花。針對A生的實際,則分層教學,放低要求,只要求其能說出自己的感受就行。

  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面向全體的同時,兼顧差異,始終考慮到隨班就讀生學習,努力體現著“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一切”這一理念。

六年級語文上冊《桂林山水》教學設計(通用12篇) 相關內容:
  • 六年級語文上冊《林海》教案設計(通用14篇)

    教學目標:使學生了解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并體會作者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教學內容:1、通過理解重點詞句,了解大興安嶺景物的特點。2、使學生受到熱愛祖國的教育。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學過程:一、復習回顧。1、自由讀課文。...

  • 六年級語文上冊《窮人》教學反思(通用12篇)

    我是慢慢讀懂本課的,這里的“慢慢”一詞可以說有年頭了,自打我上小學學習本課始,至今,“慢慢”不可謂不長。我以為讀懂之后,就樂意教授這一課。...

  • 北師大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母親的純凈水》(精選17篇)

    設計思想:《母親的純凈水》一文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是從課文的特點、地位出發,體現略讀課文(拓展閱讀)教學“精讀學法、略讀習法、一課一得”的特點。...

  • 六年級語文上冊《伯牙絕弦》導學案(精選16篇)

    學習目標:1.讀通讀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2.能根據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學習重點:憑借課文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容,理解詞句的意思。...

  • 六年級語文上冊《草蟲的村落》教學反思(精選15篇)

    初讀《草蟲的村落》一文,我就覺得十分有趣。這是一篇極富聯想和想像的課文,作者運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擬人來描寫:草叢是村落、甲蟲是村民,還有游俠、遠方的親戚、音樂家、工程師……多么奇妙的想象,多么有意思的故事啊。...

  • 六年級語文上冊《稻草人》教案設計(精選12篇)

    活動目標1、學習有感情地朗誦詩歌,注意讀出節奏和情感。2、了解稻草人的作用。3、了解農民勞動的艱辛,享受創造的快樂。4、 結合兒歌,講解制作稻草人的步驟和方法。5、 理解兒歌內容,能認真傾聽,有良好的傾聽習慣。...

  • 小學語文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通用2篇)

    知識與能力:1、引導學生了解一詞多義的語言現象。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2、理解文章概括具體的表達手段。體會概括敘述的句子。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

  • 六年級語文上冊《草原》教學反思(精選12篇)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教學中無論是運用課文中的美去感染學生,還是教師用組織教學的藝術美作用于學生,都要把學生的熱情激發出來,讓學生將學校規定的功課當作一種禮物來領受。...

  • 最新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竹節人》教學反思范文(精選2篇)

    《竹節人》記敘了童年時代的“我”和伙伴們自己制作竹節人,并不顧時間沉迷于斗竹節人,以致兩人的手工玩具被老師沒收,結果卻發現老師也與他們一般,喜愛竹節人。...

  • 六年級語文上冊《一面》教學反思(通用9篇)

    這篇課文講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內山書店見到魯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現了魯迅熱愛勞動人民和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發了對魯迅先生真摯而又深厚的愛戴之情。...

  • 六年級語文上冊《丁香結》教案(通用17篇)

    【學習目標】1.整體感知,學會多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2.品讀優美句子,理解丁香結的象征意義。3.學習本文多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仿寫作文。4.比較古人寄寓在丁香結中的情感,感受作者豁達的胸懷。...

  • 六年級語文上冊《伯牙絕弦》教學反思(精選14篇)

    《伯牙絕弦》是小學六年級唯一的一篇文言文,故事感人至深,卻只有5句話,77個字,而這77個字里卻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感人肺腑的故事。它是知音難求的人生寫照,是人們在孤獨中尋求溫暖的見證,是心存美好、渴望美好、珍惜美好的心靈的呼...

  • 六年級語文上冊《林海》教學設計(精選16篇)

    教學目標:教育點:引導學生深入、全面地欣賞林海的美,使他們受到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教育,課堂教學的全面創新。培養學生學習的民主意識、競爭意識、參與意識、合作意識。...

  • 六年級語文上冊《月光曲》教學反思(精選14篇)

    教學反思:《月光曲》講述了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同情盲姑娘而為他們彈琴,有感于盲姑娘對音樂的癡迷而即使創作了《月光曲》的傳說。重點是《月光曲》的創作過程,體會貝多芬在即興創作《月光曲》的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

  • 六年級語文上冊《古詩兩首》教學設計(精選15篇)

    教學目標:1.讀懂二首古詩,了解古詩所描寫的景色,從中感受自然美和語言美。2.體會每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3.學習本課生字、詞,理解詩句的意思。4.有感情地背誦這二首古詩。5.默寫。...

  •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jlzzjlzz国产精品久久 | 老师穿超短包臀裙办公室爆乳 | 熟妇人妻不卡无码一区 | 国产综合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一区 | 青草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性福视频在线观看 | 午夜精品99| 免费h片 | 亚洲久在线 | 久久精品免费国产大片 | 亚洲区视频在线观看 | 91精品在线?看视频 国产理论在线播放 | 色综合色国产热无码一 | 国产亲子乱弄免费视频 | 黄色aaaa| 夜夜夜夜猛噜噜噜噜噜婷婷 | 欧美成人hd | 女人与zzzooooxxxx | 爽到憋不住潮喷大喷水视频 | 麻豆高清网站播放 | 日韩av大片| 久久久久久高清毛片 |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软件 | 欧美午夜在线精品品 | 无码人妻21p | 国产视频一级 | 中文文精品字幕一区二区 | 国产九色 | 色蜜桃网 | 日本夜夜精 | 国内最真实的xxxx人伦 | 粉嫩小泬久久久一区二区 | 91最新国产视频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国产一级毛片aa | 精品国产精品网麻豆系列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在线 | 久久一精品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福利一牛影视 | 国产成人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 99精品综合加勒比在线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