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嘴巴(精選13篇)
大嘴巴 篇1
教學目標:1、培養動手動腦的能力和觀察自學能力。2、掌握“大嘴巴”制作過程和裝飾方法。3、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重點:大嘴巴制作完成有趣。難點:裝飾有趣美觀。教學準備:范品、彩紙、膠水等。教學過程:導入,提高興趣。請同學們比較一下,什么東西嘴巴大?(同學討論)小結:剛才同學說了很多嘴巴大的東西,基本上說的是動物的嘴巴大,老師帶來了一個動物朋友,你們看看它的嘴巴大嗎?(邊出示,邊念)“我是貓貓大嘴巴,喵喵喵,一張一合笑哈哈,你是我的好朋友,快來和我說說話”真好玩,你們想玩嗎?要邊動嘴邊說話。(1—2人上臺來玩)小結:二個同學都不錯,聲音和嘴張得一致,還有同學想玩,那我們大家都來自己做一個吧!(板書:大嘴巴)一、觀察、了解。制作大嘴巴要二步進行:折紙——(東南西北)看書p20頁示意圖獨立完成。1、指導圖的順序,重點講粘合圖。2、折紙規范,上膠要求p21頁右下圖。裝飾——貼和畫相結合表現臉部五官。1、要求:表現不同的動物,就要體現動物的形象特征(毛發、耳朵、頭角、胡須等)。2、欣賞圖:這些動物你知道是什么嗎?為什么?二、嘗試制作。1、看圖完成折紙,有困難的可以找同學幫忙。2、裝飾中,注意五官的對稱,耳朵、眼睛等采用撕紙時要將紙對折后一起撕,這樣能保證五官的對稱性。三、自由創作。自己獨立完成,做好的同學,可以請同學猜自己做的事什么,還可以和同學一起說說話,一起玩一玩。四、作業展示。請制作好的同學上臺展示自己的作業,同學們進行評議。在欣賞自己以及好的同學作業中下課。
大嘴巴 篇2
這是二年級上冊的美術課。 本節課的活動我是這樣開展的:首先,通過青蛙大嘴巴、老鼠大嘴巴的話劇表演,大嘴巴跟東南西北玩具的對比、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特別是空白的大嘴巴的出現,更是調動了學生想裝飾它的欲望,在這個環節里,學生的智慧和教師的動手裝飾是結合得較緊密的。在學生的建議和教師的裝飾下,空白的大嘴巴變漂亮了,學生自然也就有了想制作大嘴巴的欲望。這時,我再加以引導,請學生說制作大嘴巴的步驟和方法,同學們便對大嘴巴的制作方法一目了然。
大嘴巴看似簡單,制作起來要較長的時間,我讓四位學生為一組制作一個作品,學生分工合作:折、剪、貼。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表現力很強,對大嘴巴的制作方法已很好的理解和把握了,作品中有各種不同的材料,毛線、樹葉、卡紙,有毛茸茸的耳朵,有趣的胡須,極富趣味性的手和腳,漂亮的花紋,有大有小,有深有淺,有虛有實,有精致的,有粗糙的,孩子孩子們把自己的智慧和心靈交織組合創作出了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大嘴巴”形象,賦予了作品無窮的魅力。
本節課學生學得輕松,學生愛學,愿學,樂學,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本課中展現得淋漓盡致,這使得我也不由自主地在課的結尾忘我地與學生游戲嬉戲起來。這一環節中,有些動作快的學生能迅速地完成大嘴巴的制作,并加入到師生的對話游戲中,直到最后的師生找朋友游戲,學生能聽音樂有節奏地找大嘴巴朋友。
這節課的缺陷是,我把重點放在了制作、裝飾和游戲,而忽略了評價這一環節。如果在課的結尾處,加上評出不同標準的“大嘴巴”,如“最熱情的大嘴巴”、“最特別的大嘴巴”、“最美的大嘴巴”、“最酷的大嘴巴”、“最大的大嘴巴”,或者叫學生說“我的大嘴巴最美,因為……”等這一環節,也許這樣設計以后,這節課才會顯得更加完整。
大嘴巴 篇3
活動目標:
1、知道書要一頁一頁輕輕地翻看,初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愉快參加活動,能大膽表述,學習句型“(小動物)(叫聲),我愛吃。
活動準備:
《大嘴巴》大圖書一本、小圖書每人一本、小書架2個
活動過程:
一、翻閱大圖書,理解《大嘴巴》書的內容。
1、看封面,知道書名,講解閱讀要求。
師:今天嚴老師帶來了一本有趣的圖書,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出示圖書)
師:看,這是封面。封面上有什么呀?(嘴巴)一張嘴巴和我們小朋友的小嘴巴比一比,怎么樣呀?(大)對了,這是一張大嘴巴。(點字)這個故事的名稱就叫《大嘴巴》。
2、引導幼兒大膽講述圖書內容,學習句型。
第一頁
師:我們一起來看書。打開封面,翻到第一頁。
提問:看,這是什么?(青蛙)小青蛙怎么叫?(呱呱呱)對了,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小青蛙,呱呱呱”叫的真好聽,再來一遍。
提問:那小青蛙愛吃什么呀?(你來說說看、你說、你說)提醒幼兒用完整話回答“誰愛吃蟲子?”我們來看看小青蛙的大嘴巴里吃了什么?(翻開)原來是蟲子。小青蛙吃飽了,唱起了歌“小青蛙,呱呱呱,我愛吃蟲子”
提問:小青蛙怎么唱的?(幼兒集體學唱)小青蛙唱歌真響亮,再來一遍。
第二頁
師:我們輕輕地翻一頁。
提問:這是誰?(小鴨子)小鴨子怎么叫?(嘎嘎嘎)師:小鴨子,嘎嘎嘎。(慢)
提問:小鴨子愛吃什么?我們來看看圖書上小鴨子的大嘴巴里在吃什么。(翻)是什么?(小蝦)小鴨子吃到了小蝦,高興地唱起了歌“小鴨子,嘎嘎嘎,我愛吃小蝦。”
提問:好聽嗎?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幼兒集體說)
第三頁
提問:猜猜書里還有誰?(幼兒自由說2—3個)
師:嚴老師輕輕翻過這一頁。
提問:誰呀?(小狗)小花狗,汪汪汪,它愛吃什么呀?(骨頭)真的嗎?我請一個小朋友來幫我看看小花狗的大嘴巴里吃的是什么。呦,真的是骨頭。“小花狗,汪汪汪,我愛吃骨頭”小花狗也高興地唱起了歌,誰來學一學?(個別幼兒學說)唱得真好聽,誰也來學一學?聲音要再響亮些。(拍手,說得真響亮,真棒)
第四頁
師:誰愿意幫助嚴老師把這頁輕輕地翻過去,看看還有誰?提醒:翻書要一頁一頁輕輕地翻。
提問:(翻幼兒)是誰呀?(小貓)聲音響亮些告訴其他小朋友是“小花貓”。
提問:小花貓愛吃什么?看看小花貓吃到了什么?(翻)(小魚)
提問:小花貓吃到小魚心里怎么樣?(高興)它一高興呀,就開始唱歌了,它會怎么唱呢?你來試試。(豎起大拇指)他唱得真好,我們一起跟著他唱一唱。
第五頁
師:我們輕輕翻到最后一頁。
提問:咦,這是誰呀?(小朋友)小朋友愛吃什么呢?(寶寶你來說,你說,你說,你們說)
師:我們來看看圖書上的小朋友愛吃什么。(翻開蔬菜圓)“青菜、茄子”這些都是蔬菜。“蘋果、梨”這些是水果(翻開另兩個)還有什么?“牛奶、面包、雞腿、魚”
師:原來小朋友不挑食,樣樣都愛吃,身體長得棒棒的。(動作)“小朋友,啦啦啦,我們樣樣都愛吃”(慢)
三、幼兒自主閱讀。
1、幼兒閱讀
師:《大嘴巴》故事真有趣,嚴老師為每個小朋友都準備了一本《大嘴巴》的書,你們想不想看?(想)
要求:看書的時候要一頁一頁輕輕地翻;一邊看,一邊講;現在請小朋友起立,不要搬動小椅子,輕輕地走到桌子旁邊看書。
教師觀察、指導,可以請小朋友和旁邊小朋友一起講,也可以和客人老師一起講。
2、將圖書輕輕地放到書架上。
師:看完的小朋友可以輕輕地將圖書放回書架。
三、表演故事內容
1、一邊學小動物唱歌,一邊表演。
師:圖書真好看,故事真有趣,來來來,我們一起學學小動物(完整講述表演)
2、結束
還有許多動物也有大嘴巴,它們喜歡吃什么呢?我們回去想想,把它們也編到《大嘴巴》的圖書里,好嗎?
大嘴巴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
2、能正確判斷10以內數量的多少,并會用“<”、“>”表示其關系。
教學準備:
教具:方格紙 ,數字(1—9),符號“<”“>”。
學具:“大嘴巴比多少”(2組12套),每個幼兒2張,每張作業上包括點點比較圖和方格紙;符號“<”“>”;水彩筆6支;印臺每組2個,數字章1—9。)。
教學過程:
1、認識“>”
以“大嘴巴”兄弟來跟我們做游戲為引子來導入。
(1)出示7和5兩個數字,請小朋友比大小(2)請出“>”,重點引導幼兒觀察大于號像張著嘴巴對著大數笑,大于號表示前邊的數比后邊的數大,初步理解大于號的含義,說出“7”大于“5”。
(3)在出示8和6兩個數字,請小朋友上來講大于號擺放好。
2、認識“<”
(1)出示4和6兩個數字,請小朋友比大小(2)請出“<”,重點觀察小于號像是在向左彎腰,撅著屁股的樣子,屁股撅給小數瞧,小于號表示前邊的數比后邊的數小,說出“4小于6。”
(3)在出示3和5兩個數字,請小朋友上來講小于號擺放好。
此環節重點:知道其符號名稱,并知道大嘴巴一直朝著多的一邊。
3、數字游戲介紹游戲玩法:根據點子數,知道相應的格子中應該用數字幾表示。再根據比較點子的多少,知道是用“<”還是“>”,并把符號放在數字之間。
請兩到三名幼兒上來再次嘗試。
4、介紹配組游戲及玩法(1)介紹配組游戲。
“今天我們有兩組新游戲,在第一組和第二組,其中,第一組中的‘<’和‘>’是直接擺放的,第二組中的‘<’和‘>’是用框中的水彩筆去寫的。
(2)鼓勵幼兒去嘗試玩新游戲,并抓緊時間玩遍所有的游戲。建議玩的快的幼兒,鼓勵他們去玩難度高的一組新游戲。
(3)提出要求,玩過的游戲要按類收拾好。
5、教學延伸可將這些游戲道具放在數學區,供小朋友自由操作、自由游戲。
大嘴巴 篇5
目標:
1、通過游戲使幼兒知道書要一頁一頁翻看,初步培養幼兒的早期閱讀習慣。
2、能積極參加活動,大膽表述自己的認識。
準備:《大嘴巴》大圖書制作
過程:
一、觀察常見的菜肴圖片,說出名稱。
二、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習一頁一頁翻看圖書。
1.先看封面,這本書的書名叫什么?
2.教師示范,一頁一頁翻看圖書。這是什么?它什么叫?它喜歡吃什么?(請幼兒喂食)
3.小青蛙吃了小蟲,力氣大了,它開始唱歌了:小青蛙,呱呱呱,我愛蟲子,你愛吃什么?(教師示范)
4.按以上方法學習:小鴨子,嘎嘎嘎,我愛吃小魚,你愛吃什么?
小花狗,汪汪汪,我愛吃骨頭,你愛吃什么?
小花貓,喵喵喵,我愛吃小魚,你愛吃什么?
小朋友,啦啦啦,我樣樣東西都愛吃。
三、教育幼兒樣樣東西都要吃。
四、反思:
大圖書的制作是本次活動的亮點,它會唱歌,書中的動物形象可以讓幼兒喂食,同時可供教師生動形象地演示書要一頁一頁翻看,因此,對于年齡小的幼兒來說,活動中教師教具的運用很重要,它具有一定的隱性指導作用。
大嘴巴 篇6
[分析]大嘴巴
一、教 材 分 析 大嘴巴
本課大嘴巴是一節以折紙、剪貼裝飾為主要內容的綜合制作課,取材于深受兒童喜愛的傳統自制折紙玩具——“東南西北”。大嘴巴其折法和折紙“東南西北”的折法完全相同,加上一步“粘合”,就成了“大嘴巴”的基本形。再通過剪、貼和添畫的方法突出具象化的大嘴巴形象特征。
教材大嘴巴左頁的折紙圖示清晰明了,折法簡單,學生一般都能自己識圖制作。通過對教材右頁范圖的欣賞,學生可以了解剪貼裝飾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教師則需幫助學生把握表現對象的形象特征,同時鼓勵學生不受表現對象本身色彩、花紋的束縛,從而得到生動活潑、與眾不同的作業效果。
由于本課大嘴巴從兒童熟悉的自制玩具入手,有親切感,難度不大,學生大都能夠輕松、愉快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在做好后展示、游戲的過程中,氣氛尤其熱烈。
小學美術教案二年級上冊:09課 大嘴巴
二、教 學 目 標
*掌握折和粘的方法制作出“大嘴巴”的基本形。
*學會把握剪貼裝飾的基本要求。
*培養細致、耐心和整潔的習慣。
三、教 學 設 計
本課教學設計強調學生自主的學習行為,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從學生自己識圖制作,到欣賞范圖,分析剪貼裝飾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再到如何把握表現對象的形象特征并制作出自己喜愛的“大嘴巴”形象,均以學生為主體,摒棄“填鴨式”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學習。
教學策略設計如下:
回憶導入——自學方法——觀察分析——自主表現——交流評析——游戲活動。
可從回憶“東南西北”這種玩具的角度導入新課,再通過教師的示范和展示引導學生轉換思維,認識到經過怎樣的變化就可成為本課的新玩具。接著引導學生看教材左頁的折疊示范圖,自學折法,折出“大嘴巴”的基本形。
“大嘴巴”的制作可分兩個階段進行:折疊和裝飾。折疊階段要求按部就班,一絲不茍。裝飾階段則以激發形象思維和大膽表現為主,不可束縛學生表現力。
在觀察分析這一環節,通過欣賞教材中的范品,了解剪貼、添畫的裝飾方法來指導學生制作。幫助學生拓寬思路,尋求豐富的表現題材。在引導學生就如何裝飾進行構思時,應突出“大嘴巴”的位置。至于學生想將之裝飾成某種動物的“嘴巴”,還是人物、怪物等的“嘴巴”則不需過多干預,只是要注意抓住其形象特征。
評價環節中學生上臺介紹自己的作品,大家參與評論。可自告奮勇上臺,也可由教師或各小組集體推選上臺。最后評出不同標準的“大嘴巴”,如最熱情的“大嘴巴”,最特別的“大嘴巴”等。
游戲活動時,先上臺表演,再由學生在臺下自由表演,可分單人、雙人、多人等各種說話表演形式。
作業要求:按書中折法和裝飾方法制作一個“大嘴巴”,再套在手上玩一玩。
四、教 學 建 議
*本課也可用兩課時。第一課時如上,第二課時嘗試以“東南西北”的基礎形創造性折出“大嘴巴”以外不同的形象,再做簡單裝飾。如桌子、衣服、魚等。
*注意保持環境清潔,紙屑要集中處理,不能隨地亂扔。
(張 欣
[教案]布心小學趙愛瓊老師教案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教學,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掌握玩具“大嘴巴”的折疊和裝飾方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大嘴巴”形象的構思及剪貼裝飾。
教學準備:教師 — 示范作品、方形彩色紙
學生 — 彩色紙、剪刀、膠水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學生表演導入新課
請幾名學生手套“大嘴巴”玩具表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 觀察分析
引導學生觀察教師示范作品分析“大嘴巴”的制作方法。
學生發言,教師歸納小結:“大嘴巴”的制作可分兩部分進行。
1、 折疊 — “大嘴巴”的基本形是我們常折的“東南西北”玩具。
2、 裝飾 — 根據自己構思的形象用剪貼或添畫的方法裝飾“大嘴巴”
三、 學習
1、 復習已學折紙方面的知識,指導學生自己識圖,折“大嘴巴”基本形。
2、 啟發學生想象用添畫和剪貼方法可將基本形裝飾成什么動物形象。
四、 學生作業
作業要求:制作一個有趣的“大嘴巴”。
教師巡回輔導:幫助學生把握表現對象的形象特征。
提醒學生注意保持教室環境衛生。
五、 課堂小結
小結上課情況,宣布下節課學習內容。
第二課時
一、作品展示、講評
1、 請已完成作品的同學上臺表演。
2、 學生評一評、說一說最喜歡的作品。
二、啟發學生討論:用“東南西北”的基本形還可以折什么?
欣賞用基本形折出的其他形象。(如:小狗、桌子、衣服等)
三、學生制作
四、課堂小結
評選優秀作品放藝術角展出。
表揚注意保持教室環境衛生的小組。
[教案]友善的女巫的教案
教材分析:
本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湘版美術教材二年級上冊的第九課,是一節以折紙、剪貼裝飾為主要內容的綜合制作課,取材于深受兒童喜愛的傳統自制折紙玩具——“東西南北”其折法一折紙“東南西北”的折法完全相同,加上一步“粘合”就在了“大嘴巴”的基本形,再通過剪、貼和添畫的方法突出具象化的形象特征。
由于本課是從兒童熟悉的自制玩具入手,難度不大,有新切感,因此,學生大都能夠輕松、愉快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教師則只需要幫助學生把握表現對象的形象特征,同時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就可以得到生動活潑,與眾不同的作業效果。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1、掌握折和粘的方法制作出“大嘴巴”的基本形。
2、學會把握剪貼裝飾的基本要求。
情感目標:
1、通過有趣的美術活動,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
2、培養學生耐心細致和整潔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剪貼、裝飾“大嘴巴”
教學難點:
有創新地對“大嘴巴”進行裝飾。
課程學習領域:設計、應用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具準備:
制作好的“大嘴巴”若干,磁帶錄音機。
學具準備:
剪刀、膠水、各色蠟光紙
設計思路:
由于本課取材于兒童最熟悉的折紙玩具,因此,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強調學生的自主的學習行為,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從學生自己的觀察,探究已完成的作品,到制作出自己喜愛的“大嘴巴”形象,均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在制作結束后,設計學生的展示活動,把學生自評與互評促使學生從多方面了解自己,從而獲得自信及成功的喜悅。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一、導入新課(4分) 教師與手中的“大嘴巴”進行對話導入,學生傾聽教師與“大嘴巴”的對話,欣賞教師制作的“大嘴巴”。
設計意圖:通過這種“對話”形式使學生產生好奇心,并激發起學習興趣,
二、學習新課
1、探究(4分)展示幾個制作好的大嘴巴,分發給每個小組。學生欣賞這些作品,對分發到小組的“大嘴巴”進行研究。說一說這些作品是怎樣做的。
設計意圖:通過這種方法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大嘴巴”的制作方法,進行自主學習。
2、制作(5分)放兩首兒童歌曲,學生在這兩首歌曲的時間內完成“大嘴巴”的基本形——即“東西南北”的折疊。
設計意圖:通過限時完成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并為下一步裝飾打好基礎。
3、談話(4分)提問:你打算怎樣裝飾“大嘴巴”,學生談談自己的打算
設計意圖:在談話的過程中促進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啟發
三、學生作業(15分)
1、提出作業要求
學生對前面折好的“大嘴巴”基本形進行設計、裝飾。即可獨立完成,也可以合作進行。
2、學生作業
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進行創新,并在作業過程中放音樂。
設計意圖:通過設計學生獨立完成或合作完成兩種形式,讓學生有更多選擇,不同程度的學生可不同對待,面向全體,通過放音樂使較長的作業時間不至使學生感到疲勞、枯燥。
四、評價
學生自愿上臺介紹自己的作品,同學之間相互評價、欣賞。
通過多種評價方式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與審美能力。同時在欣賞別人的作品的過程認識自身不足。
五、小結
1、清理衛生(1.5分)
2、小結(0.5分)
設計意圖: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并從多方面對學生活動過程進行評價。
大嘴巴 篇7
材料:面斤紙盒、卡紙、彩筆、雙面膠。
制作方法:1.將卡紙剪成略大于面斤紙盒取紙面的長方形。
2.畫上動物形象。
3.用剪刀剪出動物的大嘴巴和頭像外部的輪廓。
4.將頭像涂上顏料,用雙面膠粘在面斤紙盒上即可。
玩法:讓幼兒用筷子夾玻璃珠去喂小動物,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
大嘴巴 篇8
活動內容:大嘴巴比多少(數學——數量)
活動目標:
1.第一層次:能正確判斷10以內數量的多少,并會用“〈”“〉”表示其關系;
第二層次:嘗試用“〈”“〉”表示10以內數量的多少;
第三層次:在成人指導下,學習判斷10以內數量的多少。
2.養成玩完活動后按類收拾的習慣。
活動準備:
教具:大的點點比較圖三張,方格紙 ,數字(1—9),符號“〈”“〉”。
學具:“大嘴巴比多少”(2組12套),每個幼兒2張,每張作業上包括點點比較圖和方格紙;符號“〈”“〉”;水彩筆6支;印臺每組2個,數字章1—9。
配組學具:回形針拼圖形(1組);
數字臉譜連線(1組); 大嘴巴比多少(1組 提高型)。
活動過程:
一、玩游戲,復習有關數量關系
1.玩拍手數數游戲(1—20):集體。
2.序數游戲(1—10的接數):集體、小組、個別。
3.根據點卡上的點子數做動作:集體、個別。
二、介紹新游戲的玩法
1.出示“〈”和“〉”,知道其符號名稱,并知道大嘴巴一直朝著多的一邊。
2.提出問題,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
“今天‘點點比較圖’上蓋了兩組點子,它們分別在第一和第三格里。請仔細看一看,它們分別是多少?”(請幼兒個別回答)
3.介紹新游戲玩法。
根據點子數,知道相應的格子中應該用數字幾表示。再根據比較點子的多少,知道是用“〈”還是“〉”,并把符號放在數字之間。
4.請兩到三名幼兒上來再次嘗試。
三、介紹配組游戲及玩法
1.介紹配組游戲。
“今天我們有兩組新游戲,在第一組和第二組,其中,第一組中的‘〈’和‘〉’是直接擺放的,第二組中的‘〈’和‘〉’是用框中的水彩筆去寫的。其他組還有回形針拼圖形和數字臉譜連線的活動。”2.鼓勵幼兒去嘗試玩新游戲,并抓緊時間玩遍所有的游戲。建議玩的快的幼兒,鼓勵他們去玩難度高的一組新游戲。
3.提出要求,玩過的游戲要按類收拾好。
四、循環游戲
教師重點觀察幼兒參與新游戲的活動情況,有針對性地指導幼兒,對個別有困難的幼兒通過啟發性的提問,幫助他們完成游戲,掌握方法。
五、活動小結
1.教師對幼兒游戲中好的行為、方法予以表揚。
2.再次強化幼兒新游戲的方法。
3.請幼兒為新游戲起一個名字。
大嘴巴 篇9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知道衛生的東西才能吃。
2、學習用紙折疊,制作“大嘴巴”。
環境創設彩紙
重點與難點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大嘴巴”來了
1、出示折好的大嘴巴,引起幼兒的興趣。操作大嘴巴一張一合,請小朋友猜猜,大嘴巴都喜歡什么?
2、大嘴巴喜歡吃的東西,一下子都吃進去行不行?為什么?
3、大嘴巴說聽見小肚皮在對他說話,請你猜猜小肚皮會說什么?
二、活動組織:折大嘴巴
1、教師演示折大嘴巴。
2、幼兒折疊大嘴巴,根據幼兒的需要,教師演示折紙步驟。
三、活動結束:幫大嘴巴找朋友
用折的大嘴巴,做大嘴巴吃東西的樣子。
大嘴巴 篇10
東園嬰幼教育集團 張麗琴
活動目標:
1、學習看懂圖示,制作信封玩偶。
2、通過撕、貼、畫等裝飾技能,表現蛇、鱷魚等大嘴巴動物的形象。
活動準備:
記號筆、信封、廣告紙、固體膠、圖示
活動過程:
一、出示信封,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給每個小朋友都帶來了一封信。(信放凳子上)
師:看看你的信里寫了什么?
二、幼兒學刊圖示。
1、出示大圖示,重點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其順序。
2、教師邊講解圖示邊互動示范。
三、幼兒自由操作。
師:看看你手中的圖示要做什么?我們一起做一下信封玩偶吧。
師:記得多余的紙屑要放進筐子里面。
四:游戲:找朋友
師:做完的小朋友去找找和你一樣的好朋友。
五、總結
師:在我們做手工上許多地方都有圖示,我們學會看圖示之后,總結可以做手工。
大嘴巴 篇11
活動目標:
1、學習比較數量的多少。
2、初步認識大于號和小于號,了解其含義,并學習用大于號和小于號表示兩個數字的大小。
3、積極參與游戲,并能與同伴合作完成游戲。
活動準備:
1、配合游戲使用的音樂。
2、不同顏色的粉筆或呼啦圈。
3、不等式題卡若干(正面寫不等式,背面寫答案)。
4、練習冊。
活動過程:
1、游戲:大嘴巴魚吃蝦,學習數量多少的比較。
(1)小朋友,老師今天想帶你們玩個大嘴巴吃蝦子的游戲,你們想玩嗎?
(2)游戲玩法:
①個人一組,選一個人當大嘴巴魚,其他10人都當蝦子。
②我們在地上畫兩個顏色不同的方框當蝦子的家;兩個方框之間畫一個圓圈當大嘴巴魚的家。(示意圖見活動材料,方框的大小視本班幼兒人數而定,盡量畫大一些,以免幼兒在圈內互相擁擠而發生其他狀況。)
③規則:音樂響起,蝦子們邊游邊說:“今天天氣真好,我們到水面透透氣吧”。這時大嘴巴魚在呼呼大睡。音樂停止,大嘴巴魚伸個懶腰,張大嘴巴做吃蝦子的動作,這時蝦子們邊游邊說:“大魚來了,快回家啊!”(蝦子分開跑回兩個家里。)大嘴巴魚跑進圓圈里說:“哈哈,讓我來數一數,哪邊蝦子多,我就把大嘴巴對著哪邊,就吃哪邊的蝦子”。大嘴巴魚點數后,張大嘴巴對著蝦子較多的一邊,若比較正確,就做“阿嗚阿嗚真好吃”的動作,若比較不正確,就罰下場。一輪游戲結束后,換另一位幼兒當大嘴巴魚,繼續游戲。
(3)幼兒分組游戲,教師巡視指導。
(4)教師小結并表揚在游戲中表現較好的幼兒或其他方面有進步的幼兒。
2、操作練習冊,認識大于號和小于號,并了解其含義。
(1)通過計數的方式比多少。
①打開練習冊,數一數,上面一排,左邊框子里有幾只蝦子?右邊框子里有幾只蝦子?哪邊蝦子多?大嘴巴魚要吃蝦子數量多的一邊,所以它的大嘴巴應該對著哪邊?
②看下面一排,再來數一數左邊框子里有幾只蝦子?右邊框子里有幾只蝦子?哪邊蝦子多?大嘴巴魚要吃蝦子數量多的一邊,所以它的大嘴巴應該對著哪邊?
(2)認識大于號和小于號。
①3只蝦子比2只蝦子多,也就是3比2多(大);5只蝦子比8只蝦子少,也就是5比8少(小)。那我們怎么表示兩個數字的大小呢?(啟發幼兒思考。)
②我們可以用這樣的符號來表示數字的大小(教師板書:>、<),觀察這兩個符號有什么不同?(開口方向不同。)
③教師小結:開口向左邊的叫大于號,開口向右邊的叫小于號。口子喜歡對著數字大的一邊,所以哪邊數大它的開口就朝哪。
④這個不等式表示的意思是:3大于2;下面這個不等式表示的意思是:5小于8。(請幼兒跟讀兩遍。)
(3)練習大于號和小于號的用法。
①請幼兒填寫黑板上的不等式。
教師可在黑板上提供不等式,如:
4○6、7○5、2○8、9○6、10○9、8○7、3○1、0○1……
②幼兒操作,教師觀察。
③請另一批幼兒批改黑板上的題目,做對的打“√”;做錯的請在旁邊改正。
④教師公布答案,并帶領幼兒一一讀出每個不等式。
3、游戲:搶答案,鞏固10以內數量大小的比較。
(1)交代搶答規則。
①分為人數相等的3組,每組派一個固定的代表搶答,組內其他幼兒為智囊團,代表答不出來,可以請智囊團幫助。
②老師出示題卡后,喊開始,才可以搶答,答對一題加10分,答錯一題扣5分。
③最后獲得分數最高的組獲勝。
(2)教師一一出示不等式的題卡,請幼兒搶答。
(3)比賽結束,比一比哪組答對的題目最多!
大嘴巴 篇12
活動目標:
1.對看大書感興趣,知道書要一頁一頁翻看,理解并學念整首兒歌。
2.能積極參加閱讀、游戲活動,大膽地說話,學說短句:“ххх,請你吃хх”。
活動準備:
制作一本《大嘴巴》圖書,小貓咪、小青蛙、小花狗、小白兔頭飾各一個,每只小動物愛吃的食物人手一份,盛放食物的塑料盆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一本大書,引出課題。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本很好看的書,喲,封面上有什么呀?(一張大大的嘴巴),這本書就叫《大嘴巴》,幼兒學說兩遍題目。
二、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一頁一頁翻看圖書。
1.這是誰?(小貓咪)它怎樣叫?(喵喵喵)它喜歡吃什么?(幼兒自由回答后,教師出示老鼠喂小貓咪)學念短句:“小貓咪,喵喵喵,我愛吃老鼠。”
2.這是誰?(小青蛙)它怎樣叫?(呱呱呱)它喜歡吃什么?(幼兒自由回答后,教師出示老鼠蟲子喂小青蛙)學念短句:“小青蛙,呱呱呱,我愛吃蟲子。”
3.按以上方法學習:
“小花狗,汪汪汪,我愛吃骨頭。
小白兔,跳跳跳,我愛吃蘿卜。
小朋友,啦啦啦,樣樣東西都愛吃。”
三、教師邊翻書邊完整地有表情地念兒歌一遍。
四、幼兒學念兒歌。
1.邊看書邊念一遍兒歌。
2.邊做動作邊念一遍兒歌。
3.教育幼兒要像兒歌中的小朋友一樣,樣樣東西都要吃,做個不挑食的乖寶寶。
五、游戲:“給小動物送食物”
1.教師講解游戲的玩法和規則:請四位家長上來分別戴上頭飾扮演小貓咪、小青蛙、小花狗、小白兔,每名幼兒一份小動物愛吃的食物。當老師請小朋友給小動物送食物后,小朋友要從塑料框中一一拿出小動物愛吃的食物分別去送給小動物吃,送的時候要說一句話:“ххх,請你吃хх”。如:拿出青菜送給小白兔吃,邊送邊說:“小白兔,請你吃青菜” 。如果小朋友送對了,小動物就要說:“謝謝!”如果送錯了,小動物就要說:“對不起,這樣東西我不愛吃” 。
2.幼兒給小動物送食物,教師引導小朋友邊送邊說:“ххх,請你吃хх”
3.小動物謝謝小朋友送給它們食物,小朋友一起說:“不用謝”,活動結束。
大嘴巴 篇13
小班閱讀:大嘴巴與小肚皮
日期
活動名稱
大嘴巴與小肚皮
執教者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知道衛生的東西才能吃。
2、學習用紙折疊,制作“大嘴巴”。
環境創設
彩紙
重點與
難點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大嘴巴”來了
1、出示折好的大嘴巴,引起幼兒的興趣。操作大嘴巴一張一合,請小朋友猜猜,大嘴巴都喜歡什么?
2、大嘴巴喜歡吃的東西,一下子都吃進去行不行?為什么?
3、大嘴巴說聽見小肚皮在對他說話,請你猜猜小肚皮會說什么?
二、活動組織:折大嘴巴
1、教師演示折大嘴巴。
2、幼兒折疊大嘴巴,根據幼兒的需要,教師演示折紙步驟。
三、活動結束:幫大嘴巴找朋友
用折的大嘴巴,做大嘴巴吃東西的樣子。
價值分析:
反思與調整: