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樂》課例說明
教學設想:本課是創作與玩樂融為一體的課目,通過吹泡泡這一活動主題由學生憑自己感覺、想象和聯想來進行創作。在這種創作的氛圍中,學生尋找到了美麗、獲得了快樂,不僅創作而且拓新了本課的內容,同時,也讓學生明白美術與自然常識的綜合能為人類提供想象、創造和愉悅的空間。一、開課設計
1、(CAI)機器貓吹泡泡動畫導入
噓!你們看誰來了?(機器貓)它在干什么?(吹泡泡)讓我們和它一起吹泡泡,好嗎? 師生互動共吹泡泡。
2、老師剛才看見同學們個個吹的都很高興,所以問問你們為什么這么喜歡吹泡泡?(……顏色……形狀……)
3、你們說說泡泡有一些什么顏色?再吹吹看,你看見了什么顏色大聲的說出來。(……邊吹邊說……)
[評析]一開始就創設一種課內外結合的、開放性的教學氣氛,使課堂成為一個真正寬松自如的天地,讓學生的想象在無拘無束的自由空間里恣意馳騁。同時,幾個看似很隨意的提問一下子就激發起了學生的興趣,而興趣就是開發智力,挖掘學習潛能的鑰匙。
二、拓展設計
小組作業 展評
老師看見你們畫的這么漂亮,方法又這么多,所以想表演一個魔術給大家看看(在實物投影儀下進行演示添加) 由圓形的泡泡變西瓜、太陽、小白兔、獅子……
咦!生活中的圓形很多很多,你們能把泡泡變什么事物呢?說說看……
[評析]通過此環節的設計拓展了教材的內容,把學生帶入了一個空間無限延伸的課堂中去了,學生的思維也就不再局限于如何去表現泡泡,這樣,不但突出了求異思維的發散也注重了變形的樂趣。
三、作業 設計
(發給每一小組一張2K大紙)用你最喜歡的一種方法把他們畫出來,比一比,看看哪一小組畫的最棒最好,行嗎? 小組齊動手共畫一張,用印、貼、畫、捏等方法趴在地上創作。
[評析]利用獨創的情境,把課堂氣氛帶活,可以促使學生更好更快地進入學習表現的狀態。給學生足夠的材料和空間,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表現能力、提倡求異思維與個性表現,在玩中學、學中玩,以便更好地協調學習行為的深化發展。
[課后反思]
本課是蹲下來從學生的視角設計,重在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和創新思維,給學生自由的空間充分表達,尊重學生的選擇,放手讓學生用自己喜歡或適合自己的方式創作,尊重中拓展了學生思維,擴展了學生的視野,無論是從教學內容還是教學形式都進行了真正的開放。
不過,課上完了以后,感覺自己有很多方面的問題要解決。首先,我對課堂的凌駕能力還十分不足,備了教材卻沒有備學生,出現了我牽著學生走,學生自己埋頭創作的局面。其二,通過最后學生創作的作業 反映出,本課只注重了讓學生用不同的材料去創作,忽略了教學生如何用重疊的方法表現七彩圓形,我想在這一點上是我對美術新課標理解的太狹隘,新課程下的課堂并非不要技法不要示范,適宜的點撥會帶給學生更廣泛更完美的創作空間。最后,整節課上完了以后感覺是十分活躍的,學生放的很開,在熱熱鬧鬧的氛圍中完成了作業 。可靜靜一想,這課活的似乎有一些亂了,讓學生去吹泡泡停不下來,讓學生尋找材料不理會,讓學生用不同的材料去作業 大多用排筆等等,如此不得不讓我深思,課堂活躍究竟應怎么活?我們應如何有的放矢的駕馭課堂?讓學生既能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學習又能活而不亂?面對新課改的挑戰我在努力在嘗試,但我需要汲取養料和精華,路漫漫其修遠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