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的色彩》的教案和反思--國培作業
一、編輯指導思想
《四季的色彩》是一節了解色彩知識為主線,認識國內外多樣的表現形式為基點,讓學生感受大自然魅力,欣賞藝術家非凡表現力的一節“欣賞 評述”課。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對不同季節的色彩變化有較深的認識,對不同繪畫表現形式有初步的了解,同事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培養學生對美的表達能力。
《美術課程標準》這樣寫到:欣賞自然與各種美術作品的形、色與質感,用口頭或書面語言對欣賞對象進行描述,說出其特色,表達自己的感受。本課要求學生在欣賞基礎上完成一篇短文,這較之過去的欣賞學生是一次飛躍,是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學生完成這篇短文后,一定要創造同學沒互相交流的機會。因為學生之間的交流可以大大啟發學生欣賞的思路,是難得的學習機會,教師同時可以了解同學們的學生、評述水平。
本課可以先采用學生自學的方式完成這四張圖片下的問題卡片,再進行小組內的交流,以拓展其思路。在名作欣賞中老師可以對四種不同繪畫表現方式及四位畫家的情況作簡單的介紹。可以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讓每一小組從畫面色彩、構圖、表現方法等方面分析一幅作品。在各組內交流后,老師應組織全體學生對四幅作品進行對比欣賞,以感受四季的變化。
二、教材版面分析
在本課左右兩側,分別呈現了四季的風景圖片,每幅圖片下方有一個問題卡片,其主要的目的是讓學生首先從大自然的變化中感受四季的特點,用學生以往的知識、經驗填寫出自己對每個季節的感受。例如“春季是 的季節”,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認識填寫:希望、孕育生命、淡綠色的、暖洋洋┄┄這些形容詞匯要充分體現學生對不同季節的多方面的認識。可以是色彩的形容,更可以是對季節的理解。教師在此項活動中應該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大自然的神奇,并同時總結不同季節的特點。
在本課中選擇四幅不同畫派、不同風格、不同國籍畫家的作品。東山魁夷的日本畫《早春之路》,以純凈的色彩把人帶入了一個清新的世界,以極富裝飾性的表現手法展現了日本畫的特點。在色彩上,嫩綠色的草地,把蜿蜒的小路送向了畫面的深處,那一抹新綠海悄悄的爬上了樹梢,將春的天空點綴的含情脈脈。列維旦的《夏》則以其富有激情的筆觸向我們展現了夏的生機勃勃,夏的明朗蒼翠。白樺林一直是列維旦鐘愛的題材,透過夏日燦爛的陽光,白樺林以其豐富、深厚的綠色,展現了夏天的生命力,更顯示出畫家的激情。眼前的一片綠色的多姿多彩,更領略了藝術大師列維旦超凡的繪畫技巧。《金秋》是我國著名畫家林風眠的優秀作品。林風眠將中國畫的寫意情懷與西洋畫的濃重色彩進行了大膽的結合。在蒼山的存托下,亮麗耀眼的黃色、橙色,將金秋的風韻渲染與紙上。水中的倒影給畫面帶來幾分恬靜,使畫面熱烈的色彩和幽深的意境完美的統一。勃魯蓋爾的《冬獵》是一幅表現冬日的經典作品。畫面深遠的透視效果把我們的眼界帶入了無邊的冰雪世界。冬天里,似乎萬物進入了休眠,天與地境界的孕育著春的力量。而畫面的人物則是這靜謐中動的分子。打獵歸來的人們帶著他們的獵犬,帶有幾分疲憊,進入畫面左下角。順著他們的路線抬眼望去,我們看到了湖面上忙碌的人們,雖然是渺小的身影但一樣可以體會到冬日里人們忙碌的氣氛。勃魯蓋爾以其細膩的表現手法,將近景、中景刻畫得細致入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